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写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
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二、新材料作文的开头方法:
忌:或照抄材料,或抛弃材料。
宜:三步曲:
1.裁剪概括材料。
2.针对性地简析。
3.鲜明地亮中心。
三、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
1、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 2008年福建《缤纷成就和谐》)
2、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者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2008年福建卷优秀作文《人生三境》)
“新材料作文”的引论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
四、开篇模式之一:引材—评材—观点
在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其中概括重在一个“巧妙”上:概括的字数上要巧,最多不超过80字;概括的内容上要巧,做到简洁——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有度——紧扣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在“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上的桥梁。这样才会使观点的得出不会很突兀,让读者感到由材料到中心观点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扣材—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准确—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确立意义或材料的重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尽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语言。
1、 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
(一)引材—评材—观点
(1)、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利用她那充满诱惑力的歌声令无数过往的船只成为她们的猎物(引材)。现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评材)。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陷阱,我们要理智,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还要有抵制诱惑的意志(观点)。
(2)、传说中人们经受不住那动人的魔歌的诱惑,最终触礁,船毁人亡((引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处处充满诱惑(评材)。我们只有在面对诱惑的时刻保持清醒,拨开迷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观点)。
(二)引中评+观点
芸芸众生之中,我们都只是平凡人。我们都有欲望,那些诱惑我们的东西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的歌声,动听美妙。可我们若禁不住诱惑就会像寻歌而去的船只,落得个船毁人亡的结果。生活中,诱惑无处不在(引中评)。面对诱惑,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观点)。
2、巩固练习1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看似被石块填满的玻璃瓶,又往里倒入一桶沙子、注入水之后才真正被填满。玻璃瓶就像我们人本身一样,我们常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达到了极限,其实还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
(2008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发掘潜力 创造奇迹》)
3、巩固练习2:
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持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参:
成功的秘诀何在
四川边境上的和尚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有的是钱,到南海去的条件不知比只有“一钵一瓶”的穷和尚好过多少倍,然而到达南海的不是富和尚,而是穷和尚。由此可见,做事情成败的关键乃在于“为”或“不为”,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成功的秘诀全在一个字上——“为”!
五、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荐评】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之灯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我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是啊!遗憾就恰似夜幕里蕴藏着光明,阵痛中将诞生新的生命。在遗憾里,我们不是可以尽情地去领略和体味人生之旅的曲径幽深和风云难测吗?
生活里没有遗憾,会变得单调乏味;人生没有遗憾后的觉醒,便没有希望,没有对未来鲜花般的憧憬,不是吗?登山而未见日出,你感到遗憾,但云雾缭绕,烟雨缠绵,山峦秀峰,似娇羞的莲花时隐时现,你又会涌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别样的感触,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诗的境界,你又会神思飞越,独领宇宙的空灵洒脱,不是吗?
我们遗憾维纳斯的断臂,但在这遗憾里,我们一任想象的彩蝶尽情地飞舞,而心灵深处则生长出无数美丽的遐思;我们遗憾鲜花的凋谢零落,但在这遗憾里,我们加倍地吮吸花的芬芳,更加珍视春天的温馨美丽;我们遗憾人生的短促和人世间的离愁思绪,但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生活,呼唤爱情,珍重友谊,使人生丰富多彩,便更有千种风情……
生活之树常绿,希望之灯不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们构成社会、人生、自然最壮美的华章,而遗憾是生活中的一副清醒剂,是希望的一块孕育地,是出征时的一种鞭策。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我们遗憾煤油灯气味太浓,于是有了电灯;我们遗憾自行车太慢,于是有了各种机动车;我们遗憾报纸传播的信息有限、太慢,于是有了网络;我们遗憾……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人生的不懈追求,翘首渴望;正因为有了遗憾,我们的民族才会自强不息,奋进不止;也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转基因产品,说不定哪一天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橘子都是又大又甜的呢!
六、作文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天的大树在烈日下显得一片葱绿。绿叶微微自得地点着头说:“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阳光,才给大地留下了清润的花朵”。枝杈摇晃着身子警告说:“如果你不俯在我的身躯上,烈日也会把你晒焦”。粗壮的树干翘首看着他们,低下头,一往情深地说:“我生命之泉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根须”。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参天的大树在烈日下显得一片葱绿。绿叶微微自得地点着头说:“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阳光,才给大地留下了清润的花朵”。枝杈摇晃着身子警告说:“如果你不俯在我的身躯上,烈日也会把你晒焦”。粗壮的树干翘首看着他们,低下头,一往情深地说:“我生命之泉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根须”。
角度:
绿叶、树杈——好抢功,自夸。
树干——懂得感恩,不忘本
根须——默默奉献,不求功名
参天大树一片葱绿——要靠绿叶、树杈、树干、
根须的合作奉献。
立意:1、人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
2、生命之泉是那些对自己进行帮助扶持的人。
3、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追
求成功。
4、谦虚是美德。
参:
参天大树上,绿叶赞赏自己遮住了阳光,才留下大地的花朵;枝杈也说若没有自己的身躯,绿叶也会被太阳晒焦;唯有树干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给予自己生命之泉的根须。没错,大树长得茂盛的背后,是根须的默默奉献。物尚如此,人也这样。在生活中,更应像树干一样学会感谢那背后为我们成功付出努力的人。
(概述材料要从主旨需要的角度出发,做到短而精。)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妈妈带着小儿子散步,她把兜里唯一的青橄榄递给儿子,小儿子放在嘴里一咬,满嘴苦涩,马上把青果吐出来,一会儿那苦涩竞渐渐化做一股清香,可惜小儿子再也寻不到那青果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比喻型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喻体青橄榄“苦涩”和“清香”的比喻义。这里的“青橄榄”可以指带来苦涩的经历,而“清香”指的是经历苦涩后带来的成功和收获。可以有以下参考立意: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苦涩的痛苦;苦尽才能甘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经历苦涩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未来;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才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蕴含着成功的“苦涩”不要轻易放弃;珍惜“苦涩”等。坚持,珍惜,母爱,机遇等这些立意必须要和“苦涩”建立起联系才可以。抓住机遇;不可忽视细微处的真情;珍惜当下;莫凭第一印象做决断;珍视母爱;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等,视为偏题或离题作文。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