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内容 | 检查说明 | |
1 | 厂容厂貌 | 1.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车辆在指定区域停放。 2.路面整洁,垃圾(废品)定点存放,且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 3.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 |
2 | 厂区道路 | 1.厂区道路的设置,应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绿化及各种管线的敷设要求,路面排水良好,坡度适当。 2.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设施和警示标牌。 3.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 4.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区域或贮存仓库区,应将道路划分为车辆通行或禁止车辆通行的路段,并设置标志。 5.厂区道路应设置交通标志。 |
3 | 厂区照明 | 1.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厂区主干道和安全通道的照度不低于30勒克斯。 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 |
4 | 厂区消防 | 1.室外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米范围内无障碍物。 2.所有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 3.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 |
5 | 车间定置摆放 | 1.车间实行定置摆放,现场核对定置图。 2.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 3.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和防护装置。 |
6 | 车间通道 | 1.车行道(厂内叉车等)、人行道宽度符合标准,人行道>1m。 2.通道标记醒目,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 3.通道畅通,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牌,且正确使用。 4.车行道、人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符合标准,且牢固可靠。 5.重要部位、场所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紧急疏散路线指示图。 |
7 | 作业区域地面状况 | 1.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坑、壕、池应设置可靠的盖板或护栏,夜间有照明。 2.地面无积水、积油或垃圾杂物。 3.因作业环境或工艺原因,易产生积油、积水的,应有防滑措施。 |
8 | 车间采光 | 1.生产作业点、工作台面和安全通道普通采光照度符合标准。 2.照明灯具装设合理,安全好用。 |
9 | 设备设施布局 | 1.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或安全隔离。 2.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 |
10 | 职业危害作业点治理 | 1.职业危害作业点均采取有效治理或防范措施,有警示标志。 2.作业人员正确配戴和使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安全有效。 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作业点,应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施。 |
11 | 危险化学品现场安全条件 | 1.作业现场应与明火区、高温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作业现场应设有安全告示牌,标明该作业区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操作安全要点、应急预案等。 3.凡产生毒物的作业现场应设有稀释水源,且备有公用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 4.作业现场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
12 | 危险化学品现场使用 | 1.现场使用点的危险化学品存放量不得超过当班的使用量。 2.使用前、后必须对盛装容器进行检查,标签清晰,且定点存放。 3.化学废料及容器应统一回收,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
13 |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 | 1.使用点应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且完好、有效。 2.定期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进行安全评价或条件认证。 |
14 | 工业气瓶 | 1.在检验周期内使用,外观无缺陷及腐蚀,漆色及标志正确、明显, 安全附件齐全、完好。 2.储存仓库状况良好,安全标志完善,各种气瓶及空、实瓶应分开存放,存放量符合规定,各种护具及消防器材齐全、可靠。 3.作业点存放量符合规定,防倾倒措施可靠,与明火间距符合规定。 |
15 | 压力容器 | 1.按规定定期检验,运行状况良好,无超载、超压、超温现象;无异常振动声响现象;有定期检查记录。 2.外表无严重腐蚀、漆色完好; 连接部位无裂纹、变形、过热泄漏等缺陷;相邻管道与构件无异常。 3.安全附件安全可靠,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
16 | 工业管道 | 1.漆色标记应明显,流向清晰。 2.应有全厂管网平面布置图,标记完整,位置准确,管网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资料齐全。 3.管道完好,无严重腐蚀、无泄漏(3点/1OOOm),防静电积聚措施可靠。 4.埋地管道敷层完整无破损,架空管道支架牢固合理。 |
17 | 工业梯台 | 1.梯长应小于8m,梯宽不小于300mm。 2.梯脚防滑措施完好,无开裂、破损。 3.轻金属直梯具备伸缩加长的直梯,其止回档块完好无变形、开裂。 4.人字梯的铰链完好无变形,两梯之间梁柱中部拉线、撑锁固定装置牢固。 5.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 6.高于1.5m的走台或平台必须有防护栏;台面板周围的踢脚挡板高度不小于150mm。 |
18 | 特种设备 | 1.使用单位应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制度。 4.按规定办理登记、年检,对每一种特种设备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5.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安全可靠,经常检查,定期维修。 6.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
19 | 配电箱(柜、板) | 1.配电箱(柜、板)符合作业环境要求,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箱(柜、板)体PE连接可靠,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 3.箱(柜、板)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 4.保护装置齐全,与负载匹配合理。 5.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 6.编号、识别标记齐全,醒目。 |
20 | 电焊机 | 1.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有可靠屏护。 2.焊机外壳PE线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3.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3m,且不得拖地或跨越通道使用。 4.焊机二次线连接良好,接头不超过3个。 5.焊钳夹紧力好,绝缘可靠,隔热层完好。 6.焊机使用场所清洁,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 7.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 |
21 | 手持电动工具 | 1.必须按作业环境的要求,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PE线连接可靠。 2.绝缘电阻符合要求,每季测量记录一次。 3.电源线必须用护管软线,长度不得超过6m,无接头及破损。 4.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松动,开关应灵敏、可靠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 5.有编号,粘贴检测标签,专人保管,在有效期内使用。 |
22 | 移动电气装备 | 1.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兆欧,且有定期检测记录。 2.电源线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不跨越通道,绝缘层无破损,长度不得超过6m。 3.防护罩、遮拦、屏护、盖应完好、无松动且符合安全要求。 4.PE连接可靠,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 |
23 | 手持电热工具 | 1.电源线符合安全要求,无接头、无破损,长度不超过2m。 2.手柄无破裂、松动。 3.插头无破损、接线正确,规格与负载匹配。 4.采用可靠的防触电措施。 5.支架、托架等附助设施正确使用。 |
24 | 砂轮机 | 1.砂轮机安装地点应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砂轮无裂纹无破损,防护罩应符合国家标准。 3.档屑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且可调,托架安装牢固可调。 4.法兰盘与软垫应符合安全要求。 5.运行平稳可靠,砂轮磨损量不超标,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6.PE连接可靠,控制电器符合规定。 |
25 | 冲、剪、压机械设备 | 1.离合器动作灵敏、可靠,无连冲。 2.制动器工作可靠,与离合器相互协调联锁。 3.紧急停止按钮灵敏、醒目,在规定位置安装有效。 4.传动外露部分的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5.脚踏开关应有完备的防护罩且防滑。 6.机床PE可靠,电气控制有效。 7.安全防护装置可靠有效,使用专用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8.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有可靠的防护。 9.操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26 | 消防设施 | 1.生产场所应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材和相配套的消防站房。 2.消防水源和管线布局合理。 3.重点防火部位有消防措施。 4.消防标志齐全,档案资料齐全,管理制度健全。 5.消防设施、器材和工具应按规定设置并有编号,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有记录。 |
27 | 危险化学品仓库 | 1.危险化学品应按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库房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各种危险化学品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2.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 3.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等措施。 4.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性电器。 5.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处理废弃物品或包装容器。 6.库内有应急救援预案。 |
28 | 仓库 | 1.仓库耐火等级设计与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相适应。 2.仓库车行道、人行道宽度应符合标准,路面平坦,无绊脚物。 3.物品应分类储存,定置区域标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 4.物品存放平稳,不超高,通道畅通,五距要求符合规范。仓库内严禁超重、超高堆放物品,应严格按照仓库的安全五距要求堆放(墙距、堆距、柱距、灯距、顶距),不得违章作业。 仓库存放商品要严格按仓库“五距”要求存放 (1)灯距:仓库照明类不得超过60瓦 (2)顶距:在50cm以上 (3)墙距:墙与货区之间距离在50cm以上 (4)柱距:需留10—20cm (5)堆距:堆与货堆之间距留10cm 5.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符合安全规范。 6.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合理,完整好用。 7.根据仓库使用性质,为操作人员配备相应防护用品。 |
一、总体要求
(一)工厂设置
(1)是否按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防火标准进行设计?
(2)遭受天灾(如暴风雨、落雷、地震)时采取什么措施?
(3)附近有无发生火灾、爆炸、噪声、大气污染或水质污染的可能性?
(4)公路铁路等交通情况,交叉路口有无专人看守?
(5)发生事故时,与急救等有关单位(如汽车站、急救站、医院、消防队)的联系是否方便,效率如何?
(6)工厂“三废”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如何?
(二)平面布置
(1)从单元装置到厂界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重要装置是否设置了围栅?
(2)装置和生产车间所占位置离开公用工程、仓库、办公室、实验室是否有隔离区或处于火源的下风位
置? (3)危险车间和装置是否与控制室、变电室隔开?
(4)车间的内部空间是否按下述事项进行了考虑:物质的危险性、数量、运转条件、机器安全性等。
(5)装置周围的产品与火源的距离及其影响。
(6)贮罐间距离是否符合防火规定,是否具备防溢堤和地下贮罐?
(7)废弃物处理是否会散出污染物,是否在居民区的下风侧?
(三)建筑标准
(1)根据建筑有关标准检查。
(2)地耐力及基础强度足够否?
(3)钢结构(及耐火衬里)在火灾情况下的耐受能力如何?
(4)凡是有助于火焰传播和蔓延部分,如地板和墙壁开口,通风和空调管道,电梯竖井,楼梯道路等的
防火情况,凡是开孔部分,其孔口面积及个数是否在最少程度?
(5)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是否采用了防爆墙,其层顶材料、防爆排气孔口是否够用?
(6)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是否够用,是否阻塞?有无明显标志或警告装置?
(7)为排除有毒物质和可燃物质的通风换气状况如何(包括换气风扇、通风机、空气调节气体捕集、新
鲜空气人口位置、排热风用风门等)?
(8)台阶、地面、梯子、通路等是否按人机工程要求设计,窗扇和窗子对道路出、人口是否会造成影响?
(9)建筑物的排水情况如何?
(10)各种构筑物、道路、避难通路、门等处的照明情况如何?
(四)车间环境
(1)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车间中是否备有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
(2)各种管线(蒸气、水、空气、电线)及其支架等,是否妨碍了工作地点的通路?
(3)对有害气体、蒸气、粉尘和热气的通风换气情况是否良好? 下载本文