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属犯了错误时,主管一般并不当众点名批评,只是泛泛批评一翻,既让犯错者受到批评,又给犯错者留了面子;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只要认错态度好,甚至可以免于处罚。年末总评时,不管被评价者表现如何,大家一致予以好评,很难区分出谁更优越,奖金发放也往往实行同一级别的平均分配。人们对他人的要求总是倾向于完美主义,表现好的,尤其是单位最高领导必须是完人,不能有一点缺点和错误;总是大于法律,而且经常朝令夕改;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上有,下有对策”……。所有这些便是中国式管理包括的内涵。
读完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便可以明白这个问题。在此之前,经常被西方管理学著作和理论所浸染,还觉得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劣根性”和落后性。其实并不尽然,而是中国式管理的体现。
中国人重人治,讲究“情”和“理”,法被放在了情和理之后。凡是合情合理,即使不合法,人们也能理解和支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文中谈到中国的婚姻法时提到一些法律条文规定与乡约民风不符,很难为人们理解,也很难发挥作用。其实缘由在于我国的婚姻法的法理和条文不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而是参照西方法律制定的。就是说中国的法律包括婚姻法的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中国人重视情理的特征。要么就是,中国的法律本来就不能放到高于情和理的位置上。
中国的管理必须放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中国式管理才可行。当然,中国式管理并不是没有缺点,中国式管理的最大的缺点我认为有二:一是执行力不强,一项决策不论多么合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甚至不能执行下去。二是由于人治色彩严重,最高领导的认识和决策往往会受到小人的影响和左右,甚至沦落为小人当道。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管理应该是立足于中国管理文化背景,以中国文化为指导思想,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与中国式的管理方法并用,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融合西方管理的精华,发挥本国文化的特点,创造了经济上的辉煌,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要走中西结合的路子。
中西结合的管理如何进行,内容可能非常繁杂,在具体的环境中可能又有很大不同。我想到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高层决策上,采取中国式的民主集中制(如果盲目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后果不堪设想),发挥精英和专家的特长,保证决策和科学性。但是,民主集中制必须要制度化,不能领导想民主就民主,不想民主就个人专断。
第二,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较之法可以更重视情、理的因素,但重情、厚理必须要有客观的依据,即依据法律和制度,不能凭借主观臆断、更不能简单的依靠人云亦云。
以中国管理文化为核心,重心结合是谓管理领域的中体西用。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