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5-09-29 02:57:51 责编:小OO
文档
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学校要加强资金投入,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而学校负责为企业培养人才,使双方共赢,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作为职业学校,其肩负着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其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与否,将对职校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职校管理层在教学工作上应重大狠抓。然而,当前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首先表现在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粗暴,缺乏应有的民主精神,各个层级的领导往往是发号施令,而未能虚心听取教职员工对教学改进的意见;这种恶性循环久而导致他们也不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严重缺乏,由于长期对教师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以及缺少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机制,致使职校许多教师缺乏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可见,教学管理机制的不科学,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校核心科研能力的增强。

    2、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

    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与一线教师有关,与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密切相关。当前,职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许多学校在抓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欠缺,对教学质量提升是不利的,表现在不重视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对实践教学场地缺少开发,学生实践课程较少,实践能力较差。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对整个教学体系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3、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

    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部分:专任和兼职外聘,不论是对专任教师还是外聘教师都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目前职业学校采取的是听课制度,每个学期对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抽查,往往是走形式,缺乏实质效果。即使得到学生的意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单凭一两次的听课是难以发现根本性问题的。时许多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人皮人”的模式,而非制度管理;对学生管理较为宽松,许多学校所谓的学分制管理只是一纸空文,“只有皮却没有肉”,对于学生只是个形式,因此职业学校许多学生都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说我国的许多职业学校尚未建立成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缺乏科学严谨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许多信息领导不能获悉,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改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者亟需采取的措施。

    4、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个特色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强。

    但是,目前一些职业学校许多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学时较少,没有一个完整可行的实践方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实践场地少,因此实践教学难以安排。其次,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学生直接到职校担任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不熟悉,导致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等社会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校舍短缺,硬件建设滞后

    学校共有学生1160人,其中住校生420人,校内勉强能解决300人住宿,且无法集中管理,100多学生租住在校外,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为没有实验室和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实验课未能开设,严重制约了理综成绩的提高;现代教育设备短缺,不能满足需求;音乐、美术教室偏小、简陋,操场不够体育训练标准、体育学生无换衣服地方,且辅导地点分散,不利于管理,制约了学校特色化建设。

    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敬岗爱业、教学成绩突出的好教师,是他们撑起了高中部这一片蓝天;但语文、英语、数学科目教师有断层,历史、地理学科教师紧缺,整体结构上文科教师人员紧张;部分教师责任性不强,教学、管理能力弱,无上进心,学风不浓,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教学效果差;加之高中部办公条件相对差,交通不便,部分教师吃苦精神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3、教育教学管理因循守旧,创新不够

    作为普通高中中的薄弱学校,生源较差,学校外部环境差,在发展上困难重重,生存的空间很小,要走出困境,步入顺途,除了坚持我校优良传统,吸收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必须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过少,所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管理上的漏洞很多,许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尚未清除。

    4、校园周边环境差,校内文化氛围不浓

    两校整合后,学校住地本身名声很差,加上学校周围吸毒人员多、社会闲杂人员多,对我校招生负面作用极大,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对我们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干扰也很大;校内文化气氛营造不够,对师生良好修养的形成抓得也不力,所以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没有一个能潜移默化、熏陶、自我教育的教育氛围。

    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党组织的政治导航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多数学校党政没能很好的分开,校长、由一人担任(俗称:“一肩挑”),因此,学校党组织其他成员在参与学校工作的决策面和对“一把手”的监督面相对狭小,使得党组织在政治导航作用与监督作用等方面发挥不够充分。有些学校党政即使分开了,是照顾退下来的老校长、或其他老领导,学校工作、职工思想动态、学校发展前景等,不闻不问,只等退休走人,同样是忽视了党组织的政治导航作用与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教代会制度不健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1、有些学校教代会走程序,内容不完善。比如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报告内容表面化,大帐目多,明细帐目少,关键帐目采取回避或含糊的手段一带而过。现在好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是暗亏,上得台面的大帐,都有两三位数余钱,据说,上级主管部门不允许账面有透支现象。而当校长调走或退下来,进行财务审计后,赤字立显,少则几十万,多的有过百万。让教职工雾里看花,看不明白。

    2、行政领导往往把让他们感到头疼棘手的问题推到教代会上,让代表审议决定,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有些应该放到教代会上让代表审议通过的重大事项,比如较大的硬件投资项目或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并未让教职工参与,忽略了民主决策和监督。

    3、有的学校对代表的提案和批评意见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4、有些学校教代会上搞的有关民主测评活动,当时不公布测评结果,说是作为领导以后对有关人员和工作的考核依据。这种做法缺乏公开性和公平性,也不尊重代表的民主权利,暗箱操作在所难免,群众意见很大。

    三、校务公开不健全,流于形式

    1、有些学校未建立完善的校务公开机制,校务公开形式单一,把校务公开狭隘地理解为公示,以为有了公示就是校务公开了。

    其实公示仅是校务公开的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多种形式,比如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离退休教工座谈会、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学生座谈会、校长信箱以及热线电话等等,这些都是校务公开的有效途径。而事实上,有些学校并未建立这些机制,或者并未充分发挥这些机制向教师和学生公布学校的重要事情和应知的事项。

    2、有些学校领导独断专横,仅凭个人的喜好或亲善关系,未经正常程序,确定评优、晋级人员,未经公示就上报;有的虽经公示,但流于形式,无视群众的意见,找出种种理由给予否决;有的仅在局部范围内加以通报,就算公开了。

    3、不少学校的领导忽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平等协商的权利,擅自作出一些违背教师意愿或利益的决定。

    4、有些学校领导未发挥所建立的民主监督机制的作用,忽略这些机制的存在,常常越过它们(如:工会、学校财务监督小组等),直接作出决定。

    5、有些学校挑一些估计群众不会有太大争议的事项给予公开,对于容易引起群众争议或反对的问题采取不公开或回避的办法,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6、有些学校对于一般性的、规模不太大的硬件投资或维修工程,往往不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而是个别领导说了算,缺少民主监督。

    四、工会得不到重视,难以发挥作用

    工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法人资格的群众团体组织,肩负着参与、监督和维护三项重要职责,应该在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工会是在党政领导下统一开展工作的,工会往往受制于行政领导,难于真正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

    1、有些农村中小学校属于分会性质,工会本身没有经费,想开展一项活动,内容、规模、所需经费都要请示校长,使工会失去开展工作的权利,受制于行政领导,难以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

    2、工会的选用普遍都体现了学校行政领导的意愿,不是会员自己推选出来的、能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这样的难以真正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往往屈服于行政领导的压力。

    3、有些工会不是(党支部)或委员,不能参加或支部委员会议,也不能参加党政联席会议,从而就谈不上从源头上参与决策,这是从源头上参与和监督的缺憾。

    4、工会本身不过硬。社会上对工会工作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工会是我家,是我妈”;另一种是“垫底领导凑个数,有他没他一样过”。后一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工会所处的生存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有工会自身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方面的问题,即未能站在积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位置上,理直气壮地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五、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有些学校已成为不融于环境的“孤岛”,学校既不与社区接触,社区也不与其来往,更谈不上社区与学校共谋发展大计了。有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已成为虚设的机构,将其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往往只召开一次家委会的成立大会后,又要进行下一次的换届,更谈不上家委会为学校献计献策等民主“桥梁”作用。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充分发扬民主,有助于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魏书生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做了类似规定:党支部应加强学校的民主化建设,在全校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教职员工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体谅人。校长负责制必须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家长委员会应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学校评议教师制度。

    可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制度完善是基础,职权落实是关键。不仅要求基层坚持求真务实,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评议权。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基本职权,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

    二是要进一步坚持和推进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进校务公开,关键在基层学校领导。要把校务公开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坚持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充分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校务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强化监督机制。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建立党政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又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形成集体议事、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会监督职能。

    四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行政领导进行有关民主管理的教育,强化学校行政领导民主管理的意识,促使学校行政领导积极建立本单位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层面把民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应定期到基层学校召开民主管理测评会,准确了解学校民主管理情况,并把民主管理实施情况作为学校领导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五是学校行政领导应摆正行政与工会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邀请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工会的参与和监督是对学校行政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行政领导工作的支持,是为行政领导分忧解难,也是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环节,决不是与行政领导对抗,更不是争权夺利。

    六是工会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工会自己应该明确,工会职权中涉及到两个法律关系,即劳动法律关系和工会法律关系。作为教工,工会与学校是隶属关系;而作为工会,他与学校行政是平等关系。有了这样特殊身份的工会,如果再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那就难怪被职工视为“垫底人”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