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5-09-29 02:27:34 责编:小OO
文档
2005年5月湖北教育学院学报M ay.2005第22卷第3期 Journa l ofH ube i Instit u te o f Education V o.l22 N o.3

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及对策

石 玮

(湖北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武汉 430205)

摘要: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的焦点之一,独生子女的对社会不适应、心理不健康均由此产生。因此,加强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社会化;教育;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5)03-0092-03

作者简介:石玮(19-),男,湖北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讲师。

y 所谓社会化教育是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不属于智力教育,却是智力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当前,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比较严重,要引起家长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独生子女社会化程度不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有关专家几乎都认为,独生子女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社会性。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参与社会的能力,缺乏在社会环境中应变的能力。究其原因是由于:

1.儿童成长中的 保护特区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 教育过度,即生活上过度照顾和过度包办;学习上过多要求和过高期望;行为上过多和过多干涉;需求上过多满足和过多 给予。在金钱和宠爱编织的温床上长大的孩子,被剥夺了 的能力,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养成了自私、骄横、任性、孤僻、自卑、懒惰、依从、懦弱、唯我独尊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社会化教育就是要把儿童从狭窄的 保护壳里出来,学会做生活的主人,为人服务的仆人,养成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要给孩子一个独自处理问题的 时空环境。

2.缺乏逆境和挫折的教育

历史和现实证明,每一个成功者无不是从逆境、挫折中走过来的。我国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在安逸中生活,在顺境中长大,很少遇到逆境,很少体验挫折、品尝苦难,他们自理、生存、竞争能力较差。所以,必须有意识地让孩子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在生活中设置逆境,制造 挫折;在困境中磨练,在同伴交往中磨练,体验 不如意,以便培养孩子坚韧勇敢、不怕困难,勇于取胜的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家庭教育的 金钱化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当代儿童的心灵过早地涂上了金钱的色彩,学校、家庭教育出现 金钱化倾向!!!用金钱刺激、诱导儿童取得高分数、高名次;用金钱 免减儿童的体力劳动(如有的地方交5元钱可以不参加劳动);用金钱雇佣他人完成作业;用金钱买出人情,获取职务。在扭曲的金钱面前,孩子们不懂得珍惜金钱,不懂得节约勤俭。社会化教育就是要改变环境金钱化的现象,杜绝儿童挥霍钱财和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扼制孩子的金钱欲望,从小培养艰苦朴素和不乱花零钱的良好行为习惯。

4.过重的课业负担

有人说,中国儿童的教育好像是按照一部早已编好的剧本在演戏。这揭示了我国儿童教育的求同性,也透视出家长 望子成龙,老师 望生成才的普遍心态。孩子们白天接受老师数小时的灌输,晚上还要用几个小时听家教、父母辅导。孩子们把沉重的负担比喻为 三座大山: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家教作业。有的孩子还要上名目繁多的书法班、绘画班、钢琴班、外语班等,轮番轰炸;甚至连以游戏为主的幼儿也被迫背诵成人尚觉难懂的唐诗、宋词。这种盲目的 拔高教育、早期 定向教育,悖逆儿童的天性,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良好的社会化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可强迫就范。

因此,强化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是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独生的环境中容易形成的弱点的重点途径。

二、心理学原理在独生子女社会化教育中的运用

在对待独生子女教育的社会化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对之予以强化。

1.暗示效应的运用

儿童在非对抗的人际关系中,其所作所为很容易受到权威(如父母或老师)、相似个体或群体的影响,无形中接受或符合另一个人的意志;尤其在其年龄尚小、自信心还不十分强时,极容易接受权威的影响。因此,利用暗示效应,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时,父母可以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启发孩子,让孩子在模仿他人行为的同时,自觉地按父母的要求行事。

y收稿日期:2005-03-10石 玮: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及对策

此外,为了避免大众传播媒介中 不利暗示源对孩子的有害或负面影响,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电视节目收看计划,或与孩子一起对节目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论,等等。充分利用暗示效应,可以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正面教育,抵制负面影响。

2. 登门槛效应的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在 态度改变的现场实验研究中发现,一旦让人接受了一个较小的要求,再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他也会顺理成章地接受。为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或实现更高的目标,父母可先提出一些小的要求或目标,待孩子接受并实行了以后,再逐步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孩子不知不觉地、愉愉快快地就实现了父母提出的较高目标。

3. 接种效应的运用

在人际关系中,轻微的、不着边际的攻击会增强一个人所持的意见、态度、信念和对更大抨击的抵抗力。为了增强孩子所持的正确态度、理想、信念,父母可以有意提出一些相反的理由与孩子辩论。面对辩论,使孩子对自己的正确态度、理想、信念更加坚信不疑,在今后的生活风雨中更能经受住考验。但是,当孩子所持的态度、理想、信念是错误的时候,父母则一定要在一种理解的气氛中态度鲜明、理由充分地予以分析、批评,使孩子心悦诚服,决不要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或含糊其辞,任何无力的辩驳都只会使孩子的错误思想得以强化。

三、独生子女社会化教育

社会化教育重点培养独生子女的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克服过度照顾和过度保护,给独生子女多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尽早鼓励其自我照顾。稍大一些,可交给孩子一些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好,要鼓励表场,促使其增强自立、的积极性。

多给独生子女提供社会生活。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孩子到二三岁时就希望有儿童伙伴,独生子女这方面的要求就更强烈,希望进入他们的 儿童社会、 儿童世界。如果得不到这种满足,孩子的性格就会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因此,家长应提供机会,让他们不要离群索居。可以多方带其游玩,也可尽早送入托儿所幼儿园,让其广交朋友,扩大社会交往。

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意志力。社会生活中每一项自主的活动,都需要有意志力去完成。有了意志力,才能使他们具有勇敢精神和创造性。因此,在孩子们的各项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中,家长们都应该注意意志力的培养,即使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仍可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还会促使孩子多动脑筋,知道世界上办成任何一件事并不是容易的,激发其刻苦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具体说来,独生子女社会化教育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1.从社会方面来看,引导孩子与同辈群体交往

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因缺乏全面的育儿知识和现代教育意识而造成孩子与其同辈群体交往失导问题,为此,家长应注意更新教育意识,培养群体心理。同辈之间具有地位平等、交往方式自由以及社会互助多样等特点,可以使个体获得人际交往的必要技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孩子在群体互动中不仅长知识、拓视野、添乐趣,而且能培养合作互助、关心他人、容让他人、富有同情心等群体心理,并在自由快乐的游戏和玩耍中逐渐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性格和能力。

父母应顺应共性,提供具体帮助。一方面父母应顺应儿童好群、好动、好游戏的天性,满足其需求,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社会化;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为孩子的交往提供具体帮助。如通过实际示范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礼貌用语、行为规范等交往技能,孩子交往中若有言行失礼之处及时进行教育;为孩子提供集体活动的器具、空间等条件,帮助孩子自制玩具等;鼓励并指导孩子与各类幼儿交往,让孩子在交往中面对挫折和矛盾,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和容忍对方不规范的言行,并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面临两难情境时的应对能力等。

针对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别,父母应引导孩子交往。如对攻击性强的孩子,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增加亲和及友好行为;对沉默寡言的孩子,要鼓励他们交往的勇气和指导他们同小伙伴的交往方式。

2.从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看,组建家长!教师协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家长!教师协会,指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一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网络化机构。协会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学校课堂教学,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家长可以获得 母亲教师、 父亲教师的荣誉称号。家长可以在课外参与帮助教师组织各种妙趣横生的活动,积极关心孩子们的社会教育福利,力所能及地向学校、教师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兴趣、社会影响等情况在三种不同的层面上参与和影响学校教育活动。协会可起到很多作用:首先是沟通,即协会通过信件、会议、电话等形式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的活动,让家长较多地了解学校,帮助子女;其次是参与,即协会积极倡导和组织家长们自觉到学校去,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再次是影响决策,即协会作为自发性的群众团体,可以较好地发挥社团影响力,影响社会、社区和学校的决策,甚至直接参与决策。通过协会,形成合力,从而达到有效教育孩子这一共同目标。

作为学校方面,要以全面提高独生子女身心素质为核心,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化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到融合。更新、拓宽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应试指导为素质的指导。学校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要从家庭中获取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应改善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方法。对此,学校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家长原则,即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生的家长,都应一视同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好学生;二是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原则。不仅因为学生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所以应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针对家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同时,利用适当的集体指导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

93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总之,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有效地联成一体。

3.从家庭方面看,优化家庭环境,组建家庭教育联合体

我国的独生子女之所以有着许多特殊问题,从根源上说,并不在于 独生本身,而在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许多特殊性。为此,我们应该优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端正独生子女家长的生育态度及教育态度,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原则。根据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适度原则、全面原则、一致原则、民主原则和严格原则施教。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必须依据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要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过高的要求,给予过分的爱和照顾。也就是说,在智力开发上,不搞过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长代劳;在物质供应上,不给过度满足等。全面原则,是指注意德、智、体、劳、美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的关系。一致原则,是指父母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民主原则,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 家长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人格。严格原则,是指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要使孩子逐步树立起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良好道德品质,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但严格要求不能变为严厉要求,要掌握好度。惩治虽不可少,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治与耐心教育相结合,以开导、疏导为主。

父母在对独生子女的养育中,应首先抓好基本品德的培养,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及容易产生的缺点,促进其潜能的开发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除了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与同辈人交往、合作外,家庭间还可以缔结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联合体。几家人自愿结盟,协同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同辈交往机会。同时,几家父母的不同知识结构、经济背景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实的信息环境。这样的家庭教育联合体还可以为核心家庭中的代际冲突创造调解的条件。

正确发挥老人教育作用。老年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时间充足,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有好的传统,如大多数老年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劳、朴实、勤俭持家, 敬老、 尊师、 助人为乐等好的传统家规和道德风尚,已成为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准则。他们的言行对儿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独生子女很有好处。同时,他们特别疼爱晚辈。他们从孙子女那里往往感到传宗接代的喜悦,对其更加喜爱,孙子女也愿意亲近老人、接受老人的教育。而老人还有一种渴望,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给后代。这种心愿推动老年人热心地辅导和教育孙子女。但是,老人由于受旧社会、旧教育和旧观念的影响,身上仍然存在消极落后的一面,对孙子女的教育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溺爱孩子。老年人教育孙子女往往以感情代替一切,对孩子一味的迁就、纵容、袒护,结果适得其返,把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 小皇帝。二是缺乏民主作风。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老年人滥施家长权威,管理过严或过宽,不接受子女的劝告,造成家庭教育不一致,引起家庭矛盾,对孩子教育十分不利。三是思想保守和僵化。有些老年人由于思想守旧,墨守成规,用老办法教育孩子,如吓唬、体罚等,有损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四是静态和封闭式的教育方法。老年人出于年龄和体力的关系,只让孩子在家里活动,不让孩子到外面玩,这在相当程度上了孩子的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和弱点确是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首先应该正确看待的问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等方面的情况量力而行。如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有时因家庭矛盾的原因,老人不愿多照顾、养育孙子女,在此情况下,就不应将养育孩子的担子硬加在老人身上。

总之,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是当今的一个焦点问题。独生子女的对社会不适应、心理不健康等问题都与社会化教育密切相关。我们要加强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使之真正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公民。

责任编辑:胡栩鸫

On the P roble m s and Counter m easures of Socialization Education of the Only Child

SH IW ei

(Educati on and M enta l Sc i ence Depart m ent,Hubei Institute of Educa ti on,W uhan H ube i430205,Ch i na)

Abst ract:The Socia lizati o n Education o f the On l y Child is one of the f o cus now adays.There ex isted prob le m s wh ich have resu lted i n adaptation and ill healt h y m en tal o f the On l y Ch il d,therefo re it is beco m i n g an urgent questi o n for d is cussion to streng then the soc ialization education o f the On ly Ch ild.

K ey w ords:Socia lizati o n;educati o n;the On l y Child

9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