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中小银行:挑战和出路
2025-09-29 02:20:4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中小银行:挑战和出路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人类历史上有两项改变命运的重大发明:一是火,一是银行。 

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银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

  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在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以银行业为主体的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和开放,中国银监会积极贯彻现代监管理念,鼓励有序竞争,倡导合规经营,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国民财富和金融资产高速聚集,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有利的环境、搭建了坚实有力的平台。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必将惠及世界经济增长,因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中国金融发展、共享中国经济增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与世界各国的金融精英相互交流、携手同行。

  以此作为我今天演讲的开场白。下面,根据大会安排,我着重围绕中国中小银行改革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小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深入,中国银行业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不断崛起,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小银行的发展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推动了中国银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1、中小银行的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步收缩经营效益差的基层网点,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主体减少的市场错位。中小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

  2、中小银行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银行业良性有序竞争。中小银行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中国计划经济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银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竞争的压力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金融创新品种的运用,既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的金融服务,也使银行自身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3、中小银行的发展为中国银行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小银行大都是新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为中国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积累了经验。发展中,中小银行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经营管理,建立了日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发展模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考核机制,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提高了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这些经营管理机制的探索,为中国商业银行完善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中国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利率、汇率制度改革,中小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展了深刻变化,未来经营面临更多的变数。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必须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盈利能力

  当前,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在国内外大银行夹缝中的中国中小银行能否经受得住开放的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其能否生存,又怎样生存?这是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向未来,中国中小银行必须正确认识自身面临的挑战。

  1、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新阶段,对银行提出了新的需求,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受产能过剩、油价高企、贸易环境趋紧等因素的影响,增速会有所放缓,近年来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投资过快、产能过剩、楼价过高、流动性困境等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中小银行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这考验着中小银行的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要求中小银行必须理性把握宏观,有效调节信贷投放的规模和节奏,不断提升资金运用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市场环境日益多变带来的挑战。随着中国利率、汇率制度改革,中小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展了深刻变化,未来经营面临更多的变数。一方面,2005年中国在汇率制度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着手建立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序幕已然拉开,外币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实现了部分市场化,贷款利率则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因负债期限、种类的不同,可能会有升有降,但总的一般趋势是:存款利率上升、融资成本增加。因此,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必须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盈利能力。

  3、外部监管日趋严格带来的挑战。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04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中小银行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探讨经营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积累能力和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建立稳定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实现资本监管下的业务持续发展。特别是,要将“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转化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通过业务与盈利模式转变,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

  4、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挑战。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呈多元化趋势,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生存环境不容乐观,要面临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竞争压力。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开放性竞争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国有大型银行纷纷股改、引资和上市,竞争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资本实力、管理体系、营销策略、高端业务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对中小银行业将带来全方位冲击。可以预见,激烈的竞争会促使中国中小银行掀起兼并重组的浪潮。

  当然,所有的挑战也并非仅是洪水猛兽,也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机遇,打开了金融创新的空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小银行需要从科学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治理、风险防范能力、业务品种创新、细化市场定位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等各个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值得庆幸的是,面对国际国内强手,中国中小银行正在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断借鉴学习国际同业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管理经验,正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三、中国中小银行面向未来的改革方向。

  中国中小银行应借鉴国外同业的经验和自身的特点,对业务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研究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创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率先走出当前国内同业明显存在的严重同质化格局

  面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中小银行必须正视现实,积极迎接挑战,深刻改革,强化管理,持续创新,绕开比较劣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纵观西方银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竞争战略、无差异竞争、初步差异化竞争再到深化的差异化竞争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中小银行应借鉴国外同业的经验和自身的特点,对业务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研究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创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率先走出当前国内同业明显存在的严重同质化格局。中小银行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市场定位,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理清发展理念与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业务与经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2、坚持灵活的市场定位。明确市场定位是商业银行实施发展战略的关键。中小银行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中小银行的发展定位不应过多考虑市值规模,要重点考核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率,着力打造新型业务的竞争力,力争办成内控严密、文化先进、创新活跃、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商业银行。因此,在业务选择上,中小银行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辩证地对待综合化和专业化问题。比如,澳洲一家商业银行确立了16条产品线,通过产品线来选择客户,中国中小银行也可以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在客户定位上,强调中小客户,双方谈判地位对等,便于业务开展,业务开展中要考虑地区差异化;在行业定位上,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尽量做到实时调整。

  3、坚持国际化发展思路。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日益开放,中国中小银行必须不断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是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中小银行要以不断变革应对市场竞争,以产品创新应对市场变化,紧密跟踪市场,努力实现业务网络化、营销一体化、金融创新品牌化、服务个性化。二是要积极与国内外同业合作。特别是,要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学习国内外先进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治理结构国际化、战略思维国际化、整体形象国际化。三是要积极融入资本市场发展。要加快公开上市步伐,建立稳定持续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中小银行公开上市,是一个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成为上市银行,面对更为严格的监管压力和市场压力,能够促进中小银行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4、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中国中小银行为数众多,自身情况各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中小银行的发展路径也必须体现多样性。对于规模较大的中小银行,应积极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应积极探索社区化发展道路。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金融持续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必须应对国际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带来的挑战。因此,规模较大的中小银行应积极探索综合经营之路,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中国目前的银行体系下,金融机构对中高端客户争抢有余,对普通客户服务不足,导致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这为中小银行探索发展社区银行经营模式提供了有利时机。因此,规模较小的银行应积极向社区银行转变,通过准确定位、细分市场和制度创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和生存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我想,通过国际银行业的交流沟通,能够为正在改革发展中的中国银行业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最后,衷心祝愿此次亚洲首席执行官峰会能够促进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金融领域的沟通与交流、开放与合作!

  阎冰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