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机房工程设计说明.
2025-09-29 02:26:04 责编:小OO
文档
单    位:湖南省电子口岸服务中心

项目名称: 口岸办信息中心机房建设

设计号:                                 日期                          

设计阶段                                 图别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人                          

项目工种负责人                           审核人                          

XXXXX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装饰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依据下列设计规范要求及有关建筑设计图纸.

(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4)《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机房设计及建设规范》;

(5)《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机房管理规范》;

(6)《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机房评价规范》;

(7)《湖南省电力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J16-87)

(10)《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GB1838—93)

(1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222-95)

(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3)《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1版)

(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GBI232-83)

(1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0)《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

(2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5-97)

(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 

(23)《建筑与建筑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2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25)大楼通信结构化布线系统行业标准YD/T 926.1-1997

(26)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ab、802.3z

(27)ATM标准

(28)民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70

(29)民用建筑通信管理标准EIA/TIA606

(30)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EIA/TIA607

(31)商用建筑群布线测试标准TSB67

(32)国际建筑布线标准IEC/ISO11801

(3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ANSIFDDI

(34)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CCITTISDN

(35)本项目业主要求

(36)业主提供的平面,结构图纸

二、平面布局设计说明

1、功能区域划分: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中心的设计应综合数据中心环境的需求与商用空间的人文美学观念,而决不是简单、机械的功能空间组合。本公司依据多年的大中型数据机房建设的实践及建筑规划设计的经验,综合本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保障设备的高可用性,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的合理布局及线缆的综合布设,是机房建设设计规划的关键。

建设一个完整的、符合现在及将来要求的高标准新一代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一个满足进行本地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的相应设备安装的场所;

2)为所有设备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所需的电力;

3)为设备运行提供一个温度、湿度受控的环境;

4)为数据中心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

5)对意外事件、事故有一定的告警及容灾处理能力;

6)具备适当的内部设备扩充冗余;

7)可实现无人值守及远程管理;

8)美观、舒适、洁净和具备足够照明的现场环境。

上述这些需求必须在设计中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满足,数据中心系统的效率完全依赖于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先进性。

本数据中心设计的基本准则:技术先进、结构灵活、可扩展、投资合理。

技术先进 业内领先的设计易于管理和使用。

灵活 技术日新月异,升级扩容是必然的。

可扩展的模块化思考 设计时考虑到模块化结构,可随业务的需要调整布局。

保持理性 根据建设方提出的设备可用性级别及任务关键级别,合理分配设备冗余、电源冗余、冷却冗余、网络冗余。

平面布局

设计原则:

依据实际业务需求,合理界定容量,使数据中心功能区域明晰并具有扩展性。

确认建筑支撑结构的荷载级别,尤其是楼层和活动地板应满足现在和将来荷载要求。

以建设方提供的数据中心设备区总功耗估算表分配机架单元、配电单元、环境控制单元。

机房总体布局规划建议

本通讯信息中心机房拟建在大楼一楼,层高4.5m,信息中心机房面积约66㎡。操作室面积41.8㎡。

机房外部另设置:光纤接入室,机房监控室,设备调试间。

建议机房区域地面下沉500mm,架空地板高度500mm;

网管操作区域地面下沉200mm,架空地板高度200mm;

室内沉降部位内侧水平面及立面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除应按一级防水等级处理外,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防水、防潮施工结构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 l08 — 87)

机房内墙面应做至少1.4米高防水涂层。机房内南侧靠墙地面做0.7%下降坡度,墙角预留防臭排水地漏及预埋∅50排水管,以便万一机房精密空调漏水及时排放。

机房内部区域合理划分合适空间:

●设备区;

●内网设备及数据服务设备区;

●配电及精密空调设备区。

设备配置:

机柜:设备2个机柜(600×600×2000)

内网设备6个机柜(600×1000×2000),可扩充至16个。

精密空调:意大利海洛斯40KW精密空调1台 下送风方式,单机,双系统;

机房UPS:一台,以色列GA机架式模块化UPS,配置4×10KV功率模块(3+1冗余);

UPS电池:12V 100AH 铅酸免维护电池节(30KVA负载约2.6小时);

          2个电池柜

机房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柜式气体灭火系统,90L气体灭火柜一台;

机房内部主通道:间距≥1.5米,两列机柜间间距≥1.2米

机柜列背靠背放置;

机房外墙体应预留新、污风通风口。

(具体位置见机房平面布局图)

各功能区具体划分如下:

序号功能分区面积备注
1中心机房

网络设备区

66平米

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小型机等。可摆放2列600×1000×2000服务器机柜

2机房配电区机房配电柜2台、机房UPS主机1台、精密空调1台、电池柜2台

3网管监控室

41.8平米

网络管理、机房监控、机房运维管理
4精密空调

室外机组

 楼顶平台

5合计    平米

参见机房平面布局图
2、吊顶:

机房内部区域及网管操作室:表面喷涂微孔铝板吊顶  规格:1200*600mm 厚1.2mm;完工后机房室内净空高度3.2米。

3、墙面:

机房内部、网管监控间内部墙柱面均为表面喷涂防尘、防静电彩钢板墙板饰面,脚线采用不锈钢板饰面,H=80mm,内凹10mm;

4、玻璃隔断:

4.1网管监控间与中心机房之间采用12mm厚单片高强铯钾防火玻璃隔断,隔断边框采用角钢焊接包不锈刚饰面。视线通透、美观,机房区域一览无余。

4.2玻璃周边采用透明玻璃胶固定和修饰.

4.3隔断角钢架,按现场尺寸下料,制作安装,焊接牢固,采用∮8*8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矫正水平、垂直后,表面刷防锈漆.

4.4角钢钢架上部间隔1200-1500mm采用25*25*2.5角钢斜拉支撑, ∮8*8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角钢钢架下间隔1200至1800mm,采用25*25*2.5角钢斜拉支撑, ∮8*8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4.5内衬板采用9mm厚胶合板,采用沉头∮4*14自攻螺钉固定.

5、地面:

5.1机房区部分:中心机房、网管监控室地面基层清理后涂刷防尘漆2遍,铺贴20mm厚福耐斯隔热保温层后,再安装全钢无边抗静电活动地板,高度距水泥楼地面400mm±5mmm。

5.2电池室地面水泥沙浆找平, 600*600mm玻化砖饰。

5.3办公室地面水泥沙浆找平, 600*600mm玻化砖饰。

6、各室进户门、窗:

各室进户门按下面设计施工:

6.1机房大门采用不锈钢框12mm厚单层双开钢化玻璃自动门,设门禁控制.

6.2网管监控间采用单开钢质防盗门。

6.4电池室、钢瓶室采用单开钢质防火门。

7、施工注意事项:

7.1 机房区域隔断墙体根据现场实际方位定位、下料、安装,充分考虑与混凝土墙体结构垂直度,平行度.

7.2 机房施工必修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及装修各分项工程规范标准和要求.

7.3 各分项工程必修相互协调,充分考虑其他分项工程施工及下一道工序.

7.4 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参照国家建筑装饰工程要求.

7.5 装饰工程未尽事宜参照建筑装饰工程有关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

装饰材料一览表

项目名称:

序号名称吊顶地面墙面、柱面隔断进户门外窗
1中心机房

原吊顶基层防尘处理、20mm福耐斯保温层、铝合金微孔方板、规格:1200*600mm

基层防尘处理、20mm福耐斯保温层、全钢抗静电地板、地板规格:600*600mm

墙基层防尘处理、安装轻钢龙骨、

13mm厚彩钢板饰面。

单片铯钾防火玻璃隔断

规格:12 mm厚

双扇防火玻璃自动门,规格:2150*1500 mm

12 mm厚

2网管操作室

原吊顶基层防尘处理、铝合金微孔方板、规格:1200*600mm

基层防尘处理、全钢抗静电地板、地板规格:600*600mm

墙基层防尘处理、安装轻钢龙骨、

13mm厚彩钢板饰面。

单片铯钾防火玻璃隔断

规格: 12 mm厚

双扇钢化玻璃地弹门,规格:2150*1500 mm

12 mm厚

防水处理+双层真空玻璃窗,铝型材窗框

3蓄电池室

设备调试间

原吊顶基层防尘处理、铝合金微孔方板、规格:600*600mm

玻化砖

600*600mm

墙基层防尘处理、

乳胶漆饰面

采用不锈钢框钢质防火门

弱电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设计依据

    

二、弱电系统总说明

根据国标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要求,应视计算机系统性能、用途等情况酌情设置监视、防护设备。

2.1工程范围及内容

(1)机房门禁系统

     在机房入口大门区域内设置一套单门门禁系统。

(2)机房火灾报警系统

     在机房区域内设置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与大楼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3)机房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在机房设备区域内设置管网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

(4)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在机房区设置机柜,全区域采用AMP6类综合布线系统。

(5)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6)机房视频监控系统

2.2设计技术要求

(1)机房门禁管理系统

     机房门禁管理系统,用来控制机房区主入口。工作人员进门时,必须刷卡通行,由控制器判断正确后,大门电子锁才能相应动作,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工作人员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允许进入的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无关人员闯入要害区域,并且可以实时登录下每一位进入人员的名字和时间,加强机房管理工作。一旦有人企图强行开门闯入,灵敏的控制器立即向管理人员发出警报,有效控制非法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工作人员出门时,只需按门内的出门按钮,门锁立即开启。

门禁系统主控微机,设在值班室,管理人员可用微机监控各个大门的状态,遥控开关各个大门,查寻各通道人员进出的资料。

 A 、在机房区主入口大门(集中操作室入户门),安装指纹读感器一套,电锁二套。

 B、门禁控制器安装于值班室墙面。

C、读感器及出门按钮安装在距地面1.4M高的墙面上,电锁安装在门的顶部。

详细布置请参见平面布置图

(2)机房火灾报警系统

     该系统由温感、烟感探测器,手动按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等组成。一旦有火灾发生,探测器将火灾信号送入区域火灾报警器分析确定后,立即发出声光报警,联动的报警器也同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区域火灾报警器还显示出报警的地点和时间,该系统具有先进的联动功能,通过模块可联动其他设备(如配电柜、消防广播、灭火系统等等)。一旦有火灾发生,该系统将发出联动信号切断空调、新风等设备电源,启动灭火系统,实施自动灭火。

   火灾报警控制器实时分析探测器传送的现场探测数据信号,确认火灾信号,可排除环境变化造成的误报。大大提高了系统适用环境能力,降低误报率。

   控制器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使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工作稳定。

   不仅有可靠性极高的火灾报警功能,同时还具有的故障监视和报警功能,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工作。

   

   详细布置请参见设计图

(3)机房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计算机房的特殊要求,不能采用一般灭火系统。在这里,我们设计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属于绿色工程范畴。具有灭火效率高,无毒无害,灭火后,对保护对象无腐蚀、无损害、不留残渣等特性,安装方便、无泄漏、挥发、衰变、维护管理简单,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该系统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在自动方式时,当烟感、温感探测器报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声,30秒以后自动启动,对防区实施全淹没式灭火;在自动方式时,也可以使用紧急手动启动。在手动方式时,此时探测器报火灾信号,系统将不启动,只有在人为控制下才可以启动。

   考虑到重点防护和节省投资,我们将无人值守机房和应用系统服务机房分为二个防区进行设防。

(4)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A、行业设计标准:

        --ISO/IEC 11801 国际标准组织的布线标准

        --TIA/EIA 586A 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TIA/EIA 569国际商务建筑布线管理标准

        --TIA/EIA 606 文档管理标准

        --TIA/EIA 607 接地规范标准

     B、信息点位分布: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为机柜内综合布线系统,每列机柜设列头配线柜,由每列列头配线柜向同列各机柜预先部分6类非屏蔽网线及光纤,设相应配线架;内分开设置。铜缆布线采用美国AMP6类非屏蔽系列产品;光纤采用室内多模万兆光缆。

     C、布线形式:

       设计采用产品完善、性能最优的具有国际布线技术领先综合优势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并按照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设计原则和用户的要求设计。采用国际EIA/TIA标准6类器件产品配置。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EIA/TIA-586标准6类器件均支持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最新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UTP电缆、UTP配线架、UTP信息插座及相应的附件产品配置;配线架安装于19”机柜内。

      详细见平面布置图。

三、弱电器材的选择

所选择元器件质量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操作、维护方便。

弱电系统电源线均采用国产PVV-500V铜芯线。

弱电系统控制线均采用优质线材。

弱电控制线母线、干线、和支线均采用国产金属电工管。

四、弱电线路和元器件安装技术要求

4.1 设计技术要求

  (1)弱电系统管线安装应整齐牢固,标志明确,外观良好,内外清洁。

  (2)弱电系统元器件安装整齐牢固,外观良好,内外清洁。

  (3)接线盒(箱)内无残留物,盖板整齐,同类设备安装高度一样。

  (4)电源相线、零线、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线的颜色应不相同。

  (5)管内穿线总面积不超过管内截面积40%。

4.2 安装及工艺技术要求

  (1)吊顶板上的线管应采用角钢L25吊架安装,间距2~3.5M。

  (2)地板下的线管应采用角钢L25支架安装,间距2~4M。

  (3)管内穿线按设计要求,关内无接头。

  (4)分线处导线连接采用压线法。

五、施工注意事项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必须参照国家建筑电器安装工程图集及有关规范施工。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必须与其他各分项工程相互协调配合,并充分考虑其他分项工程施工及下一道工序。

     所有吊顶、地板下穿线管均采用角钢支架吊挂或支撑,不得直接放在吊顶上或地板上。

     弱电系统施工完毕后,注意封堵外墙孔洞,防止虫害、鼠害以及渗水、漏水.

电气工程设计说明

一、电气工程设计依据

二、电气设计总说明

 2.1设计范围及内容

  (1)本机房工程项目的低压配电系统包括市电动力配电(进户电缆甲供)、不间断电源UPS配电、照明配电等。

  (2)机房相关室内接地工程。

2.2 配电系统设计说明

  (1)配电总电源由大楼引进2路专线市电电源至机房配电区市电切换柜,每路市电供电电缆规格:铜芯YJV 0.6/1KV4×50+1×25.

       机房内部需经大楼地网接地极布放接地用接地引下线至机房接地排,接地引下线规格应不小于:铜芯BVR35.

配电室配电柜二台(其中一台为市电双电源切换柜和精密空调、照明配电柜,另一台为UPS输出配电柜)。

本项目机房UPS设备建议选用1台模块式380V三进三出40KVA UPS机架式主机(100KVA系统,暂配4个10KVA模块,预留6个模块扩容空间),主机安装于机房内部配电区,电池组安装于机房内。模块式UPS利于管理及未来无缝扩容,维修时更换相应模块即可。

UPS电源规格说明:

1)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参考品牌APC、NEWAVE、GA。

2)40KVA 模块化纯在线式UPS N+X系统。4个10KVA的模块,可在线扩容到100KVA;(★)。

3)整体由系统控制器、静态开关(STSW)以及多个额定容量为l0KVA的功率模块所结构而成。

4)N+1模块式结构:单个模块容量10KVA。

5)无主控设计:系统内任何一部分故障都不能影响整个UPS的正常工作。整个系统没有单点故障点。系统控制器需具有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热插拔,在线更换。(★)

6)在线式热插拔维修:只需要将故障模块拔出,插入好的模块即可完成维修。可在线式扩容。

7)联机电池,UPS无辅助电池参与启动,且支持UPS冷启动(直流直接启动)(★)。

8)UPS系统必须能够现场进行各种输入、输出相位的设定,包括3/3(三相进/三相出)、1/1、3/1、1/3四种电源系统,配合用户不同需求,或者日后有可能的需求改变。

9)系统控制器内置完善的电源分析仪及。TCP/IP通讯介面,可选配无线通讯装置,利用手机SMS对UPS进行监控,实现双向互动式监控,协助用户灵便快捷的对系统危机做出即时处理。(★)。

10)标准配置应带有静态旁路及充电器,不需要外接。

11)输入功率因数:≥0.99(满负荷);输入THDI:<5%,

12)输入电压范围:-25%~+15%,输入电流:N×15A,启动时无冲击电流,直流母线电压:±425V DC,

13)静态稳压率:±1%,不平衡负载稳压率:±1%,100%输出不平衡,额定频率:50Hz 60Hz可任意简单调节。

14)频率同步范围:±1,±2,±3Hz可调,频率调节速率:1Hz/s,总谐波失真(THD)≤2%(线性负载条件),

15)过载能力:10min(110%额定电流),60s  (125%额定电流),逆变效率:≥98%,负载波峰因数:≥3:1;

16)MTTR:≤5分钟  MTBF: 是传统UPS的1.5倍 。(★)。

17)具备多项通讯介面,包括 RS232、SNMP、GPRS、蓝牙及干触点等使用GPRS,蓝牙等功能时,要求UPS可以接受短信信号控制,做出相应动作;模块通信,串列传输,具隔离;(★)。

18)噪声:<65dB(满载);

19)UPS尽可能轻巧;

20)符合标准:ISO9001、EMC,信息产业部以及广播电视总局入网证。(★)。

21)货物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操作说明书、操作维修手册等随机文件;

22)提供原厂商出具的技术参数表或含技术参数说明的宣传资料、原厂商网站等;(★)。

蓄电池技术规格要求:

12V 100AH 铅酸免维护蓄电池节;

三年包换。

  (2)小型机、网外机柜和服务器机柜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

  (3)用户电源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TN-S接地系统。

  (4)配电柜仪表具有数字电源电压、电流显示功能。

  (5)配电柜具有短路、过载、消防报警联动等功能。

  (6)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电元器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操作维护方便。

  (7)具体详见电气系统图及有关设计图纸。

2.3 照明系统设计说明

  (1)计算机房照明度标准

     主机房区照度大于等于400lx其他区域照度大于等于200lx,应急照明度大于等于50lx

  (2)具体设计标准要求

     机房区照度按400lx标准,其他区域照度300lx,应急照度按50lx标准设计,且照明度均匀度不底于0.7。

配电线路敷设

供电线路主干线、支线均采用国产优质铜芯导线。所有动力,照明支线均穿金属镀锌桥架或金属电工管在地板下或吊顶上敷设。

本工程线路保护管均采用扣压式电工钢管(KBG),保护管穿线标准如下:

管径管内导线根数
截面2345678
2.520
42025
62025
10202532
16253240
敷设方式如下:

墙内暗敷WC、金属桥架CT、顶板内暗敷CC、吊顶内暗敷ACC、架空地板内暗敷FC

接地系统设计

4.1接地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国际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要求,我们设计在机房内安装三组接地,即:

一组作为交流工作接地N(接地电阻值≤4欧姆);

一组作为安全保护接地PE(接地电阻值≤4欧姆);

一组作为计算机直流逻辑接地(接地电阻值≤1欧姆)。

4.2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1)交流工作地随进户电源总供电线路从大楼共同接地极引至配电柜相关接地铜排(N母线排)。

  (2)安全保护接地也随进户电源总供电线路从大楼共同接地极引至机房配电柜有关接线端子(PE母线排)。机房区域内安全保护接地与抗静电系统接地并联。机房内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金属墙面,金属管道,金属接线盒,玻璃隔断及吊顶龙骨的金属部分均与安全保护接地牢固相接。

  (3)计算机直流接地干线由大楼直流接地极引入,至地板下的弱电母线排(30mmX4mm铜排铺设1200mmX1200接地网络,与上述两组接地共用)再引至机房计算机设备。

五、施工注意事项

   5.1 电气工程各工艺要求参照国家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及有关规范施工,并注意施工安全。

   5.2电气工程施工必须与其他各分项工程相互协调配合,并充分考虑其他分项工程施工及下一道工序。

空调、新风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室外气象计算参数

   冬季空调干球温度          -3℃

   夏季空调干球温度          35.8℃

   夏季空调湿球温度          27.7℃

   冬季空调相对湿度           81%

三、室内空气环境设计参数

  专用空调区:

夏季温度22±2℃;冬季20±2℃

湿度55%±10%

洁净度粒大于等于0.5微米,个数小于等于18000粒/dm3

温度变化率小于等于5℃/h

四、主要技术措施

1、空调系统:

本项目中心机房分为一个专用空调分区(详见专用空调使用区域示意图)。

   精密空调功能分区具体划分如下:

序号功能分区面积空调配置空调室外机位置
1中心机房

66平米

40KW下送风精密空调1台,双系统

楼顶平台
3网管操作室

41.8平米

吊顶安装2P商用空调2台

空调冷媒管防静电地板下敷设,然后接至室外机。专用空调加湿、冷凝水管地板下敷设分别接至同层卫生间进水管和屋外平台雨水管,冷凝水管保证千分之八的坡度,加湿水管PPR20,冷凝水管PPR32。冷媒管采用保湿材料进行防结露保温。

室内精密空调机座做防水基层,并沿管道安装防漏水检测系统。

海洛斯机房精密空调Q11UA技术参数

每台空调的制冷量(KW)40.1

每台空调的显冷量(KW)38.6
空调运行模式模块式
每台空调的制冷系统双系统

空调送风方式下送风、上回风

压缩机数量 2
压缩机功率(KW)7.6
风机输入功率(KW)2.68
每台空调的风量 (m3/hour)11000(可现场调节)

风冷比    W/M³/h3.
每台空调的加湿量(Kg/hour)9
每台空调的电加热量(KW)15
每台空调的送风压力Pa50Pa—350Pa

(可现场调节)

过滤器等级G4
显热比SHR0.91
能效比EER3.90
噪音dB(A)58
  2、新风系统:

     为了保证机房的新风要求,机房区设置一套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新风量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要求选择:

1)保证室内人员所需要新风量

2)维持室内正压所须新风量

3)不小于总送风量的5%

新风量取三者所计算出风量最大值。新风由大楼室外引入,2个机房各配置1台新风换气机,具有除尘功能和保持微正压功能,处理后新风直接送到机房专用空调回风口附近。根据要求风管上设有防烟防火调节阀,阻抗消音器并具备热能交换功能。

各新风机功能分区具体划分如下:

序号功能分区面积新风机配置新风机位置
1中心机房

66平米

净空高2.7米

800米3/小时 一台

机房吊顶上空间
单    位:                 

项目名称:               

设计号:                       日期

设计阶段                       图别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人

项目工种负责人                 审核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