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传统编织工艺
2025-09-29 02:25:1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传统编织工艺

摘要:本文对于中国传统编织工艺进行探究,以竹编的编织工艺及造型展开讨论。从人文起源以及美学的原理构成,再到现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及发展概况进行比对。传统设计美学的哲学思想与现当代的设计理论的碰撞、结合得到了现在大量传统设计哲学思想在当代设计产品中的应用实践

一、人文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中式传统的植物编织工艺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和西南省份少部分地区,主要包括了竹编、藤编、芒编等。传统的编织工艺物品繁多,包括了日常生活物品,如篮、盆、盘、盒、花瓶、花钵、竹笠、竹屐、竹罐、茶具、装饰品等。传统编织工艺制作精良,造型多变,色泽古雅。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需求,而且其精致的式样和多变的造型具有很大艺术观赏价值。

从人类制造并使用工具开始,编织工艺便开始发展起来。起初它的功能性仅限于日常的使用,直到唐宋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匠人们开始研究编织在饰品方面的应用,随即编织工艺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明清时期诸多能工巧匠将不同的工艺与编制工艺将结合如漆艺,并制作出许多精美的物件。在当时流传最多的如胭脂盒、饭盒、其中上漆竹编官帽盒只供当时官宦贵族使用寻常百姓是没有资格进行使用的,可见当时工艺制作的精美。这其中一些经典的器型竹编工艺品一直传流至今并仍在使用。清乾隆以后,中国传统编织工艺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传统的编织物件在日常生活中变得繁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炊具、厨具、茶桌、家具等等。19世纪初受到世界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中国南部地区的编织工艺蓬勃发展起来,编织技艺不断精湛流程不断完善,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多样起来。一方面,传统的编织产品更加精美,另一方面,编织工艺越来越趋于艺术化,在现实生活中装饰价值更加大于实用价值,在其功能性以外的延伸包括了室内装饰、园林装饰、已经各种家居产物当中。并且在运用当中都十分注重其艺术性的表现。所以当代人的生活之中编织工艺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秦朝至今,中国编织工艺走过了2000余年的历史,在历史当中不断地沉淀发展,如今中国的编制工艺走向了专业化产品化的道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独特的性质、天然、环保、无毒的特性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二、工艺及美学原理

中国编织工艺技法种类繁多至中期已经大致有100余种技法。以竹编为例,大致分为篾丝编织、篾片编织、片丝交叉编织、竹条拼镶、排列穿插等。其中最为常用的片丝基础编织法是挑压编织法,严格地说,“十”字编、“人”字编、绞丝编、螺旋编、辫口编、花箍编、穿丝编、插筋编和线口编等各种各样的编织法都是由挑压编织法变换而来。根据需要,通过编丝、编篾有规律性的“挑一压二”“挑二压二”“挑三压三”等挑压,或垂直交织挑压,或多角交织挑压,或翻转交织弹插,杂以绞丝、拉花、插筋和箍、結交织穿插,形成了竹编有序的独特纹案:有“十”字、“人”字简约的花纹,有螺旋、辫股、花箍规则而疏朗的纹饰,有繁复美观的六角眼、梅花眼、菊花眼、龟背纹等图案,活泼而精雅。

不同的编织技法可以形成不同的编织纹样跟图案,疏密线条,菱形编织体现出中国式造物的均衡、对比、连续、繁复的形式美。

竹编工艺的技法和造型的多变,也造就了竹编的独特魅力。不同的技法表达出来的图案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或密或疏、或重叠或交织每一中的表现形式的产物都透露出无比的精细和精湛的表现力。

一件成功的竹编艺术品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造型、胎模、编织、编织装饰、装配等,有一些甚是复杂的作品还要融合其它艺术技法如“漆艺”使其更加的精美。其制作技法比日用普通竹编用器要复杂得多。

传统的竹编器物编制完成经过简单处理方可使用,但对于一件竹编艺术品来说艺术化的手法则可以为其增光添彩,如竹篮的把手位置会雕刻有精美的纹样,或山水或花、鸟、鱼、虫、兽等,在完成后还要经过上漆等一系列的环节,最终一件精美的器物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体现处编织独有的质朴之美。

从美学上来说编织工艺是以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线或面所构成,它根据线的方向,疏密、位置的不同产生巨大差异化。在同样两个面有无龙骨支撑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在无龙骨的情况下,进行两个编织面的互为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变化。

角度对于竹编艺术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艺术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是不同的效果。特别是曲面的竹编工艺,编织者往往更加注意面与面之间所具有的空间感和方向性使该艺术品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从编织面的形态来说,用直线所编制出来的立面会给人一种僵硬呆板的直观感觉,若运用曲线所构成的编织面给人一种舒适优雅的观感。当编织工艺片在多个造型交叉,曲面使用过多让整个艺术品陷入了混沌与缺乏意义的困境时,往往使用直线的面构成会使艺术品多一份秩序并中和过多的曲面带来的轻薄感,使作品更加有秩序跟重量感。

从中式传统美学哲学思想中去体会,竹编设计创作源于对生命的感悟跟体会,设计创作不矫揉造作,不违背事物的自然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感。处处体现了空灵、虚无、阴阳两相和的中式传统哲学思想的真谛。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的思想,使得竹编艺术与简朴的生活方式相融合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衡。

三、现当代发展的前景

竹编工艺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过光辉灿烂的一幕,在多个地区完整的传承下来并且被列为非物质遗产,是传统手工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竹编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随着工业的到来,塑料制品的出现已便捷、廉价的成本迅速取代了传统的编织器皿。编制用品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的大环境当中,逐步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被边缘化。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持续变差,塑料的不可降解对于土地的污染,焚烧对于大气的污染,全球变暖不断加速。人们对于设计物品的环保性这个问题重新登上了人们的议题。竹子作为一种环保、无毒、重复利用等多种优点集齐一身的材料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木材的匮乏,竹子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材料的特质高、直、坚硬、厚度薄、重量轻在吸热吸潮方面更是优胜于木材,所以竹料的大量使用也使得竹编工艺又慢慢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其保护不断完善,人们把已经处于边缘化的艺术再次进行创新设计。在这个讲求共生环保的时代里,中国传统的编织再次走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对当代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多的现代的创新想法。在家居设计方面,设计师加注重材料的选择,好的家具设计会体现人的品味,使人更加主动地融入家的氛围给人们以更加的生活体验。

当代编织艺术品种类繁多,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工艺技法、造型的优势及其缺点分别是什么。最后通过传统编织与现代编制艺术的比较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发扬发光大。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共同造福世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