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中,经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故事活动,在童话中建构语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这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小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讲授what colour is it 这一课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先前已学过并感兴趣的七种动物身上,让知识先后串联起来,编造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味的故事。上课伊始,我用英语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要向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好奇的眼神。然后我拿出了一张棕色猴子的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颜色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活动,在交流中表达语言
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接近,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教授6B Unit5 The season的情景案例:
在学习6B Unit5 The seasons新课时,我以谈论学生所在地方的天气、季节为切入点,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浓厚,有话可说,而且能从生活中学习并运用新知,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我是这样导入的:
(1)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easons in Yangzhou?结合这两句学习四季的句子及表示四季特征的单词warm,hot,cool,cold等
(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n Yangzhou?(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恰巧是春季)结合实际情况来学习扬州春季的特征。
(3)What about the other seasons in Yangzhou?结合回答学习扬州其它三个季节的特征。
来自学生生活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愿望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三、游戏活动,在竞争中煅炼语言
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闪光的一面。我在复习数字一课时,要求学生们能够流利地数出学过的数字,我安排了“数字擂台赛”。挑选了一位同学当擂主,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字,记下他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其他的同学可以向他挑战。战胜擂主的就成为新擂主,名字被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为了不使部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失去信心,我在这部分学生中也设立了一个擂主。两个擂主,随你挑战。比赛中的激烈竞争,使学生们都积极地把数字牢牢地掌握下来。复习人体器官时,可以让学生“画画接龙”,复习水果名词时,可以进行“touch it and guess”比赛,复习单词的写法时,“Bingo”游戏很受欢迎。
四、讲练活动,在操作中运用语言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精讲精练”。而不是不讲、乱练。讲是必要的,是抛转引玉、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比如在导入故事情节、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就要讲。而练则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只有通过操练才能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要想熟练掌握某个语言知识或技能,必须多方位操练和运用,以增大对大脑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而操练时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实效性、发散性和探索性。在讲、练、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识记——理解——运用。要把知识变成技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操练和运用。如果能不断变换学生的语言活动,加大信息量的输入和输出,那学生的水平将不断提高。
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