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1年小学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展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发言材料
2025-09-29 02:20:22 责编:小OO
文档
2021年小学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展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发言材料

开展“双减”工作,从民生层面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意在减轻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唤醒学习主体的内驱动力。近期我校开展了“双减”落实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近期相关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双减”工作特色

我校发布“双减”实施方案是落实“双减”的具体化落实方案,是结我校实际情况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方案”。这一“双减”方案中还具备了特色化的手段,如“数字化“思路。一方面进一步做优做强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一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提升校外培训监管水平。

二.“双减”工作目标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按照“双减”时间表,1年内,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有效减轻;3年内,要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成立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出台的这项,迅速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精神,要求全体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精神落实。双减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班主任构成。学校将借助此次国家的出台,重点推进“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落实“双减”,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大事。学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坚持“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立投入保障、协同共育、评价考核等三项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新常态。

三、根据“双减”工作部署,明确重点任务

(一)通过“减”来优化作业和考试的质量和结构

在提升“双减”质量文化上下功夫,抓住课堂主阵地的提质增效,有的放矢落实好实践课程,让课程成为“双减”目标的内驱力,确保学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做到作业减时减量不减效,教育能力提质增效,提升家长满意度,让教育暖心,让社会放心。 

(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力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

确保课后服务质量是开展好课后服务的关键。通过前期摸排、校长论坛、主题研讨、制定方案四项行动,各学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做好校内课后一站式服务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开展课业、作业辅导,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完成当天作业;第二时段开展综合素养培养,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学校根据师资情况和学生家长需求,开展早到服务、午间服务、迟接服务、住校服务……通过参与人员思维碰撞、探讨交流、智慧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校情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致力于打造“基础+兴趣+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将课后服务开辟为“两个时段”。

第一时段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第二时段依据“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有效整合校内、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资源,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其中,在一二年级统一开设元宝悦读(绘本、童话等)、围棋养正、科创启智、快乐游戏、绘本启蒙等服务课程; 在三至六年级统一开设元宝悦读(红色经典、党史故事、历史、名著、诗歌等)、少儿足球、科创启智、劳动技能、少儿篮球等服务课程。 

同时,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个人需求,以社团活动形式进行体艺科创等兴趣特长培养,落实“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

通过建立“123”课后服务推进模式,不止于看管,也不限于作业,而是重在全面育人,守好了课后服务一米线。 

(三)日常不再考考考,考试成绩不公开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各地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此外,9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还明确,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同时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四)校内保护力度增强,课间休息不能少

9月1日起,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防治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被纳入专项保护,学校应当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等专项制度,并明确禁止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等行为“红线”。

同时,《规定》发布中小学生课间“休息令”,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下一步,学校将课后服务体系建设与“双减”工作、五项管理、校园治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工作相结合,继续巩固行动成果,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师生服务水平、校园治理保障水平等四个提升,结合校情、学情推动学校形成课后服务一校一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