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理性地生活”导练
2025-09-29 02:18:46 责编:小OO
文档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理性地生活”导练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请以“理性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文题的关键词语是“理性”。

  理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①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②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所谓理性,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理性地生活,就是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按照做事的逻辑程序操作,让主观始终服从于客观。

  写议论文,可以阐述什么是理性,理性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保持理性的头脑,还可以阐述理性和热情的辩证关系,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写记叙文,可以编拟故事,刻画人物,或者写自己的经历,借以传达倡理性、戒冲动的主题。写散文,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于理性的独特的感受。 

  【佳作展示】

                          理性地生活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著名潜艇专家雷恩被盟军俘获,任凭盟军软硬兼施,他就是不肯吐露有关潜艇的绝密情报。后来,盟军了解到雷恩治学严谨,对自己和别人工作中的任何差错都绝不姑息。于是盟军每次提审,都让他从一间教室门前经过,教室里老“教授”正在讲潜艇知识,时有错误,雷恩听罢,脸上流露出鄙夷的神情。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怒不可遏地冲进教室,指责老“教授”误人子弟,把他赶下讲台,自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雷恩上当,盟军如愿以偿。舍弃政治立场不说,雷恩的失败冲动有余,理性不足。

  有一句话,冲动是魔鬼,这是千真万确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情感如佳期如迷梦,如朦胧的目光一样虚幻地笼罩在你的思绪中,美则美矣,但是纵使你有洞明一切的双眼,也难在情感的月光下一任目光驰骋鸟瞰。而理性,则是明艳的阳光,它慷慨地洒向宇宙空间,哪怕是枝叶繁生的丛林,哪怕是污浊游荡的大海,哪怕是遥远的孤独的星球,都可以让你一睹宇宙的本色。

  司马迁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刚直地死,一条是屈辱地生,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前者,接受后者。因为他知道,虽然刚直地死可以令人景仰,但是,一旦生命结束,心中那个伟大的计划也就成了泡影。他没有任凭感情冲动,拼做头撞南墙不后退的英雄,而是适时而退,于是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成功,是意志的成功,是理想的成功,更是理智的成功。

  勾践卧薪尝胆,终成中原霸主;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刘邦忍受项羽之威,终得汉家天下。他们的成功,是才志使然,是毅力使然,是客观环境使然,也与他们清醒的理智密切相关,

  他们如果在人生的关键一刻率性而为,定然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达到一定的境界,你就能领悟到理智的高层次的美。

  如果说热情是前进的动力,那么理性则是稳妥的保障,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生命与理性同行。

  

  亮点:

   文章先简述雷恩冲动误事的故事,引出“理性地生活”的话题;然后用抒情之笔阐述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再引述事例,材料丰富,旁征博引,或详或略,有点有面,述议结合;最后归结论点:“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生命与理性同行”。全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或叙事,或描写,或比喻,或排比,语言蕴藉优美,颇有艺术感染力。

  瑕疵:

   首先,入题不够简洁。提出话题花去近250个字,影响主体部分的分析议论,难以形成凤头、猪肚之势。如果减少开篇过于冗长的材料,增加主体部分的分析议论,文章会更好。其次,厚古薄今,缺少现实感。文章所用材料,除一则二战故事外,其余全为古人的事例,这样文章就缺少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影响文章的质量。

  发散:

   本文还可以写成镜头剪接式的创新文体。即先用一两句话揭示中心;然后抓取历史和现实中典型人物,选择三到四个精彩瞬间,进行精细的描绘;片断之间用小标题加以连缀,例如勾践的忍、韩信的退、司马迁的忍,不过最好能有一两个现代人物的镜头;最后再照应开头,简括作结。

  

                     理性地生活 

  著名作家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何谓英雄?藐视一切,傲视群雄,敢同对手争高低,不向霸王让十分,这固然是英雄;其实,懂曲折,知进退,从容把握局势,理性地生活,同样是英雄。

  翻开史书,因理性地生活而终获成功的事实比比皆是。

  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赶紧叫车夫让开。手下的人不解,以为怕廉。他淡淡一笑:“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不过如果我们不和,赵国就有危险了。”在个人恩怨和国家利益面前,蔺相如心甘情愿地让了,这一让,成就了一段生死之交的友情,换来了赵国多年的辉煌。适时的忍让,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展示的是一种宽广的胸襟。

  最近,药家鑫案被害方代理人张显成为网民谴责的对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缺乏理性的激情代理。他在案件代理期间,不顾事实,在网上编造“富二代”的谎言,煽动网民的仇恨情绪,一时间成了仗义执言的英雄,可是等到大白,网民纷纷谴责他,尽管他还在

  不停地变换手法制造事端,企图以攻代守,扭转败局,但却越“攻”越黑。张显的教训告诉我们,抛却理性,挥洒激情,有进无退,攻守失衡,最终是难以成功的。

  适时而退看似一种妥协,其实是一种策略,是智慧的表现。可是现实中许多人只承认勇往直前是英雄,而视退让为耻辱,殊不知进和退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荆棘当道,披斩而行是“进”,绕道而走也是“进”,“退”是为了“进”,战术上的“退”正是战略上的“进”。面对火海,勇往直前,丧身而未能达到目标,这样的“进”,其实是正而未进。

  我们不必空谈进和退的辩证法,还是回到生活中来吧。公交车上你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位子,不必动怒,轻轻地走出来,报以微微一笑,要知道别人也许是有什么困难;与朋友吵架了,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这时该想想也许错的是你,主动与朋友打声招呼,他会感激你的真诚与宽容;受到批评,你不要急于争辩,水无风不会起涟漪,退一步反省自己,才能重新获得赞誉。

  

  亮点:

   文章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3、4段叙述古今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第5段分析进和退的辩证关系,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特别能运用辩证法原理阐述进与退的关系,文章深刻有力。

  瑕疵:

结尾略嫌仓促,结构欠完整。本文最后一段即第6段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论述内容,这是本论部分的一个层次,不是结尾。如果能加一个简略的结尾,归结全文,照应开篇,形成首尾圆合,文章的效果会更好些。

   发散:

   本文内容还可用论坛讨论的形式来表现。即以“理性地生活”为正标题,以“关于张显激情代理的讨论”为副标题,正文部分展示几则帖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光有激情而没有理性的危害,传达要理性地生活的主张。

  

  

                        理性地生活

  学校库房后面有一个潮湿的角落,里面生满绿色的苔藓。它们温存地挤成一片,享受着世界的安宁,阳光不经意地扫过这里,苔藓依然如故,没有展露特别的笑颜。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苔藓真的不喜欢阳光吗?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是,苔藓并不是只靠呼吸作用而生存的,它需要阳光,需要光合作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种需要阳光的生物应该对阳光都有一种天生的热情,那温暖柔和的抚摸,除了阳光,没有任何一双手可以将肌肤安慰到每个毛孔都如吃了人参果般畅快。然而,偏偏有生物热情于阳光,却总是躲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偷得几缕光亮,沉默地生长,一如眼前的苔藓。

  我忽然明白,你热爱什么,却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你需要什么,也不一定要赔上全部来获得。啊,苔藓,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马谡是诸葛亮十分赏识的将领,但是他违背军法,贻误战机,不杀无以服众,诸葛亮不得不强忍悲痛,挥泪斩马谡;日寇杀害梁思成的亲人,但是名胜古迹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他冷却国仇家恨,向盟军当局建议,轰炸日本古都之前,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建筑文物的位置,务必尽全力保护这些古迹。爱《红楼梦》的忧伤,但谁也不愿成为黛玉,因为生活不会因为凄怆而风情万种;憎恶现实中的犬儒主义和玩世不恭,向往英雄主义,但不必去当堂吉诃德,因为人生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苔藓哲学,无处不在。

  我酷爱网络游戏。金戈铁马里残阳殷红如血,金戈铁马里傲月晶莹如玉,我喜欢用无形的钢穿透敌人的胸膛,我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常胜将军的快乐。可是,我是高三的学生,我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交给“方程”和“运动”,交给“单词”和“句型”,交给“练习”和“检测”。我努力压缩自己对网上鏖战的感情,亦如苔藓努力缩小身躯,不让自己委身于光芒,因为我怕贪婪阳光而让自己一败涂地。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能够用理智战胜情感的人正如苔藓,爱阳光却并不为了阳光而不顾一切,有所求又得有所控制,在不顾一切的同时又顾及了另外的一切,在决定不顾一切地去不顾一切时,又选择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这样才会有完美的人生。

  我知道,那些拥有无限热情的人往往也有无尽的理性,正如那些幽暗之处的苔藓,在夜色的墨凉里,也恋着阳光。

  

  亮点:

   文章从苔藓入笔,指出苔藓需要阳光而又躲避阳光,进而提出情感和理智的问题,展开广泛的联想,构思新鲜独特,不落俗套。或写景状物,或现身说法,或旁征博引,多角度,多层面,事理结合,在语言上追求形象生动,在与读者交流思想认识的同时,给人以美感。

  瑕疵:

   第4段列举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阐述理性的重要,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议论更为有力。但是,作为抒情散文,还是应当以描写生活画面、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过多的事实引证,使得文章既像散文,又像议论文,破坏文体风格的统一。

  发散:

   本文的材料还可以写成童话作文。即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苔藓具有人的思想,通过它的口,借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名人名言,来阐述“爱不一定要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道理,以构思的新奇取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