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部影视剧要由许许多多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完成,这些人中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 )
A .导演 B. 编剧 C.演员 D.美工
2.在整个电影声音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对白 B. 人声 C.音响 D.音乐
3.蒙太奇美学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爱森斯坦 B.卓别林 C.格里菲斯 D.伯格曼
4.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 )
A.导演的要求 B.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C.镜头的需要 D.造型的需要
5.电影改编工作最基本的一条要求是( )
A.赋予原作以逼真、具体的视觉造型特征 B.对原作情节加以调整
C.删除概括叙述的部分 D.紧扣电影主题选材
6.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戈达尔 B.黑泽明 C.杜甫仁科 D.伯格曼
7.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影片中人物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称为( )
A.表现性音乐 B.写实性音乐 C.假定性音乐 D.画面外音乐
8.电影和戏剧有三个主要不同之处,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特点之列的是( )
A.镜头的迫近人 B.动作的平行发展
C.时空的自由转换 D.造型和叙事的结合
9.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小单位是( )
A.镜头 B.场面 C.段落 D.剧情
10.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下面不属于这三个条件之列的是( )
A.要热爱原作 B.要善于想象
C.要熟悉原作所描写的生活 D.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
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是电影的特有表现形式,它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绪冲击力等。
12.声画对位:
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它们各自以其内在节奏发展,分头并进,最终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着同一含义。
13.表现性蒙太奇:
追求镜头与镜头组接后所产生出的“新的含义”;讲求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对列,用以迸发出艺术的感染力量;要求把内容表现得生动优美,给人以艺术享受。
14.对比蒙太奇:
把不同内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因而会收到互相衬托、互相强调的效果。
15.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又称“段落镜头”。
3.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如何正确对待画面的造型功能和叙事功能?
总的说来,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偏废。因此,电影工作者不应脱离人物命运而专门去追求造型。如果只强调了画面的造型功能,而忽略了画面的叙事功能,必然会导致造型失去意义。这样的画面造型再美,光影、构图再讲究。它的意义最多也就局限在画面本身。电影是造型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是一门用镜头(或造型画面)讲故事的艺术。离开造型不行,离开叙事也不行。
17.为什么说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这是因为,人物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也都要以人物为依据。所以,影视剧创作必须抓住写人物这个中心,抓住了人物也就抓住了影视剧创作的关键。
18.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要热爱原作;
第二,要熟悉原作中所描写的生活,否则就无法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增删;
第三,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19.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卢米埃尔——记录性电影时空阶段。
第二,梅里爱——舞台式的电影时空阶段。
第三,格里菲斯——电影的新时空阶段。
第四,伯格曼——心理时空阶段。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创作一部电影要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化装、道具、剪辑等许多电影工作者集体努力。但是电影编剧把生活素材经过他的提炼、加工和构思,用文字构成银幕形象,然后交给以导演为核心的摄制组,进行“二度创作”,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所以电影编剧创作的电影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础”。(5分)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在电影编剧手里的“银幕形象”,尚处在用文字表现阶段,但它能“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所谓“的”,是指电影编剧所写的剧本,是一种用独特的银幕画面来构造形象的剧本。因此,它虽是文字的,却能向导演提供出拍摄影片的、包括思想和艺术的“基础”。(5分)
21.诗的电影中的结构美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第一,诗在感情和想像的转移和变化方面,由这一事物飞翔到那一事物,常常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深度和跃进性,它使诗人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拘泥,形成了诗一般的结构美,这一点诗的电影是吸取了的。这就使得诗的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既有情节发展的清楚的内在逻辑联系,而形象的展开却又比较迅速。往往只用几个镜头就表达了无限深厚的感情,摈弃了单纯的交代,省略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一些浮面的、形式上的联系。
第二,诗的电影还往往要采用诗的重叠、对比等手法。重叠的手法,在诗中是一种回环的形式,它重复地说,目的却并非为了说得少,而是为了说得强烈些,或是为了使形象更为饱满,更是为了使意境更加深远。诗的电影借用这种重叠的手法,是为了根据情节或人物情绪发展的状态,用它来造成一种感动人的调子。因此,重叠手法的出现,总是在合理、巧妙的布局中,造成动静结合、互相依托,前后呼应的局面。对比手法和重叠手法不同,它不是同一事物的再度出现,而是用相反的事物造成呼应和对照,以强化人物情感的波澜,达到渲染和强调的目的。
22.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意识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
“意识流”电影主张以非理性的意识流动构成影片的内容。所谓“非理性的意识”,是指一种不清醒状态的意识活动,如梦、幻觉等都是。所以,意识流电影是由一连串彼此毫无联系的回忆、幻觉等景象的流动所构成的影片。如果说“生活流”主张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那么“意识流”主张以“自我表现”去代替客观,而且就连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也被“主观化”了。这类影片在内容上是颠倒、错乱、无联系的,所以,在结构上也表现为“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有逻辑的情节结构,使得这种影片也是根本排斥结构的。
“意识流”电影结构上的特点是:
一、抛弃了传统的叙事顺序,以非理性的心理连续代替传统的叙事逻辑顺序;
二、在时、空方面打破了传统的顺序结构,影片中大量地运用闪回和倒叙,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把回忆和幻想,真实的物象和错觉糅合在一起。但是,在我们看来,由于这种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下意识活动,所以往往给人以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感觉。在结构艺术上也是不和谐、不统一的。
5.创作题(25分)
编写一段“离别”场景的剧本,注意使用视觉造型性语言, 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紧扣主题;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二套
1.写影视剧本首先要考虑到影视的( )
A.视觉造型性 B.剧本结构 C.蒙太奇效果 D.叙事性
2.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不是画面中人物发出的音乐属于( )
A.写实性音乐 B.表现性音乐 C.画面音乐 D.空间内音乐
3.下面属于“表现性蒙太奇”的一种类型是( )
A.复现式蒙太奇 B.象征蒙太奇 C.交叉式蒙太奇 D.连续式蒙太奇
4.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基本单位是( )
A.镜头 B.场面 C.段落 D.情节
5.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这样的镜头称为( )
A.分镜头 B.短镜头 C.长镜头 D.特写镜头
6.电影艺术紧密衔接的两部分是( )
A.造型和摄影 B.造型和叙事 C.造型和剪辑 D.摄影和剪辑
7.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呈现出三种形态,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态之列的一项是( )
A.声画合一 B.声画互应 C.声画分立 D.声画对位
8.电影长镜头理论的奠基人是( )
A.爱森斯坦 B.普多夫金 C.安德烈•巴赞 D.希区柯克
9.影视剧将若干镜头构成场面,又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最终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影片的特有方法,叫做( )
A.蒙太奇 B.剪辑 C.分镜头 D.速剪
10.法国著名导演雷内•克莱尔把电影主题称为( )
A.电影的灵魂 B.电影的核心 C.剧情的统帅 D.视觉的主题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1.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
指编剧应当在构思剧本形象时就考虑到摄影机
即从摄影机镜头中看到未来的图像,也就是说剧作者在构思时已经考虑到景别和构图的变化。
12.速剪艺术:
在现代的西方电影中,出现了一种艺术倾向,创作人员在剪辑一部影片时,不像过去传统的做法那样,主要依靠画面,而是依靠声音的节奏。这就使得电影声音在影片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也使得画面的变化显得非常简明、快速。
13.平行式蒙太奇:
指把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场合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因此具有同时性。
而这种同时发生的平行事件,往往互相衬托和补充,使得矛盾更加激烈。
14.隐喻蒙太奇:
指在电影画面中将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加以并列,以此喻彼,故又称“类比蒙太奇”。
15.声画分立:
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离异;
或者说,观众听到的声音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不一致。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类?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故事空间内的音乐(又称画面音乐或写实性的音乐)和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又称表现性音乐或假定性的音乐)两种。画面内音乐可以起到展示人物身份、性格和内心情感的作用。画面外音乐应用范围甚广,既可以展示环境烘托气氛,又可以抒发人物感情,表述创作者的主观评价,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表现各种情绪效果。
17.电影和戏剧有哪三个主要不同之点?
第一,电影打破了舞台演出和观众之间所保持的一定距离,使电影的镜头能够迫近人物。
第二,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这就是动作的平行发展。第三,运用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剧受时间和空间的,创造出新的电影时空来。
18.什么叫“创造新的银幕形象”?
第一,对原作进行增删,以突出题旨,使形象更加集中。
第二,重新构思。第三,要有声画结合的意识。第四,要有时空综合的意识。
19.电影时间包括哪三个含义?
第一,放映时间。一般为100分钟到120分钟。
第二,表现时间,即影片故事的时间长度。第三,观众心理感受时间。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其时间长度是不等的。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将电影和小说、戏剧做比较,说明电影属于“视觉造型性”的艺术。
电影和小说、戏剧一样,都要讲故事,即“叙事”。
不过,小说在书本里讲,戏剧在舞台上讲,而电影在银幕上讲。不管在哪儿讲,毕竟它们都是属于叙事艺术。
但它们叙事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样。小说中的夹叙夹议手法,或是夸张的、带比喻性的描写,在电影中是不适用的,因为它们和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相抵触。而戏剧因受三堵墙的,在时空转换上很不自由,而电影在空间转换上享有极大的自由,这又是戏剧和电影的差别。
此外,戏剧家塑造人物形象主要依靠性格语言,电影虽也要求人物语言性格化,但它更依赖运用人物造型以及人物的造型动作去塑造人物,这也是戏剧和电影的相异之处。从电影和戏剧、小说的不同方面,我们可以感到电影特别强调它的视觉造型性。
21.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生活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
“生活流”电影主张“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换句话说,这种影片要求“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记录生活,对于所描写的对象不作任何思考和概括,也不作任何评价和分析,认为应该由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力主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的影片,必然会导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仅仅是不偏不倚地、客观主义地去记录日常的“生活流”,而不必去考虑作品的情节和结构。即主张用事件的无逻辑组织去代替或打乱有逻辑的情节结构,造成这类影片根本排斥结构。于是,在“生活流”的影片中,时间的联系被打断了,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处于分崩离析之中。然而,就是这种“仿佛是从时间的织机上随手剪下来的、描写无尽混乱的画面”,却曾一度被西方电影理论界认为它将取代传统的有情节结构的影片。总之,这种电影美学观念主张不必对生活作任何选择,只需抓取一些生活片段,客观主义地将它们混杂在一起即可。
22.影片怎样造成电影的新时空?
造成电影新时空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用光影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景色的变化、服饰的更换,或用更迭地名的方式来表现等。但是造成电影新时空的最根本的手法,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具体来说,就是让时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流动,空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在电影里,时间的体现离不开空间,空间的表现也离不开时间。就连表现时间的长短,也离不开空间的变化。因此,电影剧作家无论是组织一场戏、一段戏或整个剧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也就是说,必须具备电影的时空结构意识。
5.创作题(25分)
使用视觉造型性语言编写一段“久别重逢”场景的剧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紧扣主题;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三套
1.电影叙事倚靠的是( )
A.造型画面 B.蒙太奇 C.人物对白 D.画外音
2.速剪艺术是指剪辑一部影片时主要依靠( )
A.画面 B.声音的节奏 C.故事情节 D.色彩和构图
3.“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的表述者是( )
A.林格伦 B.普多夫金 C.爱森斯坦 D.伯格曼
4.用影片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他身边的人和事,称为( )
A.客观镜头 B.全能视点 C.主观视点 D.交叉视点
5.蒙太奇的的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
A.平行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 B.叙事性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
C.隐语蒙太奇、象征蒙太奇 D.对比蒙太奇、抒情蒙太奇
6.电影诞生于( ),有声电影出现在( )
A.15年、1927 年 B.17年、 1927 年
C.18年 、1938 年 D.16年、1938 年
7.卓别林拍摄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影片是( )
A.《城市之光》 B.《摩登时代》 C.《大者》 D.《大马戏团》
8.对电影主题的要求是( )
A.单纯、明确 B.深刻、复杂 C.深刻、含蓄 D.单纯、特别
9.掌握写作潜台词的根本原则是( )
A.巧设对话 B.隐藏情感 C.引而不发 D.虚实相间
10.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就电影美学学派而言,总共只有两派,它们是( )
A.蒙太奇美学学派和分镜头美学学派 B.分镜头美学学派和意识流美学学派
C.长镜头美学学派和蒙太奇美学学派 D.生活流美学学派和意识流美学学派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声画合一:
又叫“声画同步”或“写实声”。
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的声音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两者互相吻合。
12.时空交错式结构:
把故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互相穿插起来结构成的一种影片,它往往是为了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13.交叉式蒙太奇:
指在电影镜头中让两个动作或场面交叉出现,互相加强,从而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印象”。
14.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又称“段落镜头”。
15.声画对位:
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它们各自以其内在节奏发展,分头并进,最终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着同一含义。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就整部影片而言,因时空结构的变化而造成的电影的不同样式,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个大类?
“时空顺序性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
“时空顺序性结构”是指那种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向前推进的一种结 构样式。
“时空交错式结构”是指那种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把现在、过去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的一种影片。
17.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卢米埃尔——记录性电影时空阶段。
第二,梅里爱——舞台式的电影时空阶段。
第三,格里菲斯——电影的新时空阶段。
第四,伯格曼——心理时空阶段。
18.中国电影改编有哪几种方式?
中国的电影改编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改编名著;
二、忠实于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也被称为“描红式”的改编;
三、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这是指仅从原著中提取一个意念,或某些素材,
严格地讲,已经不能叫改编,只能说取材于某某作品。
19.为什么说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这是因为,人物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也都要以人物为依据。所以,影视剧创作必须抓住写人物这个中心,抓住了人物也就抓住了影视剧创作的关键。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为什么要提出“声画分立”的原则,它的依据是什么?
普多夫金在《有声电影的一个原则——音画分立》一文中说:“有声电影的主要因素不是音画合一,而是音画分立”,因为,“音响的首要作用是增强电影内容的可能的表现力。”这说明,“音画合一”局限于告诉观众他们已经知道了的东西,而“音画分立”则能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声画分立”的依据来源于现实中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客观的声音不等于感觉到的声音的现象,而如果电影剧作者让画面去表现客观部分,而让声音去表现主观部分,则会出现“音画分立”,达到刻画人物心理等目的。“声画分立”的依据还来源于人们的感觉过程。在现实生活里,音响和形象并不总是同时出现的,人们或是先听到音响,或是先看到形象。如果电影剧作者掌握这种感觉过程,就会让音响和形象互相补充,不仅能增强电影的表现力,更能逼真地表现生活的形态。
21.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意识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重复)
22.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重复)
5.创作题(25分)
编写一段剧本,注意视觉造型性语言的运用,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结构紧凑;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四套
1.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于( ),我国首部有声片拍摄于( )
A.法国、1936年 B.意大利、1939年 C.英国、1940年 D.美国、1931年
2.卓别林拍摄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影片是( )
A.《城市之光》 B.《摩登时代》 C.《大者》 D.《大马戏团》
3.影视剧作的核心是( )
A.故事情节 B.主题思想 C.人物 D.视觉画面
4.间离效果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起源于戏剧,这一戏剧理论的独创者是( )
A.法斯宾德 B.布莱希特 C.新藤兼人 D.柴伐蒂尼
5.有声电影起初遭到一些电影艺术大师的反对,其中包括( )
A.巴拉兹、伯格曼 B.黑泽明、普多夫金 C.卓别林、爱森斯坦 D.卓别林、巴赞
6.影视兼有文学和绘画的长处,因而其艺术特征是( )
A.叙述与描写结合 B.形象性与情感性结合 C.生动鲜明 D.时空结合
7.西方现代主义电影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 )
A.蒙太奇画面 B.对传统情节的否定 C.情节典型化 D.消解冲突
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突出特点是( )
A.情节的典型化 B.蒙太奇结构 C.高度的纪实性 D.强调冲突律
9.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 )
A.声响、音乐和画外音 B.人声、音响和音乐
C.对白、音乐和配音 D.音响、话语和自然声。
10.影视时空和现实时空相比,其特点是( )
A.压缩了现实时空 B.拉长了现实时空
C.与现实时空同步 D.既能压缩,也能拉长现实时空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声画分立:
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离异;
或者说,观众听到的声音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不一致。
12.叙事性蒙太奇:
是用来讲清楚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的。
它是蒙太奇中最简明和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们起到连接段落与段落,转换场景与场景,贯穿动作线索的作用。
13.速剪艺术:
在现代的西方电影中,出现了一种艺术倾向,创作人员在剪辑一部影片时,不像过去传统的做法那样,主要依靠画面,而是依靠声音的节奏。这就使得电影声音在影片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也使得画面的变化显得非常简明、快速。
14.蒙太奇结构:
一部影片由若干段落构成,一个段落又由若干场面构成,而场面又由若干镜头构成。这就是影视剧本的蒙太奇结构。
15.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
是指编剧应当在构思剧本形象时就考虑到摄影机,即从摄影机镜头中看到未来的图像,也就是说剧作者在构思时已经考虑到景别和构图的变化。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电影时间包括哪三个含义?
第一,放映时间。一般为100分钟到120分钟。
第二,表现时间,即影片故事的时间长度。
第三,观众心理感受时间。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其时间长度是不等的。
17.影视剧作中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哪几类?
可以概括为叙述性的语言、对话和对话以外的话语三类。叙述性的语言包括人物造型描写、造型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手势等)以及景物描写。对话用于展现、说明和塑造性格,它还包括有潜台词的对话。对话以外的话语是指独白和旁白。
18.在哪些方面表现出电影和文学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第一,电影是用镜头构成银幕形象,文学用语言构成文学形象;第二,小说通过语言叙述故事,电影通过画面的流动展现故事。这就造成两者虽同属时间艺术,但其表现形态却又完全不同。总之,空间成为电影和文学的主要区别点。电影要靠空间画面去展现时间。故而改编者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必须加强空间的表现力,通过空间去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电影艺术境界来。
19.电影和戏剧有哪三个主要不同之点?
第一,电影打破了舞台演出和观众之间所保持的一定距离,使电影的镜头能够迫近人物。第二,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这就是动作的平行发展。第三,运用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剧受时间和空间的,创造出新的电影时空来。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影片怎样造成电影的新时空?
造成电影新时空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用光影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景色的变化、服饰的更换,或用更迭地名的方式来表现,等等。但是,造成电影新时空的最根本的手法,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具体来说,就是让时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流动,空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在电影里,时间的体现离不开空间,空间的表现也离不开时间。就连表现时间的长短,也离不开空间的变化。因此,电影剧作家无论是组织一场戏、一段戏或整个剧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也就是说,必须具备电影的时空结构意识。
2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现代派电影?
我们不应盲目模仿西方现代主义电影。自然,这也并非是说,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电影,我们可以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我国《诗经》中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的说法。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电影中的长处,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电影艺术手段。当然,这种借鉴,是以和原来的内容剥离,以适合于表现我们的生活内容为前提的。1979年以来,我国一些电影艺术工作者已经从“意识流”电影中借鉴了时空交错手法、创造了一种能够揭示和剖析主人公内在思想感情的心理电影,便是一个例子。
22.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生活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重复)
5.创作题(25分)
编写一段剧本,要体现出“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是要求剧本中要至少出现一处有关镜头或“画面”转换的描写;2.结构紧凑;3.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4.形式不拘。
第五套
1.一部影视剧要由许许多多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完成,这些人中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 )
A.导演 B.编剧 C.演员 D.美工
2.电影艺术紧密衔接的两部分是( )
A.造型和摄影 B.造型和叙事 C.造型和剪辑 D.摄影和剪辑
3.有声电影起初遭到一些电影艺术大师的反对,其中包括( )
A.巴拉兹、伯格曼 B.黑泽明、普多夫金
C.卓别林、爱森斯坦 D.卓别林、巴赞
4.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不是画面中人物发出的音乐属于( )
A.写实性音乐 B.表现性音乐 C.画面音乐 D.空间内音乐
5.卓别林拍摄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影片是( )
A.《城市之光》 B.《摩登时代》 C.《大者》 D.《大马戏团》
6.电影和戏剧有三个主要不同之处,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特点之列的是( )
A.镜头的迫近人物 B.动作的平行发展
C.时空的自由转换 D.造型和叙事的结合
7.对电影主题的要求是( )
A.单纯、明确 B.深刻、复杂 C.深刻、含蓄 D.单纯、特别
8.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 )
A.导演的要求 B.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C.镜头的需要 D.造型的需要
9.用影片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他身边的人和事,称为( )
A.客观镜头 B.全能视点 C.主观视点 D.交叉视点
10.心理电影结构编排依据的是( )
A.外部冲突 B.场景转换 C.情节发展 D.人物的意识活动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蒙太奇思维:
蒙太奇思维就是电影的形象化能力。电影剧作者的思维和小说家、戏剧家都有所不同。小说家用文学语言去叙述;戏剧家要注意人物动作的连续性;电影剧作者则是通过画面(或镜头)的组接而清楚、生动地表现出全部思想意图。
12.时空交错式结构:
是把故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互相穿插起来结构成的一种影片,它往往是为了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13.复现式蒙太奇:
影片的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包括人物的动作或对话,场面、道具、音乐等等,后面重复出现,产生出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叫复现式蒙太奇。
14.蒙太奇结构:
一部影片由若干段落构成,一个段落又由若干场面构成,而场面又由若干镜头构成。这就是影视剧本的蒙太奇结构。
15.主观视点:
是指用影片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他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用影片中某一个人物的视线拍摄的镜头,又可叫做主观镜头。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诗的电影与一般故事影片,在倾注作者主观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故事影片也必然会包含作者的主观感情,并将这一感情倾注在客体的形象之中。但是,诗的电影中所洋溢着的作者情感是最强烈的。在这方面它和一般的故事影片是不相同的。一般影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是现实主义的;而诗的电影中出现的思想感情,虽也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但它富于想象,具有人物个性的独特之处和浪漫主义色彩。
17.柴伐蒂尼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是哪六条?
(1)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故事;
(2)不给观众提供出路的答案;
(3)反对编导分家;
(4)不需要职业演员;
(5)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6)采用生活语言。
18.电影有哪几种改编方式?
美国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把改编的方式分为三种:
一、移植式;
二、注释式;
三,近似式。
一般说来,又可分成六种:
一、移植;
二、节选;
三、浓缩;
四、取意;
五、变通取意;
六、复合。
19.中国电影改编有哪几种方式?(重复)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应如何正确看待蒙太奇和长镜头这两大电影美学学派?
长镜头理论的代表人物巴赞十分强调电影是在“没有人的创造性干预下自动形成的”,该理论在追求真实性上有其值得称道的方面;但是,这是不实际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纯客观的、毫不受艺术家主观干预的艺术。同时,这一主张必然要反对艺术家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蒙太奇若被使用不当,确会产生一种人工的痕迹,甚至有作假的可能。但也不能说,蒙太奇必然会使电影离开真实。如果镜头的分切和组合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真知灼见,那么,它不仅不会引导电影离开生活,反而能更加接近生活,形成一种高度的艺术美。所以,对于这两种电影美学学派,没有必要去肯定一种,否定另一种。而在创作实践中,它们往往是被交替使用的。
21.将中国的心理电影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从结构依据、叙述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三个方面做一个比较,谈谈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
答:首先,从结构依据来看,两者都依据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内在思想感情的变化来结构全片。但是,中国的心理电影,侧重表现理性的思维活动,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所依据的,不仅是理性的思维,而且还包括非理性的思维所产生的幻觉、幻想、情感波动等。其表现形态是无逻辑和跳跃多变。其次,从叙事形式来看,两者都运用闪回的形式,都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而且,都运用主人公的独白和旁白来贯穿全片。但是,由于中国的心理电影侧重表现的是主人公理性的思维活动,因此,现实和回忆部分都是以一段段的形式出现的,表现得非常规整。而西方意识流电影时空跳跃多变,现实和回忆不断地切换,采用的是无逻辑联系等自由联想的形式。再次,从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剖析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活动。但中国的心理电影侧重展示主人公理性的思维活动,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则是为了描写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表现现代人心理的复杂性。
22.诗的电影中的结构美是如何得到体现的?(重复)
五.创作题(25分)
围绕遇险或欢庆场景,编写一段剧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紧扣主题 ;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六套
1.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戈达尔 B.黑泽明 C.杜甫仁科 D.伯格曼
2.电影叙事倚靠的是( )
A.造型画面 B.蒙太奇 C.人物对白 D.画外音
3.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 )
A.声响、音乐和画外音 B.人声、音响和音乐
C.对白、音乐和配音 D.音响、话语和自然声
4.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罗夫联合发出《有声电影声明》,提出了著名的理论是( )
A.声画蒙太奇理论 B.声画合一理论
C.速剪艺术理论 D.声画同步理论
5.影视兼有文学和绘画的长处,因而其艺术特征是( )
A.叙述与描写结合 B.形象性与情感性结合
C.生动鲜明 D.时空结合
6.下面属于“表现性蒙太奇”的一种类型是( )
A.复现式蒙太奇 B.象征蒙太奇 C.交叉式蒙太奇 D.连续式蒙太奇
7.影视剧作的核心是( )
A.故事情节 B.主题思想 C.人物 D.视觉画面
8.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小单位是( )
A.镜头 B.场面 C.段落 D.剧情
9.掌握写作潜台词的根本原则是( )
A.巧设对话 B.隐藏情感 C.引而不发 D.虚实相间
10.电影改编工作最基本的一条要求是( )
A.赋予原作以逼真、具体的视觉造型特征 B.对原作情节加以调整
C.删除概括叙述的部分 D.紧扣电影主题选材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声画合一:
又叫“声画同步”或“写实声”。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的声音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两者互相吻合。
12.叙事性蒙太奇:
是用来讲清楚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的。它是蒙太奇中最简明和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起到连接段落与段落,转换场景与场景,贯穿动作线索的作用。
13.对比蒙太奇:
把不同内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因而会收到互相衬托、互相强调的效果。
14.客观视点:
又可叫做“全能视点”。影视艺术家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镜头去表现人物的行动,并向观众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15.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又称“段落镜头”。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如何正确对待画面的造型功能和叙事功能?
总的说来,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偏废。因此,电影工作者不应脱离人物命运而专门去追求造型。如果只强调了画面的造型功能,而忽略了画面的叙事功能,必然会导致造型失去意义。这样的画面造型再美,光影、构图再讲究。它的意义最多也就局限在画面本身。电影是造型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是一门用镜头(或造型画面)讲故事的艺术。离开造型不行,离开叙事也不行。
17.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重复)
18.柴伐蒂尼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是哪六条?(重复)
19.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类?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哪些?(重复)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诗的电影与一般故事影片,在倾注作者主观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重复)
21.为什么说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一,电影改编的历史长。中国的电影改编至今已有95年历史,而西方的第一部改编影片距今已有107年。电影改编的历史比电影的历史短不了多少。之所以改编,原因之一就是电影必须在戏剧和文学方面寻找高尚的题材,必须从戏剧或文学中借取讲故事的方法。
第二,改编影片的数量多。世界影片的年产量中,改编影片约占40%左右。这个数字也足可说明电影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了。
第三,改编影片的质量高。改编影片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经常独占鳌头,获得影坛上的最高荣誉。在我国获得历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影片大部分属于改编影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影片的质量。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证明电影改编确属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
22.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是怎样的?
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认为,把一个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剧本,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紧凑的情节,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即要有矛盾、有斗争、有结局。这实际上是一种“戏剧式电影”的理论。在这种“戏剧式”改编理论的指导下,相应地产生出一整套改编方法,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在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首先改编者往往要去挑选一部结构紧密、富有戏剧性的中篇小说来改编,因为这样的小说,既符合他们所需求的结构特点,篇幅的长短也比较适合于一部影片的容量。而如果被改编的是一部叙事性较强、戏剧性较弱的小说,那么改编者也往往要把小说中作者用叙述口吻所作的侧面描写,一律改为人物的外部行动,并把通过作者叙述而出现的一个个场面,删去枝蔓,用情节线索贯穿起来,加强情节的紧张性
5.创作题(25分)
围绕欢宴或离别场景,编写一段剧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紧扣主题 ;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七套
1.写影视剧本首先要考虑到影视的( )
A.视觉造型性 剧本结构 蒙太奇效果 叙事性
2.电影诞生于( ),有声电影出现在( )
A.15年、1927 年 年、 1927 年
年 、1938 年 年、1938 年
3.在整个电影声音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对白 人声 C.音响 音乐
4.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呈现出三种形态,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态之列的一项是( )
声画合一 B.声画互应 声画分立 声画对位
5.影视时空和现实时空相比,其特点是( )
压缩了现实时空 拉长了现实时空
与现实时空同步 D.既可能压缩,也可能拉长现实时空
6.电影长镜头理论的奠基人是( )
A.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C.安德烈•巴赞 D.希区柯克
7.西方现代主义电影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 )
蒙太奇画面 B.对传统情节的否定 C.情节典型化 消解冲突
8.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基本单位是( )
情节 镜头 段落 D.场面
9.间离效果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起源于戏剧,这一戏剧理论的独创者是( )
法斯宾德 新藤兼人 C.布莱希特 柴伐蒂尼
10.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下面不属于这三个条件之列的是( )
要热爱原作 B.要善于想象
要熟悉原作所描写的生活 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声画分立 (重复)
12.表现性蒙太奇 (重复)
13.隐喻蒙太奇 (重复)
14.主观视点 (重复)
15.蒙太奇思维 (重复)
3.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电影时间包括哪三个含义?
17.中国电影改编有哪几种方式?(重复)
18.什么叫“创造新的银幕形象”?(重复)
19.柴伐蒂尼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是哪六条? (重复)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诗的电影中的结构美是如何得到体现的?(重复)
21.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将话剧扩充和丰富成电影时,切忌将原来受舞台的场面增加几个,或将通过对白交代出来的幕后戏搬到幕前来。而应把原来就想在话剧中写出来的东西,用电影形式写出来。
二、要彻底摆脱舞台,转化为银幕形象,切忌只在时空上放大一些,要改就要改得让观众找不到丝毫舞台的影子。改编时,必须改掉原话剧严重的假定性。
三、在有些场合却又不能脱离原作的特殊要求,强求电影化。
四、改编者必须意识到,话剧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话剧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所作的,因此,它的内容和它的形式已经结合得十分紧密。改编话剧名著往往不易成功,观众往往以缺少一点原作的“味儿”来批评改编影片。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事情。
22.应如何正确看待蒙太奇和长镜头这两大电影美学学派?(重复)
5.创作题(25分)
回忆你所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将其中一个精彩片断改编成影视剧本;或自创一段剧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结构紧凑;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八套
1.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节冲击力属于影视剧本的( )
叙事部分 场景部分 创意部分 D.造型部分
2.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于( ),我国首部有声片拍摄于( )
法国、1936年 意大利、1939年 英国、1940年 D.美国、1931年
3.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影片中人物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称为( )
表现性音乐 B.写实性音乐 假定性音乐 画面外音乐
4.速剪艺术是指剪辑一部影片时主要依靠( )
画面 B.声音的节奏 故事情节 色彩和构图
5.蒙太奇美学理论的奠基人是( )
A.爱森斯坦 卓别林 格里菲斯 伯格曼
6.“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的表述者是( )
林格伦 B.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 伯格曼
7.1981年获法国电影艺术最高恺撒奖,被西方电影理论界认为“恢复了传统的叙事方法”的一部影片是( )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奇遇》
《克莱默夫妇》 D.《最后一班地铁》
8.影视剧将若干镜头构成场面,又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最终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影片的特有方法,叫做( )
A.蒙太奇 剪辑 分镜头 速剪
9.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突出特点是( )
情节的典型化 蒙太奇结构 C.高度的纪实性 强调冲突律
10.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这样的镜头称为( )
分镜头 短镜头 C.长镜头 特写镜头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声画对位 (重复)
12.平行式蒙太奇 (重复)
13.长镜头 (重复)
14.蒙太奇思维 (重复)
15.客观视点 (重复)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类?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重复)
17.为什么说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重复)
18.电影有哪几种改编方式?(重复)
19.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重复)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生活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重复)
21.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是怎样的?(重复)
22.为什么说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重复)
五 创作题(25分)
回忆你所看过的一些精彩电影、电视片,运用视觉造型性语言将某些画面如实摹写下来;或自创一段剧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结构紧凑;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