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去成都听课时看到的,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对那时一直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的我来说,那是一种非常新颖的 教学方式。后来我了解到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我非常赞同建构主义的这一观点.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开始尝试将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然后讨论,最后再引导他们总结,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现在我们学校进行了课改,开始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这给我提供了更好的探索环境。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建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分组。我们班的人很多,为了方便管理我将他们分为6人一组,并挑选了12个数学成绩非常优秀的人担任数学组长。数学组长的作用就是组织监督同学学习,必要时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同时组内成员也是优中差的搭配方式,这样可以让优生带动差生,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我们每天都有一定的计算练习,这个练习的出题、批改、监督改错我都全权交给了小组长。每天吃完午饭后,都会有人在黑板了出几个计算题,然后同学们会自己完成,小组长会主动组织组员批改、改错。当某题的得数不一样时,他们自己会一起互相检查或重新计算,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别人在计算时出错的地方,同时提醒自己以后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对于不会做的成员,组长会自己给他讲解或让其他成员教他。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差生还可以让优生对已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作用,同时在教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说建构起学习小组让小组合作有了形,那么具有小组合作意识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神,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组所有成员组成了一个整体,要荣辱与共。我在奖励学生时是奖励整个小组,但处罚时也是整个小组。比如我们会不定期以小组为单位的数学竞赛,以小组总分排名次。这就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便提高本组的成绩。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完成我们《统计》这一单元中的调查活动。
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是有预定目标的变化过程。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学习不能只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主要应理解为思维活动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的、积极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投入,才能产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比如:我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就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先让他们思考,然后才讨论总结出完整而简洁的竖式写法。当他们经历过探索,合作交流后总结出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烙印在脑海里的,现在他们的竖式计算基本上没什么错误。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还要在小组内修改最后形成比较准确简洁的表述。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后就把小组内得到的结论展示给全班同学,请其他组提出建议。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获得知识会让他们深刻的理解到并能加以运用。这比我直接讲给他们,然后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发挥了其主动性,人人都积极参与到讨论的活动,就不会老是开小差了。
三、小组合作中的问题
虽然我们现在都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种情况,小组讨论时,学生围成一团,然后大眼瞪小眼。我觉得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不明白要讨论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立即把问题细化,重新让学生讨论。二是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储备不够,这时就需要提前布置一些相关知识的巩固练习。第二种情况,个别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从中了解了到的情况是学生害怕说错,被其他同学笑话。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开导,我经常对他们说你应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不说你就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提出来讨论后你对这个知识点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后用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当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后,不管对错我都会表扬他们。这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乐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第三种情况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信心不够,总觉得他们什么也讲不出,讲不好,其实我觉得那是我们小看了他们。我记得前几天我们班有个小组在评讲试卷时学生讲的是头头是道,分析得清晰明了,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第四种情况是小组内人人都在说,却没人在听。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是很头痛的,这样的讨论纯属无效啊!后来我就特别表扬了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同学,就在我刚才提到的那次试卷评讲中我还对认真倾听并给他人提意见的同学进行了奖励。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