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下)
2025-09-29 02:28:52 责编:小OO
文档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认识骨骼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由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骼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

儿童骨骼模型

教学过程

1、谈话:每天除了睡觉,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吗?

2、揭示主题: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面,摸摸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

3、活动: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4、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你摸出了几块骨头?

5、讲解:出示儿童骨骼模型,手骨共有27块,成人骨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实验结论

手骨共有27块,成人骨共有206块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体会关节的作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儿童骨骼模型

教学过程

1、谈话:上节课通过研究,知道了人体所有的骨头共同构成了整个人体的支架,也就是骨骼,那么有没有想过这副骨骼是不是完全合拢的呢?人怎样才能运动?

2、讲解:什么是关节?(骨与骨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由许多骨组成,骨与骨之间有关节相连。

3、出示儿童骨骼模型,让同学找出关节的位置。 

实验结论

学生认识了关节,并能找出关节的正确位置。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的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

秒表、卷尺

教学过程

1、讲解“在进行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制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3、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进行一定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4、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出示表格,小组同学说明一下这张表格的意思)

5、在一定的距离内,测出所用的时间。

6、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的公式算出其速度。

实验结论

学生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秒表、小车、尺子、垫圈

教学过程

1、谈话:今天,老师到学校来的途中,看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的很慢,一辆开的很快,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家帮老师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看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现在,我们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3、出示小车模型讲述:刚才大家说我们需要一辆小车,还需要在车里放一点货物,现在我们就用三个钩码放在车里代表货物,好吗?

4、演示小车在一个垫圈下的运动,提问:我们小车和很多运输车一样,开得很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车开得快一点呢?

5、提问:如果我们现在就来研究拉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速度有没有影响,我们该怎样来研究呢?小组讨论,完成记录表。

6、学生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小车行驶速度的快慢,跟拉力的大小和所受摩擦力有关。还有其他因素仍在影响小车的行驶速度,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的就越慢;反之摆的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线、铁架台、秒表、夹子、硬币

教学过程

1、谈话并演示: 老师先玩一玩摆给大家看看,你们要学会数摆的次数。摆往返一回才算摆动一次。

2、谈话:摆的快慢会影响摆钟的时间的快慢,如果家里的摆钟太快或者填满,会影响准时上学或上班,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了解摆的秘密,弄清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好不好?

3、提出研究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4、学生提出假设,老师及时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大致以下几种假设:

(1)、可能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越慢。

(2)、可能与摆重有关。摆重越重,摆的越快。

(3)、可能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摆得越快。

5、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学习使用弹簧秤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 

认识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

弹簧秤、钩码等。

教学过程

1、掰手腕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

3、学生猜测。

4、谈话: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力的单位是牛顿。

5、(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指导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拎起一些物体时所需要的力。

7、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学生准确学会使用弹簧秤。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研究物体的弹性、研究弹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性质。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

硬币(三枚)、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弹簧、钩码

教学过程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气球实验吗?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让我们来重复做一遍这个实验,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实验。

3、小结:当物体收到外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4、谈话:同学们,如果把钩码挂在弹簧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5、学生回答。

6、提问:如果每次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7、学生预测,学生实验。

8、学生汇报结果。

9、问题:除了拉力会影响弹簧的长度之外,还有哪些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弹簧的长度。

实验结论

学生准确区分开什么是物体的弹力弹力与什么是物体的弹性。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能够设计减小运动物体摩擦力或阻力的验证试验。

4、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

教学重点 

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难点

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学准备

测力计、木板、毛巾、铅笔、橡皮泥、洗洁精(油)、饮料瓶、重物

教学过程

1、讲述:小明一个人在操场上踢足球,他飞起一脚,球迅速地向前滚了出去。可是,不久球就自动停了下来。小明平时不仅是个足球迷,而且还是个小牛顿。这时,他的头脑中忽然闪现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足球为什么会自己停下来呢?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和小明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吗?

3、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

4、(出示图片)讲述:这是古埃及金字塔,非常壮观的建筑。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石平均每块有2.5吨,最重的可达160吨,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古埃及人从遥远的地方搬来的,而且完全依靠人力。搬运这些巨石是个好大的工程,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搬得动这些巨石呢,然而他们却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搬巨石的?(在路上铺上一根根圆木)

5、提问:为什么在地上铺上圆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搬运巨石了呢?

6、谈话:你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实验结论

学生明白了摩擦力的功与过,进而知道恰当地利用好摩擦力,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教学重点 

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教学准备

50厘米长的线段四段、手帕、金属夹子等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个跳伞运动员的图片,提问:是什么使这个人安全着陆的呢?谁能描述一下跳伞员跳伞的情景?

2、讲述:小小降落伞,空中开花本领高。那么,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呢?这些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在图片上画上表示力的一些箭头)

3、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做个小伞兵呢?那好,我们来把课前制作的小小降落伞拿出来吧,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降落伞了,谁愿意来让你的降落伞试落一下呢?

4、提问:你们认为降落伞下降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5、学生提出假设。

6、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来研究哪个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呢?

7、小组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学会制作了降落伞,并知道影响降落伞快慢的因素是伞面的大小。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教学重点 

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教学准备

50厘米长的线段四段、手帕、金属夹子等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个跳伞运动员的图片,提问:是什么使这个人安全着陆的呢?谁能描述一下跳伞员跳伞的情景?

2、讲述:小小降落伞,空中开花本领高。那么,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呢?这些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在图片上画上表示力的一些箭头)

3、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做个小伞兵呢?那好,我们来把课前制作的小小降落伞拿出来吧,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降落伞了,谁愿意来让你的降落伞试落一下呢?

4、提问:你们认为降落伞下降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5、学生提出假设。

6、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来研究哪个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呢?

7、小组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学会制作了降落伞,并知道影响降落伞快慢的因素是伞面的大小。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科学

实验课题

对着间隔5厘米的两张纸用力吹气会怎样

对着漏斗吹口气,乒乓球会怎样

探究粉笔下落不容易破碎的原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同的科学意义。

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教学重点 

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地推测

教学难点

区分预测与推理

教学准备

两张纸、漏斗、乒乓球、粉笔、纸、塑料袋

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对着两张纸中间吹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教师演示,对着漏斗吹口气,乒乓球会怎样,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

情形一: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二:取一支粉笔,用纸包起来,掉在地上。

情形三:取一支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掉在地上。

4、追问:大家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5、师生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预测的,而是根据生活经验的推测。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但是,如果根据只是个人经验,味精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实验结论

学生明白了预测,只有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