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西周法律制度的练习题
2025-09-29 02:26:08 责编:小OO
文档
西周法律制度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西周的“九刑” 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      、      、     、      四刑。

2、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和                。

3、 西周的拘役来于           。

4、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

5、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      ,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

6、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        

7、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             ”。

8、 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

9、 西周的“三不去”指“            ”,“          ”,“         ”。

  10、所谓嫡长继承制概括而言,就是“             ,            。” 

  11、西周在设          ,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            。

  12、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         ,把民事诉讼叫做         。

  13、“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      、      、      、     、      。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

  14、西周的国家机构根据其地位的重要与否,分为           和              。

  15、西周最高统治者是           ,他掌握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

  16、除了三公外,还有众多官吏,组成“         ”和“         ”。

  17、按宗法等级实行的          奠定了奴隶制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18、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             。

  19、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即所谓的“溥天之下,            ;率土之滨,            。”

  二、单项选择题       

  1、 曾命吕侯作《吕刑》的是( )。A

  A周穆王                       B周公

  C秦始皇                       D夏启

  2、《吕刑》的作者是(      )。             D

  A、李俚          B、商鞅   

  C、邓析           D、吕侯

  3、西周的成文刑书是( )。

  A九形                  B吕刑

  C汤刑                  D周礼

  4、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 )。     D

  A九形                  B汤诰

  C汤刑                 D周礼

  5、西周的判例叫( )。C

  A决事比                B廷行事

  C成                    D刑统 

  6、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  D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7、先王发布的誓命,在西周称作( )。C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8、在西周,初了刑作为法律存在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规范作为法律存在,是( )。  B

  A习惯                B礼  

  C 王命               D 军令

  8、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  C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周康王

  9、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B天命与天法罚      

  C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                   

  D法网严密 

  10、“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 )定罪量刑的原则。A

  A、西周         B、秦

  C、汉           D、唐

  11、西周将故意称为(    )。      B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2、西周将偶犯称为(    )。     C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3、 西周将惯犯称为(    )。       D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4、 西周将过失称为(    )。         A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       B  

  A窃盗罪            B强盗罪         

  C大逆罪            D抢劫罪 

  16、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叫做( )。

  A 违抗王命罪                 B 不孝不友罪         

  C 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D 群饮罪

  17、西周时期,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为( )。        B  

  A斩                    B绞

  C定杀                  D醢

  18、 西周的拘役来于(    )。         C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19、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             D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20、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      A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傅别 

  21、西周的借贷契约叫( )。      D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傅别 

  22、西周的已经出现了买卖契约, 其中买卖人民马牛之类的东西用( )。A

  A质                     B剂

  C傅                    D别

  23、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A  

  A媒氏                    B合挥

  C殷彝                    D纳采

  24、西周将 结婚程序叫做( )。A  

  A六礼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25、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 ) 。A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6、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庙,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行的程序是( )。B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7、在西周的“六礼”中,男家问名之后,已经卜得吉兆,男家仍以雁作为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的程序,被称做( )。      C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8、在西周的“六礼”中,纳吉之后,男家以玄纁(音勋,玄,黑色;纁,绛色)束帛(五匹为束),两张鹿皮作为聘礼送给女家,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这道程序叫做()。D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9、在西周的“六礼”中,纳徵之后,男家择定吉日作为婚期,备礼往告女家,求其同意的程序是( )。D

  A纳采                     B问名

C纳徵            D请期

30、在西周的“六礼”中,新郎亲至女家迎娶的程序叫做( )。D

  A纳采                     B问名

C请期            D亲迎

31、《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多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  B

  A六礼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32、西周法律规定,在几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叫作( )。A  

  A三不去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33、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 )。D

  A禅让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

  34、西周时期,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叫做( )。          B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35、西周时期,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 )。           D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36、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 )。A

  A讼         B狱

  C剂        D傅别

  37、西周的刑事诉讼叫做( )。 B

  A讼         B狱

  C剂         D傅别

  38、西周的民事诉讼书状叫( )。   B

  A质剂     B剂 

  C券书                D束矢

  39、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 )。        D

  A均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0、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 )作为诉讼费。B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1、西周法律规定, 刑事案件要缴纳( )作为诉讼费。A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2、“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 )。  C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43、“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最早作为( )断案的依据。     C 

  A 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三、多项选择题  

1、 西周的除三公外,还有众多官吏,组成( )。AB

  A卿事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2、 西周的政权机构根据其地位的重要与否,分为( )。  CD

  A卿事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3、 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二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

4、 西周立法指导思想较商朝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BD

  A商纣王残暴,周文王温和 

  B殷商单凭“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不可能永保王朝的长治久安

  C西周完全抛弃了神权学说,确立了君主

  D西周统治者将天命和自身的德性融为一体以取得民心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CD

  A、《工律》        B、《誓命》         

  C、《吕刑》        D、《九刑》

6、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     ABCD  

   A、 誓                  B、礼

   C、遗训                  D、殷彝 

7、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        AB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                   D自首减刑

8、“耄悼之年有最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耄”、 “ 悼” 分别指( )。AC

   A、7岁以下                B、70、80岁以上

   C、80、90岁以上            D、10岁以下

9、西周区分眚和非眚,就是区分( )。AB

  A过失                   B故意

  C偶犯                    D惯犯

10、西周区分非终和惟终,就是区分( )。  CD

  A过失                    B故意

  C偶犯                    D惯犯

11、西周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这体现在定罪量刑的原则上就是( )。ABCD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                      

  D罪疑从赦

12、“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 )。ABC

  A刑新国用轻典 

  B刑平国用中典

  C刑乱国用重典

  D刑久国用轻典

13、西周处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 )。BCD

  A绞                 B腰斩

  C弃市                D磔

14、西周对判处拘役刑的,根据罪过轻重,在司空监视下分别服劳役(      )。     ABCD

   A、一年               B、九个月              

   C、七个月              D、五个月

15、以下是西周的罪名的有( )。ABCD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D群饮醉

16、西周缔结婚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BCD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娶妻不娶同姓

  C男子三十而娶

  D女子二十而嫁

17、 西周规定“娶妻不娶同姓”的目的是( )。AB

  A防止近亲结婚             B附远厚别

  C维护宗法等级             D坚持“亲亲”和“尊尊”

18、 西周“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ABC

  A无家可归的          B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

  C前贫贱后富贵的        D赘婿的

19、 西周贵族男子可以有各种妻妾,天子有( )。ABCD

  A后                 B夫人

  C世妇                D嫔 

20、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礼包括以下的(      )。    ACD

  A纳采               B问期   

  C纳吉               D亲迎、

21、西周的“七去”包括以下的( )。ABCD

  A无子                B盗窃

  C妒忌                D恶疾

22、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分别叫做(  )。    AC    

  A 傅别               B 朋   

  C 质剂               D 锾

23、西周的司法机关的有( )。      ABC

  A大司寇                B小司寇

  C士师                 D遂士

24、西周的地方司法机关有( )。CD

  A小司寇                 B士师

  C乡士                  D遂士

25、“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和色听外,还包括有(      )。       BCD

  A、言听                B、气听 

  C、耳听                D、目听

26、西周规定的上诉期限根据远近划分,出了一年外,还有( )。     ABCD

  A、一旬                 B、二旬     

  C、三旬                 D、三月

27、西周的设有一大批官吏,组成( )。   CD

  A、内服                  B、外服

  C、卿事寮                 D、太史寮

28、西周的监狱叫做( )。CD

  A夏台                   B均台

  C圜土                  D囹圄

29、以下属于西周罪名的是( )。 ABCD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人于货罪       D、群因罪

30、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BC

  A以德配天                B义刑义杀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31、西周礼治的核心是( )。AB

  A亲亲                B尊尊

  C礼不下庶人             D刑不上大夫

  四、名词解释

  1、周礼

  2、九刑

  3、明德慎罚

  4、义刑义杀

  5、刑罚世轻世重

  6、坐嘉石

  7、田里不鬻

  8、质剂

  9、傅别

  10、六礼

  11、七去

  12、三不去

  13、大司寇

  14、五听

  15、囹圄

  16、《九刑》

  17、《吕刑》

  18、遗训

  19、殷彝

  20、礼不下庶人

  21、刑不上大夫

  22、小宗五世则迁

  五、简答题

  1、简述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3、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4、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有何不同?

  5、西周法律是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

  6、简述西周的“六礼”。

  7、简述西周“三不去”。

  8、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9、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10、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11、西周的立法概况。

  12、西周的民事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六、判断正误

  1、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 

  2、西周构建了从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罗网,有力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3、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

  4、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

  5、周初,周武王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就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订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 

  6、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

  7、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 

  8、 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9、《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10、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11、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的刑罚九种。

  12、西周穆王时期,司寇叔向奉王命制《吕刑》。 

  13、西周的法律形式中殷彝指的是先王的誓命。 

  14、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

  15、西周的指导思想“义刑义杀”指导思想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16、西周的定罪量刑充分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17、西周指出“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耄指的孩子,悼指的是老人。 

  18、西周的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实际上是注意区分犯罪主体主观形态。 19、所谓的“三国三典”,就是“刑新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轻典”。

  20、西周时死刑通称“大辟”。 

  21、西周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是绞。 

  22、西周还出现了坐嘉石,类似后世的徒刑。 

  23、西周初期,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

  24、“田里不鬻”指的是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25、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傅别。

  26、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质剂。

  27、质剂的质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 

  28、质剂的剂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 

  29、西周的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机关。 

  30、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1、按照周礼规定,同姓之间不许通婚,“娶妻不娶同姓。” 

  32、 “六礼” 中的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 

  33、 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以叫“七出”、“七去”。

  34、西周的“七出”,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35、 西周对离婚有,称为“三不去”,也叫“三不出”。 

  36、 司法机关包括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和遂士。

  37、西周将民事诉讼称为狱;将刑事诉讼称为讼。 

  38、西周规定,起诉时不须交纳诉讼费。

  39、 西周以“以五声听狱讼”。

  40、 五听包括辞听、色听 、气听、耳听和耳听。 

  一、填空题

  1、鞭、扑、赎、流   2、义刑义杀 明德慎罚    3、坐嘉石 

  4、田里不鬻    5、质剂 傅别    6、媒氏 

  7、六礼    8、七去 

  9、 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先贫贱后富贵 

  10、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11、大司寇、 小司寇 

  12、狱、讼    13、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4、内服 外服    15、周天子 

  16、卿事寮 太史寮    17、分封制

  二、单项选择题(见题后) 

  三、多项选择题(见题后)

  四、名词解释

  1、周礼

  周初,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而成的法定的典章制度。

  2、 九刑

  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 明德慎罚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4、义刑义杀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即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法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5、刑罚世轻世重

  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重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6、坐嘉石

  西周的刑罚,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

  7、田里不鬻

  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权的一种制度,即诸侯和辰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8、质剂

  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竹简有两种,长的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短的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品。

  9、傅别

  西周时期出现的借贷契约。在一片简牍上只写一分借贷的内容,然后从剖开,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执一半,牍上的字为半文。

  10、六礼

  西周缔结婚姻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七去

  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包括无;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12、三不去

  西周法律规定,如果出现三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3、大司寇

  西周的全国最高司法机关。辅佐周王“掌建邦之三典”。

  14、五听

  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物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5、囹圄

  西周监狱的名称。囹圄不仅负责关押各类犯罪分子,而且承担者教化的职责。

  16、《九刑》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17、《吕刑》

  《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命令司寇吕侯所制定的有关刑法和赎刑的规定。

  18、 遗训

  遗训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由先王发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某些习惯。

  19、 殷彝

  殷彝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王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20、 礼不下庶人

  礼不下庶人是周礼的特点之一。一方面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礼遇”,庶人百姓不得享有或无从享有;另一方面是说作为禁忌用的“礼”,无论是贵族与平民、百姓,一律具有约束力,如违礼则入于刑。

  21、 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是周礼的特点之一。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受处罚,但重罪除外。

  22、小宗五世则迁

  小宗五世则迁是宗法制的原则,即只允许小宗祭祀四世内的高祖,一旦满五宗,就要将远祖的神位迁入祧庙。

  五、简答题 

  1、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 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 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5)刑罚世轻世重:即所谓的:“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其适用须有节度,不能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

  3、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西周法律规定,处以徒刑的罪犯不带冠饰,以区别正常人。他们要在圜土从事三年、二年或一年不同刑期的生产劳动,能改者期满释放。如果不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企图越狱潜逃的,要从重处以死刑。

  4、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周死刑条目有二百条之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公族施用的;一是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和平民施用的。两者处刑的方法不同。公族是掌握政权的奴隶主阶级的上层,他们如果犯罪处死,只用绞,也叫磬,以全其尸。又规定公族犯死罪,要在远郊隐蔽的地方处决。这样,能够保全奴隶主贵族的脸面。

  对于无爵位的奴隶主和一般平民犯罪处死,方法很多,有斩(腰斩)、弃市(杀之于市,与众弃之)、轘(音环)(车裂,使头与四肢各部位)、磔(剖断肢体)、膊(去衣磔之)、焚(用火烧死)等。对平民处死的方法非常残酷,而且在人多的市朝执行,以杀一儆百。

  5、西周法律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西周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6、简述西周的“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 亲迎。

  (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

  礼物前去求婚。 

  (2)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去占卜。

  (3)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男家仍以大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徵后来也叫纳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

  (5)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6)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7、简述西周“三不去”。

  这是古代对丈夫休弃妻子的三种,即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不得休弃妻子。“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叫“三不出”。

  8、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西周的司法机关有:

  (1) 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2) 小司寇,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

  (3) 士师,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西周的地方司法机关有:

  (4) 乡士,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5) 遂士,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9、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1)诉讼,西周时期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有了区别。民事诉讼用“讼”表示,“以两造禁民讼”;刑事诉讼用“狱”表示,“以两剂禁民狱”。

  (2)起诉,可以口头起诉,也可以书面起诉。刑事案件的书状叫“剂”,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起诉是要交纳诉讼费,否则不予受理或被认定败诉。民事诉讼交纳“束矢”;刑事诉讼交纳“钧金”。

  (3)审理,西周规定两造(当事人)具备才能审理,但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审理时“以五声听狱讼”。所谓“五听”,是指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奴隶主阶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尝试,虽然时形而上学的,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判决,要有司法机关制作法律文书,还要向当事人宣读。西周的判例叫“成”,即以往的办案成例,可以作为断案的参考。

  (5)上诉,当事人不服,允许上诉。西周法律规定了不同的上诉期,有一旬、二旬、三旬、三个月和一年。

  10、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1)誓 ,即誓词,多位周王或诸侯于战前对臣下发布的军令。在以誓作为形式的王命中,被讨伐之罪,即成为刑法的罪名;被宣布的处罚,便成为刑罚的种类和惩罚的手段。

  (2)诰,即统治者关于施政的训令。 

  (3) 命,是周王针对具体事务临时向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 

  (4)礼,礼涉及范围广泛,不仅有政治、经济、军事,也同时有法律、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故法律成为周礼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5)遗训 ,是指由先王发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某些习惯。 

  (6)殷彝,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11、西周的立法概况。

  (1)制定成文刑书——《九刑》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9篇。 

  (2)吕侯制《吕刑》

  《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吕侯奉王命所制。所谓“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吕刑》是根据夏朝赎刑制度,针对西周时期的“疑罪”而规定的赎刑之法。 

  

  12、西周的民事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所有权制度

  西周奴隶制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所以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对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

  A、土地所有权制度 

  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田里不鬻”。 事实说明,周王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

  西周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荒地的开垦,各封国实力的增长,宗法纽带的松弛,私有土地开始出现。土地国有制和“田里不鬻”的局面已经被冲破。

  B、其他所有权

  西周土地以外,奴隶和牛马也是奴隶主的重要财产。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赠予,或用以赔偿,抵债和继承。 

  C、关于拾得遗失物处理

  西周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2)契约关系

  西周时,契约关系有所发展。常见的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和借债契约等。

  A、买卖契约

  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质剂。所谓质就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所谓剂就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 

  在西周中期以后,出现了土地买卖关系。

  B、债务契约

  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傅别,就是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傅,即把债的标的及权利义务等书之于契券;别,即在简札中间书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C、租赁契约

  在西周晚期已存在以土地作为标的租赁关系,出现了租赁契约。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租金,是租赁关系成立的条件,而这种关系已为西周所承认。

  D、损害赔偿

  西周民事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说明土地和奴隶都可以用于损害赔偿。

  六、判断正误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21、对

  22、错 23、对 24、对 25、错 26、错 27、错 28、错

  29、对 30、对 31、对 32、对 33、对 34、对 35、对

  38、错 39、对 40、对

[本章内容总结]

  周族原本是生活在我国西部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周族先是一个弱小部族,面对“邦畿千里”的商王朝,只能称臣,成为向商朝进贡的一般诸侯。到周文王时期,由统治者修德与爱民,得到普遍支持,周国的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周国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周国在文王死后,由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周武王利用商朝衰落的有利时机,相继联合八百个诸侯国,在公元前1027年发动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在牧野一战中,周武王领导的诸侯联军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周朝取代商朝,建立起新的王朝统治。 

  周朝取代商朝后, 吸收了商纣王害民导致亡国的教训,开始修德,采有了

  开明的统治方式,即在维护奴隶主国家统治的前提下,注意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用以缓和社会矛盾,协调阶级对立关系,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终于使我国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一个高潮时期。

  西周较之商朝,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其下设置三公协助周王治理天下。除上以外,西周政权组织形式,又表现为分封诸侯制。各地诸侯在所辖地区执掌各种权力,同样具有地方政权的职能。 

  西周又是宗法奴隶制社会,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政权与宗族权力融为一体,构建了从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罗网,有力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综观中国奴隶制三代,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或者是法律、文化的发展状况,都以西周为鼎盛时期。这一期间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通常由天子主持,将爵位、田土以及生活其上的民人封给诸侯。各地诸侯、卿、大夫又可以效法国君,再逐级分封,从而划分各级统治区域,建立政权机关。因此,分封制便为奴隶主贵族确定家族、宗族成员的族权、政治权力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渊源于夏,形成于商的宗法式分封,到西周统治时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实行宗法式的分封,天子得以独尊,各奴隶主贵族分治领地,从而建立全国性的统治网络。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从天子那里得到封国,然后将部分土地与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把部分土地分封给“士”。 

  西周总结殷商“兄终弟及”导致变乱的历史教训,在宗法制中正式确认王位的“嫡长继承”原则。并且明确规定正妻生长子为“大宗”之“宗子”,是法定的继承人。其余嫡次子和庶出之子不得参与王位继承。 宗法制度在确认王位嫡长继承的同时,又规定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是由嫡长继承。 

  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周初,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就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订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 周礼对以往礼制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统治阶级“以礼为法”上,即把有关礼仪的典章制度与各项规范法律化,使之变为调整社会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周初确立的“以礼为法”的原则,一方面使周礼法律化,另一方面使周朝法律制度开始伦理化。从而促进了奴隶社会的礼法结合,充分发挥了本阶级伦理道德对立法和司法的指导作用。

  周礼是西周奴隶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包括了周朝基本制度和礼仪规范的各个方面,所以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周礼是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起到调整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周礼又是奴隶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西周奴隶主阶级充分运用礼的精神统治力量,在社会成员的头脑中构筑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起到先期防范的作用。

  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不允许任何人动摇它们的地位。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所谓“礼不下庶人”,一方面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礼遇”,庶人百姓不得享有或无从享有。 所谓“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刑”在任何情况下不适用“大夫”以上的贵族, 

  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在夏商“王权神授”、“天讨”、“天罚”的基础上,发展了“德治”、“礼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奴隶主贵族较为完备的立法思想体系。“君权神授”说依然是周朝法律统治的理论武器,但在具体宣传上却发生了某些变化。 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9篇。西周穆王时期,司寇吕侯根据已变化了的社会情况,奉王命制《吕刑》。 《吕刑》吸收前代立法经验,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了改革,规定赎刑原则以及其他刑事,从而使奴隶制立法渐趋成熟。 

  在西周时期,除去上述的成文刑书《九刑》与《吕刑》以外,还常以誓、诰、命等立法形式发布王命,这些法律形式在国家的法律渊源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中主要包括:誓、 诰、 命、 礼、 遗训、 殷彝。 

  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义刑义杀”指导思想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明德慎罚”的统治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定罪量刑包括以下若干原则:第一,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依据犯罪主体的行

  为能力,区别用刑的原则。第二,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注意区分犯罪主体主观形态。第三,“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西周不但考虑犯罪者的主观动机的善恶,同时也兼顾犯罪对社会危害的轻重,综合起来使用刑罚手段的立法意图。第四,罪疑从赦, 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利于被原告原则的最早萌发,它对后世的慎刑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五,(五)“刑罚世轻世重”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依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西周的刑名,基本上沿用商朝五刑,但在流刑、徒刑、赎刑等方面,比商朝规定得较为具体。 西周时死刑通称“大辟”。 西周死刑条目有二百条之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公族施用的;一是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和平民施用的。 处死公族只用绞,也叫磬,以全其尸。 对于无爵位的奴隶主和一般平民犯罪处死,方法很多,有斩、弃市、轘、磔、膊、焚等。 西周还出现了坐嘉石,类似后世的拘役。 

  西周刑法中的罪名,主要有:违抗王命罪 、不孝不友罪、 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群饮罪。 

  西周奴隶制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所以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对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田里不鬻”。 事实说明,周王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西周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荒地的开垦,各封国实力的增长,宗法纽带的松弛,私有土地开始出现。土地国有制和“田里不鬻”的局面已经被冲破。

  西周土地以外,奴隶和牛马也是奴隶主的重要财产。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赠予,或用以赔偿,抵债和继承。 

  西周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西周时,契约关系有所发展。常见的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和借债契约等。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质剂。所谓质就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所谓剂就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 在西周中期以后,出现了土地买卖关系。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傅别,就是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傅,即把债的标的及权利义务等书之于契券;别,即在简札中间书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在西周晚期已存在以土地作为标的租赁关系,出现了租赁契约。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租金,是租赁关系成立的条件,而这种关系已为西周所承认。西周民事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说明土地和奴隶都可以用于损害赔偿。

  西周统治者对婚姻问题极为重视。为了加强对婚姻问题的管理,设立了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机关。 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按照周礼规定,同姓之间不许通婚,“娶妻不娶同姓。” 这对当时或以后我国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娶于异姓”,还有其政治目的, 就是“附远厚别”。 西周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西周统治者对婚姻关系的重视,还表现在婚礼方面。凡婚姻关系的缔结,要先后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道繁琐的程序,即后世所谓的“六礼”。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故称为“纳”。“采”,谓采择之意。

  问名,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庙,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行。

  纳吉,男家问名之后,已经卜得吉兆,男家仍以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后来也叫“纳币”。纳吉之后,男家以玄纁(音勋,玄,黑色;纁,绛色)束帛(五匹为束),两张鹿皮作为聘礼送给女家,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 

  请期,纳徵之后,男家择定吉日作为婚期,备礼往告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买卖婚姻,即源于此。

  离婚是婚姻关系的终止。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以叫“七出”、“七去”。所谓“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则不得休弃妻子。“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不去;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故称“三不去”,也叫“三不出”。 

  西周的继承制度,是在总结夏、商继承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继承的主要内容包括王位、贵族的身份、土地和财产,所以它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和平民,而对于奴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西周司法审判机关比夏、商更加完备。在和各诸侯国以及地方的乡、遂都设有司法审判机关。 司法机关包括大司寇、小司寇和士师。地方司法机关包括乡士和遂士。

  西周的诉讼制度较夏商有很大的发展。

  西周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是有区别的。讼,指民事诉讼;狱,指刑事诉讼。无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提起,大抵都要由原告到官府起诉,一般来说轻微的案件,可以口头起诉;比较重大的案件,则要交文字书状。刑事案件的书状叫,“剂”,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起诉时要交纳诉讼费。 

  当事人起诉并交纳诉讼费3日之后开庭审理,要把当事人双方都传唤或拘提到庭。审理时,“以五声听狱讼”,所谓“五听”,一曰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如果理屈则言语错乱;二曰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果理亏,就会面红耳赤;三曰气听,即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果他没有理,就会紧张得喘息;四曰耳,即审查当事人的听觉反应,如果他没有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法官的话;五曰目听,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睛,如果他没有理,眼睛就会失神,或浑浊不清。 

  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允许上诉。根据地区的远近,西周法律规定不同的上诉期限。上级司法机关接到上诉期之内的上诉书,就要开庭再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