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
2025-09-29 02:17:38 责编:小OO
文档
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三合一”体系文件及我单位质量体系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从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级职能部门(技术、安质、物资设备、试验等)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控的环节和检测点,制定具体监控措施和检测方法。明确执行者和检验者,用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见下页图。

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严格按照“跟踪检查”、“复检” 、“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配齐人员做到职能相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在严格内部“三检”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接受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和监理单位的监理,接受社会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

2质量管理制度

1.2.1质量保证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项目各相关科室、作业队长具体负责实施的逐层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把工程质量摆到工程生产的首要位置上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管生产必须管质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

2.2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施工中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建立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施工作业标准化,对施工质量和工程创优提供坚强保障。

2.2.1实行创优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按照各自职责,对工程的质量负终身责任。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不管调到哪里,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接受追究,承担相应责任。

2.2.2实行标准试验室制度。为使质量管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我单位设标准实验室,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对各种厂发成材、地材及有试验要求的各种施工用料,在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实验,以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公正、科学、可靠。

2.2.3遵守天津市及业主的各项管理规定,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2.2.4认真履行“三合一”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

认真贯彻“三合一”体系文件,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尤其是严格按照施工过程控制和防护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程序等程序文件,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按照”三合一”标准中“科学程序的思想和过程按程序控制的思想”制定本标段施工程序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检查制度和检验制度,通过分析评审,对影响工程创优、影响工期和有不安全因素的作业,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改正。

按照”三合一”标准和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加强对设计文件业主指令和书面技术资料的审核签认登记管理。同时加强项目部对文件和资料执行情况的检查、检验工作和信息反馈工作,确保项目部工程质量和质量体系的运行符合”三合一”标准和业主要求。

2.2.5编制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设计文件及设计技术交底要求编写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根据作业指导书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掌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对重点工程、关键过程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工序,制定施工预防措施,结合业主要求和有关规定写成书面技术资料交施工作业人员执行。

2.2.6全面实行样板制。

坚持样板引路,以点带面,设试验段或点,达到规范要求后,全面展开施工,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7实行“三检”及工序交接检制度

 “三检”即:施工中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交接检即: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合格检验。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工序交接制度坚持做到“施工”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人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质检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2.2.8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质检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并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2.9测量资料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提出报告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有关测量桩橛标记必须严加复核、检测,确保测量控制到位。

2.2.10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级。作业队试验员负责跟踪检测,项目经理部现场实验室负责复测及配合监理进行抽检。通过对钢筋工程、模板支护、混凝土工程等关键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及时了解工程质量状态,达到解决存在问题的目的,使项目质量一次达标并为质量检查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11加强材料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1)本工程商品混凝土、钢筋等工程原材料采购订货前,我单位向监理站报送厂家有关资质资料,并会同监理站对厂家进行考察确认后方可采用。

(2)到场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以及与材料相关的物理、化学分析报告。

(3)进场材料必须经施工单位取样和监理站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者,立即清退出场。禁止不检使用或先用后检。

2.2.12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万用表等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仪器由工地试验室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标定。

2.2.13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设立专或兼职技术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带)分类归档,按照”三合一”程序文件质量认证要求,做到施工记录的可追溯性。各项质量检查证填写完整,数据记录真实可靠,并及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做到施工资料编撰与工程施工同步,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同时移交业主,作为工程移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内部存档。

2.2.14质量保证奖惩制度

项目经理部制订质量奖罚制度,建立质量奖惩基金。实行优质优价质量风险金制度,项目部主要人员在项目进场时,均须交付质量风险抵押金,作为个人质量担保金。同时将质量责任与全体施工人员经济收入挂钩,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确保新购材料、利旧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

2.2.15 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

按照要求,项目经理部制定质量考核制度,各职能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和事故随时向上级汇报。各职能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安质量考核制度,以确保优质工程。

2.2.16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文件要求,主要工序、工种的上岗人员均要经资质等级部门专业考核持证上岗,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挂牌上岗制度,明确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17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派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各级质检工程师,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量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利。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工程师同意后才能使用。工程验工必须经过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上报,质检工程师还拥有对工程施工中的违章操作,不合格工程纠正和临时停工及相应处罚权。

2.2.18测量及试验、计量的控制制度

结合设计提供的坐标成果表,用全站仪进行全线的控制测量,并与相邻标段进行校核。测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项目经理部设立标准试验室,试验室按本标段质量计划制定相应试验计划,并按试验章程规定做好各项试验工作和质量检验工作。严格遵守试验员职责,指导督促施工队做好质量工作。特别加强原材检验,砼、砂浆抗压、抗渗试验,钢筋焊接试验,混凝土骨料碱性反应的检测,以确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绝对达标。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计量员严格遵守计量工作制度。除了做好计量器具的检验与标定外,并负责现场检查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混凝土骨料的计量过程,未经计量的材料不允许拌合,未经计量员认可的计量器具不允许用于工程检测。

2.2.19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按照业主有关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和我单位质量认证中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制定项目部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若施工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安质检人员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通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按照不合格品评审职权上报负责部门形成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同时上报业主、监理等。根据业主审批的不合格品处置报告由项目经理负责处置方案的实施。

3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3.1地基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1)认真熟悉、复核设计文件,并做出复核记录;认真组织测量放线,坚持施工测量复核制,保证测量、施工放线准确无误。

(2)应保证水泥搅拌桩桩机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搅拌桩的垂直试验偏差不得超过1.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3)水泥搅拌桩施工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减、加大或冒浆异常(冒浆量大于注浆量20%或不冒浆)等异常情况时,要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4)水泥搅拌桩施工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要详细准确。    

3.2主体结构质量保证措施

3.2.1严把材料质量关。物资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由物资部按“三合一”程序文件标准物资采购程序控制,严禁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对试验不合格的坚决退回分供方。

3.2.2钢筋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钢筋规格和几何尺寸弯制;焊接达标,绑扎牢固,间距、位置准确;钢筋绑扎成形轮廓尺寸准确,固定牢固,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3.2.3模板工程。符合设计几何尺寸,保证模内平整、严密不漏浆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不得与脚手架联结以保证位置准确,内涂脱模剂确保实体外观光洁。

3.2.4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桥涵及房建工程的基底检查,若基底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3.2.5主体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试验制度。混凝土浇筑现场对每批混凝土皆进行坍落度试验和强度试验,并记入施工记录;混凝土强度试验的频数试件组数须达到规定要求。对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必须进行返工重做。

(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在混凝土接续施工前,为使接缝严密,对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继续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3)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0~4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缝。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0m。

(4)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满足泵送要求,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泵送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间歇时间不超过45分钟。

(5)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考虑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粉煤灰或磨细砂、石粉等,降低水泥用量和水泥水化热,减少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并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最大限度地避免裂缝的出现。粉煤灰掺入量不大于水泥重量的20%,磨细砂、石粉掺量不大于5%,粉细料通过0.15mm筛孔。

(6)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不超过15℃。

3.2.6防水施工

(1)选择防水专业施工队进行防水施工,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没有上岗证不许从事防水作业。

(2)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使防水施工每一道工序均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做到工前认真处理好地基面,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步骤作业,施工后认真防护,每到工序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防水层材料检验合格,铺设宽度、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附加防水层基面平整、密实、无尖锐突起,确保施工质量。

3.2.7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经检查及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中铁六局天津铁建

天津西南环铁路工程天津项目部

                                              2013年8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