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褴褛(lǚ) 卑(bēi)微 潜(qián)滋暗长 稍纵即(jí)逝
B、测(cè)隐 幽咽(yàn) 汗流夹(jiá)背 余音绕粱(liáng)
C、驰骋(chěng) 诓(kuāng)骗 飞珠迸(bèng)玉 悲天悯(mǐn)人
D、濡(rú)染 秀颀(qí) 大气磅(páng)礴 浪敛(liǎn)波平
2、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感受到印度文化艺术的魅力。
B、语重心长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鼓励学子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C、中国海军派往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首批护航编队欢迎仪式在三亚某海军基地。
D、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4、下面语句还原到语段中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A)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B)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C)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D)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塑料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5、本文围绕“绿色塑料”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 B、命名绿色塑料的由来
C、绿色塑料的品种特点 D、绿色塑料的应用前景
6、下面有关“绿色塑料”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塑料”指的是能够自行降解,并可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不可再利用的一类极具环保价值的聚合物。
B、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可迅速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塑料。
C、植物型生化塑料的形成需在葡萄糖溶液中通过对真核产硷性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在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
D、转基因型塑料研制分为分离基因、转移基因、培育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等三个环节。
7、下列做法与文章内容不吻合的是:( )
A、为了提高生物塑料产量,生物学家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
B、为了给土壤增添肥料,园艺工人将去年使用过的天然高分子型地膜埋在土壤中。
C、为了生产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产品,某生物塑料厂购买了大批葡萄糖作为生产原料。
D、为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农民特意将光降解塑料制成的地膜存放在背光的地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担忧) B、蹴尔而与之 (践踏)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9、下列语句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舍生而取义
A、面山而居 B、野芳发而幽香
C、 知而不争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生和义不能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的经历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四、(14分)
11、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填写古诗文句子。(共8分。每空2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2分)
(2) ,举杯消愁愁更愁zaiershaui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分)
(3)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老王一直爱好唱歌,退休后在社区里组织了一个老年合唱团,快乐的生活让老年朋友们越活越年轻。他由衷地感叹:“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3、围绕“天窗”,作者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14、请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两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15、联系全文,说说第6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16、说说文章题目“天窗”的作用及其含义,并结合结尾的意思说说你由此获得了何种启示。(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近年来,武汉市采取有力措施,在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了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7、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请根据对乘车引导员、交通协管员和停车管理员的采访记录,揣摩出这位同学提出的采访问题。(2分)
乘车引导员:过去,公交车五六分钟来一辆,现在一二分钟来一辆,方便多了。有的乘客说,现在坐公交车上班比开私家车还快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坐公交车了。
交通协管员:十字路口这地方,以前车多得都走不动,要是赶上早晚高峰,车就更多了。尾号限行后,这里的车流量小了,车堵得也不厉害了,只要不是高峰时段,车辆可以较快地通过。
停车管理员:以前,停车费1小时2元的时候,车多得都停不进来,排到马路上,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停车费改成15分钟2元后,来停车的少了,司机停车的时间也短了,停车位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问题:
18、阅读下面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3分)
【材料一】 武汉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对比表
项 目 | 十五期间 (2000-2005) | 十一五期间 (2006-2011) |
轻轨交通建设 | 1条轻轨线在建 | 1条轻轨线通车 3条地铁在建 |
公共汽车 运营车辆 | 8496辆 | 11548辆 |
干线公路 | 1036公里 | 2174公里 |
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武汉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从现在的1条增加到,到2015年,武汉中心城区每一年新增一条地铁线。武汉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也将从29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中心城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40.1%提升到58%。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从现在的35%左右下降到25%,实施小客车总量,保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零增长。
①阅读【材料一】,如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市和交通部门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②阅读【材料二】,如果你的研究报告题目是《武汉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发展思路》,你认为哪些重要信息能提炼到报告中去?
19、元旦期间,你们全家准备到市中心出游、购物。向来都爱珍惜时间的父亲照例开出私家车,而妈妈担心节假日期间人多车位少,且私家车容易造成拥堵,提议坐环保便捷的轻轨。
你很认同妈妈的看法,你会说:“ ”。
七、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人都会盲目而不切实际地羡慕电视偶像剧里的男女主角,感叹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谁也无法被他人复制与取代,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一样的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无论你这一路上会有怎样的喜怒哀乐,都是量身定做的,只有适合你自己体会的戏份儿。
请以“做精彩的自己”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