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06《家畜育种学》试题A
2025-09-29 02:20:41 责编:小OO
文档
《家畜育种学》试题(A)

闭 卷        适用专业年级:动物科学2003等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  分

题  号

阅卷人题  分

2010253015
核分人得  分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可分为(  B    )。

A胎儿期和生后期   B 胚胎期和生后期  C胚期和胎儿期     D胎前期和胎后期

2.营养供不应求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自身某些组织以维持生命,其分解顺序为( A   )。

A脂肪→肌肉→骨→胚胎 B胚胎→肌肉→骨→脂肪 

C肌肉→脂肪→骨→胚胎 D脂肪→肌肉→胚胎→骨

3.以下那种留种方式下的群体有效含量最大(   C  )。

A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    B公母各半,随机留种  

C公母各半,各家系等数留种  D公少母多,各家系等比例留种

4.两个半同胞个体间的亲缘系数是(   A   )

A 25%     B 50%     C 12.5%     D 6.25%

5.品质选配是根据交配双方(  C  )进行。

A 亲缘关系    B 体型     C 品质      D 外貌

6.形成合子的两个配子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的概率称为(    B   )。

A 亲缘系数  B 近交系数  C 相关系数  D 回归系数

7.为了获取最大的杂种优势用于商品生产,应采用( D   )。

A 育成杂交  B 级进杂交  C 导入杂交  D 经济杂交

8.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A  )。

A  繁育体系     B 杂交     C  选择    D  繁殖

9.在下列品种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  A     )。

A 合成品系   B 近交系    C 专门化品系    D 群系

10.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   A    )

A 单系   B 品族   C 近交系   D 群系

11.在下列品种中,属于培育品种的是(B  )

A 藏鸡     B 细毛羊   C 荣昌猪   D 四川白鹅

12.轮回杂交中母本群除第一次使用纯种外,以后各代均用( A  )。

A 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  B 杂种母畜  C 上代亲本  D 纯种母畜

13.杂种优势在(   B  )表现最明显。

A 亲代   B 子一代(F1)  C 子二代(F2)  D 子三代(F3)

14.选择差与留种率之间呈(   B   )相关。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 偏相关

15.结合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进行的选择叫(  D   )。

A个体选择 B家系选择 C家系内选择 D合并选择

16.育种值是指基因的(   A    )。

A加性效应值 B显性效应值  C上位效应值  D互作效应值

17.畜群大小一般用(   C   )表示。

A个体数  B实际含量  C有效含量  D公母比例

18.选择的最大作用是(  C    )。

A选优去劣                     B打破了平衡   

C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创造变异

19.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之间的关系是(  B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不相关  D呈偏相关

20.产生选择极限的原因在于(  B    )

A、选择间隔太长     B、无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C、选择强度太小     D、育种值估计不准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物遗传多样越丰富,说明其变异程度越大,适应性越广。            ( T  )

2.有亲缘关系的个体就是近交个体。                                ( F  )

3.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是彼此的两种选配方法。                    ( F  )

4.同质选配导致纯合子频率增加,杂合子频率减少。                    ( T  )

5.同一品种可以有不同的来源。                                    (  F )

6.杂种优势利用就是将具有不同优点的群体杂交以进行商品代生产。    ( F  )

7.通过选择的作用,群体中可以产生更多的新型有利基因。            (  F )

8.小群体中配子的抽样误差是是造成群体随机遗传漂变的根本原因。    ( T  )

9.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呈强的正相关.                                 (  F )

10.BLUP法可以在估计育种值的同时对系统环境效应进行估计和校正。    (  T )

三、名词对比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驯养与驯化: 驯养指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驯化指人类在野生动物驯养过程中,经过长期饲养、选择和培育,使动物的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生产性能等发生根本性变化(遗传基础发生改变),完全丧失野性而依赖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驯养和驯化是野生动物成为家畜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2. 生长波与生长中心:体轴骨骼和四肢骨骼的生长强度有顺序地依次移行的现象,称为生长波。体轴骨骼和四肢骨骼的生长波中,最后生长的部位,称为生长中心。支配畜体各类骨骼生长的有主要生长波和次要生长波。两个生长波汇合之处即生长中心。

3. 家系选择与同胞选择:家系选择指在选种时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予以选留;同胞选择指在选种时根据同胞测定的成绩进行选留。家系选择所依据的家系均值包含了备选个体本身的生产成绩,而同胞选择所依据的同胞成绩不包括备选个体本身成绩。

4.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5. QTL与MAS: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Loci) ,指数量性状基因座,是对数量性状产生影响的基因座或基因簇(染色体片段);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指标记辅助选择,是借助(分子)遗传标记信息选择种用个体(个体遗传评定)。QTL和MAS是现代分子育种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生产性能测定有何意义?

为家畜个体的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牧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各类杂交组合类型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2.多性状选择有哪些方法?

顺序选择法,淘汰法,综合选择(选择指数)法,多性状BLUP法等。

3.与传统的选择指数法相比,BLUP育种值估计法有何优越性?

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按照最佳线性无偏的原则去估计线性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BLUP的实质是选择指数法的推广,但它有别于选择指数法,它可以在估计育种值的同时对系统环境误差进行估计和矫正,因而,在传统育种值估计的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其估计值也具有理想值的性质。

4.群体继代选育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组建基础群、闭锁繁育、选种选配。

5.影响杂交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亲本群体的纯度;亲本群基因频率的差异大小;亲本是否含优质高产基因;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是否明显;遗传力的高低等

6.家畜遗传资源枯竭的原因是什么?

高产品种对低产品种的排挤;盲目杂交;掠夺性开发利用。

五、论述题(共15分)

要提高一个育种群的遗传进展,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有哪些具体育种措施?

公式表明,为了增加选育进展,必需考虑:可利用的遗传变异、选择强度、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世代间隔等因素。

具体育种措施从:增加可利用的遗传变异、提高选择强度、增加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缩短世代间隔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