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汽车维修实训指导书
2025-09-29 02:37:01 责编:小OO
文档
汽车修理实训指导书

主编:李凡彬

机电工程系汽车实验中心

   2011年9月

实训一  气缸盖的检修…………………………………………………………1

实训二  气缸体的检修…………………………………………………………3

实训三  连杆的检修……………………………………………………………6

实训四  缸体、缸盖螺纹孔螺纹损伤修复……………………………………8

实训五  连杆衬套的修配………………………………………………………9

实训六  轴承的检修……………………………………………………………10

实训七  曲轴的检修……………………………………………………………12

实训八  气门与气门座圈的检修………………………………………………14

实训九  润滑系的维护…………………………………………………………17

实训十  冷却系的维护…………………………………………………………19

实训十一  燃油系的维护………………………………………………………22

实训十二  发动机的总装………………………………………………………25

实训十三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维修…………………………………………29

实训十四  离合器调整…………………………………………………………30

实训十五  手动变速器的维修…………………………………………………31

实训十六  自动变速器拆装……………………………………………………33

实训十七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5

实训十八  自动变速器的检查及试验…………………………………………37

实训十九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调整………………………………………40

实训二十  驱动桥的拆装与调整………………………………………………42

实训二十一  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维修……………………………………44

实训二十二  车轮前束和最大转向角的调整…………………………………46

实训二十三  四轮定位…………………………………………………………47

实训二十四  车轮拆装更换与轮胎的平衡试验………………………………49

实训二十五  悬架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维修……………………………………50

实训二十六  汽车转向系的检修………………………………………………53

实训二十七  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维修…………………………………55

实训一  气缸盖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气缸盖变形的检修和主要技术要求,以及气缸盖厚度和燃烧室容积的检测。

2、熟悉气缸盖裂纹的检修及修复方法。

二、实训工具、仪器与设备

丰田轿车发动机缸体、气缸盖与汽缸垫、水压机(最大压力为1Mpa)、检验平台、直钢尺、塞尺、水平仪等等。

三、预习要求

丰田轿车发动机气缸盖面最大允许变形量

四、实训注意事项

1、采用磨(铣)削俢整时,应尽量减少磨(铣)削量,以免过量减少燃烧室容积。

2、水压试验的压力不能过低,并且应该在彻底清除水垢的情况下进行。

3、镶配气门座圈、气门导管后,应进行水压试验,防止过盈量过大而造成裂纹。

4、注意安全文明生产。

五、实训内容及步骤

1、缸盖变形的检修

  气缸盖的变形主要表现为翘曲。其变形程度可通过检测气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获得。

(1)将所测缸盖倒放在检验平台上。

(2)将直尺或刀形尺沿对角线和纵轴线贴靠在缸盖下平面上。

(3)在钢尺或刀形尺与缸盖下平面间的缝隙处,插入塞尺。塞尺所测的数值即为缸盖的变形量。

(4)气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在整个平面上不大于0.05mm。局部不平用刮研法修复。

2、气缸盖裂纹的检修

 气缸盖裂纹的检查方法是采取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法,具体方法如下:

(1)将气缸盖、气缸体和气缸垫按要求装合在一起。

(2)将水压机水管接在气缸体进水口处,并将其他水口封住。

(3)用水压机将水压入水套,压力应在0.2~0.4MPa时,保持5min。若气缸表面、燃烧室等部位无水珠出现,表明无裂纹。

(4)在受力和受热不大的部位若出现裂纹,采用环氧树脂粘结法修复。受力较大的部位出现裂纹时,应采用焊接法修复。

3、燃烧室容积的检修

(1)装上气缸盖上的全部火花塞,并将待测气缸盖倒放在检测平台上,使其保持水平。

(2)用量杯向燃烧室注入80%(体积分数)的煤油和20%(体积分数)的机油的混合液体。

(3)加入量约为燃烧室体积的95%时,停止加注。用中间带有圆孔的玻璃板盖在燃烧室平面上。

(4)再用注射器或滴管注入混合油,直至液面与玻璃板相接触。

(5)注入量即为燃烧室容积。若活塞顶部有凹坑,还应测量凹坑的容积。

4、气缸盖厚度的检修

(1)将待测气缸盖平放在检测平台上。

(2)用游标高度尺测量缸盖的厚度。

(3)若气缸盖厚度仍在规定范围内,可对气缸盖进行修磨;若厚度过小应更换。

5、气缸盖与进排气歧管结合平面(侧平面)的检修

 IUZ—FE平面度误差≤0.10mm;IMZ平面度误差≤0.08;5S—FE平面度误差≤0.08;2TZ—FE平面度误差≤0.02mm。超过后应修磨。当修磨量﹥1.0mm应更换。

实训二 气缸体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

1、熟悉气缸体上平面及气缸体裂纹的检修方法。

2、掌握气缸圆度、圆柱度,气缸体上下平面平行度的检测和气缸修理尺寸的确定。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 

丰田轿车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与气缸垫;钢直尺或刀形尺、塞尺、游标高度尺、弹簧秤和游标卡尺;检测平台、内径百分表与量程为75~100mm的外径千分尺;最大量程为1Mpa的水压机及常用工具

三、实训注意事项

1、在准备工作阶段,要彻底清除缸体的油污、低碳、水垢等。

2、修磨气缸体上平面时,磨削量不要太多,以免缸体报废。

3、不要在发动机修理台架上测量气缸的内径,以防因缸体被夹紧变形而测量不准。

4、测量气缸时,一定要保持测量杆与气缸中心线垂直。

5、气缸磨损超过最大一级修理尺寸时,应镶配缸套。

6、只要有一缸需要镗、磨或更换缸套,其余各缸应同时更换,以保持发动机各缸一致性。

7、注意安全文明生产。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气缸体上平面的检修

气缸体的变形主要表现为翘曲。检测方法如下图

2、气缸体裂纹的检修

气缸体裂纹的检修方法和气缸盖相同。

3、气缸磨损的检修

(1)测量部位。选用适当量程的内径百分表,按下图所示的部位和要求进行测量。在气缸体的上部为距上平面10mm处、气缸中部,以及气缸下部距缸套下部10mm处,各取三点,按①、②两个方向分别测量气缸的直径。

    

(2)磨损程度衡量指标。一般车型的磨损程度用圆度、圆柱度误差两个指标衡量。轿车采用标准尺寸与气缸最大尺寸的差值来衡量。

      (3)测量气缸的方法

       ①气缸圆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量杆,并使其压缩1~2mm,以流出测量余量。将测量杆深入气缸中,微微摆动表杆,使测量杆与气缸中心线垂直,量缸表指示最小读数,即为正确的气缸直径。用量缸表在①向(垂直于曲轴方向)测量,旋转表盘使“0”刻度对准大表针;然后将测杆在此横截面上旋转90度,此时表针所指刻度与“0”位刻度之差的1/2,即为该气缸的圆度误差。

       ②气缸圆柱度的测量。用量缸表在A部位①向测量,并找出正确直径位置。旋转表盘,使“0”刻度对准大指针。然后,依次测出其他五个数值,取六个数值中最大值的一半作为该气缸的圆柱度误差。

       ③气缸磨损尺寸的测量。一般发动机最大磨损尺寸在前后两个缸的上部,应重点测量这两个缸。测量时,用量缸表在A部位①向测量,并找出正确气缸直径的位置。旋转表盘,使“0”刻度对准大指针,并观察小指针所处位置。取出量缸表,将测杆放置与外径千分尺的两测头之间。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活动测头,使量缸表的大指针指向“0”,且小指针处于原来的位置(在气缸中所指示的位置)。此时,外径千分尺的尺寸即为气缸的磨损尺寸。按此找出该发动机气缸的最大磨损尺寸。

      (4)气缸修理级别(尺寸)的确定

       气缸气缸磨损超过允许限度后,或在缸壁上有严重划伤、沟槽和麻点时,应将气缸按修理级别镗削修理,并选配与气缸修理尺寸相符合的活塞或活塞环。气缸修理尺寸可按下式进行:

             修理尺寸=气缸最大磨损直径+镗磨余量(镗磨余量一般取0.10~0.02mm)

        计算出的修理尺寸应与修理级别相对照。若与某一修理级别数值相等,可按某级数修理;若与修理数值不相符,应按向上靠近大的修理数进行气缸的修理。

(5)气缸修复后的检测

①圆度及圆柱度的检查。

②配缸间隙的检查。

(6)气缸体上下平面平行度的检测

①以气缸体底平面为基础,将其放在检测平台上。

②用游标高度尺分别测量气缸体对角线的高度差,平行度误差不超过规定值。

实训三  连杆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

5、掌握连杆外观检验的内容,并能判断连杆能否继续使用。

6、掌握连杆弯、扭曲及弯曲变形并存的检验方法。

7、能够进行弯曲,扭曲及弯曲变形并存的校正。

二、实训仪器设备

连杆、与连杆配套的活塞销、连杆校正器、连杆检验器及塞尺

三、实训注意事项

1、连杆校正时,若弯曲、扭曲变形并存,一定要先校正扭曲,后校正弯曲。

2、有些车型的连杆螺栓预应力螺栓,拆卸后必须更换。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 连杆的外观检验

(1)连杆体、轴承盖等不得有裂纹和损伤。

(2)轴承盖与轴承座应紧密配合,结合面无损伤,定位槽无损伤。

(3)用塞尺检查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柄壁间隙应符合规定,否则予以更换。

(4)检查连杆螺栓及螺母。如螺纹有损伤、螺栓有裂痕或有明显的缺陷、螺栓拉长变形,或螺栓、螺母相互配合间隙过大,有明显松旷,应更换。

2 连杆变形的检验

连杆弯、扭的检验应在连杆检验器上进行,如图下图所示

3 连杆弯、扭的校正

(1)对弯曲的连杆,可用压床或校正器的校弯曲工具压直。校正工具见下图:

(2)对于扭曲的连杆,可夹在台虎钳上,用校正器上的校正工具校正,没有校正工具时,用长柄板钳、管子钳等也可以校正。

4 连杆的选配

(1)连杆应尽量成组更换。需要但只更换时,须保证连杆质量差不大于3g。

(2)连杆、连杆螺栓及螺母的结构,要与发动机的型号相适应。

实训四  缸体、缸盖螺纹孔螺纹损伤修复

一、实训目的

正确利用钻孔、攻螺纹及镶套方法,修复缸体、缸盖上损坏的螺纹孔。

二、实训仪器设备

丰田发动机气缸体或缸盖、量具、丝锥和钻头等

三、实训注意事项

操作规程符合要求,安全操作,正确使用量具。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 镶套修理螺纹孔

在发动机修理作业中,由于拆装不当或螺纹在工作中磨损造成螺纹损坏的,均可采用镶套法修理。若螺纹孔周围及螺栓紧固部位附近龟裂现象严重时,应更换缸体。具体修理步骤如下:

(1)首先用目测或将螺栓、火花塞旋入螺孔的方法,检验螺孔的损伤。要求缸体上螺纹的损伤不得多于2牙,缸盖上装火花塞的螺孔螺纹损伤不得多于1牙,否则需要修复。

(2)镶套修理时,将损坏的螺纹孔扩大,并按规定攻出螺纹。

(3)选取装有外螺纹的螺套,它的内螺纹与原螺纹孔的螺纹尺寸相同,外螺纹则应和螺孔扩大后攻制的螺纹尺寸相同。必要时,可以在螺套外面加止动罗钉,防止螺套松动。

2  缸体、缸盖上的螺纹孔钻孔攻螺纹方法修复

在缸体、缸盖的强度允许螺纹不影响发动机技术状况的条件下,某些损伤的螺纹孔可以直接用钻孔、攻螺纹的方法修复螺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观察测量损坏螺纹孔。观察损坏螺纹孔周围有无水道,若无水道则可直接使用钻孔、攻螺纹法修复。

(2)选择钻头和丝锥。根据测量出的螺纹孔尺寸,选择合适的钻头和丝锥。

(3)钻孔。钻孔工艺正确,不能钻斜、钻偏。

(4)攻螺纹。攻螺纹工艺正确,螺纹质量符合要求。

(5)选择螺栓或螺钉。螺栓能顺利地拧入螺纹孔,且锁止可靠。

实训五  连杆衬套的修配

一、实训目的

   (1)了解连杆衬套的选配要求。

   (2)熟悉连杆衬套的铰削、研磨过程。

二、实训仪器设备

连杆衬套、丰田轿车连杆、机油少许、连杆铰刀、台虎钳

三、实训注意事项

   (1)有些车型的连杆无须铰削,直接更换。

   (2)铰削连杆衬套时,注意每次进给量不要太大,同时还要考虑到研磨量,以免报废。

   (3)连杆衬套压入连杆小头时,一定要保持油孔相对,保证润滑。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选杆衬套的选配

发动机大修,更换活塞、活塞销的同时,必须更换连杆衬套。连杆衬套与连杆小头应有一定的过应量。新衬套的压入可在台虎钳上进行。压入前,应检查连杆小头有无毛刺,以免擦伤衬套外圆。压入时,衬套倒角应朝向连杆小头倒角一侧,并将其放正,同时对正衬套的油孔和连杆小头的油孔。

3、连杆衬套的铰削

活塞销与连杆衬套的配合间隙或接触面积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更换新衬套。可以进行手工铰削衬套,使其满足要求。铰削程序如下:

(1)选择铰刀。根据活塞销实际尺寸选择,将铰刀夹紧在台虎钳上,并与钳口平面保持垂直。

   (2)微调铰刀。将连杆小端套入铰刀内,与铰刀吻合,以切削刃露出衬套3~5mm为宜。

铰削量不得过大,以免铰削时出现摆动,铰出不正常的棱坎或喇叭口。

(3)铰削

(4)配对研磨。在铰削或磨削时,应留有研磨余量。将活塞销装入连杆衬套内配对研磨,并加少量机油;将活塞销夹持在台虎钳上,沿活塞销轴线方向扳动连杆,应无间隙感觉。加入机油扳动时,无“气泡”产生;把连杆置于与水平呈75。角时,应能停。

实训六  轴承的检修

一、实训内容

1、掌握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的检测方法。

2、熟悉轴承耗损形式及选配要求。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完整的丰田轿车发动机。磁座百分表、塑料间隙规塞尺及常用工具。

三、实训注意事项

 1 检测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的间隙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力矩拧紧轴承盖,否则测

量值不准确。

2在测量径向间隙时,不得转动曲轴。

3有些车型发动机轴承为直接选配,不允许刮配。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轴承的外观检查

检查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是否有严重磨损、烧伤、刮伤或疲劳剥落等现象。出轴承的异常磨损。对于曲轴止推垫片,若发现摩擦面拉伤、变色、翻边等现象,应更换。

2轴承的选配

(1)根据轴径的修理尺寸,选用曲轴轴径同一级修理尺寸的轴承。

(2)轴承厚度应符合规定。新轴承装入座孔内,上、下两片的两端均应高于结合面0.05mm

保证轴承与座孔贴合紧密,提高散热效果。

(3)定位凸点完整。轴承背面光滑无斑点,表面粗糙度值应不大于Ra1.25um

(4)弹性合适无哑声。把新选用的轴承放人轴承座后,要求轴承的曲率半径大于轴承孔的曲率半径,以保证轴承装入轴承座后,与轴承紧密贴合。

3连杆轴承间隙的检测

(1)拆下连杆轴承盖,清洗轴承和连杆轴径。

   (2)如图如下所示,将塑料间隙规沿轴向放置在连杆轴径或轴承上。

   

(3)装上连杆轴承盖,以规定的力矩拧紧,此时不得转动曲轴。

   (4)重新拆下连杆轴承盖。    j

    (5) 将轴承盖与轴径间被压扁的塑料间隙规取出,将其压扁的宽度与印制刻度相比较, 就可得出连杆轴承的径向间隙值。    I

    (6) 将连杆轴承盖按正常顺序装配到曲轴上,用磁座百分表测量连杆轴承盖的侧面与曲

柄之间的间隙,最大应不超过使用极限,否则应更换连杆总成。

4曲轴轴承间隙的检测

(1)拆下曲轴轴承盖,清洗并擦净轴承和曲轴轴径。    I

  (2)如图下图所示,根据轴承宽度,沿轴向在曲轴轴径与轴承之间放上等长的塑料间隙规(方法同前)。    

   (3)安装轴承盖,以规定力矩拧紧,不得转动曲轴。

   (4)拆下轴承盖,将轴承盖与轴径间被压扁的塑料间隙规取出,将其压扁的宽度与印制的刻度相比较,就可得出曲轴轴承的径向间隙值。    l

   (5)将主轴承盖按规定装合紧固,把百分表装在缸体上,用撬棍别住曲轴,使其不能转动,测量曲轴的轴向间隙,最大应不超过规定值。若此间隙超差,则应更换曲轴止推垫片。

实训七  曲轴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曲轴磨损、弯曲、扭曲的检测方法。

2熟悉曲轴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原因及检查方法。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丰田发动机曲轴、机油少许、压力机、检测平台及与曲轴相配套的V形铁;磁座百分表、外径千分尺及游标高度尺。

三、实训注意事项

    1曲轴的材质不同,冷压校正时操作要求不同。注意防止曲轴折断或出现新的裂纹。

    2注意区分轴颈径向圆跳动误差、曲轴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及弯曲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3测量曲轴轴颈尺寸及圆度、圆柱度误差时,应与油孔错开。

五、实训内容及步骤

    将待检测的曲轴上的油污、积炭、锈迹等彻底清洗干净。

 1曲轴裂纹的检验

    曲轴裂纹一般出现在应力集中处,如主轴颈或连杆轴颈与曲柄臂相连的过渡圆角处,表

现为横向裂纹。也有在轴颈中的油孔附近出现轴向延伸的裂纹。常用检查方法有:磁力探伤仪检查、超声波探伤及浸油敲击法等。

2轴颈磨损的检修

曲轴轴颈的检验。检验曲轴轴颈磨损量,测量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判定是否需要磨修及磨修的修理尺寸。检验方法如下:用外径千分尺先在油孔两侧测量,然后旋转90度再测量,同一截面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的1/2为圆度误差;轴颈各部位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的l/2为圆柱度误差。圆度、圆柱度误差大于0.020mm时,应按修理尺寸磨修。

3弯曲变形的检修

(1)弯曲变形的检验。将曲轴的两端用V形块支承在检测平板上;用百分表的触头抵在中间主轴颈表面,转动曲轴一周,百分表上指针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中间主轴颈对两端主轴颈的径向圆跳动误差(通常也用指针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值之半作为直线度误差或弯曲度值)。丰田轿车发动机曲轴的直线度误差不大于0.03mm,否则进行冷压校正或更换曲轴。       

(2)曲轴的冷压校正。曲轴冷压校正通常在压力机上进行。将曲轴放在压力机工作平板的V形块上,在压力机的压杆与曲轴轴颈之间垫以铜皮,防止压伤曲轴轴颈工作表面。对于钢制曲轴,压弯量应为曲轴弯曲量的l0~15倍,并保持1.5—2min后再释放。弯曲变形较大时,需多次反复进行,直到符合要求。曲轴校正需进行时效处理,即将曲轴放置10~15天,再重新检校;或将冷压后的曲轴加热至300—500℃,保持1~1.5h。对于球墨铸铁曲轴,压校变形量不得大于变形量的l0倍。  

4扭转变形的检修

(1)曲轴扭转变形的检验。将曲轴两端的主轴颈放在检测平板的V形块上,使曲轴上相

同曲拐位置的连杆轴颈转至水平。用百分表或游标高度尺测出相对应的两个连杆轴颈的高度

差。    

(2)曲轴扭转变形的修复。由于扭转变形量一般很小,可在修磨曲轴轴颈时予以修正。

实训八  气门与气门座圈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气门外观检验的内容及报废条件。

2掌握气门弯曲变形及磨损的检验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3掌握气门座圈的铰削、研磨工艺,以及气门与座圈的密封性检查。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配气机构完整的丰田轿车发动机气缸盖、气门修磨机、气门座圈铰刀、检测平台、量程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带表架的百分表、V形铁(与气门相适用)、足量研磨膏。

三、实训注意事项

    1 测量气门杆的弯曲变形时,应使其支撑稳妥,百分表架牢靠无晃动。

    2铰削气门座圈时,一定要按照角度顺序的要求铰削,以免座圈报废。

    3气门座圈工作位置低于原平面1.5mm时,应更换气门座圈。

4铰销、研磨后,必须彻底清洁,不得有残留的金属屑与研磨材料。

五、实训内容及步骤

    1气门的检修

    (1)外观检验。气门有裂纹、破损或严重烧蚀时,应更换气门。

    (2)气门杆弯曲和气门头部歪斜的检验。气门杆的弯曲变形检验:

     ①将气门支承在两个距离为lOOmm的v形块上,用百分表触头测量气门杆中部的弯曲

度。气门旋转一周,百分表上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的1/2为直线度误差。其值大于0.03mm

时,应予以更换或校正。

     ②在气门头部,工作锥面用百分表测量。转动气门头部一圈,百分表上最大读数与最

小读数之差的l/2为倾斜度误差。其值大于0.02mm时,应予以更换。

    (3)气门杆磨损检验。气门杆的磨损可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气门杆径向磨损量大于规定时,应予更换。

    (4)气门杆端面磨损检验。用钢直尺在平台上检查气门的长度。轴向磨损量大于规定时

应予以更换。若轴向磨损未超过极限值,而杆端面出现不平、疤痕时,可用气门光磨机修磨。

    (5)气门工作面磨损检验。气门头部工作面若有斑点、严重烧蚀等,可用气门光磨机修磨。

(6)气门的修磨。修磨气门通常在气门光磨机上进行。

     ①气门光磨后,气门头最小边缘厚度,进气门、排气门不得小于0.50mm,否则应更换气门。

     ②修磨后,气门工作锥面对气门杆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3mm,否则予以更换。

     2气门座圈的检修

      将气门座圈清理干净并检查工作面。气门座圈工作面磨损变宽超过1.4mm,工作面烧蚀出现斑点、凹陷时,应进行铰削与修磨。

     (1)气门座圈的铰削

      ①根据气门直径选用合适的气门座铰刀,根据气门导管内径选择合适的铰杠,并插入气门导管内,无明显旷动为宜。

      ②用砂布垫在铰刀表面,砂磨气门座圈工作表面的硬化层。

      ③用与气门工作面锥角相同的铰刀铰削工作锥面,直到将烧蚀、斑点等铰除为止。

      ④在新气门或修磨过的气门锥面上,涂一层红丹油,检查接触面的位置,应在气门锥

面的中下部,宽度为1.0~1.4mm。

      ⑤如果接触面偏上,则应用30度铰刀铰削,使接触面下移;如果接触面偏下,则应用75度铰刀铰削,使接触面上移。

      ⑥用45°细铰刀,或铰刀下面垫上细砂布铰磨,以降低接触表面粗糙度值。

(2)气门的研磨

  ①清洗气门座、气门及气门导管,并在气门顶部做标记。

  ②在气门工作面上涂以薄层研磨砂,气门杆上涂以清洁机油,插入气门导管内。

  ③变换气门与座圈的位置,正确研磨。

      ④粗研磨完毕清洗各部位,用细研磨砂研磨,直至工作面出现一条灰色无光的环带为止。

      ⑤洗净研磨砂,涂以机油,继续研磨数分钟。

(3)气门与气门座圈密封性检查

  ①检查前,将气门与气门座圈清洗干净,在气门锥面上用软铅笔沿轴向均匀地划上若干条线,然后与气门座圈接触。略压紧并转动气门90°,取出气门,检查铅笔是否被切断。若被切断,说明密封性良好,否则应重新研磨。

 (4)气门座圈的镶配。气门座圈工作面低于气门座圈1.5mm时,应更换气门座圈。气门座圈修磨前,应确定其最大允许修磨尺寸。确定方法:插入气门并压紧在气门座上。测量气门杆尾部与缸盖上边缘的距离,减去进排气门长度的最小尺寸,即为最大允许修磨尺寸。

实训九  润滑系的维护

一、实训目的

    1正确、熟练地检测、拆装油泵。

    2正确运用不分解总成判断油泵工作性能的方法及检测机油压力开关工作性能。

    3正确进行机油油量的检查及机油滤清器和机油更换。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丰田轿车发动机、丰田油泵(带集滤器)、蓄电池、机油压力表、外径千分尺、塞尺、90度角尺、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开口扳手,机油、汽油,、干净棉纱、导线数根、洗件盆、盛油器皿。

三、实训注意事项

出厂时,发动机已加好机油。再添加时,必须使用同一牌号的机油。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发动机机油的检查

   (1)检查机油量。拔出机油量油尺,检查油面应在“L,’和“F”之间。如油面过低,应检查有无漏油现象,然后加注规定的机油至“F”标记。

   (2)检查机油质量。取样检查机油是否变质、含水、变色或变稀。如机油质量变差,应按规定更换机油。

   (3)检查机油压力

    ①拆下机油压力开关并安装上机油压力表。

    ②使发动机加热至正常工作温度。

③检查机油压力:怠速时>29kPa;3000r/min时245~490kPa。

    ④拆下机油压力表,重新装上机油压力开关。在2~3个螺纹牙上涂一层粘结剂,粘结

材料为08833--00080或相当材料,拧紧力矩为15N·m。

⑤起动发动机检查是否漏油。

2机油的更换

(1)拆下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盖。

   (2)拆下放油螺塞,把旧机油放人容器内。

   (3)清洗或使用新的密封垫,按规定力矩拧紧放油螺塞。

   (4)按规定选用机油,并从加注口加入规定油量。一般化油器式发动机选用SC、SD或更高级机油,燃油喷射发动机选用SG或更高级机油。

   (5)在机油加注口盖上安装密封垫,装上加注口盖。

(6)起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漏油。

(7) 再检查机油量,视情况加注。

3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正常行驶的汽车,滤清器应每10000KM时更换。在恶劣条件下行驶的汽车,应酌情缩短更换里程。机油滤清器的更换发放如下:

(1)放出发动机机油。

  (2)拆下机油滤清器。    j

  (3)检查并清洁机油滤清器安装面。    I

  (4)用清洁的机油涂在滤清器密封垫上。    I

  (5)用手轻轻的拧进机油滤清器,直到感觉有阻力时,再用SST、09228-07500、09228-06500将机油滤清器拧紧 3/4 圈。

  (6)重新将机油加入发动机。

  (7)起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泄漏。

  (8)停机后,再检查机油量,视需加注。

4油泵的检查

(1)检查泵体间隙,用塞尺检查转子与泵体之间的间隙,1UZ、1MZ、2TZ发动机的标准间隙为0.10~0.25mm;

(2)5S发动机的标准间隙为0.10~0.16mm;1UZ、1MZ、2TZ发动机的允许极限间隙为0.3mm;5S发动机的允许极限间隙为0.2mm。如间隙过大,则成套更换转子或泵体。

    (3)检查转子顶端间隙,用塞尺测量主动轴转子和从动轴转子之间的顶端间隙。lUZ、1MZ、2TZ发动机的标准间隙为0.04~0.16mm;5S发动机的标准间隙为0.04~0.16mm;1UZ、1MZ、2TZ发动机的最大间隙为0.35mm;5S发动机的最大间隙为0.20mm。如果顶端间隙大于最大值,就应成组更换转子。

 5限压阀的检查

     分解限压阀后,在限压阀栓塞上涂一层机油并放入阀体,栓塞应能靠重力顺利落入螺栓孔中,否则应更换限压阀。

实训十  冷却系的维护

一、实训目的

1正确检查冷却系的检修与维护。

2正确选择冷却液及添加冷却液。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丰田轿车、手动压力检测器、万用表、玻璃杯、温度计、电炉、塞尺、冷却液。

三、实训注意事项

    1冷却液有毒,防止接触中毒。添加冷却液注意正确选择添加剂的比例。

2发动机过热时不可旋下盖子添加冷却液,以防冷却液喷出被烫伤,应在冷却后进行。

3注意电风扇不受点火开关控制,须在冷机时检查,防止意外转动而伤人。

4不可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劣质冷却液,或将各种型号冷却液混用。

五、实训内容及步骤

    1冷却系的一般检查

  (1)检查冷却系各零件有无泄漏和损坏。

  (2)检查各软管有无裂缝或损坏。

  (3)检查各接头夹箍有无松动。

  (4)检查储水箱冷却液液面高度应在LOW和FULL之间,1UZ--FE发动机应在COLD与

LEVEL之间。冷却液不足应加注。

  (5)检查冷却液质量。在散热器盖、加水孔,以及出水滤清器处的软管,应无过量锈斑

和水垢沉积物,冷却液中应无机油

2水泵的检修

(1)水泵的拆卸

   ①放掉发动机冷却液。

   ②脱开散热器、A/C取暖器的进水和出水软管。

   ③脱开正时带。

 ④拆下冷却水进水壳,拆下水泵。

(2)水泵的检查。转动带轮和水泵轴,检查水泵轴承转动是否平稳和无噪声。如转动不顺或轴承间隙过大,则应更换水泵。

3节温器的检查

将节温器浸没在水中,逐渐将水加热。当水温达到80~84℃时,旁通阀应开始打开,当水温达到95℃时,阀门应完全开启。在1UZ、1MZ发动机的阀门最大升程为lOmm以上;5S、2TZ发动机的阀门最大升程为8mm以上。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更换节温器。

4散热器的检修

(1)散热器的清洗。用水或蒸气清洗器清除散热器上所有的泥土和脏物。

(2)散热器盖的检查。将散热器盖装在散热器盖试验器的泵筒上,保持试验器与水平位置交角大于30度。以恒定速度泵试验器,测量溢流阀开启的压。标准值为74~103kPa,最小开启压力为59kPa。如开启压力小于最小开启压力,应更换散热器盖。

(3)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漏水。安装上散热器盖试验器,将发动机预热至工作温度,泵试验压力至ll8kPa,检查压力是否下降。如果压力下降,就应检查软管、散热器、水泵是否漏水。如未发现外部漏水,则应检查MC取暖器、机体和气缸盖是否漏水。

5电控冷却风扇的维修(适用于1UZ、3VZ、5S)发动机

(1)车上检查

    ①冷却液温度在83℃以下时,将点火开关转到“ON”位置,检查风扇是否不转。如果

风扇转动,就应检查风扇继电器和温度开关,并检查继电器与温度开关之间的隔离连接器或

隔离配线。

    ②脱开温度开关连接器。检查风扇是否转动,如果不转动,就应检查风扇继电器、风

扇电动机、点火继电器和熔丝,并检查风扇继电器与温度开关之间是否短路。

    ③安装上温度开关连接器。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到93℃以上,检查

风扇是否转动。如果风扇不转动,应更换温度开关。

  (2)电控冷却风扇的检查

    ①检查冷却液温度开关。冷却液温度高于93 ℃时,用欧姆表检查应不导通;冷却液温度低于83℃时,用欧姆表检查开关应导通。否则应更换冷却液温度开关。

    ②检查冷却风扇继电器。对于1UZ—FE,应检查l、2号冷却风扇继电器,对于5S--

FE,应检查冷却风扇继电器。用欧姆表检查端子1与端子2之间应导通,检查端子3和端子4之间应导通。在端子1和端子2上加上蓄电池电压,端子3和端子4之间应不导通。如果不符合要求,应更换继电器。

    ③检查风扇的电动机。将蓄电池和安培表接在风扇电动机连接器的端子1、2上,检查和观察电动机转动是否平顺,电流是否为4.2~4.4A(1Uz—FE),或5.8~7.4A(5S—FE)。

④检查风扇电阻器(1uz—FE欧洲系列)。用欧姆表检查连接器端子3、4之间摩导通,电阻值(冷态)应为3.18—3.68欧姆。如果不导通,就应更换电阻器。

6冷却液的选择与添加

(1)冷却液的选择。根据环境温度确定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比。较冷地区用50%(体积分数)乙二醇和50%(体积分数)水混合防冻液,防冻温度一35%;一般地区用40%(体积分数)

乙二醇和60%(体积分数)水混合防冻液,防冻温度-20℃。

  (2)冷却液的检查与添加。将冷却液添至膨胀水箱上标注的max与min之间,并运转发

动机使风扇转动,再次检查冷却液面并予以补充。必须在发动机熄灭后,才能正确检查液面。膨胀水箱装有自动液面检查装置,液面过低时,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液面警告灯会连续闪烁。点火开关接通后,作为一种性能检查,该灯会闪烁几秒钟。

实训十一  燃油系的维护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燃油系的正确使用、维护、检修与调整。

2正确选用及加注燃油。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丰田皇冠轿车MSl22豪华型。常用工具;空气压缩机、万用表。

三、实训注意事项

必须按规定选用93号以上的汽油,油气分离器各接头不得接错。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空气滤清器的维护

    维护内容包括定期维护、外观检查和清洁滤芯三个方面。

   (1)定期维护。一般车辆每行驶l200km应进行一次维护,每行驶50000~80000km应更

换滤芯。

   (2)外观检查。检查滤芯是否过脏或损坏,是否有含油现象。

   (3)清洁滤芯。用686kPa的压缩空气先喷吹滤芯内侧,然后再吹净外侧污物。

    2燃油供给装置的检修

   (1)油泵的检修

    ①拆下油泵,先使油泵吸入少量汽油,以便进、出油阀密封;然后扳动摇臂,记下所

需的力和自由间隙。

    ②检查进油阀。用手指堵住出油和回,扳动摇臂。如摇臂动作无阻力且间隙有所

增加,说明进油阀正常。

    ③检查出油阀。用手指堵住进油口,用同以上操作相同的力扳动摇臂,检查摇臂是否

能锁住。如能锁住,说明出油阀正常。

    ④检查膜片。用手指分别堵住进出油口和回油口,再用同以上操作相同的力扳动摇臂。

如不能扳动摇臂,说明膜片密封良好。

    ⑤检查油泵下体油封。堵住下体排气孔,如用同以上相同操作力不能扳动摇臂,则说

明油封密封良好。

⑥以上检查如发现任何问题,均应检修或更换油泵总成。

(2)油箱、、汽油滤清器的维护

   油箱和不应有破损和漏油现象,否则应修理或更换。汽油箱拆卸后,重装时应更换

橡胶衬垫。油箱固定螺栓紧固力矩为l9.3N·m。

汽油滤清器为易耗品,不能分解维护。一般汽车行驶8000~12000km,汽油滤清器的纸

质滤芯应予以更换。

3化油器的检修与调整

(1)化油器的就车检查

①检查化油器各连杆机构。各固定螺钉、螺塞和定位螺钉应安装正确且无松动;各连杆机构均应无过度磨损;连杆机构的弹簧、卡环应齐全;加速踏板踩到底时节气门应全开。

   ②检查浮子室,油面高度应符合标准。

   ③检查自动阻风门。发动机冷态时,检测自动阻风门加热线圈电阻,应为17~19欧姆。发动机冷态时,阻风门应全闭;起动发动机后,随发动机温度升高,阻风门应开启,加热线圈应发热。

   ④检查真空膜片式自动阻风门控制装置。起动发动机后,将真空气管从膜片装置上拔下,阻风门应有反应;重新安上真空管后l~5s内,阻风门应有动作。

   ⑤检查辅助加速泵。起动发动机后,捏住辅助加速泵软管;熄灭发动机后,松开软管并观察加速喷口。若发动机温度低于55 ℃,则从加速喷口应有油喷出;若发动机已加热到

80℃以上,则加速喷口应无油喷出。此外,发动机在怠速时,从辅助加速泵上拆下或装上真

空管,发动机应有反应。

⑥检查浮子室蒸气放出阀。冷车时检测蒸气放出阀线圈电阻,应为63~73欧姆。发动机熄火时,放出阀应打开;发动机工作时,放出阀应关闭。

   ⑦检查快怠速装置。从真空校正器上拆下真空管,在55℃以下时踩下加速踏板再松开;然后起动发动机,重新安好真空管,阻风门联动杆应不动作。发动机加热至

80℃以上后熄火,从真空校正器拆下真空管;起动发动机(不踩加速踏板),重新装上真空管,阻风门连杆应有动作,同时快怠速凸轮分三步放开,第三个齿爪卡柱。

 (2)化油器解体后的检修

   ①用汽油彻底清洗各零件,用压缩空气疏通各油孔及油道。

   ②检查浮子销和销孔。针阀座是否磨损严重,浮子是否破裂,弹簧有无变形或折断,视情况更换。

   ③检查真空加浓装置。用手按加浓活塞,应活动自如,进油阀应密封良好。视情况修理或更换。    J

   ④检查怠速油道截止电磁阀工作情况。在接通或断开12V电源时,应能听到“咔哒”声,否则应更换电磁阀。

 (3)化油器的调整

   ①调整节气门全开角。主腔节气门开时,与水平方向夹角应为90°否则应调整主腔节气门定位杆。在副腔节气门锁止手柄处于低位时,完全打开主、副节气门,副腔节气门与水平方向夹角如下:3Y型发动机为75°;5M型发动机为90°。否则应调整副腔节气门定位杆。

   ②调整分动角。副腔节气门开始起动时刻,主腔节气门开启角度(即分动角)如下:3Y

型发动机57°;5M型发动机为50°。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弯曲副腔节气门接触杆来调整。

   ③调整快怠速节气门开度。阻风门完全关闭时,主腔节气门开启角3Y型发动机应为

20°~22°,5M型发动机为26°。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快怠速调整螺钉。

   ④调整自动阻风门。气温低于20℃时,阻风门应完全关闭。自动阻风门的阻风作用,可通过改变双金属弹簧预紧力来调整。夏季顺时针转动线圈罩,减小双金属弹簧预紧力,以减弱阻风门的阻风作用。冬季则逆时针转动线圈罩,以加强阻风门的阻风作用。

   ⑤调整节气门与阻风门联动装置角度。主腔节气门完全打开时,主腔节气门开启角为

50°(副腔有阻风门),或45°(副腔无阻风门)。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弯曲节气门联动装置杆予以调整。

 (4)怠速调整

  怠速调整应在发动机点火系调整正确,发动机温度达到80~90℃后进行。其调整方法和步骤与国产化油器基本相同,仅需调整怠速调整螺钉和怠速混合气调整螺钉,直至达到急开节气门时,发动机转速应能迅速提高无停顿;急关节气门后,发动机应运转平稳,不熄火。

实训十二  发动机的总装

一、实训目的

    1掌握保证发动机装配质量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熟悉装配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

2掌握发动机总装工艺过程及装配方法,正确装配发动机,熟练使用工具与量具。

二、实训器材和用具

丰田发动机、丰田发动机拆装专用工具、活塞连杆组检验工具、百分表、游标卡尺、塞尺、钢直尺、量缸表、温度计、发动机翻转、套筒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撬棒、铜棒、木锤、手锤、气门弹装卸钳、活塞环钳、卡圈钳、尖嘴钳、旋具、汽油、机油、二硫化钡锂基润滑脂、胶、防松胶若干;盛油器皿、活塞加热器皿、洗件器皿、零件盒、干净棉纱

三、实训注意事项

    必须依据国家规定项目及技术标准进行发动机的装配,不得任意减少或降低标准。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1安装曲轴

(1)把气缸体倒放在工作台上。

(2)将轴承按记号放入各轴承座内,在轴承上涂一层薄机油,装上曲轴。

(3)将各主轴承盖按记号扣在轴颈上,并注意朝前记号。按规定力矩和顺序均匀地拧紧螺栓(一般从中间向两头分两以上依次拧紧),每拧紧一道转动曲轴一次。若阻力显著增加或转不动,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轴承盖全部装复后,手扳动曲轴臂,曲轴应能转动(装上油封后用撬棒撬动曲轴应无过大的阻力),复查曲轴轴向间隙应符合规定的值。最后要注意安装油封。

为了防止曲轴漏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曲轴轴颈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不得过大,尤其最后一道轴承。如间隙过大,会造成润滑油大量从间隙流失,使机油压力下降并造成曲轴后端漏油。所以在装复中对轴承的松紧度应逐道检验。

   ②装复整体油封前,应注意油封与曲轴的同心度。如不同心会因松紧不一致而漏油。

   ③油封松紧度应适当,过松会漏油,过紧会使轴颈摩擦阻力增大而发热,严重时会烧

毁轴承或轴颈。

    2安装活塞连杆组

  (1)检查活塞偏缸。发动机主要零件修理质量不高,特别是相对位置偏差较大时,将在

活塞连杆组装配中反映出来、使活塞在气缸中产生歪斜,加速气缸磨损;使气缸的密封性能

变坏,恶化活塞与活塞环的润滑条件。因此,装配中应对活塞的偏缸进行检查与校正。

  (2)组装活塞连杆组。加工好的活塞连杆组零件装入气缸前,应先装成一个组合件。组

装采用热装配,通常将活塞置于水中,加热至76~85℃取出后,迅速擦净座孔,将活塞销

推入活塞的一个座孔。随即在连杆小端的衬套内涂上一层薄机油,将小端伸入活塞内,使活

塞销通过连杆小头直至活塞另一端销孔边缘,再装入锁环。组装时,应注意活塞和连杆的安装方向。另外,对于IUZ和IMZ发动机,右列活塞和左列活塞不同,用R记号表示右列活塞,用L记号表示左列活塞

(3)检查活塞偏缸。检查时,把气缸体侧放,将未装活塞环的活塞连杆组装入相应各缸,按规定力矩拧紧各道连杆轴承螺母。首先检查连杆小头每边与活塞销座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mm。如果小于1mm,多为气缸中心线产生偏移所致。然后转动曲轴,使活塞在活塞行程内运动。活塞在上、下止点和气缸中部三个位置时,间隙差应不得超过0.1mm。若大于0.1mm,应查明原因进行校正。

(4)将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时,涂上适当机油。注意活塞的缸号及安装方向。通常在活塞、连杆上、连杆轴承盖上均有表示活塞、连杆、连杆轴承盖安装方向的记号。活塞缸号、方向对好后,用活塞环箍箍紧活塞环;再用手锤木柄将活塞推入相应的缸内,使连杆大端落在连杆轴颈上。装好连杆轴承盖(注意缸号和朝前记号),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母。拧紧后用手锤沿曲轴轴线方向轻轻敲击轴承盖,其盖应能移动。如轴承盖不能移动,或转动曲轴阻力显著增加时,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3气门组的装配

(1)压装气门导管油封。在气门杆端装以塑料套(保护油封,必须使用),将导管油封涂好润滑油,装入专用工具内,小心地推入导管。

  (2)装配气门组件。依次装上气门、气门弹簧下座、弹簧、弹簧上座。用专用工具压下气门弹簧上座,装入气门锁片。取下专用工具后,用木锤敲击各气门杆头部,使锁片与气门杆上的槽配合严密。

(3)安装挺杆

 ①机械式推杆。推杆缺口朝向进气歧管一方,涂上润滑油,放入已作出标记的相对应的推杆孔内,不得装错。

   ②液压推杆。装前涂以润滑油,并检查进排气门杆头与气缸盖上端面的距离。注意:与凸轮接触部位出现明显磨损凹陷,必须更换。液压挺杆不可拆卸,必须整套更换。放置时工作面必须朝下,以免机油流失。杆上的槽配合严密。

4气缸盖的安装

先安装气缸盖垫,注意朝上标记。再转动曲轴,使各缸活塞均不在上止点位置,以防与气门相碰。装上气缸盖、旋上缸盖螺栓。按照从中间向两边的顺序,分2次以上拧紧,并达到技术参数。

5安装凸轮

  (1)检查凸轮轴驱动小齿轮的装配记号,在运动部位涂以润滑油后,安装在缸盖上。

  (2)检查各轴承盖装配位置及标记(不可错装)并涂以润滑油。按规定顺序从中间向两边至少分两次以上交叉拧紧,直至达到规定力矩为止。

  (3)安装半圆键和凸轮轴正时齿轮,再装上垫圈和轴头螺栓(拧紧力矩80N·m)。

6正时齿形带轮的安装

安装曲轴正时齿轮,正时齿带,注意装配记号,并检查齿形带松紧度。

7气门间隙的检查

液压推杆的气门间隙不需要调整,但应检查并确定其液压作用所能补偿气门产生的间隙。检查方法是:起动发动机直至风扇运转;提高转速至2500r/min,并保持2min。若液压推杆仍有噪声,则属不正常,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可拆下气门室罩盖,旋转曲轴,使待查凸轮朝上,用楔形木棒压下推杆时,在气门开启前存在的间隙若大于0.10mm,则表明液压推杆已损坏不能使用,应换上新件。

8气门室罩的安装

在气缸盖上装上导油板,衬垫上涂以密封胶,将气门室罩盖和加强板一同装上,旋紧罩盖紧固螺栓。

   9齿形带罩的安装及发动机传动带的调整

  (1)将衬条涂上密封胶,与齿形带上、下罩装在发动机上。旋紧固定螺栓和螺母,装上曲轴带轮,旋紧带盘固定螺栓,装上V带。

(2)旋松发动机支架及吊耳的固定螺栓,旋松调整螺母固定螺栓,转动调整螺母使V带张紧。螺母旋转力矩新带8N·m,旧带4N·m。用拇指压下传动带检查,最大挠度新带为2mm,旧带为5mm。若合适,则旋紧调整螺母固定螺栓,以及发电机支架和吊耳固定螺栓。   

  10油泵集滤器与分电器的安装

 (1)安装油泵集滤器。    l

 (2)在第一缸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位置时,对好分电器上的标记后,在分电器轴下端凸键与凸轮轴末端的凹槽对正的情况下,将分电器装入缸盖,并装上压板,旋紧固定螺栓(力量

矩25N·m) 。火花塞拧紧力矩为25N·m。    I

(3)再次转动曲轴(两整圈),复查有关标记是否对正,以确定分电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无误。

 11油底壳的安装及新机油的加注

(1)安装油底壳。清洗油底壳和气缸体的结合表面,装上新衬垫(不要进行粘接),对称均匀旋紧油底壳固定螺栓。

(2)加注新机油

 12进、排气歧管的安装

   换装新衬垫,旋紧进气排歧管固定螺栓。

 13发电机的安装

(1)以30N·m力矩拧紧发电机支架固定螺栓,以20N·m力矩拧紧发电机固定螺栓。

(2)检查发电机传动带挠度。在发电机传动带盘和曲轴传动带盘之间,用拇指以98N的力按下带时,其挠度应是8~12mm(新传动带为5~7mm)。注意:装传动带时,应用木棒在发电机前盖处用力撬动,不允许在后盖处撬动,以防因后盖变形而压坏元件。

 14电器及其他附件的安装(有的附件要根据情况提前安装)

   安装机油滤清器、水泵、曲轴箱通风装置、燃油供给系、起动机,以及润滑、冷却系等外部附件以及导管、传感器和散热器等(注意技术参数)。

实训十三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维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装步骤及技术要求。 

2 、熟悉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轿车和大型汽车膜片弹簧式离合器、货车单片离合器及双片离合器数台。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专用离合器夹具、工作台若干套。 

三、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卸 

1 )离合器踏板总成的拆卸。 

2 )离合器总成的拆卸与分解 

3 )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拆卸 

2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安装 

1 )离合器总成的安装 

2 )离合器内操纵机构的安装 

3 )离合器外操纵机构的安装与调整 

四、实训报告 

1 、汽车传动系有哪几种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如何进行拆装,技术要求有哪些? 

3 、绘简图说明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 

  

实训十四  离合器调整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离合器的调整部位与方法 

2 、掌握单片离合器与双片离合器的调整方法。 

3 、液压操纵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和大型汽车膜片弹簧式离合器、货车单片离合器及双片离合器数台。确保每台 /4-6 人。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专用离合器夹具、工作台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大型汽车单片离合器的调整 

1 、分离杠杆高度 

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二)上海桑塔纳离合器的调整 

(三)液压操纵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五、实训报告 

1 、离合器有哪些调整部位? 

2 、单片离合器或双片离合器如何进行调整? 

3 、液压操纵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如何进行调整? 

  

实训十五  手动变速器的维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变速器的拆装方法、步骤与相关技术要求。 

2 、熟悉变速器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 

3 、掌握变速器的操纵机构与换档机构的工作原理。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二轴式变速器和货车三轴式变速器数台。确保每台 /4-6 人。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轴承拉拔器及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从汽车上拆下变速器 

2 、变速器解体 

3 、变速器的装配 

1 )第二轴总成的装配 

2 )第一轴总成的装配 

3 )中间轴总成的装配 

4 )变速器后盖总成的装配 

5 )变速器本体的装配 

6 )变速器上盖总成的装配 

7 )变速器顶盖的装配 

8 )变速器总成的安装 

五、实训报告 

1 、比较轿车二轴式变速器和货车三轴式变速器的异同之处? 

2 、如何进行变速器的拆装? 

3 、绘制变速器(二轴式、三轴式)各档位动力传动路线。 

4 、说明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5 、如何进行变速器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实训十六  自动变速器拆装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 FR 车自动变速器和 FF 车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2 、掌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正确拆装顺序及调整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 FR 车自动变速器和 FF 车自动变速器 2-4 套(液压控制、电子控制各二套),确保每套 /4-6 人。 

2 、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若干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 A-240L 和 A-340E 型自动变速器总成的拆卸 

2 、装备与调整 

3 、液力变矩器和传动板的检查 

1 )检查导轮单向离合器 

2 )测量传动板的径向跳动和起动齿圈 

3 )测量液力变矩器油泵驱动套管的偏摆量 

五、实训报告 

1 、自动变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 、液力变矩器是如何工作的? 

3 、简述辛普森行星齿轮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叙述丰田 A-340E 自动变速器各档位的传动路线。 

 

实训十七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电子控制、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2 、掌握自动变速器检修与性能检测。 

3 、掌握自动变速器基本组件的正确拆装顺序及调整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 FR 车自动变速器和 FF 车自动变速器 2-4 套(液压控制、电子控制各二套),确保每套 /4-6 人。 

2 、专用检测仪器和解码器 1-2 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基本组件的分解 

2 、基本组件的检修 

1 )油泵 

2 )超过行星轮、超速离合器和超速单向离合器。 

3 )超速制动器。 

4 )直接离合器 

5 )前进离合器 

6 )二档滑行制动器 

7 )前行星轮 

8 )太阳轮和第一单向离合器 

9 )二档制动器 

10 )一、倒档制动器 

11 )后行星轮、第二单向离合器和输出轴 

12 )变速器外壳和延伸外壳 

3 、阀体总成 

1 )变速器阀体的检修 

五、实训报告 

1 、如何读取自动变速器的故障代码? 

2 、自动变速器如何进行性能检测?需要进行哪些性能检测? 

3 、自动变速器基本组件要进行哪些检修? 

  

 实训十八  自动变速器的检查及试验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对自动变速箱的故障进行检查及试验。

2、 能够排除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带有自动变速器的轿车一辆 

2 、常用工具、量具及油压测试表。

3、汽车解码器(X431)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8 -- 10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自动变速器的检查

(1)油面检查

(2)油质检查

(3)液压油的更换

(4)节气门拉索的调整

(5)操纵手柄的检查与调整

(6)怠速的检查

2.自动变速器的道路试验

(1)升档检查

(2)升档车速检查

(3)升档时发动机转速检查

(4)换档质量的检查

(5)锁止离合器工作状况的检查

(6)发动机制动作用的检查

(7)强制降档功能的检查

3.自动变速器的试验

(1)失速试验

(2)油压试验

(3)延时试验

4.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自诊断

(1)利用汽车解码器读取故障码

(2)人工读取故障码

5.电控系统的检修

(1)电控系统主要部件与传感器的检修

(2)自动变速器ECU及其控制电路和维修

6.典型故障分析

(1)不能行驶故障的诊断

(2)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的诊断

(3)换档问冲击过大故障的诊断

(4)升档过迟故障的诊断

(5)不能升档的故障诊断

(6)无超速档故障的诊断

(7)无前进档的故障诊断

(8)无倒档的故障诊断

(9)跳档的故障诊断

(10)挂档后发动机怠速易熄火故障的诊断

(11)无发动机制动故障的诊断

(12)不能强帛降档的诊断

(13)无锁止故障的诊断

(14)液压油易变质故障的诊断

(15)自动变速器异响故障的诊断

五、实训报告 

1 、自动变速器初步检查有哪些内容? 

2 、自动变速器如何进行失速试验、时滞试验? 

3、 如何使用解码器对故障进行诊断?

实训十九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调整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步骤及技术要求。 

2 、熟悉万向传动装置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和大货车传动轴总成数部。确保每部 /4-6 人。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专用夹具、工作台若干套。 

三、学时及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大型汽车传动轴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1 、拆卸传动轴 

2 、传动轴的解体与检查 

3 、传动轴的装配与调整 

(二)进口轿车万向传动装置拆装与调整 

1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卸 

1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卸 

2 )万向传动装置的分解 

2 、万向传动装置的安装 

1 )安装外等角速万向节 

2 )安装内等角速万向节 

3 )内、外万向节与传动轴的组装 

五、实训报告 

1 、绘图说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万向传动装置的布置,并说明等速传动的条件。 

2 、说明常见汽车传动装置的拆装与技术要求。 

3 、万向传动装置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进行诊断与排除? 

 

实训二十  驱动桥的拆装与调整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拆装步骤及技术要求。 

2 、熟悉驱动桥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3 、掌握主减速器的轴承预紧度与齿轮啮合间隙的调整方法。 

4 、熟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和大型汽车单级主减速器或双级主减速器数台。确保每台 4-6 人。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专用轴承拉器、吊车、工作台、翻转拆装台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大型汽车驱动桥拆装与调整 

1 、驱动桥的拆卸与分解 

1 )半轴的拆卸 

2 )主减速器总成的拆卸 

3 )主减速器总成的解体 

4 )差速器总成的解体 

2 、驱动桥的装配与调整 

1 )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的装配与调整 

2 )减速器总成的装配与调整 

3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与调整 

(二)进口轿车驱动桥的拆装与调整 

1 、差速器的解体 

2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检修 

3 、差速器的装配 

1 )行星齿轮的安装 

2 )从动锥齿轮的安装 

3 )差速器轴承和车速表主动齿轮的安装 

4 )轴承外圈的压入 

5 )差速器总成的安装 

4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调整 

五、实训报告 

1 、绘制简图分别说明前轮驱动与后轮桥的驱动桥的动力传动路线。 

2 、比较说明单级减速器与双级减速器的异同之处。 

3 、说明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4 、叙述主减速器的调整部位与调整方法。 

  

实训二十一  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维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轿车和货车的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2 、了解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轿车、货车各 1 辆或轿车 2 辆,确保每辆 /4-6 人。 

2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3 、举升器或地沟,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 一)、转向节、前轴的检查与调整 

( 1 )检视转向节轴端螺纹与螺母的配合情况,同时应检查转向节有无损伤或裂纹。 

( 2 )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间隙。 

( 3 )转向节与前轴的轴向间隙可通过在转向节与前轴间增减调整垫片的方法进行调整。 

( 4 )检查转向驱动器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装配关系以及各总成的结构认识。 

( 二)、前轮轮毂轴承的调整 

( 1 )车轮应能灵活的在轮毂轴承上旋转而无卡滞,轴向松动量不能过大或过小。 

( 2 )过大,是由于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或转向节衬套磨损产生的。 

( 3 )轴向松动量过小,使车轮旋转卡滞发热。 

( 4 )检查时,应先调整车轮轮毂轴承间隙。 

五、实训报告 

1 、汽车的车桥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 、转向桥有哪些结构特点? 

3 、转向驱动桥有哪些结构特点?为实现转向驱动需要哪些零部件? 

 

实训二十二  车轮前束和最大转向角的调整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轿车和货车的车架和车桥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2 、了解转向驱动桥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常见轿车和货车的车轮定位的检查和调整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轿车、货车各 1 辆或轿车 2 辆,确保每辆 /4-6 人。 

2 、车轮定位仪 1-2 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或地沟,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转向节、前轴的检查与调整 

( 1 )检视转向节轴端螺纹与螺母的配合情况,同时应检查转向节有无损伤或裂纹。 

( 2 )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间隙。 

( 3 )转向节与前轴的轴向间隙可通过在转向节与前轴间增减调整垫片的方法进行调整。 

(二)、前轮最大转向角的检查和调整 

(三)、前轮前束的检查与调整 

五、实训报告 

1 、汽车的车架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 、转向驱动桥有哪些结构特点?为实现转向驱动需要哪些零部件? 

  

实训二十三  四轮定位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轿车和货车的四轮定位。 

2 、了解四轮定位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常见轿车和货车的车轮定位的检查和调整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轿车、货车各 1 辆或轿车 2 辆,确保每辆 /4-6 人。 

2 、四轮定位仪 1-2 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将车辆置于四轮定位举升机上。前轮放在转盘正中,后轮置于滑板上。拉紧手

制动器,在后轮前后放置防滑器。 

2、  将车辆升到定位高度。 

3、  将 4 个轮毂夹具装在轮毂上,检查是否安装的牢固。夹具可由内向外卡,也可

将星形卡爪反过来由外向内卡。对合金轮毂可使用适配器。 

4、  将四个红外线传感器装在相应的夹具上,锁紧。松开传感器水平锁紧旋钮。 

5、  连接好四条传感器通迅线和电子转盘线。 

6、  启动计算机电源,启动 Windows 程序。几秒钟后,显示系统初始化过程。然后, 

Windows 初始菜单出现。在其中选择运行 0PT0 - PLUS 奥普特定位测量程序,即显

示出主菜单。如下图: 

7、  因本系统在 Windows 环境下工作,关闭计算机电源前,应先退出车辆定位程序。 

8、  关闭计算机电源后,断开四条传感器通迅线和电子转盘线。 

9、  拆下四个红外线传感器。 

10 、拆下 4 个轮毂夹具。 

11 、顶起车辆前后轮,锁好转盘和滑板的锁止销,再将车辆驶离四轮定位台。如不

锁好转盘和滑板的锁止销,容易损坏转盘。 

五、实训报告 

1 、什么是车轮定位?车轮定位包括哪些参数,各起什么作用? 

2 、什么是四轮定位?四轮定位有什么作用? 

3 、车轮定位如何进行检查和调整。 

 

实训二十四  车轮拆装更换与轮胎的平衡试验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轿车和货车的车轮的结构及规格。 

2 、了解轮胎的基本结构和规格。 

3 、掌握轮胎的平衡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轿车、货车各 2 辆或轿车 4 辆,确保每辆 /4-6 人。 

2 、车轮拆装仪与平衡仪器 1-2 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或地沟,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认识车轮的构造与规格 

( 1 )检查车轮的标识,了解其标识所表示的涵义。 

( 2 )检查车轮的各部分,认识车轮结构。 

( 3 )从汽车上拆装车轮,掌握车轮拆装方法。 

(二)、轮胎的拆装,将轿车车轮轮胎拆下。 

(三)、将车轮轮胎平衡,掌握轮胎平衡方法。 

五、实训报告  

1 、汽车的车轮结构类型有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2 、汽车的轮胎结构及规格表示方法是怎样? 

3 、什么是动平衡?怎样进行轮胎的平衡? 

实训二十五  悬架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维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弹性元件、减振器和横向稳定器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2 、了解非悬架和悬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常见轿车前后悬架的正确拆装顺序及调整方法。 

4 、掌握常见轿车前后悬架的检修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前后悬架各 2 套或轿车进口轿车 2-3 辆,确保每套或每辆 /4-6 人。 

2 、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若干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举升器、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前悬架的拆装 

( 1 )车轮与转向节的拆卸 

( 2 )转向节的分解 

( 3 )前减振器的拆卸与分解 

( 4 )梯形臂的拆卸与分解 

( 5 )万向节轴的拆卸与分解 

二、前悬架零件的检修 

1 、万向节轴的检查 

2 、前减振器的检查 

3 、前轮毂与转向节的检查 

4 、副车架、横向稳定杆和梯形臂的检查 

5 、车轮的检查 

三、后悬架的拆装 

1 、后悬架的拆卸 

( 1 )车轮的拆卸 

( 2 )后减振器有后桥体的拆卸 

2 、后悬架的安装 

( 1 )后桥体的组装与安装 

( 2 )后减振器的组装与安装 

( 3 )短轴及轴承的安装 

( 4 )进口轿车后轮定位角的检查 

四、后悬架的零件的检修 

1 、后车轮与短轴的检查 

1 )后车轮轮胎磨损的检查 

2 )检查短轴的垂直度 

3 )轴承与油封的检查 

2 、后桥体的检查 

1 )检查后桥体的变形 

2 )检查后桥体橡胶支承 

3 、后减振器的检查 

1 )后减振器螺旋弹簧的检查 

2 )减振器的检查 

五、实训报告 

1 、非悬架与悬架的基本结构与区别。 

2 、在拆装前后悬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各有哪些调整部位?简述拆装过程。 

3 、在拆装前后悬架时,应注意哪些检修内容?安全部位的检查有哪些? 

  

实训二十六 汽车转向系的检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转向系零件的检修。 

2 、掌握转向系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两辆 

2 、汽车转向系的零部件四套。 

3 、拆装工作台若干张。 

4 、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1 、向柱与转向管柱的检修 

1 )检查转向柱与转向管柱的变形与损坏情况 

2 )转向传动轴万向节的检查 

3 )转向柱支承环的检查 

4 )安全柱销及橡胶支承套的检查 

2 、转向器的检查 

1 )机械转向器的检查 

2 )转向减振器的检查 

3 )动力转向器的检查 

3 、动力转向油泵的检查 

4 、转向横拉杆的检查 

1 )检查横拉杆是否弯曲 

2 )转向横拉杆球头的检查 

3 )连接支架的检查 

五、实训报告 

1 、分析实验所遇到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故障原因。 

2 、实验所遇到的转向系主要零件是否合格,为什么? 

  

实训二十七 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维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气压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 

2 、掌握液压制动系统和气压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3 、掌握制动系统的正确拆装顺序和调整内容。 

二、实训设备及工、量具

1 、进口轿车整车四辆 

2 、液压制动系统零部件四套。 

3 、气压制动系统零部件四套。 

4 、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5 、工作台架若干张。 

三、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 4~6 人 

四、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进口轿车制动系的拆卸与安装 

1 )制动系统管路的拆卸 

2 )制动主缸(总泵)和真空助力器的拆卸与分解 

3 )前盘式制动器的拆卸与分解 

4 )后鼓式制动器的拆卸与分解 

5 )驻车制动操纵杆的拆卸 

6 )后制动器安装 

7 )前制动器的安装 

8 )制动主缸(总泵)与真空助力器的组装与安装 

9 )制动主缸(总泵)与真空助力器的组装与试验 

10 )制动管路的连接与制动系统的放气 

11 )制动踏板的调整 

12 )感载比例阀与驻车制动器的调整 

五、实训报告 

1 、写出你所拆装的制动系统的组成及拆装注意事项和调整内容。 

2 、写出你所拆装的气压制动控制阀的注意事项和调整部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