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诊所开展的治疗项目
2025-09-29 02:57:46 责编:小OO
文档
1、 耳穴压豆疗法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压法,耳穴贴按法,是将圆形光滑的压丸用胶布贴敷在耳穴表面,并配合揉按的一种方法。该法简便易学,适应范围广,副作用少,花钱少,奏效快,刺激持续,疗效显著,尤其对恐针者更为适合。

  目前,我国用耳穴治疗的疾病已达200种以上,病种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皮肤等科,总有效率达90%左右,显效率约50%,尤以痛症的治疗为佳,显效率可达80%左右。本法可治疗功能性疾病,对于许多器质性疾病以及奇难杂症也有较好疗效。

  耳穴治疗的功能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节阴阳。

  其治病作用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直接或间接地上达于耳,而五脏之精气通过经络上注于耳,若脏腑发生病变,则相对应的耳穴阳性反应点可出现异常,如疼痛,敏感,局部脱屑,红肿或起结节等。根据其表现部位的异常情况,可判断病变在何脏腑,故对疾病可进行预防和诊断。

  适应症:对疼痛性疾病效果明显,对功能性疾病效果好,对器质性疾病也有效果。

  常见疾病:失眠、头痛、头晕、耳鸣、花眼、乳腺增生症、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各部位关节痛、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感冒、气管炎、哮喘、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痛经、咽炎、过敏性鼻炎、各种过敏症、皮肤瘙痒症、黄褐斑、痤疮、牙痛、各种炎症、脑血管病等。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针刺与灸法的和称。针刺疗法是用特制的银针刺入身体一定的部位或经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最常用的外治方法,它以经络、阴阳五行、藏象等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具刺入人体的经络穴位,而达到疏通经络、诊疗疾病及麻醉、保健等作用。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应用广泛,各系统均可用此法治疗。如失眠、各种头痛、头晕、脑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面瘫、膈肌痉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网球肘、腕踝关节损伤疼痛、骨折后遗痛、牙痛、急慢性胃炎、肠炎、咽炎、消化不良、肠粘连、便秘、高血压、冠心病、尿潴留、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炎症、子宫肌瘤、痛经、月经过多、闭经、感冒、神经性耳聋、耳鸣、鼻炎、肥胖症等。

  3、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将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医学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发展,也是手术疗法的改进,兼有针与刀的双重作用,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主要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各种疼痛,它通过对病损引起的局部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进行松解、剥离、疏通,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体液回流,调节力学平衡,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头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肩周炎、肩背部肌肉劳损疼痛、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退化病变引起的肿胀、疼痛、踝关节扭伤、骨折后疼痛等。

  4、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是以三棱针或粗而尖锐的工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浅刺,使之出血少许而达到治疗疾病作用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法。其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适应症广等特点。此疗法通过刺激体表部位的穴位、病理反应点、浅表血管等处以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故又称“绿色疗法”。

  作用: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解表泻热,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祛湿除痹,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适应症:感冒、哮喘、头痛、高血压、胃痛、痛风、面瘫、急性腰扭伤、落枕、颈椎病、乳腺炎、网球肘、急性踝关节扭伤、腰腿痛、胆囊炎、肩周炎、湿疹、带状疱疹、痤疮、荨麻疹、黄褐斑、牙痛、咽痛、耳聋、耳鸣、口疮、鼻炎等。

  5、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是应用中医学的经络—腧穴理论与现代西医学的药物注射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疗法。即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等选用不同的药物(中药或西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5ml—10ml注射到与疾病相对应的穴位或反应点、阿是穴中,每次选穴3—6个,每穴根据穴的位置注入0.4ml—2ml的药液,一般肌肉丰厚处可多注射药液(如四肢、腰背臀处),肌肉菲薄处少量注射(如头、面、耳等处)。通过针头及药液对穴位或阳性反应点的刺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特点:针药并用,相得益彰;疗效确切,见效迅速;用药量少,选穴求精;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助正气,祛除病邪;协调脏腑,调和阴阳。

  适应症:感冒、气管炎、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膈肌痉挛、慢性胃炎、肠炎、便秘、失眠、面瘫、手足麻木、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头痛、头晕、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胆囊炎、痛经、尿潴留、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耳鸣、耳聋、牙痛等。

  6、 拔罐

  拔罐疗法又称负压疗法,是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穴位上,用烧火、温热或直接抽取罐中空气的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它紧吸在皮肤上,造成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病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风寒、风湿痹痛、咳嗽、哮喘、肩背痛、感冒、头痛、落枕、面瘫、 妇科病、各种慢性劳损性疾病、胃肠疾病等。

  7、 足浴疗法

  足浴疗法是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中药,对足部进行浸泡治疗的一种外治法。足部为足三阴、三阳经循行往复之区,与十二经络相通,与脏腑器官相连,给足部药疗,加之温热与药性的双重良性刺激,通过足部反射区传导给相对应之病变部位,以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治疗范围广泛,凡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内外各科诸多疾病均可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高。如感冒、头痛、气管炎、哮喘、肺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胃痛、中风、肝炎、肾炎、各种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网球肘、乳腺小叶增生、痔疮、面瘫、肠炎、甲亢、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脑瘫、小儿厌食症、遗尿、湿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黄褐斑、痤疮、脱发、皮肤瘙痒症、近视、远视、白内障、视疲劳、耳鸣、耳聋、中耳炎、咽炎、鼻炎、牙痛等。还可保健健身,延年益寿。

  8、 药膳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遵循药食同源、性味功能统一的原则,重视药食宜忌,使药物与食物合理配伍,作用于人体,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寿的目的。其使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各种不同的人群,对已病者,可作为治病的主方或辅助用方,起到祛除疾病的作用;对未病者,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药膳在制作过程中,可根据食用者的体质、爱好等加减用料,也可根据药物和食物的性质来辩证选择,针对体质进行合理而灵活的加减用料变通。

  常用的粥有:补益粥、祛病粥、保健粥。

  补益粥:如养心粥、益肝粥、健脾粥、补肺粥、强肾粥、补气粥、养血粥、养阴粥、温阳粥、益寿粥等。

  祛病粥:如便秘、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头痛、水肿、咳喘、多汗、胃痛、遗尿、遗精、调经、缺乳等。

  保健粥:轻体瘦身、强筋健骨、健脑、乌发、明目等。

  9、 腹针疗法

  腹针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经络、脏腑失衡及相关部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适应症广等特点。

  适应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病、肩周炎、颈椎病、腰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下肢麻木、风湿病、眩晕症、耳聋、胃肠疾病、妇科疾病及其他疾病经针灸治疗后而效果不佳者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