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一(A)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案例
(一)案例线索
注册会计师王秉对A公司的销售和收款循环进行符合性测试,通过对销售和收款循环的相应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等记录的抽样测试,形成了“销售与收款循环符合性测试表”。如表1—1所示:
销售与收款循环符合性测试底稿
被审计单位:华辰公司 编制人:孙文 日期:2002/2/15 页次:
会计期间:2001年度 复核人:田广 日期:2002/2/15 索引号:
表1—1
序号 | 测试过程记录 | 索引号 |
测试情况: | ||
1 | 随机抽取2001年1-12月开出的销售,与销售合同、销售单、商品价目表、销售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等数量、价格和金额相核对,测试相符率为100%。 | Y1-2 |
2 | 抽取9月份开出所有的销售,发现编号连续,无缺号,只有3张作废均盖有“作废”印章。 | Y1-3 |
3 | 将发运单、装货单和销售核对,未发现货发出不开具现象。 | Y1-4 |
4 | 经查,1-12月份被审计单位未发生销售折扣、折让行为,有两笔销售退回;销售退回附有按顺序编号并经主管人员核准的贷项通知单,有仓库签发的退货验收报告,有对方税务部门开具的有关证明,会计处理正确。 | Y1-5 |
5 | 收款凭证的检查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符合性测试相同。 | Y1-7 |
测试结论:该循环测试相符率高,可适当简化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
审计案例分析一(B)
(二)案例分析
1.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运用业务循环法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以此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评价,注册会计师可以将控制风险的计划评估水平设为最高、中等或低水平。如果设为最高,将实施有限的了解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实施扩大的实质性测试,整个审计程序的综合成本较大;如果设为中等或低水平,将实施充分的了解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以此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整个审计程序的综合成本较小,前者是主要证实法的审计策略,后者是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在本案例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策略选择了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
2.注册会计师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控制测试时,应从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着手设计程序测试。如表1—2所示:
表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测试
主要业务活动 | 关键控制点 | 防范的错报 | 可能的控制测试 |
1.接受顾客订单 | 确定顾客在已批准的顾客清单上;每次销售都有已批准的销售单 | 可能销售商品给了未经授权的顾客 | 审计已批准的顾客清单和销售单 |
2.批准信用 | 信用部门须对所有新顾客做信用调查;在销售前,检查顾客的信用额度;被授权的信用部门人员在销售单上签署意见 | 承担了不适当的信用风险 | 询问对新顾客做信用调查的程序;核对信用额度与销售情况;审计赊销信用是否授权批准 |
3.按销售单发货、装运。 | 发货装运都需有已批准的销售单;按销售单发货和装运的职责分离;每次装运都编制装运凭证 | 所发出、装运的货物可能和被订购的货物不符;可能有未经授权的发出、装运货物 | 观察发运、装运货物的职责分工情况;审查装运凭证及核查的证据 |
4.开单给顾客 | 每张须有与之相配合的装运凭证和已批准的销售单;每张装运凭证须有与之相配合的销售;由人员对销售的编制做内部检查 | 可能对虚构的交易开单或重复开单;开装运凭证可能没有开账单;销售可能计价错误 | 将核对至装运凭证和已批准的销售单;追查装运凭证至销售;检查和计算的计价 |
5.记录销售 | 销售与销售账和顾客账的金额一致;每月定期给顾客寄对账单 | 可能未入销售账和顾客账户;可能过到错误的账户 | 复核检查证据;观察月末对账单情况 |
6.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 | 采用汇款通知单;检查入账、过账的金额与每日现金汇总表的一致性;定期编制银行调节表 | 货币资金失窃;收款记录错误 | 核对发运凭证与相关的销货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及应收账款中的分录;审查银行调节表 |
审计案例分析一(C)
(三)案例评价:按照随机原则选择18户,并与10万元以上的10户作为审查对象。将18户的发生额、上次函证后的余额,以及计算出来的现金余额,编制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也可作对账单),与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进行核对。核对相符后,发函向对方调查(调查函的内容和格式见表1-3)。应将调查函的对账单与回函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不符,应查明不符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见表1-4)。最后,确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表1-3 肯定式询证函
致:汇宇贸易有限公司 编号:9915
本公司聘请的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对本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应当询证本公司与贵公司的往来款项。下列数额出自本公司账簿记录,如与贵公司记录相符,请在本函下端“数额证明无误”处签章证明。如有不符,请在“数额不符需加以说明事项”处详为指正。回函请直接寄至大正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市朝阳路28号 邮编:100026 电话:65976666
传真:65976666
(本函仅为复核账目之用,并非催款结算)
截止日期 | 贵公司欠 | 欠贵公司 | 备 注 |
1999 年 12 月 31 日 | 150000 元 | 0 |
大正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印章)
数据证明无误
签章:汇宇贸易有限公司(公司印章) 日期:2000年1月20日
数据不符需加以说明事项
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表1-4 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
函证 编号 | 债务人 名称 | 债务人 地址 | 函证日期 | 账面金额 | 函证结果 | 差导金额及说明 | 审定金额 |
9915 9916 略 | 汇宇公司 天航商场 略 | X 市 Y 市 略 | 2000 / 1 / 20 2000 / 1 / 20 略 | 150000 65000 略 | 150000 60000 略 | 0 5000 略 | 150000 60000 略 |
据函证结果汇总表记载,应对天航商场的回函与本厂的对账单进行认真核对,发现天航商场在12月15日退货5000元,本厂尚未进行账务处理。经进一步查实,所退货物确系质量问题,仍堆放在第三仓库。其他27户的回函余额与本厂账目完全相符。
结论:应收账款的余额基本正确。
审计案例分析一(D)
三、主营业务收入审计案例
案例1 主营业务收入不按规定的确认时间入账
(一)案例线索
甲企业在2000年10月份与乙企业签订预收货款的销售合同,在该合同中规定:先由乙企业预付给甲企业货款及共计549900元。其中,2000年11月预付219960元,12月份补付274950元,2001年1月份补付54 990元。由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机床10台,其中2000年12月6台,2001年1月份4台。甲企业税率17%。上述业务发生后,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0年11月预收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19 9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8 000
应交税金——应交 31 960
2.2000年12月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74 9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5 000
应交税金——应交 39 950
3.2001年1月份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4 9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7 000
应交税金——应交 7 990
(二)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应根据销售合同的规定,审阅与该项业务有关的“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等明细账户,抽查有关会计凭证,验算有关的销售收入与额。
1.验算2000年12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的额:
549 900
主营业务收入=6×(—————— ÷10)=282 000(元)
1+17%
额=282 000×17%=47 940(元)
2.验算2001年1月份的销售收入及应交的额:
549 900
主营业务收入=4×(—————— ÷10)=188 000(元)
1+17%
额=188 000×17%=31 960(元)
(三)案例评价
1.该企业2000年11月份虽然预收货款219960元,但本月份却未发货,预收的款项只能记入“预收账款”账户,不能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188000元和“应交税金”账户31 960元。
2.该企业2000年12月份发货6台,应结转主营业务收入 282 000元,47 940元,实际少结转主营业务收入47 000元及额7 990元。
3.2001年1月份销售4台,应结转主营业务收入188 000元,额31 960元,实际少结转主营业务收入141 000元及额23 970元。
(四) 结论
1.应将该企业2000年多记的主营业务收入141 000(188 000 -47 000)元和额23 970(31 960-7 990)元予以调整。
调账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1 000
应交税金——应交 23 970
贷:预收账款 1 970
2.应将2001年1月份少记的主营业务收入141 000元和额23 970元,予以补记。调账分录如下:
借:预收账款 1 9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1 000
应交税金——应交 23 970
审计案例分析一(E)
案例2 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金额不准确
(一)案例线索
审查某企业甲种自制半成品发出业务时,发现如下记录:
1.销售给西山机械厂甲种自制半成品100件,单价210元,同时预收货款10 500元。款项31 500元均通过银行收讫。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1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1 500
2.车间领用甲种自制半成品200件,实际耗用180件,单位成本150元,共转自制半成品成本30 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30 000
贷:自制半成品 30 000
(二)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资料,审计人员应首先审阅“主营业务收入”、“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等明细账,然后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同时并验算结转的货款及实际成本,最后还必须盘点自制半成品的结余数量。
车间多转甲种自制半成品成本=(200-180)×150=3000(元)
(三)案例评价
1.预收货款未交货前应列入预收账款,而不应列作主营业务收入。
2.车间耗用甲种自制半成品,应按实际耗用数计入成本,而不应按领用数计入成本。
(四) 结论
1.已计入销售收入的预收货款应予冲回,作调账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 500
贷:预收账款 10 500
2.车间多转甲种自制半成品成本应予冲加,作调账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3 000
贷:自制半成品 3 000
案例3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一)案例线索
审计人员在审查某钢铁厂销售时,发现某年12月31日售给金属材料公司钢材500吨,每吨售价1 500元,销售收入共计750 000元,以应收账款入账。但检查当时库存产品时,并没有这么多的钢材。经向金属材料公司查询,证实交货和办理货款结算都是第二年的年初进行的。
(二)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应运用审阅法审阅“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等明细账,核对有关账目,抽查有关凭证,盘点产成品数量,并向被审计单位内外有关人员查询证实相应的问题。
(三)案例评价
该企业账面上年末销售产品500吨,其销售收入750 000元全部以应收账款入账,而成品库中当时没有这么多产成品。对此,审计人员应结合产成品明细账、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属于虚构销售收入。由于该项业务发生在年末,有两种可能:一是为了年终增加销售收入而开出空头虚列收入,下年初再以退货形式冲回,以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二是为了扩大本期销售而将下年初销售业务提前人账。因此,审计人员还应检查下年初是否有退货业务,并核对退货的入库凭证和退给对方货款取得的收据,以确定问题的。
(四) 结论
对于这一虚构收入的情况,审计人员应明确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如果该企业已办妥结账工作,应告知企业将这笔销售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冲减;如果该企业尚未办理结账工作,也应告知企业将这笔销售业务的有关分录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审计案例分析一(F)
案例4 隐瞒主营业务收入
(一)案例线索
审查某企业销售业务,查阅销售明细账和库存商品明细账时发现如下疑点:
1.开出一张,客户是上海KD公司,甲产品80吨,已发出,贷款为16万元,收到一张商业汇票,但未入销售账。
2.发往异地甲产品60吨,货款12万元,托收一星期后收到货款。但企业也未入销售账,月末仍作为发出商品。
3.技术转让费开支20万元,一次性记入当月销售费用,转让的技术明年才投入使用。
4.交本厂门市部10万元货物,记入“应收账款”账户(本厂门市部为非核算单位)。
(二)案例分析
针对该案例,审计人员应审阅“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明细账,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分析有关业务处理的正确性。
(三)案例评价
1.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收到汇票销售成立,这笔业务隐瞒了收入16万元。
2.托收结算方式,已办托收并收到货款,销售成立,这笔业务又隐瞒收入12万元。
3.技术转让费明年开始分期摊销,应作待摊费用。
4.交门市部货物因其未核算,不能作为销售处理。
(四) 结论
该企业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调增销售收入,并补缴应交的额。
应调增的销售收入为:16+12-10=18(万元)
应补缴的额为:180 000×17%=30 600(元)
案例5 虚减主营业务收入
(一)案例线索
审计人员在抽查某企业12月份的收入业务时,发现该企业与黄河公司签订了来料加工合同。合同中规定,加工费8 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剩余材料留归该企业,检查该企业银行存款收款凭证时,收款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其他应付款 8 000
后来又发现加工多余的材料100公斤,合同中标价为每公斤 10元,被加工车间出售,共得1 400元收入被作为加工人员奖金分掉。
(二)案例分析
应运用审阅法审阅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原材料”、“其他应付款”等明细账,抽查有关会计凭证,查询来料加工这一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三)案例评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接受来料加工业务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应作为产品销售收入。该企业将加工费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贷方,而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必然虚减了当年销售收入,偷漏了应交的金。同时也必然导致虚减产品销售利润和偷漏所得税。企业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偷漏税金外,也可能为了隐瞒收入或将当年的收入转移至下年。加工剩余材料也应视作加工费收入入账,该企业将剩余材料出售,作为加工人员奖金,不仅虚减了收入,漏交了税金,而且直接构成了私分收入。
(四)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反国家规定,私分、转移或隐瞒收入,以及偷漏税金。应编制调账分录如下:
1.加工费收入的调账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 838
应交税金——应交 1 162
2.剩余材料的调账分录:
借:原材料 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5
应交税金 145
审计案例分析一(G)
四、预收账款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
审计人员于2000年12月25日对新华公司该年度的“预收账款”进行审查时,发现5月10日第37号凭证上有一笔预收某公司货款10万元的业务,合同规定发出商品为8月20日,截至 12月25日尚未结转。按规定,被审计单位预收的货款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而该公司至审查日止尚未结转,因此审计人员怀疑该公司有截留或不反映收入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审计人员调阅了5月10日的第37号凭证,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预收账款——某公司 100 000
其原始凭证为进账单和合同各一份,合同发货期为8月20日。审计人员又审查了“库存商品”明细账,结果发现8月15日发出商品100件,每件成本800元。调阅原始凭证,承运单上注明了该批产品已发运该公司。其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某公司 80 000
贷:库存商品 80 000
(三)案例评价
被审计单位采用预收货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在商品实际发出时未作销售收入处理,从而隐瞒了收入,偷漏了和所得税。被审计单位对上述问题供认不讳。对此,被审计单位应将预收的货款转作收入处理,同时,调整成本、计算流转税和所得税。
(四)结论
被审计单位应作如下账项调整:
1.借:预收账款——某公司 1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 470
应交税金——应交(销项税额) 14 530
2.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贷:应收账款——某公司 80 000
3.所得税的计算应在年末进行。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