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_通用版
2025-09-29 02:19:25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通用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要真正做好来却要花点心思来研究。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知识不等于能力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你读了很多书?你有很高的学历?哦,那只是说明你“知道”了一些知识,并不代表你具备了把事情做好的能力。或者只是可以说,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越高,具备能力的程度相对高一些。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现实工作中往往有许多满腹经纶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站在工作岗位上无法适从,讲台下的学生乱成一团,他在讲台上大声地喊却没有学生听他的话,或者辛辛苦苦的备课,上课,学生却听不明白,教学成绩没有,领导最怕。相反一些在大学里东荡西游,行为叛逆,勉强能毕业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却如鱼得水。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下课了学生还喜欢围着他转,节日里学生爱把礼物往他怀里送,考试成绩他的班最好,领导最赏识他,升职又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这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单位都不会把任何一个刚毕业的高学历学生聘任企业重要职务的原因。

要把“知道”变成“做到”,你应该具备学习力。学习力是健康的学习心态,是举一反三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把“知道”变成“做到”的能力。凡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人,问题都出在缺乏学习力上。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只能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上。而“做到”,则是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学里的优秀成绩不代表你将来是优秀工作者,任何一种工作,它都会有自己独特文化和管理模式,你必须先学习和了解,这个时候,是你的磨合期,然后,正确运用你自己的学识成为事业发展方向的忠实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又不断的根据你自己的学识给出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上传下达,于是你便很快和很自然的成为工作策略制定者其中的一员。而能够带领团队贯彻了策略的控制过程,才是真正体现你的能力的过程。

2、爱比责任更重要

爱是一切的原动力!爱比责任更重要,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强调责任是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所有精力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到最好。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爱,你可以忘掉了吃饭;爱,你可以不厌其烦;爱,你不怕不懂;爱,你会全身心投入!在这一过程你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你会把你所做的一切当作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味每一个过程!

“爱比责任更重要”.发自内心的爱比被动的职责更重要。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么懂得去爱别人?老师应该用对学生的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心中没有爱的人,怎么能够担负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呢?

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学生,爱比责任更重要。爱心,应是我们教育者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3、微笑比发怒更有效

有些老师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总喜欢严厉地批评,结果学生不高兴,自己心里更难受。微笑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发怒、责备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抵抗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老师带着真诚的微笑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听课便觉得轻松愉快,师生配合默契,从而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微笑的老师,不仅是指教师面带微笑,更多的是指教师由从心底对学生的爱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宽容……而学生,在教师的爱的滋润下勃勃生长,自信、大胆、永远微笑……

微笑能以柔克刚,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对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学生,老师不要急于找他们“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更不要“请”出各路“诸侯”来助战,而是要冷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当发现这类学生有“闪光点”时,就恰到好处地表扬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终以亲切的微笑关注他,在这种微笑力量的感召下,“问题学生”粗野的“刚性”将被“柔化”.

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我想对大家说,无论你遇到的事情有多糟糕,请始终保持微笑的脸和微笑的心情。这远比报怨、生气和发怒更有效。

4、沉默比大声呵斥更有杀生力

你知道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吗?为的是让人多看、多听、多想,而少说两句!

沉默是金,表达了一种行为处事方式。

农村流行一句俗语:哑猫杀鼠。意思是说,平时不爱整天喵喵叫的猫往往是捉鼠能手,老鼠最怕不声不响的猫。人也一样,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走进一个吵闹混乱的课堂,马上大声的呵斥批评学生,也许学生能安静下来,但你转身走后往往学生又会恢复吵闹的状态。最佳的办法是你站在讲台上,严肃地默默地看着学生直到他们看到你的存在并慢慢安静下来为止。如果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故意讲话捣乱,你就静静的走到他面前,默默地微笑看着他直到他把高傲的头低下来为止。在学校里你会发现有些班主任整天絮絮叨叨地厉声批评学生,但学生批评接受过了照旧,班级管理越来越乱。而有些平时沉默谨言的老师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真理。

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以等猝发的过程。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直冲云霄。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大地的沉默孕育了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蕴蓄着有力的冲击,冬日的沉默更是奉献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春天。有古语云:“君子厚积而薄发。”

有的老师喜欢喋喋不休,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对于他自己,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而对于听的学生,由于说者的滔滔不绝,很容易忽略了其谈话的重点及思想的核心,随耳一听罢了。还有的老师因为说话前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造成言不达意或逻辑不清,反而影响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则不达。

沉默并不是叫老师缄口不语让学生胡作非为,而是希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让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闲语。让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让语言的艺术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5、威严与尊严一样重要

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

有些看起来很威严的老师学生见了他,没有了一脸的天真烂漫,有的是,一声严肃的“老师好”,然后匆匆擦肩而过。这样的老师学生最怕也最不喜欢,不喜欢老师连他教的科目也提不起兴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有逆反心理,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威严,已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面对那些娇生惯养的千金宝贝。威严不能让学生从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威严能用的上一时,却不能贯穿始终。这样的教育,没有爱,就象躯体没有血没有肉一样。

面对学生的问候,老师不能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起码摸摸孩子的头送上一抹微笑;看到学生在做游戏,也能动情的参与其中;气温骤然下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课余一起谈论学生最热门的话题……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看见老师不再是“老鼠见了猫一般”的逃离,学生愿意走到老师身边,或说说令他高兴的事情,或说说班里的点滴故事。爱就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着,老师才能感觉到真正的获得了孩子们给予自己的尊严。这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是朋友的尊严。威严能用于一时,可学生给予你的尊严能让你受益一生。

  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