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规划课题《课题论证》活页
2025-09-29 02:28:14 责编:小OO
文档

登记号项目序号
附件3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教学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重难点。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发现,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对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促进教育公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为什么会存在微小规模学校?为什么三令五申要求必须保留和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微小规模学校究竟能不能办好、“小而差”、“小而弱”能否变成“小而美”、“小而优”?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讨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表《乡村教育的问题不是模式,而是要踏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本研究课题基于庄浪县全校不足10名学生的“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内部概况和外部关系出发,呈现其发展现状,并从生源、经费、学校条件、社会支持等因素出发,探讨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教学发展策略。所以本课题组打算着眼于庄浪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农村小微规模学校教师的发展,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教育教学进行一次调查研究。

关于本次研究的内容,课题组有了统一又直接的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个案观察、走访、案例研究法:对学生人数特别少的微小规模学校多次进行观察、走访、案例研究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农村微微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发展。通过举办家长会、组织开放日等活动,及时向家长介绍情况,征求意见,相互沟通,达成“小而美、小而优”办学的策略和共识。

2.国内外、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综观全国各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它们远离繁华的市区,交通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就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他们存在教师编制不足,教学班少,学生人数少,学校硬件不够完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社会知名度较低等诸多问题。大部分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差的中西部老少边地区。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是均衡的大背景下,“农村微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和现象,在促进农村教育和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许多学者探讨和研究的教育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览各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它们均采取促进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保留偏远地区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办学效益;以多项措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创新办学模式,建立学校联合体。对于我们庄浪县来说,“农村微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更是本次研究的出发点。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了解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背景和现状;

2、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农村微小规模学校更好的发展。

3、家校联动,及时向家长介绍情况,征求意见,相互沟通,达成“小而美、小而优”办学的策略和共识。

(二)研究内容

1、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背景和现状;

2、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

(1)低龄儿童对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强烈需求;

(2)弱势群体对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强烈需求;

(3)外出务工人员对对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强烈需求;

3、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所拥有的优势;

5、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如何利用优势,办好“小而美、小而优”的教育教学。

四.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庄浪县山区的“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在研究“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好地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找出相关解决策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本地山区的“农村微小规模学校”问题研究的空白。首先,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微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是保障农民权益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其次,小规模学校具有农村自然和文化保护价值,是彰显基于农村自然、社会与农村人的农村教育特质的需要。最后,小规模学校具有非常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是保证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庄浪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个案观察、走访、案例研究法:对学生人数特别少的小规模学校多次进行观察、走访、案例研究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好的发展。

4、家校联动:通过举办家长会、组织开放日等活动,及时向家长介绍情况,征求意见,相互沟通,达成共识。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9.3——2019.5)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与老师交流;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实施阶段(2019.6——2020.3)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农村微小规模学校更好发展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3、总结阶段(2020.4——2020.5)

(1)整理研究过程的资料、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分析报告;

2、《农村微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心得    ;

3、《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中期报告;

4、《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教学意义》论文集;

5、《办好农村微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教学策略》结题报告;

五.负责人以及参加人员研究水平、研究环境。

课题负责人史召喜老师,汉族,年龄56岁,一级教师。1996年甘肃教育学院毕业,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农村一线学校任教,她始终把“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做为自我人生的座右铭。他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注重教学改革,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培养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构成了自我较为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学环节上,从严要求自我,做教师的表率。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尖子生培训、后进生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工作。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在教育教学上,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形象生动并构成系列化,建立了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作为培养人的目标,透过主题班会、师生对话、开家长会、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赛、辩论赛、做礼貌学生、建礼貌班级、创礼貌学校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的学生素质。在工作的同时又体恤山区小学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团结同事,深入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同事队伍中去,组织教师分析农村教育现状,有针对性的研讨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在思想上开导他们,在工作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庄浪县的各大学校从事管理工作。同时他自己严以律己,刻苦认真始终以“学为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先后被甘肃省平凉市评为“民间文化能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南坪学区“教学成绩显著奖”庄浪县“民间木刻艺术大师”他的木雕工艺品曾为庄浪县第三届商贸旅游节添彩。他的工艺美术作品曾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优秀作品奖。书画作品在“庄浪县教师书画展”中获三等奖。课件《蓝鲸》获平凉市教师计算机课件制作“二等奖”,论文《浅议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平凉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多媒体教学中应体现人文》获“甘肃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三等奖。他的这些经历和成就为他做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接地气的基础。

六.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近些年针对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逐年增多,相关问题也是接踵而至:其一,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困惑;其二,微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其三,教师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其四,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其五,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其六,教师流动、退出与补充困难;其七,教学质量缺乏保障;其八,农村微小规模寄宿制学校运行艰难。但专门针对庄浪县“农村微小规模学校”研究却依然少。本文以庄浪县南坪教委、韩店教委、盘安教委、郑河教委等教委28所微小规模学校,和58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选用测试问卷为工具收集相关数据用以探讨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凡勇昆.常雪.“走不掉的一代”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中的边缘性群体[J].教育发展研究,2017,(Z2):51-56.

[2]李婧.“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何去何从?[N].燕赵都市报,2012-11-19.

[3]包莹,栗洪武.蒙古族教育研究热点的主要领域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0-2013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9-157.

[4]余小红.以全科教师培养突破农村小规模学校超编缺岗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7,(24):72-78.

[5]范先佐.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发展问题与策略---基于4个省(自治区)部分县市的调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39-146.

[6]蔡志良,孔令新.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114-119.

[7]刘胡权.底部攻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2,14,121.

[8]叶庆娜.学校规模对教育公平、成本效益的影响---国外学校规模影响研究综述及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6,(3):69-74.

[9]曾新,付卫东.内生发展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5,(6):73-79.

七.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

史召喜老师被甘肃省平凉市评为“民间文化能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南坪学区“教学成绩显著奖”庄浪县“民间木刻艺术大师”他的木雕工艺品曾为庄浪县第三届商贸旅游节添彩。他的工艺美术作品曾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优秀作品奖。书画作品在“庄浪县教师书画展”中获三等奖。课件《蓝鲸》获平凉市教师计算机课件制作“二等奖”,论文《浅议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平凉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多媒体教学中应体现人文》获“甘肃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三等奖。

八.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组长: 史召喜   组织研究、全面策划

组员: 史喜军   具体组织开展研究

       董颜鹏   数据、资料收集整理

       朱喜平   资料汇总分析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校长挂帅、教导处,全校班主任,本学区有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多人先后承担并完成市、县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县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课题组还将聘请庄浪县教育局科研人员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组建由学区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2、丰富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得天独厚的研究群体。

配足配齐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我校虽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但已构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且周边学校都属于边远山区小规模学校,有大量的研究群体,我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完成这项研究;

3、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4..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