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
2025-09-29 02:24:09 责编:小OO
文档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及护理

血压监测是临床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创血压监测作为传统的测量方法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腔内压力的方法,比较准确、可靠,能直接持续、动态地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利于及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就更为重要。我科自2010年元月至2011年9月为患者实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本组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桡动脉置管24例,股动脉置管2例,足背动脉置管5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停止监测ibp拔除动脉置管,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给予拔管,置管时间最短12h,最长72小时,监测效果满意。

2、方法:

2.1用药准备:贝朗公司生产的22-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bd压力传感器,无菌孔巾,无菌无粉手套,胶布,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1支,消毒用物、监护仪、加压袋。

2.2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此位置表浅,易触及,易定位,易于固定和护理,其次是股动脉或腋动脉,但此位置不易固定,易发生脱落,感染、穿刺失败。

2.3allen’s试验:桡动脉置管前必须先行allen’s实验证实尺桡动脉供血情况,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桡动脉的同时,嘱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如5-7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8-15s为可疑,>15s为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禁止在该侧进行桡动脉穿刺;对于昏迷患者则利用监护仪上显示的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脉,显示平线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尺桡动脉,屏幕出现波形和数字,即为正常,表示尺桡动脉供血良好,如不显示即为异常,需改另一侧用同样方法试验,或改其它穿刺部位穿刺。

2.4操作方法:选择无感染部位,非手术部位,侧支动脉供血良好的肢体动脉,摸清动脉走向,固定好肢体,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确定穿刺点后,与皮肤呈30度-40度角进针,见针尾有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敢于针栓处送外套管,使其全部进入动脉管管内,随后取出针芯,血液外流通畅即为穿刺成功,接测压及冲洗装置,用3m敷贴固定,注明穿刺及贴膜时间,并与监护仪连接,校零后即可测量。

3适应症及禁忌症

3.1适应症:

3.1.1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外科,脏器移植等可能术中大失血的手术。

3.1.2严重低血压、休克和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的疾病,或者无创血压难以监测者。

3.1.3严重高血压、创伤、心梗、心衰、mods。

3.1.4手术中需要控制性降压,血液稀释以及嗜铬细胞瘤手术或者测定心排出量时。

3.1.5需反复抽血作动脉血气分析时。

3.1.6选择性造影、动脉插管化疗时。

3.2禁忌症。

3.2.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3.2.2凝血功能障碍者。

3.2.3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

3.2.4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份。

3.2.5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4结果:本组均顺利建立了有创血压监测,置管最短12h,最长72h,所有患者拔管后未发生穿刺点渗血、出血、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5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

5.1留置针的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处皮肤每天用碘伏消毒1-2次,并更换无菌敷贴,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无渗血、延长管、三通管等物品每日更换1次。

5.2动脉测压管的护理:动脉测压管的各个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将压力传感器及三通管部分置于无菌治疗巾内,零点校正时,保持传感器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一般相当于腋中线第4肋间位置,以保证测定数值的准确,患者更换体位时同时调节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保持动脉测压管通畅,管道内不能有血块或气泡,应用1%肝素盐水每小时定时冲洗3-5ml,有回血时及时冲洗,肝素盐水每天更换1次,加压袋的压力要>300mg,测压管内严禁气体进入,应定时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

5.3动脉血压波形的观察:正常血压波形分为升支、降支、重搏波,有规律的出现,当动脉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有打折或血栓堵塞现象,处理: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打折调至正常,若有堵塞应先抽回血再进行冲洗,防止凝血块冲入动脉腔内,处理妥善后按无菌原则重新贴上皮肤保护膜。

5.4拔除留置针的护理:患者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当病情稳定后,不需要测压时,应及时拔除导管,或一旦发生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拔管时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再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出血及肢体末稍循环情况。

6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6.1局部出血和血肿:穿刺损伤,应用抗凝药物,拔管后处理不当可引出局部渗血、出血或形成血肿,拔管后压迫并举高上肢10分钟,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至20分钟,然后加压包扎,出现血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频谱仪局部照射。

6.2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一般与留置时间、穿刺及护理不到位有关,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每天以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敷贴1次,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一旦发生感染迹象,如红、肿、痛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行导管培养,如需继续监测应更换测压部位,如需动脉血气分析,取血前应予碘伏消毒接口,并将管道内血液冲洗干净。

6.3气栓:及时检查各管道,防止松动、脱出,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及校零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进入,确保整个连接管道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

6.4血栓:穿刺时动作要轻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损伤动脉内膜,冲洗时遇到阻力或怀疑套管针内有凝血时,不能强行注入,应先用注射器将血块抽出再进行冲洗。

6.5远端肢体缺血:密切观察置管侧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与温度,血氧饱和度情况,发现有缺血征象,如皮肤苍白,温度降低,麻木及疼痛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固定肢体时,切勿行环行包扎或包扎过紧。

7小结:

有创动脉血压血监测,目前已成为危重患者血液流动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有创血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王芳《实践与研究》

作者单位:533800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icu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