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宗教对政治产生的影响
2025-09-29 02:23:23 责编:小OO
文档
宗教对政治运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外在的自然环境。承认和强调超自然力量对于物质世界的作用,是诸多宗教的共同基础。

迄今为止人类对于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无疑是宗教作为敬畏和崇拜超自然力量的意识形态而赖以存在的重要条件。宗教亦是历史现象,根源于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可谓“现实世界的反映”。

当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狭隘封闭的血缘群体不复存在,原始宗教随之让位于民族国家宗教和世界宗教。国家是文明的集中体现,而文明社会的历史基础是阶级的对抗。文明时代的宗教既是阶级对抗的产物,亦是阶级对抗的反映,文明时代的宗教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和压迫民众的精神枷锁,是“人民的鸦片”。另一方面,在文明时代,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

宗教与政治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原始社会,二者同根同源,休戚相关;进入阶级社会后,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者“志同道合”,唇齿相依,但因“道不同”而盎盂相敲,兵戎相见,这既伤害了宗教的神圣,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近现代以来,政教分离最终成为处理政治与宗教关系的基本准则。

不过,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世俗与神圣关系的完全解体,在当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教关系仍然“扯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是特定社会集团借助公共权力实现自己利益的社会关系。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要处理氏族(或部落)内部的各种关系,还要与其他部落进行沟通与交流,“君巫 (教)合一”保证了权力的高度统一,是提高社会运作效率的合适。同时,这种制度给当权者头上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对强化其统治是绝对必要的。不过,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成王败寇的因果循环,社会下层日渐认识到“王侯将相”并非天生的“贵种”,于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家们不得不以人为的谎言修补这层“神圣的帷幕”。《尚书·皋陶传》云:“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5](《尚书·虞书·皋陶传》)人格化的“天”成为国家政治、法律规章以致世俗伦理的最高裁判者。在《圣经》中,保罗也发出同样的呼声:“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6](《新约·罗马书》,13:1)。

秦始皇曾想让他的帝业“至千万世,传之不穷”,但秦帝国昙花一现,仅存活14年。与政治的易变不同,宗教则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信仰活动,远离尘世的聒噪反让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职是之故,政治观念与宗教信仰之间并不是同步的,拥有共同的信仰也可成为战场上的死敌。两伊战争双方伤亡150万人之多,耗费8000多亿美元。伊朗领袖霍梅尼在宣布接受联合国598号停战决议时说:“接受这项决议是痛苦的,接受比喝毒药还要厉害。但是,为了让真主满意,就要把它喝下去。”这话显然言不由衷。[7](P482

在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教堂随处可见,教派五花八门,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却是那么举国一致,除去邪教之外,正常的人们从来不把自己的信仰当成美国社会的惟一真理,所以在政治生活中也从来不以教派站队。

从表面上看,政治与宗教具有“互补”的要求:政治需要宗教给自己提供合法性基础,宗教也力求政治给予最大益处。拿破仑曾说:“没有宗教,就没有。精明的征服者是从来不同神甫争吵的。可以既迫使他们就范,又利用他们……你可以嘲笑占卜师,但是最好还是同他们一道吃献祭的小鸡。”[9](P136) 政治是世俗社会的终极关怀,宗教是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

此外,政治与宗教虽然都是群体性活动,但在 “推销”自己的理念时,二者的手段大相径庭。前者以强制性为主,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后者立于劝化说服,传教布道,如沐春风。虽然历史上不乏强制性“改宗”事件的发生,但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政治活动。

宗教与政治关系的疏密程度既取决于前者的世界观,也取决于后者对前者的信仰或利用。艾森豪威尔总统曾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如果不建立在一种深刻宗教信念之上的话,它就失去了意义,至于是哪一种信念我倒不在乎。”[11](P547

1971年,美国最高首席大法官伯格在雷蒙诉库尔兹曼案的判决书中也指出:“我们以前的裁决未要求完全的政教分离;从绝对的意义上说,完全的分离是不可能的。同宗教组织之间的某种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分离的线远非一堵墙,而是一个模糊的、不清晰的、因某种特殊关系的所有情况而变化的障碍物。”[12](P251)在美国,法律虽然禁止干预宗教,但却从没有禁止宗教影响政治的立法。

宗教与政治分属于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政治权力及其运用成为维系社会秩序与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宗教则以人类情感之慰藉,意志之勖勉为事。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政治相互利用又互为制约,演绎了恩怨情仇的历史。若从文明的现代性演进来看,在两者互动与冲突的过程中,社会经历了由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态向政教分离的政治形态的转变。

在当今世界, 所有的宗教在规范自己信众的同时,也影响、塑造着外部的世界。与其他宗教相比,教参与政治的倾向和特征更为明显。教参与政治的方式凸显为宗教社会作用的国家化倾向,其一是以宗教政党的方式,借助于政治宗教纲领夺取国家政权;其二是原教旨主义运动,以夺取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就教参与政治的发展及其效应来看,一方面,教具有强大的政治社会动员力量,在有关各国争取民族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教政治化倾向也对世界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与政治具有天然的联系。“教是政治的宗教或宗教的政治。教虽然作为一种宗教组织而创立,但它具有政治特征。穆罕默德作为先知也处理国家事务,政治与宗教是合一的。穆罕默德一方面努力为教赢得信徒,同时又追求一种政治目标。在他看来,这两者是一个整体。”[13](P51)

在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上,十字军东侵就是在 “保卫教”名义下的扩张侵略。在欧洲封建神权统治的全盛时期,从11世纪末开始,将近200年间,罗马教会煽动法、德、意、英和其他封建主进行了8次对中东的军事殖民侵略战争,名义是从东方各民族的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实际上所谓“收复圣地”不过是以教皇为首的西欧封建主利用群众宗教情绪,煽动民族间对立,掩盖侵略实质的一个宣传口号。

在这200多年间,罗马教会的政治经济势力和思想影响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十字军东侵对恶化当时西欧信仰教的各民族与信仰教的各民族的关系起了很大作用。历史上这种伤痕甚至影响到了今天。

,教向来不仅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信仰、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在世界,它的影响实际上渗透着各民族穆斯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文化的、教育的、艺术的……至于日常的饮食起居、婚姻丧葬等风俗习惯。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古兰经》、《圣训》中找到神学的根据。

实际上,宗教对国家政治统治有着极大的影响“。宗教宗派主义除了对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外,对国家政治一体化(政治整合)有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影响。在今世教派中,当然,这里的宗教因素,并不是宗教本身的问题,而是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的宗教问题主要是教问题,但对稳定构成威胁的并不是宗教问题本身,而是宗教政治化问题。…实际上,宗教如果作为个人的信仰、个人的私事,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就不是直接问题,但如果宗教政治化、组织化,就会出问题”。可见,我国地区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政治整合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构成现实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坚持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有效遏制了外国势力借宗教活动干涉我国内政的企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在总体上发展是平稳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纯粹的宗教冲突是不存在的,宗教冲突总是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生活紧密相连宗教和冲突的种种问题与迹象表明,我们的星球是一个时有动荡的星球,我们所处的世界还远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期望,世界各大宗教力量本着积极入世和关怀生命的态度,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2]何光沪·宗教与民族的关系[A] //张声作主编·宗教与

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3]秦惠彬·教与信教诸民族[A] //张声作主编·宗

教与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美]L·M·霍普夫.世界宗教[M].张云钢译.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1: 248.

[1]刘仲康.极端主义研究[R].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内

部印发.2002.

6]宗教资料选辑(十)[R].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印.198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