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也来说说《徐向前回忆录》的硬伤
2025-09-29 02:22:34 责编:小OO
文档
也来说说《徐向前回忆录》的硬伤

    写这样的文字很是有些为难,《徐向前回忆录》付梓之时,徐帅本人已是耄耋老者,他老一生身经数百战,转战数万里,经历的历史事件太多,发生记忆错讹是正常的。但作为回忆录的执笔人员,的确有义务有责任认真核对相关史实和地理要素。笔者在此指出该回忆录的一些硬伤,是希望回忆录的执笔者们,本着求实求真的态度,在再版时以加注的方式予以弥补。  【回忆录原文】 李先念率八十八师和九军一部出发后,为便于指挥前线作战,我即移住理县下东门。张国焘、陈昌浩仍在茂县。下东门为岷江和杂谷脑河汇流的地方,是块平坝子。四周环山,林木葱茂,蹦跳腾窜的猴群,嬉闹在山林间,逗人喜爱。有时我和警卫员、参谋一大早起床,站在山边看猴子玩耍,别有一番情趣。 【判读】 “理县下东门”实为今汶川县龙溪乡的东门寨村(今“羌人谷”旅游区),当时属理番县,因地处古灞州城东门之外而得名。此地实为龙溪河与杂谷脑河的汇流之处,距岷江峡谷尚有约10公里路程。东门外距薛城以东约20公里,距杂谷脑以东约40公里。(参见图1) 【回忆录原文】 张国焘从两河口回返茂县途中,经下东门见到了我。他对会见领导及两河口会议的情况,不愿多谈。只是说:红军一路很辛苦,减员很大,和我们刚到通南巴时的情形差不多。我最关心的是下一步向哪个方向打?他说:的意见,要北出平武、松潘,扣住甘南,徐图发展。我看还是先取川西南比较好,否则,粮食、给养都不好办。我说:北打有北打的困难,南打也有南打的困难。平武那边,地形不利,硬攻不是办法;松潘地区不利大展开,我和昌浩商量,准备扣住黑水,分路迂回突击,或许能够取胜。南下固然能解决目前供应上的困难,但一则兵力有限,二要翻越雪山,且不是长久立脚之地,万一拿不下来,北出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张国焘沉思良久,最后表示同意先打松潘,但仍坚持南取邛崃山脉地区的意见。因此起草了一份电报给,并且要我第二天去懋功,当面向陈述他的意见。翌日,因李家钰部猛扑我威州前沿阵地,战局紧张,我要指挥作战,无法脱身,结果没有去成。张国焘回茂县后,又来电话,要我们仍按的决定,攻打松潘。具体部署是:以王树声率四个团于岷江东岸,控制北川至茂县一线阵地,继续阻击和牵制川军,并吸收胡敌南向;以陈昌浩率一部(右路),我率一部(中路),分路经黑水、芦花北进,出毛儿盖,迂回松潘。七月六日,我和陈昌浩分别率从理县、茂县出发。就在我们出发的当天,慰问团抵杂谷脑,慰问四方面军。慰问团成员有李富春、林伯渠、罗迈(李维汉)、刘伯承等同志。张国焘去杂谷脑,迎接慰问团。后来我听说,张国焘曾在那里借口“统一军事指挥”,向要权。还煽动一些同志,向建议由我当红军副总司令,陈昌浩当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当总参谋长等。陈昌浩也发电报要求由张国焘任,朱德任前线总指挥,周恩来兼总参谋长。我当时被蒙在鼓里,对这些事情一概不知。 【判读】 “张国焘从两河口回返茂县途中,经下东门见到了我”,据林伯渠日记与陈昌浩等回忆等印证,张国焘与慰问团一起从两河口出发,在行至距杂谷脑以西约20里的关口(今朴头乡)时,张将慰问团安排在关口红军大学住下,自己先行去了杂谷脑。当晚21时,张和徐、陈曾联署过一份关于松潘战役部署调整的电报(有可能是张以张徐陈名义代署的),尔后便经薛城去了东门外,在东门外与徐向前、陈昌浩会面。“张国焘回茂县后,又来电话”,此处似不确。根据林伯渠日记与李富春1935年7月6日1时致电内容判断,张见了徐、陈后并未去茂县,而是留在东门外与赶来的慰问团会面。7月5日,还召开了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和川陕领导的会议,史称杂谷脑会议,但这个会议实际上是在东门外召开的。7月7日,张国焘陪同慰问团从东门外赶回了杂谷脑,并没有再去茂县。“七月六日,我和陈昌浩分别率从理县、茂县出发”,根据朱德总司令1935年7月7日23时致李先念电中“徐、陈昨由理往茂”及徐向前回忆录的有关记录及其他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徐向前当日与陈昌浩一起经茂县去指挥黑水河下游的红四方面军,并没有返回理番县前去芦花指挥松潘战役的“中路”。“就在我们出发的当天,慰问团抵杂谷脑,慰问四方面军。慰问团成员有李富春、林伯渠、罗迈(李维汉)、刘伯承等同志。张国焘去杂谷脑,迎接慰问团。后来我听说,张国焘曾在那里借口“统一军事指挥”,向要权。还煽动一些同志,向建议由我当红军副总司令,陈昌浩当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当总参谋长等。陈昌浩也发电报要求由张国焘任,朱德任前线总指挥,周恩来兼总参谋长。我当时被蒙在鼓里,对这些事情一概不知”,此说亦与实际情况不洽:一、慰问团李富春、刘伯承并不是7月6日才赶到东门外的,而是在7月3日或4日赶到东门外的;二、根据李富春6日1时致电的内容可知,7月5日,张国焘与徐、陈一起“商说”,向提出了徐任红军副总司令、陈当总政委等建议,所以这个要求,徐向前是知情的。至于陈昌浩7月16日致电要求张任等要求,徐向前有可能并不知道。  图1:杂谷垴和东门外

《林伯渠日记》中1935年7月2日~5日及7月7日的记录  七月二日,晴,早六时行(注:从大秋地出发),行约八十里到关口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宿营。七月三日,晴。午前十一时抵杂谷脑,及番人群众均列队街口欢迎,午餐后伯承、富春赴东门外访徐、陈、原总兵站部吴先恩。余留此。……七月七日,晴,晚国、富、伯各□□自东门外回。 ——《林伯渠日记(1935年5~11月)》,《党史资料·第辑》(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第4~第5页及相关注释,党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李富春关于张国焘等建议充实总司令部、设常委事致朱德等电(1935年7月6日1时) 朱、周、王、毛:张国焘来此见徐、陈,大家意见均以总指挥迅速行动,坚决打胡为急图,尤关心于统一组织问题,商说明白具体意见,则为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陈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我以此事重大,先望考虑。立复。富春六日一时 ——《李富春关于张国焘等建议充实总司令部、设常委事致朱德等电(1935年7月6日1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559页,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朱德关于消灭胡宗南部及筹粮等部署致李先念等电(1935年7月7日23时) 先念并转陈、刘飞送林、聂:甲、四方[面]军五个团仍在石碉楼南。徐、陈昨由理往茂,拟经沙坝向石碉楼进,主力须俟石碉楼打开方由河东抽调。张今日赶杂谷脑,将经马塘到芦花与会合。三军团先头明日可抵芦花,开马河坝,九军团及后梯队在党坝、卓克基筹粮,五军团留懋功、大[达]维,协同二十五、二十七两师五个团扼守该地域。乙、胡敌既有两团在毛儿盖,我军不宜冒进。应集结二六七团、一军团主力及八十八师两团往攻,以便一举消灭其全部,并严防壤口通毛儿盖道上之敌向我前进的翼侧袭击。丙、八十八师两团应在芦花筹粮两天再进。六团留芦花整顿,并协同军团、师直属队与先遣工作团筹粮。丁、三军团九号起决以两个团带工兵、炸药向石碉楼攻击,以协同四方面军五个团迅速打开此路,其另两团及教导营则维护马塘到芦花交通,看守桥梁并肃清沿途反动。戊、总政明日起往芦花。各部筹粮,首[先]须搜山,并争取藏民回家。麦子未全熟的及非土司、汉官的,不宜早割与全割。己、二十二分队由李派队暂送林、聂,用徒步通信至少一连。庚、运动必须集结前进,宿营地周围加障碍,严密警戒,搜山须配足火力,严密戒备。芦花至大[打]古交通,由林、聂派队维护。辛、敌情、道路侦察及执行情形,电告。朱德七号二十三时 ——《朱德关于消灭胡宗南部及筹粮等部署致李先念等电(1935年7月7日23时)》,《后勤工作·文献㈠》(中国人民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448~第449页,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陈昌浩有关东门外会议的回忆文字 会后派刘伯承和张国焘回来传达,但张国焘在路上把刘伯承留下了,只他一个人回来,完全用他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好多都是他臆造的。张国焘走之前我内心对毛还是钦佩的,感到红军发展很大。但张国焘回来后谈的一切都是为了攻击党以毛为首的领导,曲解遵义会议,好象都不对,遵义会议前是错了,遵义会议后也不行,唯一的证明是垮了,只剩下几千人。并以此为其脱离通南巴苏区作辩护(当时有些干部对离开有意见),证明他的领导正确,保存了力量,成了红军的主力,一方面军是不行了。好的东西一点也没谈,谈的都是攻击特别是攻击毛的东西,把遵义会议之前的错误领导和遵义会议之后毛的正确领导混为一谈。我的思想除了右倾的共同点外,他回来的宣传使我成了他的俘虏。对领导发生怀疑,拿军事上暂时的挫折来证明领导有问题,以红军的多少来决定领导的是否正确。但当时在表面上还没有什么,以后就会合了。两河口会议,事后回想起来我和徐都应该去,我悔恨的是那时我们去了情况会有不同,就不会光听张国焘一面之词。……两河口会议后他把刘伯承留下,只自己回来传达,主要是要抓我做他的帮凶,做他反党反的前哨站。 ——《陈昌浩介绍情况记录(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1961年5月10日)》,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办公室(1961年6月14日印)。原件存档案馆。 ……国焘由两河口开会回到离杂谷垴东廿里之徐向前所在地[引者注:实为离杂谷垴东80里]与我及徐向前见面时,国焘不待代表李富春、刘伯承到达,即满口提出非事实的诬蔑…… ——《陈昌浩自传》(1939年12月24日写于莫斯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