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优秀教案.
2025-09-29 02:30:39 责编:小OO
文档
《小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虾》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细致,先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接下来写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怎样的,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要求会认读11个生字。本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积累这些生动的语句,体会文字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感受小虾的可爱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应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迁移这一方法。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主默读,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大意,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些什么。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二、学情分析

(一)经验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本单元《蜜蜂》、《花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尝试自主运用、迁移。

本课的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喜欢小动物,热爱自然生命的天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访谈交流

①谈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

②认读生字词。

水缸    空隙    掀开    末端    一副    

钳子    搏斗    较大    腹部
【设计意图:第一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情况,以及学生观察的角度、深度,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学习活动。第二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于本课生字词的自主识字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及本课的识字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缸、隙、掀”等9个生字,学习运用字理和形声字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自主运用圈画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小虾的有趣和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借助关键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的大意,领悟课文是怎么把“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自主运用圈画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小虾的有趣和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的大意,领悟课文是怎么把“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清楚的。

四、课时安排

课时建议: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环节教师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
一、

初读,读通文本

1.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布置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借助字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学习方法。1.猜谜语:小小哥儿水里游,胡须尖尖挂鼻钩,生时披件青马褂,熟了之后满身红。(谜底:虾)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全班交流。

4.借助字典、资料,辨析形近字,体会方法:

预设1:“未”与“末”借助字理来辨析:“末”从木(树的象形),上面的长横表示树梢,与“本”(树根)形成反义,如“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预设2:“幅”与“副”:借助形旁的不同来辨析:“副”的本意是指剖开,破开,用作量词是指成对成套的,如文中的“一副钳子”,“幅”本义是指布帛的宽度,做量词,用于布帛、字画、景象,如“一幅画”等。

调动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生字词,并读通课文。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学习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10

二、

再读,聚焦关键句。

1.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运用已学方法,画出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2.指名读中心句,说说是怎样找到的?

3.引发学生思考:作何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了什么?

4.交流作者是怎么写的。

【板书:悠然自得  受惊生气  同伴搏斗】

5.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1.默读第3自然段,运用《花钟》一课学过的找中心句的方法,找找哪句话是提示本段大意的中心句,圈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学生自读思考,汇报交流。

预设:作者着重写了用小竹枝逗弄小虾时的情形,还写了小虾搏斗的动作,充分表现了小虾的有趣。

4.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设1:第2句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悠然自得的样子;

预设2:第3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圈圈动词“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象和体会小虾的生气;

预设3:第4句,是第3句“生气”的后续,与同伴搏斗激烈到蹦出水面甚至蹦到缸外的地面上,主要是想象搏斗的激烈。

5.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应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迁移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默读,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大意,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些什么,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

15分钟
三、

默读,积累语言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为小虾制作身份证。

2.借助“身份证”,介绍小虾

3. 关注“其他”,引向探究:“身份证”还有最下面一行信息是空缺的,说明小虾还有值得我们去观察的地方。

1.为小虾制作身份证。

(1)阅读身份证样例。

学  名:虾 

出生地:

外  貌:

活动情况:

其  他:

(2)小组合作学习:先各自读文找信息,再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

学  名:虾 

出生地:竹荫下静水处,小溪的石块下  

外  貌:才长大的通体透明,老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积着泥、长着青苔

活动情况:休息时:独自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生气时:立即蹦向安静的角落,舞动细长的脚,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珠子一突一突;搏斗时:蹦出水面,有时蹦到地面上

其  他:

(4)各组成员修改“身份证”。

2.借助身份证,介绍小虾。

(1)四人小组继续合作,根据“身份证”内容,练习介绍。

(2)全班交流。

3.关注“其他”,深入探究。

(1)提出感兴趣的观察点:产卵、吃东西、大便……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观察点,开展观察行动,借助资料查阅、请教大人等办法,完善“身份证”信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此环节中两个递进式的学习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思考,交流中发展语言。

15分钟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二选一)

1.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2.围绕“小猫真有趣”写一段话。

作业二选一

两道题可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来选择。

                           15 小虾

悠然自得  受惊生气  同伴搏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