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2025-09-29 02:40:40 责编:小OO
文档
经典浸润人生,读写滋养心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叶圣陶说: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动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自己体验、开拓自己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也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没有什么诵读,全是老师在“深入透彻”的迭迭不休的自以为是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几乎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行品味,自我发展,越讲学生阅读能力越低下,以致学生“爱语文却讨厌语文课”。唯有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章,直接品味文章,即使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专业,那也是学生自己得来而不是别人灌输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实践生成的,而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接触文章不当、品味文章不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路讲解,根据语文的发展进行知识点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题型训练,才会讲解有效有用。而诵读经典,使学生广博深刻;扩大阅读,增加文化积淀;读写结合,改变课堂学习习惯;重读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气质优雅源于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深入的探索钻研、不懈的阅读实践;广博知识在于学生广泛阅读、乐于思考、长于积累;学高读必广、思必深、写必勤,分高练必精、法必清、根必牢。为此,语文课堂应当转变面目:读是讲的基础和前提,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讲不可以挠乱学生的读写,语文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读写思维的课堂,然后才是老师必要的讲析。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讲,觉得讲得少就好像没有学,尽管听得昏昏沉沉,最起码觉得老师讲了,老师就尽职了,而自己语文阅读能力一直上不去那是自己天生不是学语文的料,是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成绩差是从小就有的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

目标:

在自读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求:词句无不懂,知识无不明,佳句无不熟,义理无不通。有知识积累,有佳句摘录,有个人赏析,有大胆质疑批判,有文章主题概括评价。将读、思、写切实结合真正落实。在自读自学思辨中如遇困难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资料交流。力争每期每人研究透一本课外经典名著,让名著浸润人生,滋养心性,博雅情怀。力争每期每人写出一本丰厚的读书笔记,读过有痕,思过有迹,学过得长,写过有成。如此,何忧成绩?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感太差,理解不准,表达不精,写作手生?求学十年,没有积淀;虽也多读,没有基础;多彩语文,兴趣渐无;人文沉沦,心智不全;功利做人,乏味困顿。这些恐怕无不是没有精读经典引发!

方案:                                                                                            

备读书笔记本、名家经典课外书(参考推荐书)。

一、周一周二语文课:阅读课内文章。(课内依然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

1、注重课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要做一个自觉自学有思想有思维活动的学生)

2、反复阅读课文(经典在于品味,品味在于反复,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掠而过的,课文要反复阅读体会,不可以走马观花,扫一眼稍懂大意,读一遍略知此文,只会让自己浮躁肤浅;要做一个有内涵的学生)

3、课文主题评价(概括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总体评价;做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学生)

4、课文延伸联系(课文中哪些东西能触发你联系生活现实,联系曾阅读过的读书体验,进行课内外沟通,使课文内容得以延伸,阅读体会得以丰富,把这些记录下来。要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学生)

5、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做基础扎实的学生)

6、课文赏析质疑(对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段手法思想等进行赏析评价,对你认为不妥的或厌烦的如作者行为经历、语言特点、行文构思、主题观点、遣词用句等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改法,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批判、改写,与作者进行思辨、商讨等;要做有自己思想有个性思维和认识的学生)

二、周三两节语文课:阅读课外经典,读名家名著,以现当代散文、古诗文、古代经典为主

1、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进行精当点评)

2、主题评析(概括、评析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

3、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历)

4、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手法等积累)

三、周四周五两节语文课:老师主讲,课本知识精讲、重点点拨、习题讲评、读书交流引导等。

四、读书笔记格式:(见附一)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唯有重视落实了写,读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只读不写者常会沦于浮浅,总是博而不深,广而不精,这不是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见附二)    不求书厚,不贪读多,贵在精读与研思。

 

附一:读书笔记格式(每周一交)

课内阅读篇目:                 

一、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二、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

三、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

四、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

五、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六、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多少积累多少,眼中有重点有考点。)

 

课外阅读篇目:                    (为加大阅读量,可每二周一交)

一、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句,进行精当点评,点评字数最少10余字,多不封顶)

二、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三、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积累,多少不限)

 

附二:课外阅读推荐:(以散文、诗词、其它篇幅相对较短类文学经典作品为主)

一、作者推荐

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冯骥才、宗璞、汪曾祺、李国文、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铁凝、张贤亮、毕淑敏、张炜、南怀瑾、孔令东、于丹、钱文钟、杨绛、钱钟书、余华、余秋雨、柏杨、泰戈尔、鲍鹏山、朱自清、徐志摩、茨威格、苏叔阳、傅雷、施蛰存、郁达夫、周国平、王蒙

二、作品推荐:

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类、诸子百家类、现当代名家散文选读类、古代文史类、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厢记、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推荐书目、等等

意见征求:对以上方案你有何疑虑或意见,请思考后写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