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话题作文“交流”写作指导
2025-09-29 02:55:38 责编:小OO
文档
话题作文“交流”写作指导

山东费县实验中学 续润卿

[考前报道]

交流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由之路,它是心与心的对话,有时它无需繁冗拖沓的语言,只要你肯伸出你的双手,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赤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相互交流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但生活中有好多事难隧人愿。

“这个世界很无奈”,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向自己靠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交流放在被遗忘的角落;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了不合时代的事……

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不应该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应是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而且是全社会都应探讨并重视的一个课题。

“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突出的问题,如人类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统一与对话,竞争与合作,诚信与廉洁,节约与浪费……这些问题都一度反映在学生写作中,而“交流”成为我们越来越注意一个主题,它与我们同在,只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刻刻都处于交流之中,它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与国和平共赢的保障。

[现在开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刚刚辞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2)英国大文豪箫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材料3: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缩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现场评卷]

绿化心灵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变得要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地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地裹住,“冷眼看世界”,那么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使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深深地领悟。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只有去真心的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真诚可贵。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片温馨。心与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酣畅的美酒,为什么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呢?人心是异常敏感的。当人们被迫需要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感到客观的无形的压力笼罩了世界。竞争像一个漩涡,圈住了一个又一个人,罩住了一颗又一颗心。当人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利弊。“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的默认。它像一个个圈子,让人心在圈禁中变得冷漠了。

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网络越来越先进,而人情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觉无奈?因为人心冷了。

当无数矿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而葬身井底时,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时,当假酒假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时,你的心跳有没有加速?为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损失了多少?

教训是惨痛的,为什么悲剧还要不断的重演?为什么不可以敞开心扉,让真心去交流,去呼唤?为什么不可以抛开一已私利,为了一份责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们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份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点评]

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连串的诘问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出话题,接着由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现在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有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群众及国家利益于不顾,最后,作者又发出呼唤,绿化心灵,让世界多一点爱心,照应了题目。文章紧密结合现实,一气呵成,很有分量。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多处使用诘问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力度,发人深省;还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富有文采;“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网络越来越先进,而人情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觉无奈?因为人心冷了。”有很强的哲理性。

[启示录]

2005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主体仍然是话题作文,但二元话题型大大减少(仅有全国三套采用),单概念话题型和自我提炼话题型增多,且有向命题型作文发展的趋势,如北京卷、天津卷、辽宁卷、重庆卷等,并且对文体的增大,如北京卷(议论文),湖南卷(记叙文或议论文),重庆卷(小作文说明文),另有六套卷子明确规定不准写诗歌(剧本)。从今年的高考看,命题形势趋于多样,这当然和分省市命题有关,也是和各地的人文及经济环境的要求分不开的。但无论如何,2006年作文命题的总体趋向还是可以揣摩的。话题作文的比重还会较大,认识社会、彰显个性的主题不会改变,体验审美文化的要求也不会变,关注热点、紧跟时代、紧贴学生生活的方向不会改变。因此上面的话题作文“交流”正暗合了这种命题趋势,很值得一写。

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让学生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擦亮你的眼睛──认真审题

有些同学写话题作文仍然有离题的现象,除了不重视审题之外,还不懂得怎样审题。话题作文可从三个方面审题:

1.审话题。审话题可从分析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弄清词语含义入手。要求明确话题的对象、角度、重点、范围,关系型话题还要注意其关系。2005全国卷(二)话题“位置与价值”审题时就应注意弄清二者的关系,不同的位置肯能有不同的价值体现,但位置的高低并不一定决定价值的大小。写作时一定不要偏离了一方而单纯的去写另一方。“交流”这个话题,有的同学把它替换成了“沟通”,显然是不正确的,二者有共同点,交流是达到沟通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没有交流就没有沟通,但沟通并不是交流的必然结果,二者有相通之处,但切不可等同对之.

2.审材料。审材料要求阅读材料,勾画重点语句,注意弄清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把握材料的意图。例题中的三则材料各有侧重,第一则侧重于人际关系,第二则侧重于科技交流,第三则侧重于思想交流。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交流”的重要性。

3.审提示。有些话题作文常常暗示了作文的重点、角度,我们要注意。如2005年山东卷“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事的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

由于话题作文只给了一个宽泛的话题,学生必须从中寻找、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口,因此选择恰当的角度,切入文题便显得非常重要。一般说来,寻找话题作文的切入口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自身生活入手去寻找。即围绕话题,联系自己及身边的生活,记叙相关的一件或几件事。如对“交流”这个话题,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及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写,这样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2.运用切分的方法去寻找。即将“话题”分解为若干“小话题”,然后,选择一个“小话题”来作文,这个“小话题”应有现实意义,针对性、时代感比较强,并且要适合自己写,即自己头脑须占有相关的材料。如“交流”这个话题,可以把它拆成“现代社会缺乏交流”“缺乏交流的危害”“交流的重要性”“时代需要交流”等几个小的方面来写。

3.运用联想手法去寻找。即针对话题分别从横向、纵向、逆向等不同角度生发联想,引出相关内容,然后就某一侧面,采用漫谈的笔调去写。如“交流”这个话题,由自己的身边扩展出去,可以联想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等。

(三)一支红杏出墙来──亮出自己的特色

考场作文内容上百花齐放、个性张扬,以新见长,形式上,异彩纷呈:新闻直播,审判、焦点访谈、题记、小标题、寓言,都在考场上淋漓发挥,他们之所以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喝彩,无不是因为他们有出彩之处。其实要出彩,并不困难,立意求新,把握时代脉博,弘扬民族精神;内容求新,言常人所不言,直抒胸臆;形式求新,尽量选用自己熟悉擅长而又新颖的形式。但如果出题限定体裁,形式上的求新将大大受到,但语言表达这一点是应永远受到充分重视的,优美流畅、气势磅礴、丰富多彩的语言能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得高分自在情理之中。如《绿化心灵》一文中,不但注意了语言的锤炼,还有意识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优美且有气势。想在语言上出彩,只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多训练,是不难做到的。亮出自己的特色,你就乘上了成功之舟。

(四)回眸一笑百媚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命题作文及分文体训练

回眸2005年的高考命题特点,有几个省市已经出现了命题作文的形式,也有的省市注重了文体的考查,当然主要是议论文,但这代表了一种命题的思路,明年还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近几年来在考查中话题作文占有绝对的优势,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平时投入了绝大部分的精力训练话题作文,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命题作文的概念以及文体意识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分不清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什么是说明文,拿来题目便乱写一通,真正成了“四不像”,因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这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交流”可以按照话题作文的要求去写,也可以直接写成命题作文;也可以要求写成某一体裁的文章。训练的角度可以不拘一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