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2025-09-29 02:21:11 责编:小OO
文档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加强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培养既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 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也越来越重视,就业形势迎来了新的挑战。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中职生将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中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培养中初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职生就其特殊性,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并且少数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以说,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是老师对其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也将影响到中职生三年后的就业情况良好与否。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师,我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方面了解、分析、掌握中职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及思想感情,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总结,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从生活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任何人的习惯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得靠自身行为约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让学生们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简单道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要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自我约束做起,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的各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老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课堂内外,作为教师,我们得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到表率作用,树立起好的榜样。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一学做人,二学本事”的就业指导理念,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为主导,切实加强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解决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首先,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挖掘自身优点,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其次,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并开辟职业指导专栏、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和实习基地、邀请校友来校作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信念;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

三、注重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敬业,勤业,乐业,创业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职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灌输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在实践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将此作为一种主要途径贯穿于始终。

社会是检验知识的最好,也是最终的场所,因此社会实践,也就是实习阶段对中职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此阶段,中职生虽然脱离了学校在社会上进行相关的实习,但却能得到实习老师的指导,因此实习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珍惜并好好利用这短短的一年的实习期,把在校园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的转化到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实践中去。引导学生珍惜实习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在此阶段内好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最后,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对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娄欣生.德育实效性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30).

[2]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3]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