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2025-09-29 02:34:13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天津市又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环境地质问题;对策措施

一、天津市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西接北京市和河北省,东临渤海湾。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度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1%;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占总面积的93.9%。

天津市属暖温带半温湿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90.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mm。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主要有两大水系:海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组成。两大水系均在天津东部入海。

2、水文地质概况

天津市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受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古地理条件的控制。按地下水类型和含水介质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火成岩和变质岩类裂隙水。以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广,水资源较丰富,利用价值较高。后者分布面积较小,含水性差,实际供水意义不大。

二、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地下水资源及其分布

天津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和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平原区又分为全淡水区和有咸水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大于山区,且南部有咸水分布区, 山前浅埋基岩岩溶水区,供水条件好。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分布在蓟县北部山区,有裂隙水、孔隙水。该区年地下水可开采量0.86亿m3/a,分配不均, 且埋藏较深,现多年开采量已达0.266亿m3/a,尚有开采潜力。山前全淡水区是水量最丰富、开发最充分的地区, 地下水补给充沛,地下水资源量3.46亿m3/a。

2、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983年引滦入津后,开始控制地下水开采,特别是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市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从1- 1.2亿m3/a下降到1988 年的0.666亿m3/a,各区对地下水的开采已减少了13%- 35% ,并逐年得到控制。近郊和各县的农业用水开采量也从1975- 1984年平均6.625 亿m3/a,下降到1988年的4.62亿m3/a。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根据多年工业用水水源组成发现,天津地下水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滨海地区的工业用水, 近郊和各县生活用水和乡镇工业用水主要水源也为地下水。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长期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深层地下水以来,开采量不断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持续大幅下降,并形成了市区及近郊区、塘沽、汉沽、大港、静海、武清等几个下降漏斗,尤其是市区和近郊及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位漏斗已连成一片。地下水水位多年大幅度持续下降,恶化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剧了地面沉降,使水质变差、污染加重,从而导致并诱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2、地面沉降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开采,是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弱透水层和含水层孔隙水位压力降低;粘性土层孔隙水被挤出,是粘性土产生严密变形,而引起地面沉降。天津市宝坻断裂以南的广大平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面积达7300km2,其中累计沉降量超过1000mm的面积达4080km2,并形成了市区、塘沽、汉沽、大港及海河下游地区等几个沉降中心。

3、地下水质污染及咸水入侵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在浅层水中比较突出,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及开采量的加大,深层地下水也遭到了咸水入侵。

深层地下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区域性水位下降,造成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从而使上部咸水越流补给开采层;不同成分水混合,从而造成地下水盐平衡变化,水质咸化,致使地下水主要常量组分cl-、so4-2、矿化度(tds)、总硬度(th)等含量升高,水化学类型变异。

4、高矿水及土壤盐渍化

高矿化水(咸水)是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咸水不宜或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天津市平原区大面积分布着咸水,埋藏浅,厚度大(最深达200m),是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咸水的存在导致淡水资源更加紧缺。咸水占据地下库容,不能调蓄降水、地表水及外来水源;每年大量天然补给资源蒸发浓缩,或与咸水混合而转化为咸水,损耗大量淡水资源。咸水地下水径流滞缓,水位浅,含水层不发育,循环交替作用差,地下水污染后自净能力差,污染程度高。

四、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对策

第一,由于自然环境的,天津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地下水环境比较脆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预测2020年天津市需水总量为53.73亿m3,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二,综合防治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其根本对策为:保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把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不致于加剧地质环境恶化的允许范围以内。

第三,防治地下水污染,应执行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对策,应优化资源配置,把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海水利用率、污水资源化作为重点。在市区、滨海地区及各县城所在地增加建设以大型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应对废井、坏井及不合格井孔进行处理,开展多井回灌,改善水质,增加资源。

第四,应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管理,坚持以地矿、环保、卫生防疫、城建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以保护地下水环境质量;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应实行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模型化、成果发布网络化,以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高莹君.浅析天津市地下水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5).

[2]石小蒙,高樱梅,于淼,李婷.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0,(3).

[3]邢振刚,张继红.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6).

[4]刘帅.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海河水利,2006,(3).

[5]刘伟忠,刘帅.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j].地下水,2005,(2).

[6]段永侯,王家兵,王亚斌,邢贵发.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

[7]方淑芬,赵翠霞,罗国栋,王鸿雁.天津市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原位修复技术探讨[j].海河水利,2007,(4).

[8]郑红梅,刘明柱.visual modflow在天津市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2).

[9]马锋,杨发俊,陈润桥,李亚平.天津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2).

[10]张伟,闫学军.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5,(2).

[11]吴铁钧,金东锡.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2).

作者简介:陈向(1987.5-),女,河南人,天津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数值模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