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2006.10
成绩
一、认真听老师把一段话读一遍,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
1、大雪来临之前,橄榄树因为 而嘲笑了无花果,但是大雪过后的情况是 。
2、听了这段话,说说你对“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这句话的体会是
二、看拼音,写词语。4’
lián luò nà mèn jīng kǒng péng luàn
( ) ( ) ( ) ( )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它的近义词。6’
穷( )末( ) 视( )如( )
胜( )在( ) 永( )不( )
四、综合改错7’
通过老师的谈话,使严涛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他学习用功多了,虽然上课
钻心听讲,但是作业很整洁。这次数学单元检侧,严涛考得很好,曾旭说,我断定他可能考100分?
五、根据下面的内容,学会解释,说说你的理由。3’
彬彬特别喜欢看电视,妈妈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电视来挺有劲儿。”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6=13+12+11)
(一)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 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 头儿 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 笨蛋 咱们( )不愁吃 (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 猫爱吃鱼 咱们送些鱼 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 哈哈 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 )上了老鼠的当。”
1 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3’
(1)费:a :费用 b:花费 c:复杂 ,不容易
费事( ) 破费 ( ) 费工夫( )
(2)头: a :人身器官的一部分 b:物品多余部分 c:头目
d:第一 e: 量词
头领( ) 梳头( ) 铅笔头( )
2.找出短文中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1’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3.在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
4.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进短文的括号里。1’
因为……所以…… 虽然……却…… 虽然……但是……
5.阅读短文填空。5’
(1)鱼行老板开始听了老鼠的话 ,于是就 “瞧竹杠”文中指 ;后来鱼行老板猛然醒悟,明白
(2)“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这句话中“敌”指 ;“友”指 。“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句话中的“”敌指 ;“友”指 。
(3)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 。
(4)因为 ,所以该市老鼠成灾。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
(1)老鼠买鱼送给猫。 (2)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3)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4)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二)嚼一片苹果皮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大又圆、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望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太婆看在眼中,悄悄地塞给我们一人一个,示意我们到外面吃去。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的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和妈妈分着吃,我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我和哥哥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说:“这苹果是姑夫给你们太婆带来的。太婆已经80岁了,身体又有病,咱们有了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
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过了好一会儿,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太婆看到我们,擦擦眼睛对妈妈说:“两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们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呢,您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太婆擦了擦眼睛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儿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学号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装………………………………订……………………………线…………………………………………………
那天我们吃罢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过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嘴里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地拍了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啊。”我也连忙捏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
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 “真甜真香啊。”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人物是 ,围绕着 详写了 、 、
等三件事,主要是抓住人物的 、 、 来具体描写的2’
2、 请将最能感动你的语句用笔画出来,并谈谈感受。2’
3、“我和哥哥”那么馋苹果,为什么“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2’
4、 分析文中画线的句,揣摩一下“妈妈”当时想些什么,请为“妈妈”设计一段心理描写。2’
5、 体会文中画线的句,想一想,“哥哥”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2’
6、 “真甜真香啊”这句话不止一层含义,你体会得出来吗?2’
(三)鱼竿和鱼篓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眼看所带的食物没有了,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鱼篓里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十天的路程,我手里的两样东西分别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吧。”
年龄大些的要了 ,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钓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他想,有鱼果腹,还愁饿肚?年轻一些的拿了钓鱼竿想,鱼竿在手,何患无鱼?他们高兴地和老人告别,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拿了鱼的那个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汤也被他喝了个精光。他饿了就吃鱼,走了一半多路,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而拿了钓鱼竿的人呢?他提着钓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能够钓鱼的地方走去。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碧蓝的湖面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拿着钓鱼竿和装有一些鱼的鱼篓的老人。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钓鱼的地方,边钓鱼边向有人烟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他们俩同甘共苦,精打细算,每顿只煮一条鱼。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钓鱼的地方。而后,他们把钓到的鱼晒成鱼干,向着前面走。不久又发现了钓鱼的地方……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作为他们民族的座右铭,告诉自己的子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1、根据上下文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的句子应该是( )。1’
A 那鱼篓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B 那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C 那鱼篓里鲜活硕大的鱼。 D 那装着鲜活硕大的鱼的鱼篓。
2、将句子补充完整。2’
a、 的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b、他们原来跟一个师傅学艺,由于 ,后来他们分道扬镳了。
3、解释下面两句话的意思。2’
有鱼果腹,还愁饿肚? 。
鱼竿在手,何患无鱼? 。
4、回答问题。6’
a、从文中用线画出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b、试分析前两个人单独行动的不利因素、后两个人合作行动的有利因素。
c、从以上事例,你真正明白了“1+1>2”的道理了吗?
七、习作40’
请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笑了、哭了”等表示内心感受的词语。字数400字左右。
橄榄树嘲笑无花果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橄榄树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橄榄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无花果树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无花果树安然无恙。
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而且往往会为生存带来麻烦或灾难。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