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全套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通用)
2025-09-29 02:31:56 责编:小OO
文档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 作业条件

1.1、完成钢筋隐蔽验收手续,模板经过验收。

1.2、商品混凝土及劳力、机械设备已准备好,混凝土经过开盘鉴定;混凝土试模已准备好。

2、 施工器具

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3m杠尺、木抹子、塑料布(薄膜)、草袋等。

3、材料:商品混凝土。

二、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三、操作工艺

1、 基础及柱墙混凝土施工

1.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各种混凝土材料和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

1.2、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

1.3、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1.4、基础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进行养护。

1.5、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1.6、混 凝 土 运 输

预拌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

1.7、混凝土浇筑、振捣:

1.7.1、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5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0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1.7.2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保证振捣密实。

1.7.3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1.7.4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1.7.5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常温时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1、 顶板混凝土施工

2.1、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钢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表面拉毛。

2.2、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加草袋覆盖混凝土养护。

四、质量要求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主控项目

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一般项目

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6、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

方案进行。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7.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7.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7.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7.5混凝土强度达到1.2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

主控项目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一般项目

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

主控项目

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一般项目

2、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1的规定

五、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梯、楼板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保证楼板钢筋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模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4、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地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

5、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保护措施,专入负责。

6、顶板混凝土及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尽快进行回填土工作。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表1

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
基础10
墙、柱、梁8
剪力墙5
垂直度层高≤5m

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30
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
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H)垂直度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5
预埋管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或因混凝土气泡多,振捣不足。

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七、安全技术

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2、车道板单车行走宽度不小于1.4m,双车来回宽度不小于2.8m,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车距,不准奔走、抢道或超车。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柄倒料,严禁双手脱把,防止翻车伤人。

3、用塔吊、料斗浇捣混凝土时,起重指挥、扶斗人员与塔吊驾驶员应密切配合,当塔吊放

下料斗时,操作人员应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并应站立稳当,防止料斗碰人坠落。4、离地面2m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5、使用振动器前应检查电源电压,必须经过二级漏电保护,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是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框架柱、挡土墙墙体混凝土浇筑有关要求:

浇筑高度: 

挡土墙浇筑至暗梁底,框架柱浇筑至框架梁底。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方案执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