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核舟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2025-09-29 02:35:27 责编:小OO
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

(乙)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宋起凤《核工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

(3)核侧出浮屠七级(________)

(4)负卷帙踉跄行(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一处。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8.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等。但也有不同,甲文的说明对象为______,突出了“______”的主题;乙文说明对象为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引用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回答)的意境。

9.(甲)(乙)两文都写了众多人物,他们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5.    (1)并列,紧挨着    (2)同“横”,与“纵”相对    (3)层    (4)背着    

6.(1)无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    核舟    大苏泛赤壁    桃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9.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集中而精确地表现出丰富的人物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卓越的成就。(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文言文《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

4.(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1.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

2.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3.C

4.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5.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三)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闰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

(乙)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荼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记桃核念珠》

(注释)①课经:读经。②龛;佛塔。③趺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④袒跣:袒胸赤足。⑤奁:盒子。⑥狻貌: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⑦梵相:罗汉的样子。⑧絺褐:麻布短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        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

③以山桃核为之________________        ④或衣文织绮绣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①相类似②同“屈”弯曲③用④有的

(2)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粒粟米大小。

(3)从大小、容量、人物形态情态等方面作答均可(两方面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

(乙)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士人画鼠》)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佛印绝类弥勒(______)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

(3)逮举轴(______)

(4)令怪之,黎明物色(______)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而忘操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10.(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

【答案】

7.①像 ②同屈,弯曲 ③等到,及 ④以……为怪

8.C

9.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10.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1)诎右臂支船(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

(3)不能悉载(_______)      (4)予不能悉记(_______)

1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暗 窃 匠 氏 刀 锥 凿 木 人 长 寸 许 置 案 上 能 自 行 走

1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

11.    (1)同“屈”,弯曲    (2)赠送    (3)记载    (4)全,都    

12.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13.(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14.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六)文言品味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___     (2) 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_____

(3) 大可二寸 __________________         (4) 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17.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答案】

15.    靠近    清清楚楚    大约    饮酒    

16.D

17.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18.【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如用细节描写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或:【甲】文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五个人物,各具情态;【乙】文概括地写了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      而竖其左膝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2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

19.(1)比:靠近。

(2)语:说话。

(3)股:大腿。

20.C

21.(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2.    空间    侧面(或:间接)    

23.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八)拓展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释) 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见地,才略。④目精:眼珠。⑤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2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能以径寸之木 

(2)罔不因势象形  

(3)清风徐来      

(4)或数年不点目精  

(5)人问其故

25.翻译下列句子。

(1)高可二黍许。

(2)此子宜置丘壑中。

26.(甲)(乙)两文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甲)文写奇巧人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_____________;(乙)文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24.(1)以:用

(2)罔不:无不、全都

(3)徐:慢慢地

(4) 或:有时

(5)故:原因

25.(1)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这位先生应当安置在深山幽谷中。

26.    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人物情态各异;    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描摹,力求传神。    

(九)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乙)

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奏之,上睹而悦之。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啗③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志和臂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关捩(liè))能转动的机械装置。   ②[啻(chì)]仅仅,只有。   ③[啗(dàn))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   ④[鹞(yào)]猛禽名,似鹰而小,

2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

(3)无不中节(__________)    (4)及曲终(___________)

28.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A.云以丹砂陷之故也    B.跪而抬之以归

C.何以战?    D.卷石底以出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30.(甲)(乙)选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可谓各具特色。(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①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例如,“佛印绝类弥勒,祖胸露乳,矫首昂视”;(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的机巧,例如,“②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

27.    (1)按照    (2)靠近    (3)合乎    (4)等到    

28.C

29.(1)中间戴着高高帽子又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2)(它/它们/鸟雀)喝水、啄食、悲伤鸣叫,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

30.    ①人物的姿态神情    ②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或: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擒雀,罕有不获者)    

(十)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山人传》)

3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诎右臂支船

(3)尝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就

3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B.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35.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山人__________。

【答案】

31.C

32.(1)举(2)同“屈”,弯曲(3)曾经(4)完成

33.A

34.(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35.    手艺高超;    性格癫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