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不同类型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价值一般更多地表现为( )
A.社会价值 B.应用价值
C.经济价值 D.学术价值
3.教育法问题、社会力量办学问题等研究属于(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4.“文献”一词,最早见于(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5.对教育实验结果的解释取决于( )
A.外在效度 B.内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6.归纳分析的主要方法中,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剩余法
7.教育实验假设的表述要用(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一般疑问句 D.特殊疑问句
8.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绩测验量表的是( )
A.费舍 B.赖斯
C.肯德尔 D.恩格斯
9.进行数据的相关分析时,最准确、最方便的是用( )
A.点二列相关系数 B.等级相关系数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D.积差相关系数
10.文献检索中,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方法是(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11.根据定序测量这一方法以及相应测量工具所得的数据资料是( )
A.比率数据资料 B.等级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D.计数资料
12.检验效度的方法中,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得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一致性的方法是( )
A.检查法 B.反馈法
C.三角互证法 D.比较法
13.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种调查是( )
A.现状调查 B.发展调查
C.相关调查 D.预测调查
14.按照考证的目的,学者们一般将史料的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 )
A.事实评论和理论评论 B.真实评论和辨伪评论
C.定性评论和定量评论 D.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
15.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是( )
A.结构式观察 B.非结构式观察
C.直接观察 D.参与性观察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完全归纳法
17.差异量数
18.无关变量
19.检索性文摘
20.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与积差相关比较,等级相关的优缺点是什么?
22.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哪些基本要求?
23.教育现场观察有哪些特点?
24.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5.请结合实际,就如何提高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26.试述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4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D 3.C 4.A 5.B 6.D 7.A 8.A 9.D 10.A 11.B 12.C 13.B 14.D 15.A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1)是指依据研究对象中的所有事实或各个部分归纳对该现象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3分)
(2)这是一种结论比较可靠的归纳法。(1分)
17.(1)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量数(2分)。
(2)它反映数据分布的离中趋势。(2分)
18.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4分)
19.是以简练的语言蚊子精确地表述原文献主要内容并注明出处。(3分)内容专深,强调科学情报价值。(1分)
20.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1)优点是它不变量的分布形态及样本数量的大小;(2分)
(2)运用范围更广,可用于顺序、等距与等比变量。(2分)
(3)缺点是精确度一般差于积差相关。(2分)
22.(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要借助逻辑严密的论证来证明研究成果;表述内容要实事求是、准确、系统和完整。(2分)
(2)观点和材料一致。要分清主次、紧紧围绕主要问题选材并选择有广泛代表性、说服力、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反映时代特点的材料。提出观点要言之有据、尊重事实、逻辑严谨、概括正确。(2分)
(3)在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1分)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述准确完整。(1分)
23.(1)在自然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事件;(2分)
(2)观察者可以直接感受被观察者的情感及情绪;(2分)
(3)所获资料丰富、直观、全面;(1分)
(4)可借助于现场的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1分)
24.(1)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1分)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2分)
(3)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2分)
(4)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论述要点〕
(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是实验设计质量的评鉴标准。内在效度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外在效度是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它非试验情境、其它变量条件及其它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2)提高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①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②用随机、匹配或让实验组兼作自己的控制组以控制被试变量。
〔评分说明〕(1)共5分;(2)共8分,每点4分。若无论述或论述不当(1)扣1分,(2)扣3分。
26.(1)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3分)
(2)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靠性;(3分)
(3)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3分)
(4)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2分)
(5)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2分)
〔评分说明〕只答要点未能论述每点扣1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