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2025-09-29 02:37:14 责编:小OO
文档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世纪更多要求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创造能力对我国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所以现代的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建议,主要包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观察能力;适当的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四个方面。 

  关键词:学习环境 好奇心 自由 

  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所谓,祖国的明天要靠下一代,我们国家未来的实力强与否都取决于当今的学生一代。而在学生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感染,提升文化品位。因此,营造朴实和谐的、充溢着人文色彩的环境文化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非常大,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教室环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营造班级环境氛围,不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应该是孩子们的创造结晶。班级环境文化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确定班级文化定位,自己动手设计、布置,例如,可以使教室的课桌更有趣味性的摆放,并且定期变换;学生自己组织编排黑板报。这样既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 

  (二)师生相处氛围 

  学生处在紧张、畏惧的状态时,很难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也很难有创造性的火花迸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改变在学生面前严厉可畏的传统状况,尽最大努力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小学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让学生在我们面前可以直言不悔。学生只有能勇敢的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才可能在老师面前开启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观察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提时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究底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善于把学生的思维向更宽广的领域引领。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很幼稚、浅显,就失去解答的耐心,打击学生的好奇心。 

  另外,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小学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有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事物,小朋友会找到许多创造性的答案。 

  三、适当的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 

  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旦将游戏运用到小学生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将知识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传授给学生,这样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便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一件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趣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积极努力学习,从而就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游戏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得到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分清主次,切忌本末倒置,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老师要善于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以及发散创造性思维。 

  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孩子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思想、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 

  还学生以自由,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设计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要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完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时间被忽视的倾向;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以及刻板程序,使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连续、灵活。 

  五、结语 

  这是我在多年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一点见解。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迎接挑战。这样,基础教育才会呈现蓬勃的生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