作为一个打坯的高级技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领会设计的画意,同样的图案要分清高、中、低不同档次作品的要求,因材施艺,打坯定型。
2、按照设计图稿刷样的线条动刀用凿,在整个打坯过程中做到物象轮廓分明,雕纹清晰,凿头清爽。
3、在保留平面的基础上分清景物近远关系,根据不同的厚度和深度来确定层次,使作品具有立体感。
4、无论人物、花鸟、走兽都要处理好前后、左右、上下的呼应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不相协调。
5、在处理背景和树叶等景物时,须根据近远和虚实的需要,既要顾全整体,又要灵巧变化多样。
6、在打坯过程中,先要把大块面、层次、整个图样确定,再行局部施工,必须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7、发现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打坯时要灵活机动,合理改进,按木雕的特点施工,争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七点是我们在打坯时应当坚持的一些基本工艺原则。
究竟如何在打坯过程中坚持和掌握好以上这些原则呢?除了打坯艺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和修光基础知识之外,我觉得要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1、工具 按照老师傅的经验,只要看他的工具就能知道他的技艺水平。一般打坯工具需要50件左右,包括钻条型凿和铁箍型二类。打坯以中钢凿为主,在用凿时,要保持正而直,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分清层次。用正口凿来打坯不妥,因对保留部位震动大,打坯分层和块面又须用反口凿。要按照画面的需要选择工具,不能随意替代,必要时,还得研制某些专用工具来提高打坯工艺的表现力。对初学打坯者,在工具方面的要求千万不能马虎,无论在工具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无论在工具的磨制和保管方面,都须有一定规矩。
2、分层次和分块面 分层次要根据不同的花板图稿而定,有的图稿要分四层,也有分五层、六层的,也有只分两层的。不论有几层可分,在花板雕刻时要从最底下的一层开始。花板是从低到高,图稿是从远到近,与脱地从近到远,从高到低相反。例如普通箱花板一般分三层:第一层是远山,第二层是中间的树,第三层是最近的人物,层次分明,主次明确。如人物和风景重叠时,要服从人物,突出人物,在不影响其他物象的情况下,尽量把在人物旁边的背景物象雕得低些,其他物象和人物没有高低矛盾的,能保留平面的,需尽量保留平面,以增强立体感和深度感,同时也增加牢度。又如树林、假山、楼台亭阁等物象,不分前后,能保留平面的都要保留在平面上。浮雕如果层次分得不当,就会缺乏深度,发挥不了木板的深厚的雕刻效果。凡属前面的物体千万不能刻掉平面,远的物体在深浮雕中可以雕掉平面。初学者要注意前面的物体不能雕得太圆,如前面的雕得很圆,却把后面的中景和远景的压扁了,这样会影响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所以在分层次时,先要看清楚图稿画面有多少层次,要目视预测分出各层之间的深浅度,然后再动手雕刻。雕刻时还要注意不要单刀直入,突破各层界限,因为板料的厚度总是有限的,在处理背景层次中能够留高点的一定要保留高点。除房屋外,层次的处理要有凹凸,使画面有变化。分块面就是要在分层次后使花板立体化,分块面是根据各层板料的厚度而进行,首先分大块面,然后再分小块面。一般物体都先分三向面,使用蝴蝶凿,采用小斧锤打雕刻,在分层次的基础上来分块面。例如人物中的头部脸型可分左、中、右三向面,然后再分出五官的小面。五官要以鼻梁为中心线,分出左右斜向面,再以两眼间连成横线面,以两肩为高点,两眼也留高点来分面;再以鼻下为横线,留嘴唇为高点,进行分面,使五官形体面分得一清二楚三明白。
3、雕刻技法 东阳木雕产品中一般以平面浮雕为主,圆雕为辅。平面浮雕分薄(浅)浮雕和深浮雕,要根据花板的厚度和应用部位的需要来决定。打坯中的分面、层次、高低、远近呼应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定,薄浮雕往往从近而远,必须保留平面。薄浮深度一般为2至5毫米。薄浮雕虽薄,但要有立体感,所以雕画面必须刻线严谨,往往一毫米的深度就能表示出高低、远近和透视关系。薄浮雕应压低比较远的景物来为保留平面的部位服务,加强透视效果。在处理人物方面中,头部不应去掉平面,应保留安排五官的材料。深浮雕就不同,它不是强调以线为主,线面结合。恰恰相反,要反映以面为主,面线结合,所以强调保留平面,不伤整体,发挥面的作用。在打坯开始时应根据图像需要,把远景的树叶,或者亭子的翘角保留一点,不能全部压低。通过保留和镂空的巧妙配合来体现花板的深度和多层次。
除平面浮雕外,还有一些图像造型需要用到圆雕技法。圆雕的雕法比浮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技术性更强,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设计能力。圆雕的要求是结实、凌空,能多角度欣赏。圆雕首先要考虑立体感,无论是人物、树木、花鸟、走兽,把他们的面向、走向、动态、转折、相互交叉等均应按大小比例安排妥贴,要把主要一面造型的粗坯先雕刻好,再把局部进行分解,将各个部位穿插恰当,要注意到前后、左右的空间,不能出现较大的空隙,如有一面出现空隙太大,就要用背景来弥补,使画面内容显得充实、丰满。在圆雕的处理过程中,还要掌握好作品的程控范围和欣赏者的视线角度,保持整体艺术效果的统一和谐。如果图像在仰视角度,人物打坯的头部要往下看,头部形象要突出一点。如果是属于平视角度,则要在花板的正面上下功夫,人物脸部以正面向为妥。如果是属于俯视角度,那么人物头部一般要向上,头部形象不能过高。
4、花朵打坯 先要分面,安排层次。花叶要四面延伸,花杆要在花叶中间,这些皆为一般常识。花朵打坯的关键在于花瓣的形象,以及花叶的组织和变化。设计者只是提供平面上的线条,花朵花瓣的雕刻成功,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努力,更需要打坯艺人的功夫。打坯艺人要根据不同的花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开花时间来组织花瓣。一般作品中盛开和部分展开花朵的比较多。花朵打坯在分面后,要先考虑花蕊的位置。盛开花朵外围的一二圈花瓣不要大于刚开放的花瓣,因为外面花瓣太长太大,会造成向外倾效果,影响了整朵花的完美。花瓣组织时,要安排从瓣,要有耙子叉,要富有变化,一朵花中花瓣组织不能有同样的交叉和卷折。花朵打坯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花瓣都要从花蕊底部中心长出;二是正面不能用圆凿卷得太薄,不然会缺少质感。花瓣花叶要紧凑,正面要有深度,反面可以舒缓一点,这样的话,一朵栩栩如生的花坯才能脱手而出。
5、人物打坯 人物打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决定作品质量好坏的是人物脸部的表情。人物脸部打坯首先是把画面的方向、角度把握好,再根据花板的深度来分面,决定“三定五眼”的位置。“三定”就是从额骨的发脚到下巴分成三等分,一般以鼻子作为三等分的基准。“五眼”就是以眼位基准,正面是三只眼睛的阔度,两侧各是一只眼的位置。打坯时切记这一点,否则易造成脸型左右不均,眼睛高低不平,鼻子不正等问题。在处理“三定五眼”后,再用稍圆凿把鼻子的位置定妥,而后把额骨的发脚和鬓发的发脚固定下来。若是仕女打坯,应先把发结和头饰处理好,这样,整个头部的基本形象就形成了。然后,就要着力处理好不同人物的表情。在整个脸型角度确定后,首先雕凿眼睛,再雕凿鼻子,最后是嘴巴。五官完成后,再进行下巴大小的处理,以求脸型的完美。关于各种脸型的打坯,幼儿的脸型特点是:脸型应圆一点,五官稍集中一点,鼻子要翘一点,下巴也应圆润一点,额骨可以凸一点,但不能出现眉骨,眼圈可与眉骨相平。成年人要以“三定五眼”为标准,男青年要有英俊的神态,眉清目秀,额骨颇大,眉骨明显,眼不能细长,嘴略大。老年人的肌肉比较松驰,眼较凹,鼻较大,下额骨比较突出,眉骨略高。女子脸型,古今有别,处理方法各异。唐代仕女特别丰满,鼻子又长又细又小,嘴也较小,但发结高耸,头饰华美艳丽。在仕女打坯时要根据脸型的变化来确定五官。至于人物脸部的表情,一般都以喜、乐为多。喜脸要求“眉开眼笑”,即眉毛骨要放松拉开,眼稍细长,嘴不能合得太紧,嘴角稍稍往上翘,一般中青年基本上可采取这种处理方法。怒脸的表现手法与宋代武将的表现手法差不多。眉骨要锁得紧,眼睛要大而圆,可凹得深一点,鼻子略短,嘴巴紧闭,嘴角可往下斜。哀脸表情没精打采,一般处理为眉毛骨和眼睛视线往下斜,鼻子拉长,嘴微开,嘴角偏下,颧骨不能大而高,整个脸部肌肉放松且适当拉长,这种表情比较少见。乐脸表情较多,要在“三定五眼”时稍集中一点,颧骨往外拉,鼻翼处用小圆凿卷一下。
6、打坯一般都是先处理好头部,再处理身体部位。人物身体打坯可分二步进行:先决定人体的动态趋向,转身程度,要掌握好正面和侧面的比例,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大的动态线和平脚的趋向线,不能简单地按画面线条直接作为标准线,应按形态深度和活动方向来决定标准线。因画线通过深浅处理后,丰富了侧面,要谨防忽略正面,主次颠倒。人体轮廓粗坯完成之后,再雕刻衣褶。木雕中的衣裙形态要有松有紧,有长有短,有深有浅,有虚有实,应运用不同凿子和技法,巧施工艺。要学会小凿当大凿,大凿当小凿,或平卷,或半面卷,刀法不断变换。若光靠一支凿平刻衣褶,线条容易僵硬。
打坯是继设计之后的一项极富个性、极富创造性的劳作。以上介绍的技法,仅属打坯工艺的一部分。为了成功制作一件木雕工艺品,打坯艺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动脑筋,前顾及设计,后有利修光,因材施艺,因稿定型,唯有如此,才能在你的刀凿之下完成传世精品。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