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doc
2025-09-29 02:19:38 责编:小OO
文档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关键词】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贵州大学化工学院09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院09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当今世界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现象提及率
存在96.7%
不了解3.3%
不存在0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提及率
需要治理65%
急切需要治理28.3%
无所谓6.7%
不需要治理0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是否能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提及率
经常做到56.7%
总能做到28.3%
有时做到13.3%
没做到过1.7%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是否会食用野生动物提及率
不会93.3%
6.7%
“会”食用的原因提及率
别人点的,我无所谓

75%
味道好25%
“不会”食用的原因提及率
野生动物需要保护94.6%
不卫生3.6%
价格高1.8%
不好吃0
4.调查反映出人们对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宣传活动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足。十三题中,57人对市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十四题中,只有11名受访者“非常支持”为了保护环境引起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

对环保宣传活动的了解度提及率
不太了解80%
不了解15%
比较了解3.3%
非常了解1.7%
对产品或服务成本提高的支持度提及率
看情况而定63.3%
非常支持18.3%
不太支持11.7%
不支持6.7%
可见,在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工作上还需要加大力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5.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在环境生态意识上呈现出比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回答第十六题(多选题),认为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时,对于此题的回答,有40%的人认为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35%的人认为应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21.7%的人认为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这说明人们更希望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推动长春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意识的特点

1. 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1: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1:5),即低学历与高学历满意度比为5:1。

2.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年龄是受访者对某些环境生态问题的看法的影响因素。在回答十二题“‘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时,有16人选择“没减少”,其中13人属于50-79岁年龄层;而选择“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的人9人中,没有一位来自此年龄层。然而,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小区环保活动”的第十五题时,选择 “愿意”或“很愿意”的受访者中50岁以上的共有20人,占87%。可见,在选择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时,年龄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看法和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对长春部分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就调查结果来看,长春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但是其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境生态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就当前的情况,在此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我认为,加强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长春市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市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以上便是我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这次调查可以反映出长春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