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林清玄作品赏析及训练
2025-09-29 02:41:11 责编:小OO
文档
哲理散文阅读之林清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12分)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2、“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为什么说百合的念头是“纯洁”的?(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百合怎样的性格?(3分)

                                                                                 

1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15、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却嘲笑它,反映了野草怎样的心理?假如你在现场听到了野草的话,你会对“百合”和“野草”各说些什么?(3分)

                                                                               

                                                                                

【芳草地】 林清玄的文章,清灵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近了,就如一道山泉溪水,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温一壶月光下酒》那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又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朋友,捧起书来吧!请欣赏林清玄散文......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作品赏析】

 编辑:芳草地 

   恬淡自然,蕴涵哲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如灯”,这对洗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是很有益处的。然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生平”固然自在,“布履一双,山河自在”这种禅学大师的境界,在中国文人墨客中已延续了千年。

  《温一壶月光下酒》令人闻名即生向往之意,月夜,幽处,一人,一壶清酒,举杯邀月细斟慢饮,此实乃诗中、画中之景也,待得酒熏归来,腹中怕已是一肚朗朗月色,几多诗词了。更妙的是,作者还能用诗词下酒,尤爱“喝淡酒时……狂饮细品皆可”这一段,将各人作品的特点与酒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令人拍案叫绝!

   文中论读不同诗人之作,亦当择不同时日饮不同的酒。如歌苏东坡之词,酒宜烈,人宜多,喧哗中执铜牙板即可放声而歌;如吟李后主、柳卿者,则宜在红烛罗帐,或冷雨幽窗,既感伤而宜泣,不宜哭,只宜低低的吟,轻轻的述。如姜白石词,宜泛舟,清风朗月,清水濯杯,浅斟慢饮,无限情趣尽在其中了。如此饮酒,方是“饮酒”,而不为解渴或泄愤世之举。

   文中还是提到了喝酒的几种境界:“一人饮酒,独斟自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可以深思遐想,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要以灯下闲谈,是散文式的饮酒;超过三人,则可算是戏剧式的饮酒,求其狂欢之乐,却无关情趣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饮酒的哲学。

   月光是温蕴的,酒是如火一样辣的。温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时时不忘自己有一个温柔的灵魂。

   文章的最后,作者讲述了一个佛教故事,告诉人们境界是人心自生的。在这个世俗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太盲目了,人心太浮躁了,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温一壶酒,对着月光,轻歌一曲呢?作者告诉你:只要你能达到心无外物,心无私欲,连天女散花也是能不着身的。

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2.(3分)因为百合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3.(3分)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百合信念坚定、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性格。(修辞1分,性格2分)

14.(3分)含义:①. 因为百合内心纯洁;②.百合精神震撼人心,“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③.也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一点1分)

15. (3分)反映了野草嫉妒心理,心胸狭窄。围绕对“百合”鼓励肯定,对野草批评教育即可。(酌情给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