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判断题 〔每题2分,共40分〕
1、 长期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钾血症。〔 F 〕
2、 炎症的根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性、渗出和增生,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F 〕
3、 纵膈不是单个器官,而是两肺之间许多器官构造以及结缔组织的总称。〔 T 〕
4、 被动体位是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为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姿势。〔F 〕
5、 目前的介入方法有栓塞法、血管成形法、区域性灌注法3种。〔 T〕
6、 传染病房的隔离衣、口罩、帽子应每天更换1次。〔T 〕
7、 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每分钟肺通气量。〔 F〕
8、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空腹抽血1次,口服葡萄糖75G后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时各抽血1次测血糖及胰岛素。〔T 〕
9、 男,22岁。开水烫伤双足,局部肿胀明显,有大小不等水泡,创面红润,潮湿,诉创面剧痛,诊断为开水烫伤7%〔浅Ⅱ度〕。〔 T〕
10、 严重挤压伤是外科引起高血钾的常见病因。〔 T 〕
11、 癔病性痉挛多在白天或暗示下发作,发作时有神经系统病理征。〔 F〕
12、 心绞痛是主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F 〕
13、 脑疝晚期患者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反响。〔F 〕
14、 瞳孔呈垂直椭圆形散大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之一。〔T 〕
15、 为了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按压时间应略长于放松时间。〔T 〕
16、 六淫是一切内感病的主要病因。〔F 〕
17、 孕妇血液中存在IgG血型抗体即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T 〕
18、 老年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基线=90+年龄〔mmHg〕。〔T 〕
19、 胆道手术后3-5天可考虑行T型管缓慢低压冲洗。〔 F 〕
20、 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因对消化道有刺激,应在饭后服用。〔F 〕
二、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D 〕
A、12g B、10g C、8g D、6g E、4g
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C 〕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E、25次
3、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收缩压上下的是〔 A 〕
A、每搏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血管容量比例
4、关于食管的狭窄,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B 〕
A、第一狭窄部相当于第7颈椎的下缘 B、第二狭窄部距中切牙20cm C、第二狭窄部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D、第三狭窄部相当于第11胸椎平面 E、第三狭窄部距中切牙45cm
5、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1个8小时输入24小时补液方案总量的〔C 〕
A、1/4 B、1/3 C、1/2 D、2/3 E、2/5
6、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 C 〕
A、支气管扩X B、慢性支气管炎 C、肺结核 D、支气管肺癌 E、风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7、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主要病症为〔 C 〕
A、神志改变 B、多饮多尿病症明显 C、局限性抽搐 D、血压偏低 E、食欲减退
8、疥疮皮损好发于〔E 〕
A、头部,面部和颈部 B、胸背部及腰部 C、四肢的伸侧 D、臀部及双下肢,手掌及足背 E、指缝、腕部屈侧、下腹部、股内侧
9、水痘的传染期是〔E 〕
A、潜伏期至结痂 B、前驱期至出疹 C、发热至痂脱落为止 D、出疹期至痂脱落为止 E、出疹前1-2天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10、50岁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如6周妊娠大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最好的处理方案是〔 C 〕
A、子宫全切 B、子宫颈全切 C、定期复查 D、雌激素治疗 E、孕激素治疗
11、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应除外以下哪项〔 B 〕
A、大量排钾利尿 B、屡次灌肠和导泻 C、上消化道出血 D、反复放腹水 E、高蛋白饮食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C 〕
A、 少尿、水肿 B、少尿、高血压 C、血尿、水肿、高血压 D、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E、水肿、高血压
13、法洛四联症常见并发症为〔 B 〕
A、心力衰竭 B、脑血栓 C、肺水肿 D、脑膜炎 E、肺炎
14、关于GCS记分法的概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
A、总分最高15,最低3分 B、总分越低说明意识障碍越重 C、15分为意识清醒 D、总分在8分以上表示已有昏迷 E、总分由低分向高分转化说明病情在好转中
15、石膏固定的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最早出现的病症是〔B 〕 A、感觉异常 B、疼痛 C、苍白 D、体温下降 E、发绀
1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E 〕
A、全身中毒病症严重 B、局部持续性疼痛,患肢不愿活动 C、骺端处明显深压痛 D、白细胞计数增多 E、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做涂片检查
17、肾结核的血尿属〔A 〕
A、终末血尿 B、初血尿 C、全血尿 D、混浊尿 E、脓血尿
18、有一病人,行甲状腺大局部切除术后,进流食时出现呛咳,发言消沉,但不嘶哑,可能是〔 D 〕 A、喉头水肿 B、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 C、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 D、喉上神经内外侧支损伤 E、喉返神经损伤
1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50%-80%患者病前有先兆,其最常见表现为〔A 〕
A、新发生心绞痛,原有心绞痛加重 B、自发性心绞痛 C、稳定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混合性心绞痛
20、急性肺水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选项是〔C 〕
A、按医嘱静脉注射XX兰 B、取坐位,两腿下垂 C、持续低流量吸氧 D、遵医嘱吗啡皮下注射 E、遵医嘱静脉注射氨茶碱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细菌合成的产物有〔ABCDE 〕
A、热原质 B、毒素 C、抗生素 D、色素 E、维生素
2、以下哪项属于乙类传染病〔 BCE 〕
A、鼠疫 B、流行性出血热 C、麻疹 D、流行性腮腺炎 E、梅毒
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代谢紊乱常表现为〔 ABCE 〕
A、氮质血症 B、代谢性酸中毒 C、水中毒 D、高钠血症 E、高钾血 症
4、氧中毒患者主要损伤〔CE 〕
A、沁尿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5、内囊出血"三偏"征为〔 ACE 〕
A、对侧偏麻 B、同侧偏麻 C、双眼同向性偏盲 D、同侧偏瘫 E、对侧偏瘫
6、下呼吸道感染的的常见因素为〔 ABCDE 〕
A、免疫机能受损 B、正常菌群失调 C、病原体的飞沫传播 D、空调系统污染 E、致病菌通过气道逆行感染
7、左心衰竭可能的病症有〔 ABCD 〕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心悸 C、劳累性呼吸困难 D、严重者可发生端坐呼吸 E、心前区疼痛
8、在听胎心音的同时还能听到哪些声音〔 BDE 〕
A、母亲心音 B、脐带杂音 C、胎动音 D、子宫杂音 E、腹主动脉音
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有〔 BCD 〕
A、低血压 B、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C、心律失常 D、钠潴留 E、高血钾
10、行为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ACDE 〕
A、操作技能培训 B、病人现身说法 C、模仿学习 D、行为矫正 E、模拟与游戏
常见三基试题与答案
常见三基试题与答案 1、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那么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使组织灌注缺乏,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休克一般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 常见三基试题与答案
1、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那么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使组织灌注缺乏,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休克一般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治疗休克的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治疗原那么如下:
〔1〕一般紧急治疗: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吸氧,保湿。
〔2〕补充血容量: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必要时输血。
〔3〕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内脏大出血的控制、坏死肠袢的切除、消化道穿孔修补和脓液引流等。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不主X早期使用碱性药物,宁酸毋碱。根本措施是改善组织灌注,并适时地给予碱性药物。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收缩剂、血管扩X剂、强心药等。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可用肝素抗凝。
〔7〕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较严重的休克。 〔8〕加强营养代谢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适当的肠内和肠外营养,可加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
2、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诊断和处理原那么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那么
MODS是指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
临床特点:临床上MODS有两种类型:
①速发型,是指原发急症在发病24h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同时发生功能障碍。对于发病24h内因器官衰竭而死亡者,一般只归于复苏失败,而不作为MODS.
②迟发型,是先发生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维持,继而发生更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除了器官衰竭这个共同特点外,MODS还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
〔1〕与创伤、休克和感染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MODS都有明确的创伤、休克或感染等诱因。
〔2〕高动力型循环:伴发脓毒症的病例在病程早、中期几乎均表现出高排低阻的高动力型循环状态,心排量可达10L/min以上,而外周阻力却很低,严重时需使用升压药物方能维持血压。
〔3〕高代谢:MODS常伴有代谢障谢,但与饥饿状态有很大不同,其代谢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①持续性的高代谢,根底代谢率可到达正常的2~3倍以上。②耗能途径异常,机体通过大量的分解蛋白质获得能量,糖的利用受到抑制。③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响差。
〔4〕病情凶险:MODS往往来势凶猛,病情进展急剧,故死亡率很高。
〔5〕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在病理学上主要的发现是广泛的急性炎症反响,如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水肿、器官湿重增加等。
治疗原那么:
〔1〕控制原发病:只有有效控制原发病,才能防止和治疗MODS。明确的感染灶必须及时引流,对坏死组织也要彻底去除,使用有效抗生素。
〔2〕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最能反映病人的器官或系统变化。如呼吸浅快应警觉病人发生肺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应考虑周围循环衰竭。
〔3〕改善循环,防止缺血时间过长和持续的低灌注,纠正休克,提高复苏质量。
〔4〕改善氧代谢,纠正低氧血症:在MODS病人,临床发生频率最高、时间最早、病症最明显的往往是ARDS,为此,往往不可防止地给予机械通气。
〔5〕加强全省支持治疗,尽可能采用经口摄食。
4、心肺复苏的徒手处置步骤及电除颤步骤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去除呼吸道异物,开放气道
〔4〕判断呼吸
〔5〕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6〕触摸颈动脉搏动
〔7〕胸外按压
〔8〕每作15次按压,需作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展。
电除颤的根本步骤。
〔1〕患者仰平卧位;
〔2〕手控电除极涂以专用导电胶或者粘贴一次性监护或者除颤电极;
〔3〕开启除颤器;
〔4〕选择能量,成人首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200至300J,第三次360J.婴幼儿为41J/Kg;
〔5〕除颤器充电;
〔6〕确定两电极正确安放在胸部,APEX〔左第四肋间腋中线〕,STEMUM〔右锁骨下〕;
〔7〕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者间接和患者接触;
〔8〕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展除颤。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原那么
ARDS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损伤导致的以进展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变化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等。临床上患者虽能自主呼吸,但呼吸极度困难并有窘迫病症,动脉血氧分压进展性下降,进展后可危及生命。
〔1〕原发病的治疗:如果脓毒症被证明或被疑心为ARDS的原因,在得到培养结果以前,应先给予经历性抗生素治疗。
〔2〕循环支持治疗:目的是恢复和提高组织器官的氧供和氧耗,即血液氧合充分和增加心输出量。故首先通过液体复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使用正性肌力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机械通气:在考虑诊断的同时,用高的吸氧浓度〔FiO2〕治疗致命性低氧血症是必需的,紧接着应重复动脉血气分析,以保证足够的氧供。因为面罩吸氧常难以治疗低氧血症,故需要迅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及加用呼气终末正压〔PEEP〕。
〔4〕全身营养支持:在72h内应开场经肠道或肠道外途径补充营养,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血浆,以减轻肺间质水肿。
〔5〕肺血管扩X剂的应用:经呼吸道途径给予一氧化氮〔NO〕或前列腺素E1〔PGE1〕,可选择性地舒X有通气功能肺泡的血管,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助于ARDS的恢复。此外,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肺的微循环也可考虑使用。
〔6〕体位治疗:由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可使血流重新分布,局部萎限肺泡再膨胀,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例,降低肺内分流。
〔7〕其他治疗:皮质激素的效果未得到证实,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响,但只宜短时间使用。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是许多疾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和并发症,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凝血功能亢进,微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消耗性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和血管内溶血等。
治疗:
〔1〕消除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是DIC治疗的根本措施,控制DIC诱发因素是防治DIC的重要方面。
〔2〕积极接触微循环障碍:急性DIC患者均有严重的微血管痉挛和微血栓形成。要有效治疗DIC,就必须积极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654-2〕、东莨菪碱、酚苄明等有解除微动脉痉挛的效果;血小板解聚剂〔如潘生丁、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参、川芎嗪等〕可减少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粘滞度且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力。
〔3〕肝素的使用:肝素是抗凝血酶Ⅲ的激活剂,应用肝素有效治疗DIC,主要是阻止凝血活性和防止微血栓形成,但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肝素宜在DIC早期使用,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凝血时间延长1倍为度。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具有抗凝作用较弱而抗血栓作用较强的特点。
〔4〕抗血小板药物:可减轻微血栓形成,从而制止DIC的开展。临床上对于轻型的DIC或可疑的DIC而未肯定诊断的,或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在控制原发病的根底上,单独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往往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5〕止血和输血的治疗问题:应输注全血或新鲜冷冻血浆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但应在肝素治疗的根底上进展。单独输注血浆或凝血因子,提供血液凝固的基质,反而有加重血管内凝血、促进DIC的开展而导致更严重的出血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可能。〔6〕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纤溶药物一般不主X常规应用,只有在DIC开展过程中,继发性纤溶极度亢进,可以在应用足量肝素的同时,小心使用。
〔7〕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去除激活的凝血因子,保护溶酶体膜,不利于DIC的治疗。但在原发病、根底病需要应用或已长期使用时,不宜突然停药,可在应用肝素的情况下继续用药。
7、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原那么 根本原那么:
〔1〕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
〔2〕口服给药,一般以口服药为主;
〔3〕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的按时给药;
〔4〕个体化应用。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也可选用胃肠道反响较轻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是,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代表药物是吗啡。其选用应根据疼痛的强度〔如中、重度癌痛者〕,而不是根据癌痛的预后或生命的时限。常用缓释或控释剂型。
8、医院感染的根本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根本特征:
〔1〕病原特征: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中,90%为时机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耐药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多,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等。真菌感染亦呈增多趋势。
〔2〕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病原携带者、医院无生命环境以及人体“贮菌库〞的细菌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者。医院感染多为时机性感染,且以内源性感染为多,感染以散发为主。当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措施失误时可发生感染爆发;医院感染的传染性较小,一般可在病区针对其传播方式进展就地隔离。
〔3〕临床特征:医院感染易为患者的原发病和根底病所掩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不同,易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医院感染具有诊断复杂性,病原菌往往需要多种培养;医院感染应治疗与预防并重。
9、肠内、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肠外营养:指通过静脉给予适量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或局部营养,以到达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10、核心制度的根本内容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根本规X与管理制度、交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MO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那么MODS是指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
临床特点:
临床上MODS有两种类型:
①速发型,是指原发急症在发病24h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同时发生功能障碍。对于发病24h内因器官衰竭而死亡者,一般只归于复苏失败,而不作为MODS.
②迟发型,是先发生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维持,继而发生更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除了器官衰竭这个共同特点外,MODS还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
〔1〕与创伤、休克和感染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MODS都有明确的创伤、休克或感染等诱因。
〔2〕高动力型循环:伴发脓毒症的病例在病程早、中期几乎均表现出高排低阻的高动力型循环状态,心排量可达10L/min以上,而外周阻力却很低,严重时需使用升压药物方能维持血压。
〔3〕高代谢:MODS常伴有代谢障谢,但与饥饿状态有很大不同,其代谢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①持续性的高代谢,根底代谢率可到达正常的2~3倍以上。②耗能途径异常,机体通过大量的分解蛋白质获得能量,糖的利用受到抑制。③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响差。
〔4〕病情凶险:MODS往往来势凶猛,病情进展急剧,故死亡率很高。
〔5〕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在病理学上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