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麦克白悲剧根源
2025-09-29 02:55:33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根源

1.背景介绍…………………………………………1页

2.麦克白的灵魂……………………………………2页

3.女巫的作用………………………………………3页

4.麦克白弑君………………………………………4页

5.最初的麦克白……………………………………5页

6.完成超越…………………………………………6页

7.超越的悲剧………………………………………7页

8.自我矛盾…………………………………………8页

9.悲剧的根源………………………………………9页

10.参考文献……………………………………10页

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根源

摘要: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的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双手沾满了血腥的刽子手。但他并非只是简单的“恶”的极致的代表,他所遭受的惩罚和毁灭并不能减少其悲剧命运震撼人心的力量和观众所引起的“怜悯和恐惧”的情感。究其原因,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在于“超越”。而这种“超越”,是悲剧主人公麦克白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并在超越中达到了灵魂的升华。

关键词: 悲剧;超越;麦克白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所作悲剧中最短的一个,但其剧情发展却是最急剧、节奏最快的一个。有人说它是一个“命运的悲剧”,有人说它是一个“恐惧的悲剧”,有人说它是一个“野心的悲剧”,可谓是众说纷纭。麦克白在命运的戏弄下,以三个女巫模棱两可的预言为表现形式,试图超越主体自身的,却导致了相反的结果,从而使其的毁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深刻的悲剧美。

别林斯基说过:“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坏蛋,但却是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因此,他唤起的不是反感,而是同情。你会看出他是这样一个人,他包含着胜利与失败两者的可能性,如果走上另外一个方面,他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其实,麦克白所“唤起的不是反感,而是同情”,准确地说应该是“他唤起的不只是反感,还有同情”。这两种对立的情感是如此矛盾而又和谐地统一在麦克白身上。那么,麦克白是怎样一个性格复杂的坏蛋呢?

在第一幕第三场,我们注意到这么一句微妙的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阴郁而又光明的日子”。这句话是个悖论,也是麦克白的第一句出场白。麦克白第一次正式亮相,莎士比亚就赋予他以“美”“丑”相混、“阴郁”“光明”相杂的面目。这句道白暴露了他对自己参与的战争残酷性和世界不稳定的困惑不解,同时也预示了他的内心世界里潜藏着的良知与野心的矛盾。而麦克白的性格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成份。

从戏剧的故事情节来看, 麦克白将军在剿灭叛军和抵御入侵的战斗中表现英武, 因此被苏格兰王进爵加封; 然而,在女巫的诱惑之下, 麦克白对苏格兰王不仅没有知恩图报, 反而野心勃勃, 他在夫人的怂恿下伺机谋杀了苏格兰王邓肯,篡夺了王位。为了掩人耳目和保全自己的王位, 他又害死了邓肯的侍卫,战友班柯,和贵族麦克德夫的妻与子。然而, 麦克白和他的夫人一天也不能享受王权所带来的安宁。 由于罪恶感的侵袭和因为罪而带给他们的恐惧感, 麦克白夫人首先精神崩溃, 继而自杀, 而国王麦克白也众叛亲离,落得削首的下场。

有人认为,麦克白的野心勃勃和杀戮暴行并非其本人的自觉行为,而是出自三个女巫的引诱。剧中三个女巫分别代表黑暗,混乱和冲突。她们首先在麦克白将军获胜时就预言其封官加爵的未来,进而指出麦克白即将成为苏格兰王。女巫的出现不仅渲染了古怪恐怖的气氛,而且其歌谣为整个戏剧定下了一个基调,认为:美善即丑恶,丑恶即美善,无所谓正义或是,其实都一样:整个世界就笼罩在着污秽的雾霭之中。这里暗示巫术起到混乱人的思维和扭曲的。这就是莎士比亚的时代。当时,巫师被认作是比反叛者更为的势力,是“最臭名昭著的叛和造反派”。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起了败坏社会的作用,迷惑众人,使人无法分清现实和超自然现象,令人对把握命运的走向产生疑惑,他们使人反对理性,拒绝按照现实世界的法则去生活。正是这样一个污秽的被巫术辖制的迷惑了的时代,使莎士比亚得以成功的把麦克白的罪责迁移到了女巫的身上。

但命中注定的“恶”披着玄妙的外衣来不断接近麦克白,促使他最终完成了“弑君”的罪恶旅程。三个女巫的祝福成了麦克白悲剧的诱因。可以说,是她们神秘、含混的预言给了他弑君的莫大勇气和行动的原初动力。她们神秘地出现,又转瞬即逝,留下了这样的“祝福”:

女巫甲 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

女巫乙 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

女巫甲 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

她们的话语中混杂着事实和预言,听得麦克白半真半假,将信将疑。本来麦克白因为战功显赫而居功自傲,这种自傲无疑会刺激他的野心,在其潜意识中埋藏下自立为王的强烈欲望。但是,这种欲望还没有或者说还不敢上升为意识,麦克白自己也没有使之明晰化。三个女巫的祝福“预言他未来的尊荣和远大的希望”,成为对事实的提前陈述,使得麦克白潜在的个人野心和欲望膨胀得到了催化。在此,女巫的预言是一种“超自然势力不可抗拒的压力”,它披着命运的外衣,激荡着麦克白的心灵,使他开始“被命运的狂力所驱策,像一只船在风暴中飘荡”。

起初的麦克白还是清醒的,也是理智的。毕竟他曾是以勇敢杀敌著称的大将,以安定国家而获得赞扬的英雄。事实上,真正要把弑君的欲念付诸行动,麦克白还是有所顾忌的。因为麦克白身上还是有着良好的素质和高贵的天性,他珍爱名誉,想做一个好人,他的良心曾竭力劝说他放弃暗杀邓肯的计划。一旦想到将弑君,麦克白不得不顾忌邓肯“生前的美德,将要像天使一般发出喇叭一样清澈的声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弑君重罪。” “但是,国王能够于麦克白以外的权力无非就是这些东西。它们面对的是汹涌‘狂暴的野心’,是麦克白渴望把自己的实际权力转变为王极权威的驱动力。”正如麦克白自己所说:“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鞭策我实现自己的意图,可是我的跃跃欲试的野心,却不顾一切地驱着我去冒颠踬的危险。”更何况这只“在风暴中飘荡”的小船还受到了麦克白夫人“舌间的推动”。她用斩钉截铁的语言给麦克白鼓足了勇气,驱扫了他残存于心的最后一丝温情。这个女人对麦克白的天性看得很透彻,她指出麦克白“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在这样坚定语言的煽动下,麦克白终于举起了罪恶的屠刀,从此开始了他“涉血前进”的血腥征程。

“所谓超越,就是主体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就是希冀突破现实生活现状的进取欲望,也就是那种冲破自身现实条件去追求更高生活目的的行为和思想。因此,超越既不是超脱,也不是解脱。在美学中,把超越视为个体悲剧的主观根源,把悲剧人物视为超越中的毁灭者。从美学悲剧性看,人的本质就是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因为人的生理心理本质所决定的超越意识和欲望是一种能动的意识。从根本上讲,这种超越的欲望形成意志,势必要促成主体自身去用行动去破坏现实境况,掀起波澜,引起冲突。也就是说,超越在本质上就是对外界现实的突破、破坏。因为没有对束缚的突破,超越不仅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得以实现。

但是,超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对原有的突破,就势必会带来破坏。悲剧性的超越存在肯定性的超越和否定性的超越这两种形式。肯定性的超越是用正当的手段,促使人物在“善”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主体自身的价值;而就否定性的超越而论,它是以戕害摧残人性和他人生命来达到自我实现的超越。用这一标准来看,麦克白的超越无疑是否定性的超越,他也是这么走着一条血腥的超越之路的。在客观诱因上,邓肯、三个女巫和麦克白夫人三方面引发了他内心渴望超越的原始欲望;在主观动因上,他渴望不断自我超越的欲望也引导他一步步走上罪恶的征程。“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他不断地戕害他人的生命:他谋杀了国王邓肯并成功地嫁祸于侍候其睡觉的两名侍卫,攫取了王位;他派人行刺了当初一同出生入死的朋友、也是潜在的最大敌人班柯;连他另一个要提防的对手、对他的暴行表示不满的大将麦克德夫无辜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也没有放过——一位英雄最终堕落为血腥的杀人犯和暴君。

虽然他的双手已沾满了血污,但他并不能在杀戮之路上无止境地走下去,因为他不可能突破自身极限——人类追求的天性。而这种“人类追求的天性”是一种高贵的向“善”的力量。正如麦克白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我对于班柯怀着深切的恐惧,他的高贵的天性中有一种使我生畏的东西;他是个敢作敢为的人……除了他以外,我什么人都不怕,只有他的存在却使我惴惴不安。”与其说是班柯本人使他恐惧,不如说是班柯性格中“高贵的天性”令麦克白恐惧。而这种令其“生畏的东西”正是“敢作敢为”。

内心心灵的矛盾导致了麦克白矛盾的痛苦。这种矛盾的痛苦产生于伦理道德的自觉自律与内心欲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精神的撕裂与情绪的失衡并由此更产生出主体心灵对传统伦理习惯的自我有罪感。所以,当麦克白弑君篡位,如愿以偿地做了苏格兰国王,最初的欲望已成为现实,但这却使他失去了昔日的安宁和幸福,“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 ,“我的头脑里充满着蝎子”。这个拥有强大而深刻的灵魂,拥有巨大贪欲和激情的坏蛋,打破了王国的平静,挑起了流血的冲突,同时也使其自身永远地失去了宁静。

究其原因,麦克白的悲剧在于:他在权力欲和虚荣心自信心的驱使下去超越现实自身,欲求更大的权力和荣誉,结果杀死了超越的障碍——国王邓肯和其他人。这就造成了他同大臣们的对立,打破了王国原有的和谐与平静,并且在自己掀起的杀戮恶浪中产生了自我精神的以至毁灭。

莎士比亚无疑是高明的。他让麦克白这个悲剧人物把激情的基础建立在追求自身所企求的“善”的实现,却相反地引导出了强大的可怕的恶,从而产生内心灵魂的撕裂感和有罪感去同自身上的强大贪欲进行搏斗,在这种灵魂的挣扎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他那超越的野心中所蕴藏的恶魔般的可怕的情欲,巨大的胆识和魄力,以及那种罕见的、飓风般的内心冲突。 

 

参考文献

[1]张建宏.咒语、女巫及斯芬克司之谜:试论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J].外国文学研究,2000,(4).

[2]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C].翰编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3][英]艾伦·辛菲尔德.《麦克白》:历史、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J].黄必康译.国外文学,1998,(4).

[4]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