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5-09-29 02:38:23 责编:小OO
文档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时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材整合内容语文、社会、科学、音乐、美术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写课题。谁来读?

2、学习生字“荒”。 荒是一个生字,怎么记住它?一起来写一写。荒可以组那些词语?组词:荒凉。你能用两三句话来描述一下荒凉的情景吗?(人烟少,冷清)

3、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图:在我国东北,原来有一个很荒凉的地方。那里杂草丛生,没有人烟。因此,人们叫它“北大荒”。后,党和开发了北大荒。如今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米粮仓,是东北的好江南。现在正是秋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听教师读课文,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听了一遍,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了吗?自由说。

3、真不错,才一遍就有收获。再认认真真读一读,收获一定会更大。

轻声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第一组词语:银灰、橘红、血红、绛紫

*指名读。

*这些词语各表示什么颜色?

*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

*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出示:五彩斑斓)

*把这些词放入句中你能读好吗?

  指导朗读: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课文的第二段描写了北大荒的天空。(板书:天空)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清澈见底   蓝绸子   漾起波纹  

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清澈见底的小河。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谁来读读?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成片的大豆  哗啦啦的笑声

挺拔的高粱  黑红黑红的脸庞    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  像一团团火    燃烧起来

读好了这些词组,你一定能把第四自然段读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小结:这一段作者描写了北大荒的原野。

(4)出示第四组词语:摇铃   山岭  草甸子   沉甸甸

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5、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现在,北大荒的秋天一定给你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课文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的?

答后出示最后一句话:“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6、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交流并板书:景色  物产

小结:下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北大荒欣赏它独特的秋天。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燃  茫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           

                               

Huāng                天  空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      小  河

原  野

                     

课后思考: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时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相机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天空、小河、原野)好,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北大荒,去欣赏那里的秋天吧!

二、精读课文。

1、讲读第1自然段:

(1)师范读:“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讲成语:“一叶知秋”,我们这里的秋天也是这样的,九月,看见一片树叶凋谢落地,

就知道秋天来了。这就叫做“一叶知秋”。(板书、齐读)

2、讲读第2~4自然段:

(1)北大荒的秋天有着特有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天空、小河、原野是怎样的呢?快速阅读2~4

(2)学习第2自然段(黑板出示)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北大荒的天空。(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北大荒的天空碧蓝碧蓝的像洗过一样干净,这就叫“一碧如洗”。

 《2》天空一碧如洗,可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丝移动不定的云,这些流云是怎样的呢?(小黑板出示句子:这些流云……就像是……锦缎)

    自己读一读,你都看到了哪些色彩?(指图片说)这天空的流云可真美,那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颜色呢?这么多的颜色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等)这些流云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变化很快,(点转眼间)谁能换个词说说(一转眼、一瞬间),是呀,颜色多,变化快,这真像是(生接)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指读。我听出了色彩的变化(谁能让这些流云变化在快一点)再指名、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一碧如洗的天空在傍晚时会给我们带来一幅五彩的画卷,而清澈见底的小河则静静流淌在大地的怀抱里。

《1》出示第一句。(小河清澈见底……)指读,这句话把小河比作了什么?(如同变红如同和像一样,也是一个比喻词。再指名读。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样的景象你能想到哪个词语(水平如镜)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就像明镜一样,这就是“水平如镜”。

《2》放眼望去,在那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的小河中,还可以看到什么呢?(水中、水面倒映。   水草扭动着柔软的腰肢;大虾摆动着两根长须,活像戏台上的武将;两只螃蟹舞动着大鳌,好像在争吃霸王餐;鹅卵石清晰可见。)说完后,指读、齐读第一句。

《3》水平如镜的小河中一群小鱼等着水面游过来,水面发生怎么的变化呢?出示说。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生说。小鱼的出现让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指名、齐读。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刚刚欣赏了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见识了清澈见底的小河,那里的原野更是热闹非凡,让我们赶快去瞧瞧吧!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

A、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一段开始或结尾)

B、学生交流:用“直线”划出中心句,

《3》那么热闹在哪里?请小朋友快速浏览一下。

         A、品读词语:   大豆       哗啦啦        笑  高粱       乐呵呵       演唱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他们当做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拟人”,(板书)这样写多有意思啊,那它们是怎样笑?又是怎样演唱的呢?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4》这一段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原野热闹非凡,不仅有趣而且优美,还能编成一首小诗呢!出示小诗(给出 一行一行的)

《5》出示填空,自己试着填,背。

3、讲读第5自然段:

大豆成熟了,粮食丰收了,遍地金黄,难怪人们喜欢用“大地摇铃千里金”来赞美这丰收的九月。丰收的季节里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都会捧出哪些宝物,生说,老师图片介绍。难怪人们说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瞧,物产多丰富啊。齐读这一段。

指板书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景色优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物产还非常丰富,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天空      流云似锦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动静相宜

                  美         原野      热闹非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西湖课时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材整合内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天堂  知道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作“天堂”吗?(景色优美,生活幸福美好的地方)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这“杭”就是指杭州(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2、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感知 

过渡: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呢?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一次文中游西湖! 

1、先请小朋友拿好书,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这一课的生字特别多,特别难读,注意听清楚老师是怎么读的。

2、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3、 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 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4、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琴声   )

  5、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 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四、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西湖课时2
教学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言辞优美的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整合内容苏轼的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句练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西湖,感受一下西湖特有的魅力。

先听老师说句子,看谁能听得最仔细: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看,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上远眺,此时你都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将看到的用笔圈出来。

你最喜欢看到的哪一处景色?为什么?

   交流:a、山峦    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三面都是(引读)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

     指名读  评价:这些山有的绿,有的青,真像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齐读

          b、湖面    看到此处景象,你想到哪个成语?(水平如镜)这里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不是一般的银镜,是面硕大银镜,你能将“硕大”换个词吗?(很大、巨大)

整个西湖是一面天然的大镜子,这面硕大的银镜里倒映着什么?

这湖不仅是面硕大的银镜,还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指名读、齐读。

    c、白鸥   在这水平如镜的湖面上,常常会有一群群白鸥掠过呢!

比较句子: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一群群白鸥飞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哪句好?为什么?(掠的速度快,低空飞翔,偶尔会碰到水面,激起片片涟漪。)

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指名读

小结: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山峦层层叠叠,湖面水平如镜,白鸥掠过湖面,多么美丽的景象啊!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远眺西湖是这样的秀美,那走近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自读  出示:西湖的四周是(         ),十里明湖中(         )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      )和西南的(      ),就像(            ),湖心有三个小岛,分别是(      )、(       )和(       )。指名说。

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孤山,指名学生画出白堤和苏堤的位置。

图片介绍:白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堤上桃李成行,芳草如茵。

苏堤是苏轼任杭州知府时,为了疏通河道,取湖泥葑草筑成,故称“苏堤”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

指名读句子。

湖心分别有三个小岛,分别是……,中间这个符号叫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果我们来到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欣赏这如画的风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就叫“心旷神怡”。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捧好书,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西湖,去欣赏这美丽如画的风景。 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白天的西湖都是那样的迷人,那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

 2、欣赏夜晚的图片   出示文字

3、 看着着美丽的景色,谁能来读一读?

4、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五、总结全文

西湖不论是远观还是近看,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那样的美丽、迷人,怪不得宋代诗人苏东坡写下这样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捧好书,再一次去领略一下西湖的那情那景。齐读课文。

课后思考: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课时1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材整合内容语文、社会、科学、音乐、美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课时2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具准备
教材整合内容
教学过程: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风情的音乐,出示拉萨的天空画面)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一起仰望那蓝得让人心醉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轻打开书,读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最能概括描述拉萨的天空?

交流并板书:湛蓝、透亮

2、什么是湛蓝、透亮?书上怎么具体解释的?

3、(出示句1):齐读。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4、对“用清水洗过的”,这里的天空真是用前两天学过的词叫“一碧如洗”。谁来读出它的美。指名读(不太好):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似乎还没用水洗过,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谁再来。再指名(读得好的):天空真蓝真亮!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关系呢?因为拉萨是——

请你用上“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二~四自然段

  1、(指板书)同学们,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呢?自由读2-4自然段。在拉萨因为海拔高,所以离天空特别近,出示:在拉萨          

  2、  3、(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A“在拉萨          摸到蓝天”

1感受到拉萨的天空很蓝,离我们和近,整个世界都被蓝天包围了。

2读着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出示天与人近的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们看,在拉萨美丽的天空下,许许多多的羊儿在草地上奔跑着,它们好象与天连在了一起,离人多近啊,伸手可摸,怪不得有人说(引读)“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真是太妙了!它妙在哪里?

请喜欢这两句话的同学起立,站到拉萨的天空下,对着天空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白云、草地、蓝天两组图)看有了白云的映衬,有了草地的对照,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显得更加明洁。

句式训练:有了这蓝天,(              )显得(                   )。

          有了这蓝天,(              )显得(                   )。

          有了这蓝天,(              )显得(                   )。

相机出示布达拉宫图:

          有了这蓝天,(              )显得(                   )。

4、(出示图片填空)春天,布达拉宫的上空(    );夏天,布达拉宫的上空(    );秋天,布达拉宫的上空(    );冬天,布达拉宫的上空(    );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是那么纯净、明洁。同学们,你们现在心里最想做什么啊?

我们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写出了大家的感受呢?

交流板书:让人神往

是啊,让人神往的是——

      紧紧吸引你视线的是——

      不忍离开的还是——

它以如此独特的美,引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心驰神往,纷纷前来观光,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地朗读2-4自然段,感受拉萨天空的蓝。(音乐起,出示图片组合)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这样湛蓝、透亮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出示)

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板书:圣地窗帘)

蓝天是窗帘,什么是精美的建筑物呢?

在作者眼中,蓝天不仅像洗过的宝石可以洗脸的湖水,还像美丽的窗帘。那么在我们小朋友眼中,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像什么?

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齐读。

五、总结、巩固

学完课文,但老师的视线被紧紧吸引,我真不忍离开。我想,此时的你们一定也是,一定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更新、更深刻的感受。请大家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拉萨的天空(                                               )。

六、作业:

把这篇课文朗读或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板书: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课后思考: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练习二课时1、2

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2、写好钢笔字。

3、积累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时

教学重难点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材整合内容语文、社会、科学、音乐、美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六、教学第六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分角色表演。

 4、教师总结。

课后思考:
教   材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

课    题

习作2

课时2
教学目标1、 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

2、 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教学具准备1、 课本插图。

2、描写外貌的词语和句子。

 3、自己的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特殊的名片,是一个名叫杜小虎的同学的。这名片中有一篇文章,还有一幅画。想看吗?

二、读懂例文。

1、指导看图:

(1)出示两幅插图:这就是小虎。

这个呢?是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像。我们把一个人自己给自己画的像叫作自

画像  (板书:自画像) (课件1)

(2)看!画得像吗?哪里画得特别像?

(根据学生回答,可相机板书:…长相:脑袋、头发、脸形、眉毛、眼睛、鼻子、嘴、衣着)

(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不错。这张画画得真的很像,因为他抓住了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一个方法。

板书:一、抓住特点。

    2、学习例文。

    看完了小虎画的画,再来看看他的文章吧!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杜小虎写的文章《我的自画像》。(课件2)板书:我的

想想,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

(根据学生回答,可相机板书:…名字、年龄、性别…基本情况、性格喜好…)

(2)对比一下画和文章,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发现没有:小虎的这篇文章并没有把画上所有的特点都写出来。比如:对于长相,文章中就没有写。这告诉我们:写文章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写最有特点的、最主要的方面、写你认为最需要写的就行了。当然,你在写文章时,如果你认为你的长相值得写,你就可以写长相。此外,文章还写了许多画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年龄、身高、体重、性格喜好等方面。这告诉我们,写文章不仅要写眼睛看得到的东西,还可以写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别人才能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你。

(3)既然小虎的文章写得这么好。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吧。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文章描写的真实、准确。同时,再想想:你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什么?

我们还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知道,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我们可以就像小虎一样,先写“整体形象”,再介绍“基本情况”,最后写自己的“性格喜好”。当然也可以先写“基本情况”,再写“整体形象、长相”,最后写“性格喜好”。但是,无论按什么顺序写,每一大部分的内容都要集中在一起写,每一方面写过了就不要再写了。要不然,就会感到比较杂乱。板书:二、有一定的顺序

  小朋友,看完了杜小虎的名片,我们也来设计给自己设计吧。

三、归纳要点,口头作文

1、出示书后习作要求(课件2):思考要我们完成几件事?(画一张自己的像,写篇习作,张贴出来)

2、像已经画好了,有同学说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像杜小虎一样抓住自身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给自己的画像配上文字,让人读了如见其人。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应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呢?

      3、看黑板板书,如果别人不认识你,一开始你可以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课件3)出示填空:大家好,我叫(    ),今年(  )岁,属(     )

指名说一说

4、重点就是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了。这外貌介绍要按顺序

我有(   ),(  )的脸,(   )的眉毛下长着(   )的眼睛,(   )鼻子,(    )的嘴

(课件4)出示描写外貌的词句

(课件5)出示描写性格的词语

   5、看着自己的照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把自己的外貌说给同桌听,让他给你评一评。

6、指名说一说

7、指导: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看看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的脸上的某一部分哪儿跟别人不同? 

指导外貌描写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要启发学生再“想开去”,比如写到自己的皮肤黑,有的小朋友只会写“我的皮肤偏黑”,但是有的小朋友会写“我的皮肤有点黑,这都是来自于我老爸的遗传基因。每当我为此烦恼时,爸爸总会安慰我说:‘黑也是一种健康美。’”比较后学生会发现:除了写自己长什么样,还可以联系实际写写原因,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在写外貌时,就鲜活多了!

8、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一两处,不要太吹毛求疵)

   9、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喜好。

   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

(课件6)   我喜欢(      )

  9、.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可以介绍他的基本情况,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介绍他的长相,介绍他的性格爱好等多方面,介绍时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还要按一定的顺序。

四、优秀习作欣赏

(1)

嗨,大家好!我叫陈漪,1993年出生,属鸡,我的性格就像小鸡一样喜欢叽叽喳喳地乱叫。    

  我今年11岁半了,长着一张苹果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似的,不偏不斜地嵌在那双柳叶眉的下面,看上去炯炯有神。在那张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口。我的鼻梁不高,但是上面却架着一副小眼镜,别人都说我很有学问呢!    

  我的爱好非常广泛,乒乓球、羽毛球、声乐、英语、下棋、美术、排球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属看书了。    

   我还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看书。在我的几个书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许多书,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罪与罚》、《儿女英雄传》、《爱的教育》、《昆虫记》…………我都看过。有时候,看书忘了吃饭,中午忘了睡觉,晚上一直看到10点多。虽然辛苦一点,但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一个非常负责且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  优秀的学生;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会撒娇的小女孩。   

  这就是我,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小姑娘。怎么样,和我交个朋友吧! 

(2)

我是三年级二班的宋潮.我有一头棕黑的长发,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嘴巴里总是不停的嘀咕着:"沁沁,把头发给剪了吧!"我连连摇手拒绝.你说,我这么漂亮,怎么能没有长头发呢 你们瞧我那又细又长的眉毛,真像两条弯弯的小船.眉毛的下面就是我那水汪汪的大眼睛.我有一个又扁又塌的鼻子.再看看我的嘴巴,是那么的红润.嘴巴里还藏着两颗不整齐的大门牙,只有在说话和大笑的时候,才会露出那让人可笑的门牙.

    我很瘦,别人说我是一个竹竿子,你们别看我瘦瘦的,其实很有力气的.我的特长是弹古筝,今年已经考6级了,我经常要把古筝从客厅搬到小房间,或者从小房间搬到客厅,我力气大吧.我还很喜欢打羽毛球呢,一到星期天,我就缠着爸爸妈妈陪我打羽毛球,非要他们答应了才罢休.

    下面,请看我的自画像.像吗?

                        (3)

我叫蒋一丞,今年10岁,在阳羡小学上三年级。

      我长着一张瓜子脸,眉毛弯弯的,虽然眼睛不大,也不是双眼皮,但也算得上是眉清目秀。哦,我的鼻子上还有一颗痣,妈妈说,这是我的标志,属于专利。我的身材很苗条,可饭却吃得很多。爸爸说我这只小猴子,只吃饭,不长肉。我的个子不高不矮,排队时,我是火车的车厢。

     我是一个健康的少先队员,活泼、开朗,特别喜欢运动。恨不得每天都上两节体育课。每次跑步比赛,我总得第一,可惜今年的运动会上,我发挥失常,没有为班级争光,为此,我难过了好几天。我还喜欢打羽毛球,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广场打羽毛球,我们在水泥地上跑来跑去,打得满头大汗,羽毛球飞来飞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们打得天昏地暗,到晚上9点多钟才分出胜负。

      我还贪玩。班级里流行溜溜球,我就缠着妈妈买;流行电子宠物,我也不甘示弱。总之,班级里流行什么,我就玩什么。 瞧我这“皮大王”。 

    我也有文静的一面,喜欢看书,是个“书迷”,看不出来吧。每到星期天,我就钻进书房,捧起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让我认识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

 瞧,这就是我,有动有静、有文有武的我。

五、 学生练写。

 (1) 学生写草稿。

 (2) 指名读。

 (3) 师生评议。

 (4) 学生誊写。

 (5) 习作和画像展览。

【板书】:

抓住特点       基本情况年龄  性别

                长相(头发、脸、眼睛、鼻子、口等) 穿着

                          性格  爱好

        有序地描写

课后思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