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倪海厦神农本草笔记
2025-09-29 02:33:39 责编:小OO
文档
倪海厦;

#五脏补泄:

肝:辛补酸泄。

心:咸补苦泄

脾:甘补辛泄

肺:酸补咸泄

肾:苦补甘泄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舍;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舍。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软、或坚、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在里,需发散,用苦味。

湿症的治法,一般都是寒湿。苦味燥。温药气上。苦+热药,辅佐酸和淡味药。酸味的药收敛,把湿收起来。淡味药来排出。

舌苔,如果是黄,干,或裂开,则为内火盛;用咸冷,附苦发酸收。

 如黄但湿,则为热。

便血:先血为内痔,便后血为外痔。便混血为大肠有湿热,炎症。

苦味,攻下,润燥。辛药发散。

五行生克的应用: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脾土生——肺金生——肾水。如果是入肺的药,则一定影响脾和肾。如果是消化不好,想令脾实,则可用白色的药(子能令母实),补肺,同时此药又补了肾(虚则补其母)。五行相克。酸辣相克,酸过多则伤筋;苦咸相克,苦伤气。脾主肌,甜过多则伤肌。酸制甜。肺主皮毛,辛伤皮,皮肤不好,肺主皮,火克金,苦味克之。咸,过咸伤血,血太浓。则甜克之,但不是人工的甜糖,可甜食,甘蔗等。

酸主筋,苦走骨,甜走肉,辛走气,咸走血。凡是以上之病,尽量不要用此类药。如筋病避免用酸。稀释血。

血是否太浓与太稀,看口是否渴即知。口渴即知太浓。血太浓,则用甜制之。现在很多食品人造的是酸味,对脾有损并至筋。

五味所伤,气虚病,少吃辛辣的东西,肺主气。咸过血浓,辛过则筋急爪枯。酸多肉消皮厚。甜多骨空发落。

朱砂,用量要少,生用,不可加热,安神效果很好。朴消,咸味,攻坚用。大黄是去实。大便宜干硬时,用芒硝去把大便打碎。

  盐过食伤肾,但没有盐也不行,淡咸味入肾,没有盐则水肿。

阳虚的人见阴证,阴虚的人见阳证。

药石:五石脂,很好。

 菖 蒲。辛温发散。通九窍,治心脏病。治疗鼻窦炎,必用辛夷花,加上苍术。此方只去堵,不治肺,如寒热,可再加味。

 人参,即高丽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需按医嘱服用,不得自行选用,副作用不小。虚证用,实不用。感冒等不可用。

 天冬(天门冬)。苦平,入肺。润燥,治虚热。久服益气延年。适合煮食,不生用。可以改善皮肤,使白。无热不用。不可与鲤鱼同用。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甘草:缓和解毒。急证,排水利水,不当用甘草。但甘草的半夏之毒不如生姜快。解金石类毒效果最好。黄芪炒可代参。生用甘草缓,宜胃气上升,解毒好。用蜂蜜炒,炙甘草汤,治心动悸。治心病。酒后欲呕,涨满,服甘草。

久咳嗽,必然肺有积血。除正常治疗外,当活血化瘀。

地黄:甘,寒。补药。男人一般熟地,补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女人生地。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脾虚寒的不用生地。

白术:苦,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去脾湿,脾阳不够时。健脾胃。如果脓入深时,用排脓汤,即术附汤。白术常配茯苓。茯为甘味淡味。是利湿。用以排出白术收集的水。白术有油脂,通利三焦,可治一切水肿病。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可同用。苍术为树干,白术为根。因此,白术是收脾肌湿的,苍术燥是收上部的身上的湿。白术禁忌,阴虚水少,骨篜,口干舌燥,内热,不可用。身上溃疡不用。但在肠胃中的溃疡是可以用的。

莬丝子:补肾益精。禁忌,,阳强,性功能正常的不要吃,以前如果是勃起正常,吃则会至不举。阳强,则至不软,都不好。

 牛膝;攻中带补的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孕妇不可用。入上焦的药不可用。

药的气味,气强则是阳强,气弱则为阳中之阴。去风的药,一般都能去湿。

益母草:是治疗逆经(月经上行)的必用药。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入心包经。

女萎(玉竹):治疗肌肉痛的良药,风热风湿入肌。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

 柴胡:治半表半理之病。治肝胆解郁一般用到柴胡。

补虚和去热同用,才可去掉虚热。移动性的痛属于风痛。

麦门冬:味甘,微苦寒。无毒。主治润肺清火的要药。专治肺中浮火痰多。干咳,口渴。养心阴,清心热。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以之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以之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品同用。

独活: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痛。讲风就是讲的是肝脏。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收风走表,治实痛,不治虚痛。治下部。

车前子:行水泄热,湿热型的小便不利。虚寒不可用。尿黄刺痛用,便多清长无力为虚。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木香:辛香,辛味的药,能发散,润,横行(行气散郁)。身体有里寒,恶心呕吐,胃酸逆,都可用木香。去寒湿,温性的,开胃调气。治心腹一切气,三体焦之气,健脾,脾胃寒湿都可用。白芍,活血化瘀,与之有区别。膀胱的小便不利用会木香。所有热证不用。槟榔为使,是打虫子的药。木香是中下焦。生地加木香做成饼,热熨可去乳房硬结肿块。

淮山(署豫):甘温,补虚。任何味甘的都入脾,色白的,入肺。主治补虚扶弱。益肺益脾。治虚热时,要补虚并去热。

薏以仁:甘淡。微寒。根,可除三虫。除湿行水,消水肿去风湿,去油(脖子附近),益肠胃。忌,大便干结。

泽泻:利水消肿,利小便。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阴虚忌用,阳虚水肿可以,阳虚的人,面色暗,无人色。阴虚的人出现阳证,是红红的。泻旧陈水,明目。身上有积水,则会有肌肉跳,适合用泽泻。去了陈水,有新水,所以明目。配半夏是去呕的。苍术配泽泻可解酒克酒。

远志:长智慧,耳聪目明。经方中用天雄乌头附子(三年生附子,四年以上为乌头)大热大毒的药会伤到心脏,远志可解其毒。远志是治心脏病的非常好的药。苦温,能燥能坚,苦入心。强心益志,安神。心季动季。可强肾。心火不足一般恶心寒,脚冷,一般用远志,可散心中的滞血,又可兼补心火。舌黄实干燥有裂纹,心脉强硬,燥热烦躁,为心火太盛。桂枝通达四枝,为辛香发散,治四枝麻。

溶血作用远志和桔梗相似,含有皂甙,亦有溶解红细胞的作用,溶血作用强度为:远志>美远志>桔梗,远志肉(皮部)比远志木的溶血作用强。(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

龙胆:苦涩,大寒。除邪火,实热。吃龙胆草,至少会多一次大便,这样剂量刚刚好。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药,而以敛辑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中焦湿热用,无毒。泄痢不可用。如果用酒泡制过,可走上走外,治眼赤热红。

细辛:辛温无毒。止牙痛。排水利水,可治咳嗽。肾脏之中的水,如果无阳,则不动,水不上升,温度为阳。下半身积水,上渴,说明肾水中的阳没有了。细辛是小强之阳,可把水气化,肾的阳气恢复。身有寒证风证可有细辛。当医生一定要知道阴阳。治各种寒痛。少阴证用细辛,胆气不足,细辛主之。

石斛:滋阴的药。眼看到的虚为阴,看得到的虚为阳虚。去虚火,如舌苔黄腻胃火旺,即可用。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温散的力量很强。虚弱筋强,都用。色为黑入肾骨,补气益精力量很强。阳性,阳性的药都可驱鬼邪,恶梦。水肿因风气引起的,阳虚的人,都可用巴戟天。有虚火的人,不用。遗精滑精萎的,都可用巴。保护肝的方法,强水固肾,水生木。

石蒿:味甘平,水生。治病很少用。

天麻(赤箭):辛,性温,平肝息风止痉。主治抽筋,冷气麻痹。使女大胸,皮肤好。

奄闾子:

蓍实: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

赤芝:芝类为补药。灵芝:

卷柏:妇科用的多。专治女子阴中寒热,性温辛,活血化瘀。痛经,用生卷柏破血。炙用的时候,止血。

青黛(蓝实):咸,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任何质轻的药,一般都少开。咸能软坚,润下。头疮,带状泡疹。治带状泡疹,先隔姜炙,然后丝棉烧,之后洒青黛。寒证不用。

川芎;辛温。现在治肝,头痛,女科都用。可治西医治病所致血管缩萎。润气行血的良药,一切气郁血郁。味比当归更辛苦,强。走串,走肝。

黄连:苦,寒。味厚。解毒,血里过热,产生毒素,用黄连。极虚极寒时,用热药反而不行,可用黄连,物极必反。

络石藤;苦,微寒。主风热,发炎证。输筋活血,舌头喉肿。可慢慢喝下治喉咙肿,如果作用不大,用硝石,力量猛。

蒺黎子:眼科药。尤其是白蒺黎。生眼中水。

黄芪: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大补脾。助肺气,补虚劳。实脾时用。通利三焦。脾统少腹。皮肤是表面,气主之。四肢问题,肌肉问题,都可服黄芪。对皮肤非常的好。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补精益髓,强阳。去女人宫肌留。咸药通利大肠。大咸会痢。阳不足可用。阳药。强化组织功能。肾主大小便,肾有问题,大便也会有问题。

防风;辛甘温发散。解表袪风。解毒。任何发散的药都是可以解毒的。黄芪与防风合用,可以大补,增强黄的力量。防风治头痛,风痛时的药。肌肉风痛。张仲景用防已配黄芪。

蒲黄:是用的花粉。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活血,炒用止血。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活血化瘀。味苦。能燥坚泻。治骨病。补益筋骨。、

漏芦;咸,寒,入肾。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营实:酸收。利水除热,活血解毒。治水肿,脚气,疮毒痈肿,小便不利,经期腹痛。治性病外毒。

天名精: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清肝明目,益精,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要药。

丹参:苦,微寒。一味顶四物汤。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妇人,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可入心脏。

茜根(草):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咸酸,有攻坚的力量。寒性的。凉血,止血,祛瘀,通经。又名血见愁,治血病很好。

飞廉:止痛,虫咬。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性温。入五脏。治咳嗽。敛肝肺补肾。酸收,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兰草:散胃。解坏病牛猪肉的毒。

蛇床子:解痒,尤其是阴湿痒,放上去就解了。外涂。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地肤子:苦寒。治膀胱,小便赤痛,尿道炎。

景天:外用,消虫咬伤疮。

茵陈:黄芪是退三焦之黄,茵陈是退肝胆之黄。苦、辛,微寒。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湿热在中焦,如脾胃的湿热,黄疸都会用到茵陈。用在阳黄。寒热重证,热凉并用时,可以用茵陈。

沙参:清补肺气。甘,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任何治润肺的,都能治肝。任何对肝好的对脾也好,逻辑关系。色白的药,大部分是滋补的药。人参沙参,一般是事后调理补用,经方中一般不用。

徐长卿:精神类药。中邪。祛风化湿,止痛止痒。

龙须草:淡寒。利尿通淋,泄热安神。

薇衔:治水,利关节。

云实:与常山一样,专治疟疾。味辛温。清热除湿,杀虫。治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往来寒热下痢不止为疟疾)。

王不留行:活血化瘀,力量很强。苦,平。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王不留行治乳汁多而不通;如乳汁少之虚证,则需配用补益气血之药。活血消肿:用于瘀血肿块及疮痈肿毒。

升麻:外用内服都可。辛甘解百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本品发表力弱。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

胡麻子(青囊):子叫胡麻子,叶子叫青囊。任何有油的,一般是利肠的。滋补益气补骨。

冬葵子(姑活):甘寒。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肋产。冬葵叶子做菜吃,健脾,利肠胃。

牡桂。是大桂。小桂皮叫肉桂。大桂皮叫官桂。桂枝也就是牡桂树上的。桂枝,主治四肢问题。色红,甘辛香。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桂枝主动脉阳,白芍主静脉阴,两药互相呼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入心肺膀胱经。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

菌桂(肉桂):辛、甘,大热。入心,肾,脾肝。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桂附地黄,治阳虚。命门火衰时,点命门火的药很多,肉桂是其一。点了火以好,如何固定。肉桂最好是生用,不加热用。张仲景用肉桂,定用泡附子同用,用附子固阳。治疗肾脏病,先去治心脏。肉桂打粉生用。桂皮主上升,桂枝主四枝,肉桂主心。中药中医的理论没错,关键是会不会用。任何肿瘤都可用肉桂。不管什么病,要保证大小便通,睡,开心。疮,如果是凹下去的,用升阳托毒之药,可排出毒。

松脂:松树上的脂。味苦、甘,温,无毒。去风去湿。有松子,松叶,松节,松根。什么都能入药。性温,燥热之证不用。

槐实:槐花治痔疮的好药。槐实可以熬羔。实一般都有油,可做膏。可先针刺破之,槐实膏外服在肛中,治痔疮,一天换三次。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主头风,明目,补脑。有凉性。痔疮说是小肠温热下注。

枸杞:子叫枸杞,根叫地骨皮。枸杞,加黄芪,加红参,甘草,当茶喝。淡红,入气份,养肺。心是红赤。治心时,红色的药,会润到肺。治心,肺弄好,心就好治了。枸杞生津止渴。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柏实(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止汗,润肠。便溏及痰多者忌服。侧柏之叶中,硬长出来的采集,可生发。肝燥时,眼干。都可用柏子仁,可润肝。

茯苓:外黑内白。甘、淡,平。补脾,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利尿功能强。糖尿病,心悸都用。积水可用到一两。利水不伤正气。里面是红色的,是赤茯苓,一样的。

榆皮(榆白皮):利水,消肿,排水。

酸枣仁:酸味,收敛。滋肝养肌。有实邪热,不用。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黄柏:主五脏黄疸热。苦,寒。解毒。除热,滋阴。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黄檗,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檗入肾,燥湿所归。V

干漆:顺筋内,填骨髓。辛,温;有毒。破瘀血,消积,杀虫。

五加皮:去风湿,补肝肾,壮筋骨,辛温无毒。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

蔓荆石:气烈,质轻。治头痛。

辛夷:通关利节,尤其鼻子。升阳至上。可与菖蒲、苍术一起用,去湿,开窍,散脑鼻之间的风寒。

桑寄生:补肝坚肾,壮筋骨,去风湿。清肝胆之火。苦、甘,平。酸。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