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2025-09-29 02:53:3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韩国企业把中国视为最终商品的消费市场,并建立“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将把韩中两国的经贸关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统计显示,中韩两国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300亿美元,相当于15年前的26倍。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中韩两国确定了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争取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双方还制定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5项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12个重点合作领域。

随着中韩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韩国对华投资也不断增加。目前,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超过3万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3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已经从初期的制造业扩大到金融、餐饮、物流、通信等服务业领域,投资区域也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与此同时,中国对韩投资也开始起步。上汽集团2004年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开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金额累计达到8.9亿美元。

今年12月6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即NEAL-NET服务接口开通仪式在中国杭州召开。中日韩正式实现中国宁波—舟山港、日本东京—横滨港、韩国釜山港三个试点港口的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性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正式发挥作用,对东北亚各国间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虽然是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但通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可以全面实现并向社会开放集装箱运输领域船舶动态信息和集装箱状态信息互联共享服务,并逐步将物流公共节点从港口向物流园区延伸。同时中、日、韩三方将共同探讨亚欧跨区域物流网络对接的可能性,努力构建跨企业、跨区域、界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阶段NEAL-NET的合作主要着眼于国际集装箱运输领域,不远的将来会扩展到国际航空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等环节。

因此,在中、日、韩三方合作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中,中国和韩国的商贸同时也会相对增长,促进两国的经济。

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做好两国经贸合作的长远规划,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经贸关系发展。同时中国欢迎韩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并使之成为中韩合作新的增长点。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来韩国投资创业。在商贸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化互利合作。

然而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将会悄然发生变化。中韩建交进行直接贸易之初,两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开发、产品种类和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两国贸易关系的特点是以互补为主。而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加,两国在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商品生产和销售、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正在逐渐淡化, 在出口地区结构、主要出口商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中韩贸易中最大的问题是中方的巨额贸易逆差,将来可预见的问题是两国之间贸易竞争将日益加剧,各种贸易纠纷和摩擦将增多。

虽然互补仍然是目前中韩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关系正在逐渐淡化,竞争关系日益加强。在这一形势下,中韩有必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两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稳定中韩经济贸易关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