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
2025-09-29 02:37:56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七单元   年、月、日    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

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8课时。

课  题认识年、月、日课时1授课时间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教具年历、月历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一、了解学情,确定教学七点:

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3)一年有几个月?(4)一年有多少天?

2、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3、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1、学生根据教材附页中的年里,完成下面的作业。

月份

合计天数
2、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 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

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1)7月、8月十大月,之前的月份单月十大月,双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已有的基础,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了解并认识大月和小月。

月(除2月外)是小月。之后双月是大月,单月是小月。

(2)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3)民间的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探索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1)的把附页中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内:

年份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二月份天数
2、与同伴说一说,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老人说的话和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知道: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三、理解运用:

1、第一题、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结果,再说一说判断方法。

2、第三题。

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通过交流是学生学会记忆大月和小月。

通过观察2月的变化规律,了解平年和闰年。

巩固判断闰年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季度。

作业布置了解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年,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

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课后反思:

课  题看日历课时2授课时间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看日历;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教学难点时间的推算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与实践教具今年的年历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

说一说:

   提出问题:看今年本月的日历,从日历上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观察。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学生对星期的了解。

二、活动二:

   找一找。

出示问题:

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1)教师节是    月     日,星期     。

(2)中国党的生日是    月   日,星期      。

(3)中国人民建军节是     月   日,星期     。

(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1、让学生先在日历里找一找。

2、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交流,从日历上知道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重要节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三、活动三。

   练一练。

出示题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      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是      年,我已经      岁了。

1、先让学生思考后填一填。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推算的结果和过程。

3、全班交流推算的过程。

 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推算时间。

作业布置调查你家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看日历

  教师节:9月10日   星期

中国党的生日:7月1日 ,星期

中国人民建军节:8月1日,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课后反思:

课  题猜生日课时3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学难点推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一、猜一猜:

1、淘气、笑笑为智慧老爷爷过生日,你能从图中知道智慧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你能猜出三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吗?

 淘气: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1月11日)

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12月29日)

小红: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9月30日)

二、小组活动:

1、一名学生间接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测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    年  月  日出生的,生日在    季度。

  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3、豆豆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它的生日是   月  日,在   季度。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吗?”谈谈感受。

  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是怎样猜测的。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了解自己的生日在第几季度,加深对季度的认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题一天的时间课时4授课时间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教学难点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教具实物投影仪、时钟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一、说一说: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一天有几时?

(2)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通过时钟演示: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

二、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让同学们看一看“节目预告”。

1、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

2、说一说:18:30,19:00,19:33,19:38,

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3、小组学习:

小组内利用钟面进行操作、探索研究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换算的方法。

小组内记录学习的结果,并在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进行换算的方法。

让学生地完成“想一想”,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了解一天有24时。

  了解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初步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三、尝试练习:

1、填一填:

先让学生思考后填一填,再进行反馈交流。

2、画一画:

 先让学生地在钟面上画出该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进行反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2、练一练第二题:

 先解答,再进行交流。

重点交流推算的方法。

3、练一练第三题:

 先让学生解答,再交流。引导学生对火车发车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充分观察钟面,巩固推算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时间观念。

作业布置

一天的时间

课后反思:

课  题时间与数学(一)课时5授课时间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操作教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一、时间与数学:

1、出示题目要求,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3、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

哪几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4、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5、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6、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7、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二、练一练:

1、出示情境图:

  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探索研究的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感受集合的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先让学生思考,再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再进行反馈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思考,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

作业布置补充练习

时间与数学
课后反思:

课  题时间与数学2课时6授课时间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教具身份证、实物投影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活动一:观察身份证

1、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2、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活动二: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自己说一说每天至少喝几杯水?一个月呢?半年呢?一年呢?

活动三: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同座同学讨论: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3、尝试的写出工作流程表。

4、全班交流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解决问题与交流,初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善于数学的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身边的实际问题。

活动四:小实验: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

小组内活动步骤:

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

4、根据结果完成填一填。

5、全班交流结果,谈一谈感想。

读一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作业布置搜集其他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交流。

数学与时间2
课后反思:

课  题整理与复习课时7授课时间

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
教学难点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复习教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活动一:看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

 整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包括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季度、24时计时法等内容。

第二幅图:

  回忆周长的知识,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周长的哪些知识?

活动二: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是怎样学的?

3、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5、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什么经验?

活动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在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第二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图意。

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3、第三题:

先让学生练习,再反馈。

组织学生讨论: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组人数与组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四:数学万花筒。

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二进制,介绍二进制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数的基础上,对二进制有初步的了解。

作业布置

整理与复习
课后反思: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