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
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8课时。
课 题 | 认识年、月、日 | 课时 | 1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 ||||||||||||
教学重点 |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 ||||||||||||
教学方法 | 观察、交流 | 教具 | 年历、月历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一、了解学情,确定教学七点: 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3)一年有几个月?(4)一年有多少天? 2、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3、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1、学生根据教材附页中的年里,完成下面的作业。 月份 | 合计天数 | ||||||||||||
年 | |||||||||||||
年 |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 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
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1)7月、8月十大月,之前的月份单月十大月,双 |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已有的基础,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了解并认识大月和小月。 | |||||||
月(除2月外)是小月。之后双月是大月,单月是小月。 (2)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3)民间的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探索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1)的把附页中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内: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二月份天数 |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老人说的话和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知道: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三、理解运用:
1、第一题、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结果,再说一说判断方法。
2、第三题。
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 通过交流是学生学会记忆大月和小月。 通过观察2月的变化规律,了解平年和闰年。 巩固判断闰年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季度。 | ||||||
作业布置 | 了解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年,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 ||||||
板 书 设 计 |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 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
课 题 | 看日历 | 课时 | 2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学会看日历;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 ||||||
教学难点 | 时间的推算过程。 | ||||||
教学方法 | 观察与实践 | 教具 | 今年的年历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一、活动一: 说一说: 提出问题:看今年本月的日历,从日历上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观察。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学生对星期的了解。 二、活动二: 找一找。 出示问题: 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1)教师节是 月 日,星期 。 (2)中国党的生日是 月 日,星期 。 (3)中国人民建军节是 月 日,星期 。 (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1、让学生先在日历里找一找。 2、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 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交流,从日历上知道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重要节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 ||||||
三、活动三。 练一练。 出示题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 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是 年,我已经 岁了。 1、先让学生思考后填一填。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推算的结果和过程。 3、全班交流推算的过程。 | 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推算时间。 | ||||||
作业布置 | 调查你家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 ||||||
板 书 设 计 | 看日历 教师节:9月10日 星期 中国党的生日:7月1日 ,星期 中国人民建军节:8月1日,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
课 题 | 猜生日 | 课时 | 3 | 授课时间 | |||
教学 目标 |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 ||||||
教学重点 | 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 ||||||
教学难点 | 推算方法的掌握。 | ||||||
教学方法 | 讨论交流 | 教具 | 实物投影仪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一、猜一猜: 1、淘气、笑笑为智慧老爷爷过生日,你能从图中知道智慧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你能猜出三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吗? 淘气: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1月11日) 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12月29日) 小红: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9月30日) 二、小组活动: 1、一名学生间接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测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 年 月 日出生的,生日在 季度。 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3、豆豆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它的生日是 月 日,在 季度。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吗?”谈谈感受。 | 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是怎样猜测的。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了解自己的生日在第几季度,加深对季度的认识。 | ||||||
作业布置 | |||||||
板书设计 |
课 题 | 一天的时间 | 课时 | 4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 ||||||
教学重点 | 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 ||||||
教学难点 | 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 ||||||
教学方法 | 观察、操作 | 教具 | 实物投影仪、时钟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一、说一说: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一天有几时? (2)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通过时钟演示: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 二、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让同学们看一看“节目预告”。 1、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 2、说一说:18:30,19:00,19:33,19:38, 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3、小组学习: 小组内利用钟面进行操作、探索研究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换算的方法。 小组内记录学习的结果,并在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进行换算的方法。 让学生地完成“想一想”,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 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了解一天有24时。 了解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初步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 ||||||
三、尝试练习: 1、填一填: 先让学生思考后填一填,再进行反馈交流。 2、画一画: 先让学生地在钟面上画出该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进行反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2、练一练第二题: 先解答,再进行交流。 重点交流推算的方法。 3、练一练第三题: 先让学生解答,再交流。引导学生对火车发车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充分观察钟面,巩固推算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时间观念。 | ||||||
作业布置 | |||||||
板 书 设 计 | 一天的时间 |
课 题 | 时间与数学(一) | 课时 | 5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 ||||||
教学重点 |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 ||||||
教学难点 |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 ||||||
教学方法 | 观察、比较、操作 | 教具 | 实物投影仪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一、时间与数学: 1、出示题目要求,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3、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 哪几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4、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5、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6、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7、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二、练一练: 1、出示情境图: | 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探索研究的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感受集合的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 ||||||
先让学生思考,再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再进行反馈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思考,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 | |||||||
作业布置 | 补充练习 | ||||||
板 书 设 计 | 时间与数学 |
课 题 | 时间与数学2 | 课时 | 6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方法 | 观察、交流 | 教具 | 身份证、实物投影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活动一:观察身份证 1、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2、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活动二: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自己说一说每天至少喝几杯水?一个月呢?半年呢?一年呢? 活动三: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同座同学讨论: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3、尝试的写出工作流程表。 4、全班交流方法。. | 通过观察,了解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解决问题与交流,初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善于数学的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身边的实际问题。 | ||||||
活动四:小实验: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 小组内活动步骤: 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 4、根据结果完成填一填。 5、全班交流结果,谈一谈感想。 读一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 ||||||
作业布置 | 搜集其他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交流。 | ||||||
板 书 设 计 | 数学与时间2 |
课 题 | 整理与复习 | 课时 | 7 | 授课时间 | |||
教 学 目 标 | 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 ||||||
教学重点 | 整理知识 | ||||||
教学难点 | 整理知识 | ||||||
教学方法 | 复习 | 教具 | 实物投影仪 | ||||
教学内容及环节 | 设计意图 | ||||||
活动一:看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 整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包括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季度、24时计时法等内容。 第二幅图: 回忆周长的知识,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周长的哪些知识? 活动二: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是怎样学的? 3、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5、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什么经验? | |||||||
活动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在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第二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图意。 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3、第三题: 先让学生练习,再反馈。 组织学生讨论: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组人数与组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四:数学万花筒。 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二进制,介绍二进制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数的基础上,对二进制有初步的了解。 | ||||||
作业布置 | |||||||
板 书 设 计 | 整理与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