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零库存 (研讨论文)
2025-09-29 02:39:29 责编:小OO
文档
JUST  IN  TIME 

                -----碘盐事件 反思“零库存”

碘盐事件的起因

日本9.0级大地震发生后,超市物品短时间内被购一空。几天后的核电站爆炸却引起了远离震灾的中国人民的注意,一条“碘盐防日本核幅射”的无厘头谣言瞬间传开,有人称:核辐射会对海水造成污染,今后海水盐制作出来也会有辐射。另一种说法是食盐中的碘可以有效防止核辐射。于是,大家想到了自己平时吃的碘盐。从而,使原本供应正常的食用盐市场引发抢购热潮,不得不出面避谣——食盐库存充足,民众不必惊慌。

日本地震灾害反思“零库存”

这次日本灾区出现的超市食物供应短缺,是否与“零库存”有直接关系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有报道称,很多居民家里都没有食物贮存。有人砸开街道边未受损的自动售货机取走剩余的饮料,有人夜间试图偷窃水产工厂的冻鱼,“木村精肉店”老板在厨房废墟里只找到一只不锈钢锅而无半点食物。创造9天生还奇迹的一位老人和一位少年,恰巧是地震时躲进厨房,而厨房冰箱里又恰巧有刚刚多采购回家的一堆酸奶。“家无隔夜粮”的“零库存”经营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日本这样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此次“碘盐闹剧”得以及时平息与中国盐业总公司有大量食盐库存并迅速投入市场有重大关系。倘若他们也搞“零库存”,至少这次的抢购潮不会这么快平息。 

JUST  IN  TIME  的定义及基本思想 

Just In Time简称JIT(准时生产方式),又称作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零库存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使得物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处于周转的状态。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零库存的意义

零库存的意义主要有:1、零库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减少一大部分库存费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提高了流动资金的周转率。2、实施零库存,产品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可比原质量提高3倍“个体的力量”,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零库存管理的目的

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表现为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零库存管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实施零库存,既不影响生产,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还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提升企业的价值。

如何实现零库存

Dell公司所采取的是按单生产模式,其控制原材料和零配件库存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包括手头正在进行的作业在内,Dell的任何一家工厂里的库存量都不超过5~6个小时的出货量。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JIT方式,即以最准时、最经济的生产资料采购和配送满足制造需求。在配送方式上.企业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供货弹性系数大等特点.因此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采用这种方式,库存压力能够大大减轻,甚至企业会考虑选择取消库存,实现零库存。

企业实行零库存的必要性

“零库存”—— 将库存成本降至可以忽略不计,企业的产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没有半成品、原材料以及产品的积压—— 这是许多企业可以遥望但是不能触及的理想状态。迄今为止,比较成功的零库存管理模式,除了日本丰田公司的制品库存管理模式之外,DELL的直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模式也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实现“零库存”可以用“路漫漫其修远兮”来形容,但是企业一旦真正实现零库存,其积极意义是的:第一,零库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减少一大部分库存费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提高了流动资金的周转率。第二,实施零库存,产品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可比原质量提高3付“个体的力量”,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零库存”仍将是生产追求?

通过日本地震时的物品库存危机,所引发的有关“零库存”的深思,让我们看出“零库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呢??

  针对业界出现的对“零库存”的少许微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主任徐以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零库存完全正确,而且依然会是全球企业都想实现的追求。”徐以汎认为,在企业追求管理的卓越性和其系统所承担的风险之间,一定会有一个有关掌握平衡的难题。“企业追求高效益必然要节约成本,控制库存,依赖全球供应链,那么就必然也会有随之而来的链条断裂可能造成的风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地震更属于突发事件,不能因此而否认了‘精益生产’的正确。”

  “关键是保持两者间的平衡。一方面,精益管理的前提一定是平稳的生产;另一方面,就是这次地震带给全球企业界的启示,如何更好地对不可控因素做出风险控制。”徐以汎说。

毋庸置疑,“零库存”概念是我们永久学习的方向。不能因为一件突发的不可控的事件就怪罪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