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阅读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5-09-29 02:34:10 责编:小OO
文档
阅读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实验初中       付正宇

曾经有不少学生家长问我:“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挠头,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不清楚他们想问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还是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如果是想短期内提高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那“捷径”可能是夯实基础、加强训练,掌握方法技巧。但这样的方法未必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即便是他取得了高的分数,也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所以他的语文素养不一定好;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在谈及自己语文学习的方法时首先说到的就是阅读。她读书每天多则十多个小时,少则一个小时。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读,碰到好书甚至读上二三遍。所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

我这里所说的阅读主要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并非阅读教学。而课外阅读正是我们教师和学生所忽视的,但重视课外阅读已成时代之需。现在社会提倡全民阅读以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全民素质。今年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改革就是一个很强的信号。小学一年级教材由原先的先教拼音后识字改为先识字再教拼音,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堂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下面我将谈谈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有效展开的前提。

儿童文学家、作家、评论家梅子涵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吸引孩子读书时说:“给他一个读书的背景就行了,家里的藏书,饭桌上关于书的话题,他房间的小书柜都是他成长的背景,让他自然而然地习惯读书,阅读带给你的,不是马上能拿到口袋里的东西,却是一种一生能伴随你的东西。”是呀!家里藏书多的孩子一定比没有藏书的孩子爱读书,父母爱读书的孩子一定要比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爱读书。所以氛围很重要。课外阅读课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课内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如精心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等,还要在学生的平时阅读氛围上花心思。阅读习惯的养成最忌一曝十寒,细水长流才能成大江大海。只有平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外阅读课才能有效展开。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会在平时的课堂中给学生讲述课外书的故事片段或名人读书的故事,或着播放电影或电视情节,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样他就会主动去阅读。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设计制作阅读存折,存折上细分为日期、阅读目录、阅读时长、阅读感受、家长感言等几项,学生根据家中阅读情况填写,不仅带动家长一起加入到学生的阅读中来,从而营造出家庭阅读氛围,还将每天的阅读落实到位;为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我会利用平时课堂的5分钟轮流开展阅读演讲,内容可以是谈阅读感受、讲故事情节、读优美句段等等。为营造书香氛围,在班级开设读书角。学生在一个弥漫着浓郁书香的氛围中自然会主动地走近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为课外阅读课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上好阅读课、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化阅读

学校的阅读课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教师往往或是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是想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零星的指导,或是停留在无力的呼吁上面。阅读课系统性的缺失很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难以养成,更别提语文素养了。阅读课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读后交流展示课,这适合教师规定的名著阅读篇目。在阅读一本名著之前,应该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上读前导读课,从作者及作品简介、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阅读重点、阅读方法等做一个简单的指导,这样学生对书的理解不至于太肤浅。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还要上一次读中推进课。让学生谈一些阅读中的收获或一些疑问,教师还可以布置一点相关练习。等到一本书读完再上一次读后交流展示课。这样不仅有效,还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表达空间是课外阅读课的首要教学策略,把阅读的主动权、表达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心灵的宁静和快乐。因此我们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在课上,不对学生的阅读过多干涉,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静静地捧着一本书自由阅读。这样的阅读课是学生们最期待也是最喜欢的。我想只有把时间、空间、话语权教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才会主动地思考、乐于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丰富展示形式,让阅读课丰富多彩

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如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故事会、表演、编文章选集、办手抄报、读书笔记展览、写读后感等,由于展示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阅读感受自主选择,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体会阅读的快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哪一位学生不会爱上阅读呢?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愁培养不起来?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