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5-09-29 02:55:38 责编:小OO
文档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生命与自然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然要坚持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1]。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生态文明。在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持续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2]。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缝隙,处处都有生命。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秘,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了。所以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意义重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3],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药和食物,如三七、人参、折耳根等,这些都对治疗人类的一些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药剂的研制获得突破性进展,随之带来的野生药物滥采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的野生中草药都濒临灭绝的危险,尽管出台多项措施加以制止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法纪知识的淡薄,人们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地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野生植物数量不断减少。

森林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对于调节气候和气温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森林是动物的乐园,是动物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发展的保障。但是,随着人类对于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地滥砍滥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也是森林资源减少所致,有些动物也随着某些森林资源的消失而灭绝。因此,保护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动物和人类都有着重要意义。

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为人类提供了肉食、皮毛、医药等等,动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食物链的维持和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有一些动物已经被人类驯化为家养动物,但是,野生动物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减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藏羚羊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但是,由于其皮毛十分柔软而昂贵,因此,许多偷猎者便瞄准了这一赚钱的行当,干起了不法的勾当,无情地射杀藏羚羊,取走它们的皮毛,留下一片血色茫茫,他们还为此编造谎言,以博取购买者的同情,现在,虽然国家明令禁止猎杀藏羚羊,但是一张皮几百美元的经济利益对于偷猎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因此他们仍然在猎杀藏羚羊。不尊重生命,不敬畏自然,忽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绝对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1)生态自然观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导向

生态危机日趋严峻,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生态自然观要求人们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人类不是自然界的绝对中心,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友,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这种注重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互利性的生态自然观的价值取向要求人类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与自然和谐共处,并维护和促进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长久稳定与繁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把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在其再生速率的限度内,才能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撑体系,保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致使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成为不可改变的现实,极大地钳制了经济发展。另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扩大开放,坚持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展开的,除了引进少量的资金与技术以外,主要的建设资金和近乎全部的资源是靠自己积累、自己生产的,而且所有的工业污染物都必须自己处理,不可能向发达国家那样从殖民地大量掠夺资源,而把污染物质倾倒到发展中国家,或是把高污染的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行资源掠夺和生态侵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实施途径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发展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第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指经济发展,它包含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诸多要素。第三,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平等的发展权。

(2)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代际公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必须考虑后代人的利益。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进行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不给予子孙更多的财富也要留下一片蓝天碧水,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过度开发资源、滥用环境权利剥夺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和消费的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幸福,而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利益。二是代内公平——即所有的当代人应该享受平等的发展权利的待遇。要求区域内部和不同区域间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公平分配和负担。

(3)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经济和社会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正是基于这个层面的理解,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界定为:“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4)共同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应该是世界各国的联合行动。地球是人类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得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以上四条基本原则的内容正是生态自然观所持的基本思想。

5、总结

敬畏生命与自然,树立生态自然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6-158.

[2]努力曼·依米提.维吾尔习俗中的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19(3) : 77-79 .

[3].姜运菊.生物多样性—人类共同的责任.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0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