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隧道的名词解释
2025-09-29 02:30:1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隧道的名词解释

1、隧道长度:隧道进、出口端面与路线轴线交点间的距离。

2、隧道埋置深度:指地层表面距隧道顶的垂直距离,即隧道的覆盖层厚度,也叫隧道埋深。

3、浅埋隧道:覆盖层较薄,围岩难以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H<khp,

H:覆盖层厚度(m);k为经验值系数2~2.5,hp为荷载等效高度或平衡拱高度(m)

4、深埋隧道:覆盖层较厚,围岩能形成自稳能力较强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H≥khp,

H:覆盖层厚度(m);k为经验值系数2~2.5,hp为荷载等效高度或平衡拱高度(m)

5、沉埋隧道:是用沉管法修筑的水下隧道。

6、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常用于埋置很浅的隧道洞口处及受塌方、落石等危害的路堑地段。

7、导坑: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因围岩条件差,采用全断面开挖困难,而在隧道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中小断面的坑道,称为导坑或导洞。

8、斜井:指在垂面上按一定倾斜角度开挖的地下通道,其作用是增加作业面、通风道、排水道、逃生道。

9、竖井:指垂直开挖的坑道,可作为隧道与地表的连通道、通风道、排水道。

10、衬砌:将隧道的开挖面被覆起来的结构体,具有防止围岩坍落、确保洞身稳定、阻止坑道涌水或漏水、使隧道的内空整齐美观。

11、复合衬砌:指在两类嵌套的衬砌间夹有防水层的组合结构。

12、一次衬砌:分两次施工衬砌时,把最初施作的叫一次衬砌。开挖后及时施作,可以防止和控制围岩松动。

13、二次衬砌:隧道衬砌分两次施工时,把最后施作的叫二次衬砌。

14、一次支护:分两次施工衬砌结构,把最初施作的锚喷结构叫一次支护。锚喷支护具有施作及时、快速、密贴、深入等特点,并能与围岩共同承载。

15、二次支护:考虑到隧道投入使用后的服务年限长久,设计时一般要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内层衬砌,称为二次支护或二次衬砌,以保证隧道在服务过程中的稳定、耐久、减少通风阻力和美观等。

16、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全能够自稳而无须支护以外、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时,则需加以支护,称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是为了解决隧道施工期间的稳定和安全的工程措施。

17、锚杆:安装在隧道围岩壁面内可锚固岩块的或加固围岩的杆状构件。

18、系统锚杆:指在坑道内壁面上,按照预设围的位置、长度等打锚杆,对危岩进行加固的方法。群锚将坑道四周一定深度围岩的裂隙、破裂面联结形成加固带,加大锚固区围岩强度,达到补强围岩的效果。

19、局部锚杆:指在坑道内壁面上,按照判明的围岩状况而确定锚杆的位置、长度等,对危石进行加固的方法。

20、矿山法:采用钻孔爆破开挖,整体模筑混凝土衬砌的隧道施工方法。

21、新奥法(NATM):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New An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进行量测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22、光面爆破:利用岩石抗劈能力低,用缩小周边眼距、严格控制周边眼方向、装药量、正确掌握起爆顺序等措施,使爆破面沿周边眼劈裂开来,从而避免周边眼以外的岩石受到破坏,并使坑道达到规整的效果。炮眼起爆顺序: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3、预裂爆破:是先爆破周边眼,沿设计轮廓线先炸出一个平整的预裂面,再起爆坑道断面内各部分的炮眼。由于坑道断面内各部分的爆破被预裂面所阻断,使轮廓线外的围岩受到的扰动较小。炮眼起爆顺序: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24、落底:开挖隧道断面中的最下部断面、或路基面以下、或再开挖上鼓的部分至设计深度的施工阶段。

25、预留沉降量:是组装隧道支撑到衬砌完成前的期间内,考虑到围岩荷载引起的下沉量或变形量,也是指比设计位置预先提高的量。

26、高地应力:最大地应力(σy, σmax)与围岩强度(Rb)比值达到一定值时,称为高地应力。通过围岩强度比= Rb/σmax划分,我国岩强度比﹤4为极高地应力。高地应力易发生岩爆。

27、盾尾密封:指安装在盾构的尾板与管片衬砌块外面之间,为防止衬背注浆材料泄漏和保持注浆压力,或作为在泥水加压盾构或局部加压盾构中保持各自压力等目的而设置的密封条。

28、盾尾空隙:指盾构掘进中,盾尾脱离管片衬砌环时,管片外面和围岩间产生的空隙。盾尾空隙由盾构外板的厚度和盾尾间隙组成。

29、加气施工法:指在含水围岩掘进隧道,要用适应于开挖面地下水压的压缩空气密封于洞内,利用压气压力阻止来自开挖面的涌水,并起到挡土作用,使开挖面稳定的施工方法。35

30、井点排水施工法:井点是指以降低地下水位为目的而打入地下直径5~7.5cm的集水管下端部的开孔部分。井点施工法,是按1~2m间隔,将一系列井点埋设在地下水面以下,使用强力真空泵,强制地吸取地下水的施工方法。

31、注浆方法:指按设计的位置、间距、角度以及打设的注浆管,利用注浆泵压入注浆材料。

32、深井排水施工法:是自地面钻取深井,利用重力导出地下水,通过泵进行排水的施工法。适用于透水系数大(10-1~10-2cm/s)、地下水量较多、或水位降低量或范围较大的地层。

33、冻结施工法:指暂时用人工将软弱地层或含水砂层急速造成非渗水性冻土(固结土壤)。使围岩的强度增加,利用冻结的冻土作为承力墙或遮水墙,安全进行规定作业用的辅助施工法。

34、泥水加压盾构:用加压的泥水充填盾构前面开挖面,一面确保开挖面的稳定,一面在泥水中旋转刀具开挖土层,并将带有泥水和开挖出来的泥沙用流体方式输送到洞外的机构,这就是泥水加压盾构。

35、开放式盾构:是开挖面前面未封闭的盾构的总称,能适应各种地质情况的开挖面,易于对障碍物或蛇行等进行处理,方便在开挖面进行化学注浆等优点。

36、机械开挖盾构:指刀具与开挖面密贴,开挖和装渣都用机械连续进行的盾构。掘进速度快、省劳动力、防挖掘面坍塌,但费用高。

37、土压平衡式盾构:指由设置在机械开挖盾构前端的土压平衡室和作为弃土通路的螺旋式运输机组成的盾构。

38、隧道掘进机:是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和掘进)隧道整个断面的机械的总称,通常称为岩石隧道掘进机或隧道掘进机。

39、切削轮式盾构施工法:在盾构的切口环部装上与盾构直径相适应的大刀盘,以进行全断面切削开挖,切削下的土石靠刀盘上的料斗装载,并卸到皮带输送机上,用矿车运出洞外。

40、液压冲击锤开挖法:利用油压驱动冲击锤进行地下工程开挖的一种方法。

41、围岩的初始地应力场:泛指隧道开挖前岩体的初始静应力场,她的形成与岩体构造、性质、埋藏条件及构造运动的历史有密切关系。影响岩体的初应力状态的两类因素:第一类有重力、温度、岩体的物理学性质、岩体的构造、地形等经常性因素;第二类有地壳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的长期活动等暂时性的局部的因素。目前主要研究运用的是有岩体的体力或重力形成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

42、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可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锚喷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锚喷支护结构不再把围岩仅仅视为荷载,同时还把它视为承载结构的组成部分。

43、喷锚支护:是用压缩空气喷射砂浆作围岩保护层(根据情况可配置钢筋网和刚拱架),是加固隧道围岩的常见的支护形式。

44、砂浆锚杆受力机理:依靠注入岩孔中的水泥砂浆将锚杆和岩壁固结起来,靠砂浆的黏结与围岩起锚固作用。

45、锚杆支护结构中锚杆的作用:

(1)锚杆的联结作用,联结不稳定的岩块和岩层,并深入到稳定的岩层中。

(2)锚杆的组合作用,依靠锚杆将一定厚度的岩层,尤其是成层的层岩组合在一起,组成组合梁或组合拱,阻止围岩的滑移和坍塌。

(3)锚杆支护的整体加固作用,通过群锚将隧道周围一定深度的围岩进行挤压和黏结加固,组成承载环。

46、喷混凝土支护结构通过局部和整体稳定围岩两个方面起支护作用。

  (1)喷混凝土支护结构通过及时的封闭岩层表面的节理、裂隙、填平或缓和表面的凹凸不平,提高节理裂隙间的黏结力、摩阻力和抗剪强度,减少应力集中。防止岩层表面风化、剥落、松动、掉块和坍塌的产生,使围岩稳定下来,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薄的喷层支护柔性大,变形能力强,能在与围岩共同承载和变形过程中对围岩提供支护力,使围岩的变形得以控制,应力得以调整,从而使围岩稳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