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儿童喜爱、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声乐训练,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百灵鸟一样美妙动听的歌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他们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无不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对学好这门艺术也无不充满着坚定的信心。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活动内容
1、 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 (3)、直声训练
2、 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3、 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5、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三、活动要求
1、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采用人性化的教学,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杜绝揠苗助长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习声乐更是如此。孩子学习声乐,精神本身就很可贵。但就其学习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学生的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条件好,有的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无论是练声曲还是歌唱曲目都要先易后难,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信心倍增。
3、注重演唱的情感投入
声乐的演唱是需要投入情感的。我们都知道:无情不唱歌,唱歌为抒情。针对这样的目的,在声乐的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就显得比气息、发声等技术训练更为重要。
四、活动原则: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课前认真备课。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有事需提前向指导教师请假,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老师进行配合,以便使声乐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五、活动进度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练习曲目 | 备注 |
第一周 | 节奏训练 | 《童年》 | |
第三周 | 节奏训练 | 《幸福拍手歌》 | |
第五周 | 基本模唱、气息运用 | 《鲁冰花》 | |
第七周 | 基本模唱、气息运用 | 《雨花石》 | |
第九周 | 发声技巧 | 《阿里山的姑娘》 | |
第十一周 | 发声技巧 | 《大海啊故乡》 | |
第十三周 | 简谱视唱、声部训练 | 《茉莉花》 | |
第十五周 | 简谱视唱、声部训练 | 《榕树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